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据双TE测井确定含烃饱和度 被引量:2
1
作者 何宗斌 倪静 +3 位作者 伍东 李勇 刘丽琼 台怀忠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3期89-92,共4页
根据双TE测井可以获得地层固有弛豫时间T2int和地层烃与水的T2int差异,可用来定性判别地层的流体性质,也可用来定量评价含烃饱和度,即利用烃与水的T2int差异分配可动流体进而得到可动烃与可动水体积,利用截止值法确定毛管束缚水体积。... 根据双TE测井可以获得地层固有弛豫时间T2int和地层烃与水的T2int差异,可用来定性判别地层的流体性质,也可用来定量评价含烃饱和度,即利用烃与水的T2int差异分配可动流体进而得到可动烃与可动水体积,利用截止值法确定毛管束缚水体积。可动烃体积、可动水体积与毛管束缚水体积经含氢指数校正,就可以得到地层的含烃饱和度。该方法被编制到了核磁共振测井油气识别与评价模块FLAN中,应用该模块处理并解释了多个地区多口井的实际资料,获得了较好的油气识别与评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测井 双回波间隔DTE 固有弛豫时间T2int 含烃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波测井套管胶结质量模拟检测
2
作者 楚泽涵 谢进庄 +3 位作者 刘祝萍 徐凌堂 陈敬铎 姜皓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A00期21-25,共5页
根据固井质量刻度实验井群的设计要求,介绍了在实验室内制作不同密度、不同声速下地层模拟试块的制作方法,在室内对套管水泥界面质量进行了模拟检测实验,并进行了Lamb波和纵波的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用Lamb波可以检测套管外... 根据固井质量刻度实验井群的设计要求,介绍了在实验室内制作不同密度、不同声速下地层模拟试块的制作方法,在室内对套管水泥界面质量进行了模拟检测实验,并进行了Lamb波和纵波的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用Lamb波可以检测套管外有无阻尼介质,纵波可以检测套管与水泥环的胶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测井 固井质量 水泥胶结 套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东断裂带测井储层评价
3
作者 李瑞 严忠琼 李能根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25-29,共5页
针对地层水矿化度低、含水饱和度计算困难的含砾疏松砂泥岩储层,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测井无法用于计算泥质含量。该文利用组合参数法计算泥质含量与孔隙度,模糊聚类分析识别油、水性质。
关键词 测井 砂泥岩地层 油矿床 冰冻断裂带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管孔隙模型的核磁共振(NMR)弛豫特征及应用 被引量:51
4
作者 刘堂晏 肖立志 +1 位作者 傅容珊 王忠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63-671,共9页
将岩石孔隙归结为由毛细管和球形孔组成的孔隙系统 ,提出孔隙球管孔隙模型 .岩石孔隙按大小分组后 ,每一组孔隙的氢核弛豫时间可以用球管孔隙模型计算 .将此弛豫时间作为反演T2 分布的时间控制点 ,反演岩芯的核磁共振弛豫信号 .研究表明... 将岩石孔隙归结为由毛细管和球形孔组成的孔隙系统 ,提出孔隙球管孔隙模型 .岩石孔隙按大小分组后 ,每一组孔隙的氢核弛豫时间可以用球管孔隙模型计算 .将此弛豫时间作为反演T2 分布的时间控制点 ,反演岩芯的核磁共振弛豫信号 .研究表明 ,T2 分布与特定的孔隙结构相联系 .使用不同结构的球管孔隙模型 ,可以使反演T2 分布最大限度地拟合弛豫信号 ,此时的球管模型以最近似的方式模拟了岩芯的孔隙结构 .使用球管模型对实验室核磁共振资料进行了处理 ,对比压汞分析得到毛管力分布数据 ,结果证明球管孔隙模型描述了岩石孔隙的弛豫特征 ,而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孔隙结构 压汞分析 球管模型 弛豫 岩石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管模拟确定混相压力影响因素评价 被引量:22
5
作者 杨学锋 郭平 +1 位作者 杜志敏 陈军林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41-44,共4页
细管实验是确定混相压力最准确并能实现具有重复性结果的实验方法。以国内某实际油藏注CO2 混相驱替为例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 ,模拟不同细管长度、细管直径、细管孔隙及驱替速度等对混相压力的影响 ,揭示了在细管实验中不同细管参数选取... 细管实验是确定混相压力最准确并能实现具有重复性结果的实验方法。以国内某实际油藏注CO2 混相驱替为例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 ,模拟不同细管长度、细管直径、细管孔隙及驱替速度等对混相压力的影响 ,揭示了在细管实验中不同细管参数选取给实验结果带来的影响 ,从而有助于很好地指导细管实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管实验 最小混相压力 影响因素 细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山前牙哈、羊塔克构造复合盐岩特性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科贵 李士伦 +3 位作者 曹鉴华 王洪芳 姜清 郭隽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2-133,共2页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牙哈 羊塔克 断裂构造带 地质 油气勘探 复合盐岩 特性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型核磁解释处理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江玉龙 王祝文 伍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8-513,共6页
以哈里伯顿公司P型核磁测井仪器为例,剖析了其特殊的采集模式和数据记录格式,完成了时间域和深度域的P型核磁处理技术研究,提出了新的T2谱解谱方法,建立了基于T1和T2差异的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开发出一套在微机上使用的P型核磁解释处理软... 以哈里伯顿公司P型核磁测井仪器为例,剖析了其特殊的采集模式和数据记录格式,完成了时间域和深度域的P型核磁处理技术研究,提出了新的T2谱解谱方法,建立了基于T1和T2差异的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开发出一套在微机上使用的P型核磁解释处理软件。软件的时间域处理效果与DPP解释处理结果完全一致,在参数选取、处理速度等方面更加灵活和方便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测井 采集模式 数据格式 解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b服务在重磁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连剑波 张明华 +2 位作者 董红 夏斌 史春笑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5,共4页
介绍了Web服务涉及到的基础技术 (XML、SOAP、WSDL和UDDI)、Web服务的体系结构以及服务提供者、服务请求者和服务注册中心之间的关系. 针对重磁数据处理方法,使用C#语言, 利用VisualStudio NET平台, 详述了Web服务的创建、部署方法和引... 介绍了Web服务涉及到的基础技术 (XML、SOAP、WSDL和UDDI)、Web服务的体系结构以及服务提供者、服务请求者和服务注册中心之间的关系. 针对重磁数据处理方法,使用C#语言, 利用VisualStudio NET平台, 详述了Web服务的创建、部署方法和引用过程,开发了重磁数据处理Web服务和网络重磁数据处理系统. 其是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方法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应用的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服务 体系结构 XML 数据处理 地球物理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发双收声波仪的井眼补偿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唐开宁 谭艳儒 邱汉强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2期20-27,共8页
单发双收声波测井仪的测量效果受井眼的影响很大,它直接影响测井解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本文提出了一种井眼补偿技术,目的在于消除井眼的影响。实现的办法主要是对单发双收声波测井仪的地面仪器面板进行改进,除记录原有声波时差曲线外,... 单发双收声波测井仪的测量效果受井眼的影响很大,它直接影响测井解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本文提出了一种井眼补偿技术,目的在于消除井眼的影响。实现的办法主要是对单发双收声波测井仪的地面仪器面板进行改进,除记录原有声波时差曲线外,还可记录一条单发收曲线,并利用计算机处理软件实现井眼补偿。通过对多口井的实测表明,它同双发双收声波测井仪一样具有井眼补偿作用,并且对比良好,还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仪 声波测井 井眼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中低频声激发极化敏感性分析
10
作者 周成当 尉中良 +1 位作者 朱世和 严洪瑞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5-100,共6页
声激发极化是双相孔隙介质中声场向电磁场转化的过程 ,是两种地球物理波场间作用与转换的结果。本文采用简化的Biot-Rosenbaum模型模拟计算均匀各向同性孔隙饱和介质中的斯通利波 ,根据某油田一口井油水层段的实际测井资料模拟计算低频... 声激发极化是双相孔隙介质中声场向电磁场转化的过程 ,是两种地球物理波场间作用与转换的结果。本文采用简化的Biot-Rosenbaum模型模拟计算均匀各向同性孔隙饱和介质中的斯通利波 ,根据某油田一口井油水层段的实际测井资料模拟计算低频斯通利波激发极化敏感系数 ,详细分析了低频斯通利波激发极化对斯通利波频率和地层参数的敏感性 ,证实了低频斯通利波激发极化电位测量信号对地层含油性的分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激发极化 测井 油层识别 低频 电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专家部分知识的模糊学习算法及在储层识别中的应用
11
作者 仲自勉 汪浩 王熙照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3期215-218,共4页
已有的示例学习算法大多没有处理分类模糊的情况。针对辽河油田冷东地区关于储层评价出现的模糊性,提出了一种模糊学习模型。由于评价过程中人为经验占有主要成分,故这种学习模型中融入了部分专家经验,将现有的模糊分类问题转化为一... 已有的示例学习算法大多没有处理分类模糊的情况。针对辽河油田冷东地区关于储层评价出现的模糊性,提出了一种模糊学习模型。由于评价过程中人为经验占有主要成分,故这种学习模型中融入了部分专家经验,将现有的模糊分类问题转化为一个求类比值的数学规化问题,它以极大化类信息熵为目标函数。以分类的模糊性极小作为决策树学习算法的启发式,学习结果可转化为一组带可信度的模糊产生式规则。这种产生式规则的使用为该地区新解释标准的建立以及油层的综合评价提供了更直观、更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性 识别 储层识别 学习算法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