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油田S6储气库井场一体化撬块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魏晓峰 屈志伟 +3 位作者 王乾 黄剑华 李洪军 魏铭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5-155,共1页
1.目的中国石油辽河油田S6储气库于2013年建成投产,目前采气管线采用大口径碳钢。近年来随着注入气源变化,双6区块井口采出气CO_(2)分压逐渐上升,2021年CO_(2)分压已达到0.021~0.028 MPa,需要在各井场增设注缓蚀剂撬块,向采气管线内加... 1.目的中国石油辽河油田S6储气库于2013年建成投产,目前采气管线采用大口径碳钢。近年来随着注入气源变化,双6区块井口采出气CO_(2)分压逐渐上升,2021年CO_(2)分压已达到0.021~0.028 MPa,需要在各井场增设注缓蚀剂撬块,向采气管线内加注缓蚀剂以防止CO_(2)造成管内腐蚀。但区块内1~6号井场面积有限,需要扩建才能满足撬块摆放需求。由于井场位于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相关改建工程批复手续已暂缓。此外,新设备投资费用也较高。因此,笔者所在团队通过改造原有注甲醇撬块,增加注缓蚀剂功能,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气管线 撬块 储气库井 辽河油田 采出气 设备投资费用 缓蚀剂 改建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前热处理对J55钢自动TIG焊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王洪铎 周志勇 +4 位作者 常素腾 张国军 马青 王保国 刘彦明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4,共8页
目的针对J55钢焊接性较差、接头热影响区(HAZ)易出现脆硬马氏体组织等问题,在焊前对J55钢母材进行热处理,研究其焊接接头。方法在焊前对J55钢母材进行了760℃与880℃的热处理,采用TIG焊方法进行了焊接,研究了热处理前后TIG焊对接头显微... 目的针对J55钢焊接性较差、接头热影响区(HAZ)易出现脆硬马氏体组织等问题,在焊前对J55钢母材进行热处理,研究其焊接接头。方法在焊前对J55钢母材进行了760℃与880℃的热处理,采用TIG焊方法进行了焊接,研究了热处理前后TIG焊对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经焊前760℃热处理后,母材中的珠光体(P)含量显著减少并且发生细化,焊后接头HAZ组织转变为晶界铁素体(GBF)、针状铁素体(AF)和P;经焊前880℃热处理后,母材的显微组织主要为多边形铁素体(PF)和AF,在焊后接头的HAZ中形成了PF、贝氏体(B)和M-A组元。2种热处理接头焊缝区(WZ)的盖面层组织为GBF和AF,靠近和远离盖面层的打底层组织主要为PF和P;未热处理接头HAZ组织为PF、B和马氏体(M)。与2种热处理接头相比,未热处理接头的显微硬度居中,抗拉强度最高,延伸率最低,拉伸断裂位于熔合线与HAZ之间,断口呈脆性断裂特征。与760℃热处理相比,经880℃热处理的焊接接头HAZ显微硬度最高值达523HV,为760℃热处理的2.2倍,接头抗拉强度提高了2.2%,但延伸率降低了7.6%。2种热处理接头拉伸后均断裂在母材,断口均呈韧性断裂特征。结论先在焊前对J55钢母材进行热处理再采用TIG焊进行焊接,可获得力学性能优异的焊接接头,在焊前760℃热处理的条件下,得到的接头力学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55钢 焊前热处理 自动TIG焊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热化学流体反应生热增压解除致密砂岩凝析气反凝析伤害的新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江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5,共8页
鉴于CO_(2)吞吐仅能短期改善反凝析伤害,且存在CO_(2)气源短缺及注入成本昂贵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热化学流体反应生热增压解除反凝析伤害的新方法。通过开展岩心驱替和吞吐实验,对比评价了2种注入方式下热化学流体改善反凝析伤害的效... 鉴于CO_(2)吞吐仅能短期改善反凝析伤害,且存在CO_(2)气源短缺及注入成本昂贵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热化学流体反应生热增压解除反凝析伤害的新方法。通过开展岩心驱替和吞吐实验,对比评价了2种注入方式下热化学流体改善反凝析伤害的效果,研究了热化学流体对岩心微观孔隙结构和油气两相渗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吞吐注入的最大压差可达25 MPa,最高温度达到329℃,累计4次吞吐凝析油采出程度为63.2%,大于驱替方式的凝析油采出程度49.5%,吞吐效果更好,且最佳吞吐次数为2次;热化学流体注入后能够增大孔隙直径、诱发形成微裂缝、降低毛细管压力和提高油气两相相对渗透率,其中吞吐式注入热化学流体后平均孔径由0.86μm增大至2.54μm,最大孔径由80.11μm增加至690.63μm,但总孔隙度变化较小,平均毛细管压力降幅达到51.2%,最大气相和最大油相相对渗透率分别提高了2.3倍和1.8倍,残余油饱和度下降了29%。研究成果为长期高效解除反凝析伤害提供了方法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 反凝析 热化学流体(TCM) 致密砂岩 孔隙结构 相对渗透率 微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焊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周勇 张成文 +3 位作者 张国军 李纪运 付芳艳 王洪铎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6-12,共7页
MAG焊具有高效、高质、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碳钢、合金钢和不锈钢等金属材料的焊接。近年来,各工程领域对焊接效率和焊接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类MAG焊接新工艺的研究也随之展开。通过对MAG焊接技术研究现状的系统总结,探讨了在外... MAG焊具有高效、高质、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碳钢、合金钢和不锈钢等金属材料的焊接。近年来,各工程领域对焊接效率和焊接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类MAG焊接新工艺的研究也随之展开。通过对MAG焊接技术研究现状的系统总结,探讨了在外加磁场控制、激光-MAG复合焊接、窄间隙焊接、双丝焊接和保护气体类型等工艺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MAG焊接技术的研发应向异质钢焊接材料、焊接配件及焊缝跟踪系统等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焊 外加磁场 激光-MAG复合焊接 窄间隙焊接 双丝焊接 保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钢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温度场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勇 张成文 +4 位作者 张国军 付甲 牛楠 刁路青 王洪铎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3-158,共6页
目的对厚度为12 mm的HG785D高强钢进行复合焊接,获取最佳焊接工艺参数,建立适用于激光-MIG(Metal Inert Gas Welding)复合焊接的热源模型。方法采用激光-MIG复合焊接方法进行焊接试验,建立适用于HG785D高强钢激光-MIG复合焊接的"... 目的对厚度为12 mm的HG785D高强钢进行复合焊接,获取最佳焊接工艺参数,建立适用于激光-MIG(Metal Inert Gas Welding)复合焊接的热源模型。方法采用激光-MIG复合焊接方法进行焊接试验,建立适用于HG785D高强钢激光-MIG复合焊接的"高斯锥形体+均匀锥形体+高斯柱形体"复合热源模型,描述复合热源的能量分布,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HG785D高强钢激光-MIG复合焊接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在最佳工艺参数下,焊缝的成形性良好,未出现裂纹、气孔和未焊透等缺陷;模拟与试验获得的焊接接头宏观形貌及特征点温度循环曲线规律相吻合。结论获得了适合12 mm厚HG785D高强钢的最佳焊接工艺参数,复合热源模型适用于高强钢激光-MIG复合焊接温度场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MIG复合焊接 高强钢 数值模拟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新型柔性带复合衬垫内对口器研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锋 王长江 +2 位作者 于开勋 倪洪源 刘然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7-142,共6页
为实现曲率半径不低于5D(D为钢管直径)的热煨弯管的外根焊自动焊接,采用差速驱动、衬垫侧向伸缩、刚性与柔性转换等技术,研制了新型柔性带复合衬垫内对口器。针对单材质铜衬垫存在的焊缝渗铜、表面烧损或破损时不易修复且修复后精度降低... 为实现曲率半径不低于5D(D为钢管直径)的热煨弯管的外根焊自动焊接,采用差速驱动、衬垫侧向伸缩、刚性与柔性转换等技术,研制了新型柔性带复合衬垫内对口器。针对单材质铜衬垫存在的焊缝渗铜、表面烧损或破损时不易修复且修复后精度降低,以及单材质烧结陶瓷衬垫使用时易因焊接高温反复影响而出现的表面烧损严重且不可修复、开裂、剥离、脱落等问题,设计了基于金属与陶瓷材料的、满足基体重复利用及陶瓷涂层再修复的复合衬垫。进行了柔性内对口器过弯管、爬坡、刚柔转换、管口组对等系列试验及工程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柔性带复合衬垫内对口器具备对于曲率半径5 D热煨弯管的良好通过能力及30°爬坡能力,实现了直管与热煨弯管不同组合形式的精确组对、不大于30°坡度施工环境下的外根焊自动焊接与焊缝背面强制成形及刚性与柔性的适时转换;复合衬垫有效解决了单材质铜衬垫及烧结陶瓷衬垫易出现的问题,使用寿命、重复利用性及可修复性等综合性能更优。新型柔性带复合衬垫内对口器的研制成功提高了油气管道的焊接质量和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焊接 柔性 复合衬垫 内对口器 热煨弯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中沥青质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7
作者 宋江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7-635,共9页
影响原油中沥青质稳定性因素多且复杂,而原油组分组成变化对沥青质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尚不明确。在测定10种不同原油油样密度、黏度、元素组成和四组分(饱和烃、芳香烃、胶质和沥青质)含量的基础上,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 影响原油中沥青质稳定性因素多且复杂,而原油组分组成变化对沥青质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尚不明确。在测定10种不同原油油样密度、黏度、元素组成和四组分(饱和烃、芳香烃、胶质和沥青质)含量的基础上,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荧光能谱和Zeta电位评估等方法,研究了10种原油油样的组分组成及其与沥青质之间相互作用特征,明确了蜡、水和无机盐对沥青质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油的密度和黏度与重烃、轻烃含量之比呈正比,当沥青质含量增加时,原油中H含量和H、C物质的量比降低,非烃含量增加,沥青质的稳定性降低。蜡和水会改变原油组分组成,影响沥青质稳定性。原油中无机、有机金属含量分别介于0.0021%~0.0814%和0.0007%~0.0655%。钒和镍等有机金属会破坏沥青质的稳定性,而储层中无机金属则会增强沥青质稳定性。沥青质沉积物表面存在大量带负电荷的无机微粒,导致其水溶液的Zeta电位值为负。当Zeta电位绝对值越大时,沥青质的稳定性更好,说明由无机微粒产生的电荷可以稳定原油中的沥青质,降低沥青质的聚集倾向。研究成果为有效预防沥青质沉积、缓解沉积伤害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沉积物 稳定性 四组分 无机金属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条件下钻井液离心机分离特性分析
8
作者 刘洪斌 吴俊 +3 位作者 罗秋杨 杨开胜 何涛 夏南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25年第5期494-500,共7页
钻井液离心机振动研究中,缺乏对非牛顿流体振动流场的分析.因此,利用四参数流体描述钻井液在离心机内的流动特性,建立离心机流体域模型,通过流固耦合、模态、谐响应分析,得到不同频率下振幅,结合数值模拟动网格技术,得到振动加载下的速... 钻井液离心机振动研究中,缺乏对非牛顿流体振动流场的分析.因此,利用四参数流体描述钻井液在离心机内的流动特性,建立离心机流体域模型,通过流固耦合、模态、谐响应分析,得到不同频率下振幅,结合数值模拟动网格技术,得到振动加载下的速度场和压力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离心机内3种流体介质的周向速度分布规律相似,但在同一轴向位置四参数流体的周向速度低于幂律流体和水,振动加载的周向速度低于稳态的周向速度,在转鼓锥段,振动加载的轴向速度和压力高于稳态的轴向速度和压力,83 Hz振动的轴向速度和压力高于138 Hz振动的轴向速度和压力,83 Hz振动的周向速度低于138 Hz振动的周向速度,不利于固液分离,振动情况下分离效果较差.所得结论对离心机振动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机 四参数流变模式 流场特性 振动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