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油田曙二区杜家台油层小层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景琦 杨学江 秦宏碧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44-49,共6页
本文以辽河油田曙二区杜家台油层为例,介绍了小层综合评价方法。其评价步骤如下:优选参数、计算其平均值、单项参数评价、确定权重系数。
关键词 油层 小层 储层评价 油矿床 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沈95区块砂岩储层中钙质夹层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田洋 卢宗盛 +3 位作者 权英哲 司勇 张华 彭松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2-160,共9页
钙质夹层是控制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沈95区块钙质夹层十分发育,利用丰富的岩心、测井资料,识别并探讨了钙质夹层的分布规律及成因。研究表明:本区钙质夹层是早期无铁碳酸盐与晚期含铁碳酸盐胶结形成的... 钙质夹层是控制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沈95区块钙质夹层十分发育,利用丰富的岩心、测井资料,识别并探讨了钙质夹层的分布规律及成因。研究表明:本区钙质夹层是早期无铁碳酸盐与晚期含铁碳酸盐胶结形成的两期夹层;早期钙质夹层主要分布于泛滥平原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晚期钙质夹层主要发育于三角洲前缘亚相,且一般位于砂泥岩接触带,厚层砂岩顶底部碳酸盐胶结物较中部高。早期钙质夹层是沉积期、成岩早期,蒸发作用使富钙孔隙水中的钙质沉淀形成的;晚期钙质夹层是在有机酸作用下,Ca2+、Mg2+在烃源岩(泥岩)中溶解,再于储集岩(砂岩)中沉淀形成的。根据夹层的分布规律可以更有效地挖掘剩余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民屯凹陷 钙质夹层 砂岩储层 分布规律 成因 开发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盆地多源天然气复合成因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振岩 余炳俊 +3 位作者 郑治宇 李明生 高庆胜 时林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8-62,共5页
辽河盆地是一个天然气很丰富的含油气盆地,目前已探明相当可观的天然气储量,发现多种成因的天然气藏。作者在系统总结天然气类型的基础上,发现辽河盆地的天然气多以复合形式出现。辽河盆地是在古隆起背景上发育起来的新生代裂谷盆地... 辽河盆地是一个天然气很丰富的含油气盆地,目前已探明相当可观的天然气储量,发现多种成因的天然气藏。作者在系统总结天然气类型的基础上,发现辽河盆地的天然气多以复合形式出现。辽河盆地是在古隆起背景上发育起来的新生代裂谷盆地,裂谷发育的阶段性决定了沉积盖层具有多旋回的沉积特征,形成多套生储盖组合,构成从下到上一个完整的热演化序列,且烃源岩具有多种干酪根类型,为多源天然气生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多阶段性持续发育的断裂系统,不仅为天然气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而且对复式构造带的形成、油气藏的再分布和聚集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天然气 复合成因 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拗陷断层的选择性反转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郑孟林 吴铁生 +2 位作者 王桂梁 高庆胜 邓秀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8-231,共4页
辽河拗陷反转断层发育 ,表现形式多样 ,有下正上逆反转断层、断面倒转逆断层、具有花状构造特征的反转断层等。辽河拗陷的反转断层分布于次级构造单元的东部凹陷、西部凹陷和大民屯凹陷内 ,绝大多数发生于控制断陷沉积的北东向或北北东... 辽河拗陷反转断层发育 ,表现形式多样 ,有下正上逆反转断层、断面倒转逆断层、具有花状构造特征的反转断层等。辽河拗陷的反转断层分布于次级构造单元的东部凹陷、西部凹陷和大民屯凹陷内 ,绝大多数发生于控制断陷沉积的北东向或北北东向的主干断层部位。在控制断陷发育的同一断裂系中 ,仅有部分断层发生反转 ,对于同一条断层 ,仅在某一区段发生了反转。在拗陷内形成了正、逆断裂并存 ,同一条断裂有正有逆的复杂组合特征。辽河拗陷的反转断层多属于局部反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拗陷 断层 地震剖面 地震资料 地震解释 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盆地欧利坨子地区火山岩储集空间特征 被引量:20
5
作者 高山林 李学万 宋柏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3-177,共5页
辽河盆地欧利蛇子地区火山岩储集空间主要发育于角砾化粗面岩、角砾化熔岩、粗面岩及凝灰质熔岩中,玄武岩中不太发育。储集空间主要分为原生和次生两类,原生储集空间包括原生孔隙如气孔、砾间孔、晶间孔及原生裂缝如收缩缝;次生储集... 辽河盆地欧利蛇子地区火山岩储集空间主要发育于角砾化粗面岩、角砾化熔岩、粗面岩及凝灰质熔岩中,玄武岩中不太发育。储集空间主要分为原生和次生两类,原生储集空间包括原生孔隙如气孔、砾间孔、晶间孔及原生裂缝如收缩缝;次生储集空间主要包括溶蚀孔和构造缝、溶蚀缝等。原生气孔和次生溶蚀孔十分发育,是主要的储集空间,约占65%~70%,收缩缝、构造缝和溶蚀缝不仅是流体运移的通道,使气孔、晶间孔等沟通,同时也提供了一部分储集空间,在Ⅳ类储集空间中,Ⅰ,Ⅱ类由于有大量的气孔,且气孔中易溶组分多,加之又有大量原生孔隙和收缩缝,因而是较好的,Ⅲ,Ⅳ类则较差。本区火山岩储集空间可划分为 4个演化阶段。第一阶段为原生储集空间的形成阶段,第二阶段为风化淋滤阶段。这二个阶段以建设性作用为主。第3阶段为浅埋藏及构造裂隙发育阶段,建设作用和破坏作用共存,但以建设作用为主。第4阶段为深埋藏阶段,则以破坏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利坨子 火山岩储集层 原生孔隙 次生孔隙 裂隙 演化阶段 辽河盆地 特征 油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盆地走滑构造特征与油气 被引量:22
6
作者 孙洪斌 张凤莲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21,共6页
走滑构造普遍存在于盆地构造体系之中,是寻找油气藏的一种重要构造样式。本文重点阐述了走滑构造的特征,指出辽河盆地的走滑构造在平面上表现为雁列褶皱构造,走滑断裂的发育具有平直性和分段性的特点,并可见断裂错开褶皱构造和火山岩体... 走滑构造普遍存在于盆地构造体系之中,是寻找油气藏的一种重要构造样式。本文重点阐述了走滑构造的特征,指出辽河盆地的走滑构造在平面上表现为雁列褶皱构造,走滑断裂的发育具有平直性和分段性的特点,并可见断裂错开褶皱构造和火山岩体。走滑构造在剖面上花状构造发育较明显,钻井岩心中走滑运动形迹清楚;构造物理模拟实验也证明走滑运动的存在,并已产生作用。研究进一步指出走滑作用可形成各种类型的圈闭,且有利于储集层的发育,与油气密切相关,利于油气的聚集和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油气藏 走滑构造 雁列 褶皱构造 花状构造 圈闭 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润滑材料的研究及其在石油管连接中应用展望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文魁 刘长松 +1 位作者 林平 黄学宾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59-61,共3页
阐述了纳米粒子的摩擦学研究进展 ,综合了纳米粒子在基础油中的分散与纳米润滑材料的抗磨减摩机理 .针对目前现场石油井油管扣和套管扣使用的丝扣油存在的缺陷 ,在现有丝扣油中通过加入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添加剂 ,以期减小上、卸扣劳动强... 阐述了纳米粒子的摩擦学研究进展 ,综合了纳米粒子在基础油中的分散与纳米润滑材料的抗磨减摩机理 .针对目前现场石油井油管扣和套管扣使用的丝扣油存在的缺陷 ,在现有丝扣油中通过加入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添加剂 ,以期减小上、卸扣劳动强度和避免咬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润滑材料 研究 石油管 连接 纳米微粒 纳米润滑添加剂 上卸扣 抗磨减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鲁盆地陆家堡西部凹陷上侏罗统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卫海 查明 +2 位作者 朱筱敏 雷安贵 苍瑞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54-160,共7页
本文运用地质、地震和测井等资料对陆西凹陷上侏罗统沉积体系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该区上侏罗统发育了近岸水下扇、三角洲和以凹陷中古隆起为沉积背景的高垒斜坡扇等3种沉积体系,其中近岸水下扇为上侏罗统分布最普遍的沉积类型,构成本... 本文运用地质、地震和测井等资料对陆西凹陷上侏罗统沉积体系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该区上侏罗统发育了近岸水下扇、三角洲和以凹陷中古隆起为沉积背景的高垒斜坡扇等3种沉积体系,其中近岸水下扇为上侏罗统分布最普遍的沉积类型,构成本区主要储层,高垒斜坡扇是与水下古隆起有关的由滑塌作用形成的重力流沉积体,构成本区极富特色的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西凹陷 沉积体系 近岸水下扇 三角洲 高垒斜坡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渗流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选茹 程林松 +3 位作者 刘双全 唐华 关宇 贺永利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4-47,96,共5页
针对双水平井及直井与水平井组合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两种常用布井方式,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及Surfer 制图软件制作出重力过程中泄油初期、高峰期及泄油后期不同泄油阶段蒸汽腔截面的温度场、压力场、剩余油饱和度场的场图,更直观、形... 针对双水平井及直井与水平井组合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两种常用布井方式,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及Surfer 制图软件制作出重力过程中泄油初期、高峰期及泄油后期不同泄油阶段蒸汽腔截面的温度场、压力场、剩余油饱和度场的场图,更直观、形象的描述了SAGD的蒸汽腔形成及扩展过程以及不同泄油阶段蒸汽腔形状及泄油机理,并对两种布井方式的重力泄油效果进行了比较,为SAGD技术的应用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渗流机理 重力泄油 布井方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裂缝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关文龙 田利 郑南方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0-54,共5页
通过自行研制的三维高压模型本体 ,利用原有蒸汽驱三维物理模拟试验系统 ,进行了超稠油油藏的水平裂缝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FSAGD)室内物理模拟试验。试验表明 ,FSAGD具有和水平井蒸汽重力泄油 (SAGD)相类似的渗流及传热机理。与常规蒸汽... 通过自行研制的三维高压模型本体 ,利用原有蒸汽驱三维物理模拟试验系统 ,进行了超稠油油藏的水平裂缝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FSAGD)室内物理模拟试验。试验表明 ,FSAGD具有和水平井蒸汽重力泄油 (SAGD)相类似的渗流及传热机理。与常规蒸汽驱和SAGD相比 ,FSAGD可以明显提高蒸汽波及系数和最终采收率。根据试验结果可将FSAGD过程分为 3个阶段 :预热阶段、稳定泄油阶段和降压开采阶段。为实现稳定泄油 ,应保证一定的注汽速度和较高的注汽干度。对射孔、蒸汽附加氮气、储层纵向非均质性等因素对FSAGD开采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生产井适当补孔和蒸汽附加氮气均有助于提高采油速度和累积油汽比 ,但不能提高原油最终采收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采油 水平裂缝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物理模拟试验 渗流 传热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裂谷东部凹陷粗面岩成因机理探讨 被引量:19
11
作者 蔡国刚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5-250,共6页
在渤海湾诸盆地中,唯独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发育粗面岩,引起了国内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岩石学特征、构造运动背景和形成环境的综合分析认为:粗面岩的原始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的较深部位,与玄武岩等火成岩属同源岩浆,但粗面岩经历了... 在渤海湾诸盆地中,唯独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发育粗面岩,引起了国内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岩石学特征、构造运动背景和形成环境的综合分析认为:粗面岩的原始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的较深部位,与玄武岩等火成岩属同源岩浆,但粗面岩经历了更长时间的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粗面岩的岩浆,在上涌过程中未经历任何地壳混杂作用,外部环境属于水下喷发;构造运动是岩浆活动和火成岩岩性发育及其分布的内因,东部凹陷沙三中段沉积时期所特有构造运动背景造就了粗面岩发育的内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凹陷 粗面岩 结晶分异 混染 水下环境 成因机理 构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属性参数神经网络油气预测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津 孙渊 张成利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1999年第6期17-19,共3页
论述了油田区块开发前期和中期的油气预测的方法及实际应用问题.主要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提取地震属性参数,并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即将模糊概念和BP神经网络结合一体进行预测.为使BP神经网络尽快收敛,减小振荡,增强网络的可靠... 论述了油田区块开发前期和中期的油气预测的方法及实际应用问题.主要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提取地震属性参数,并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即将模糊概念和BP神经网络结合一体进行预测.为使BP神经网络尽快收敛,减小振荡,增强网络的可靠性,还提出了两种主要修正BP网络的方法,其一为动态调节学习率;其二为动态调整权系数参数.通过实例分析认为:该方法的精度和可靠性较高,其预测结果为油田开发区块增产上储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处理 神经网络 油气资源预测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盆地双南深层油气开发地质特征与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国勇 陈洪波 +1 位作者 尹长海 杨纯东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7-51,共5页
双南油气田地质条件复杂,油气开采率低,生产状况不佳,通过对双南深层油气田的构造地质特征、储层地质特征及油气水分布规律的详尽分析,对地质特征做出综合评价,寻找出深层油气开发的有利和不利地质因素,提出高效、合理地开发油气的措施... 双南油气田地质条件复杂,油气开采率低,生产状况不佳,通过对双南深层油气田的构造地质特征、储层地质特征及油气水分布规律的详尽分析,对地质特征做出综合评价,寻找出深层油气开发的有利和不利地质因素,提出高效、合理地开发油气的措施,对深层油气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 深层油气 地质特征 油气勘探 油矿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盆地及其邻区遥感图像的石油地质分析
14
作者 叶和飞 齐小平 蔡兴华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1990年第1期13-19,共7页
通过对不同种类、不同波段及不同处理方法所获得图像的分析表明,一种卫片组合图像处理 方法,即线性拉伸—直方圆调整—局部增强—彩色级上色所产生的图像,对了解辽河盆地前第三 系基底起伏状况及其结构特点具有良好效果。 地质解译... 通过对不同种类、不同波段及不同处理方法所获得图像的分析表明,一种卫片组合图像处理 方法,即线性拉伸—直方圆调整—局部增强—彩色级上色所产生的图像,对了解辽河盆地前第三 系基底起伏状况及其结构特点具有良好效果。 地质解译分析肯定了北东(含北北东)向线性构造的主导作用,但同时遥感信息强烈地反映 了北西向线性构造对盆地构造格架的影响。地质解译还表明,辽河盆地的环形影像具有两个明显 特点:(1)浅色影像以反映正向构造为主;(2)深色影像以反映负向构造为主,而已知油田在 标准假彩色图像上也具有明亮的浅色圆形或块状影像特征。因此,可结合其它地质资料的综合分 析,以类比方法来预测新的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图像 石油 地质 辽河 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较长阶段油田产量的灰色新存代谢模型法
15
作者 程仲平 曲管英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6-60,共5页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三种拓扑选择模型预测油田产量,并加以对比,推荐其中精度最高的新存代谢模型为预测油田产量的最佳模型。它是油田编制长远规划时进行产量预测的方法之一。所谓灰色系统是指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系...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三种拓扑选择模型预测油田产量,并加以对比,推荐其中精度最高的新存代谢模型为预测油田产量的最佳模型。它是油田编制长远规划时进行产量预测的方法之一。所谓灰色系统是指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基于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预测称为灰色预测。在将其运用于油田产量预测的过程中,可将已经发生的一系列原油产量看作一组数列,作累加生成后建立微分方程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产量 灰色预测 新存代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地震层析成像研究复杂断层储藏
16
作者 A.Vesnaver 马连山 杨国华 《石油物探译丛》 1999年第6期89-91,共3页
在维也纳盆地所获得的数据表明,反射层析成像法可为叠前深度偏移和声阻抗研究提供良好的模型。
关键词 层析成像 叠前深度偏移 模型 断层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拖缆二维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被引量:10
17
作者 宁日亮 张文坡 +2 位作者 张淑梅 柳世光 李智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9-524,共6页
以琼东南盆地深海拖缆二维地震资料为例,针对深海拖揽资料存在的问题,按照三维观测系统定义方法划分面元,运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流程成功地解决了以下问题:①拖缆漂移所造成的非同相叠加和偏移成像模糊问题;②把气枪震源子波整形为最小... 以琼东南盆地深海拖缆二维地震资料为例,针对深海拖揽资料存在的问题,按照三维观测系统定义方法划分面元,运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流程成功地解决了以下问题:①拖缆漂移所造成的非同相叠加和偏移成像模糊问题;②把气枪震源子波整形为最小相位后再进行反褶积,改善了反褶积效果;③在叠前道集上应用最大熵叠加法噪声衰减技术去除了浪涌产生的低频干扰;④利用水底库进行预测反褶积,有效压制了近道海底多次波;⑤摸索出了有效的成像方法。利用上述方法对琼东南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表明:地震资料的品质较以往常规处理的资料品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缆漂移 气枪震源 子波反褶积 有源干扰去除 去多次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西凹陷上侏罗统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 被引量:34
18
作者 朱筱敏 查明 +2 位作者 张卫海 廖兴明 雷安贵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1期1-6,共6页
简述了中生代断陷湖盆陡坡发育的近岸水下扇识别标志、各亚相和微相的沉积特征,提出了水进型近岸水下扇的垂向沉积序列和沉积模式,评价了近岸水下扇各微相砂体的储集性能,指出了富集油气的沉积微相类型.
关键词 近岸水下扇 沉积特征 中生代 晚侏罗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序地层地球化学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美俊 李思田 +3 位作者 杨龙 胡礼国 刘晓峰 孙素青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9-226,共8页
层序地层地球化学主要研究基于层序地层格架下的烃源层空间分布特征和源岩有机质的地球化学性质随层序、体系域的变化规律。以大民屯凹陷为实例的研究结果表明,层序地层地球化学研究在油气勘探中具有4个方面的主要作用:(1)预测未钻井或... 层序地层地球化学主要研究基于层序地层格架下的烃源层空间分布特征和源岩有机质的地球化学性质随层序、体系域的变化规律。以大民屯凹陷为实例的研究结果表明,层序地层地球化学研究在油气勘探中具有4个方面的主要作用:(1)预测未钻井或未取心地区烃源层空间分布特征和源岩有机质地球化学性质;(2)通过细化烃源岩评价单元,提高资源量计算中烃源岩体积估算和有机质性质评价的精度;(3)为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油气成藏系统研究提供“油气源”和“资源量”的要素;(4)可以作为盆地沉积充填分析的线索,并对已建立的层序地层格架进行检验和校正。层序地层地球化学研究不仅对中国东部老油田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勘探程度低、钻井少、源岩取心少的西部含油气盆地中的烃源岩评价工作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有机地球化学 烃源岩 油气勘探 大民屯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储层压裂水平井产能计算 被引量:19
20
作者 付玉 郭肖 龙华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44-46,共3页
煤层气作为一种重要资源 ,近多年来其研究和开发活动迅速增加。由于煤层气储层低孔、低渗特征 ,采用常规开采方法开发效果不佳。压裂技术和水平井技术是提高煤层气藏产量的有效方法。基于位势理论和叠加原理 ,建立了煤层气储层压裂水平... 煤层气作为一种重要资源 ,近多年来其研究和开发活动迅速增加。由于煤层气储层低孔、低渗特征 ,采用常规开采方法开发效果不佳。压裂技术和水平井技术是提高煤层气藏产量的有效方法。基于位势理论和叠加原理 ,建立了煤层气储层压裂水平井产能计算模型 ,考虑了煤层气储层非均质性、裂缝部分穿透储层、裂缝条数因素的影响。通过实例计算 ,分析了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煤层气产量与裂缝条数和穿透率成正比 ,每千米水平井段内合理的裂缝条数应不超过 1 0条 ;裂缝穿透率宜控制在 0 .1 5之内 ,高于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压裂 水平井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