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断块扇三角洲地震沉积学表征——以辽河油田HH19断块沙二段油藏为例
1
作者 张朝辉 闵忠顺 +5 位作者 刘洁 李滨 郭泽萍 谢俊 王金凯 张文轩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8,共11页
辽河坳陷兴隆台背斜南部沙二段油藏断裂发育,构造复杂,井网控制程度差异大,常规研究技术在储层精细表征方面效果不佳,制约了油藏采收率的提高。本研究以区内HH19油藏为例,开展了基于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的复杂断块沉积微相表征研究,实现... 辽河坳陷兴隆台背斜南部沙二段油藏断裂发育,构造复杂,井网控制程度差异大,常规研究技术在储层精细表征方面效果不佳,制约了油藏采收率的提高。本研究以区内HH19油藏为例,开展了基于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的复杂断块沉积微相表征研究,实现了储层砂体的精细刻画及其展布规律的高精度预测。首先,结合岩心观察、单井相表征及测井相结果,认为研究区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相,并划分4种沉积微相类型;然后,基于90°相位转换、分频处理、地层切片对比等技术,明确了不同沉积微相的地震属性响应特征,借助属性聚类分析方法,提取多种能够反映扇三角洲沉积规律的地震相属性,并进行融合分析,精确刻画沙二段的沉积微相展布规律;最后,综合沉积相及地震相研究成果,预测沙二段储层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为同类型复杂断块油藏的精细地质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沙二段 多属性融合 聚类分析 扇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L46块开发前期油藏工程研究
2
作者 赵启双 陈刚 +2 位作者 郑贺新 苏继洪 邱莎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11-13,31,共4页
首先分析了辽河油田L46块的地质特征,然后分析和介绍了开发前的油藏工程,主要包括前期准备井的部署原则,实施要求,指出该块必须采用注水补充能量的开发方式进行开发,给出了合理的井冈井距、即合理井距为300m,采用正方形并... 首先分析了辽河油田L46块的地质特征,然后分析和介绍了开发前的油藏工程,主要包括前期准备井的部署原则,实施要求,指出该块必须采用注水补充能量的开发方式进行开发,给出了合理的井冈井距、即合理井距为300m,采用正方形并网,确定了油井产能为平均单井产油10t/d,最后予测了年产原油6.6×104t/d,采油速度为2.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工程 辽河油田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沈95块储层伤害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云鹏 卢宗盛 +2 位作者 王玉娟 李益龙 张保民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9-204,共6页
针对辽河油田沈95块油藏储层渗透率低、原油凝固点高的特点,对该区储层的岩矿特征、孔隙结构及流体物性、敏感性、水驱特征等进行了实验分析和开发实验技术研究。认为目前造成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有:原油中石蜡析出造成油井井底附近地层... 针对辽河油田沈95块油藏储层渗透率低、原油凝固点高的特点,对该区储层的岩矿特征、孔隙结构及流体物性、敏感性、水驱特征等进行了实验分析和开发实验技术研究。认为目前造成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有:原油中石蜡析出造成油井井底附近地层渗透性下降;注入水水质差引起注水井近井地带的储层伤害;颗粒运移主要造成地层深部伤害及细菌堵塞、地层敏感性伤害等。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案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伤害机理 低渗透 高凝油 储层保护 辽河油田 沈95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驱提高辽河油田原油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郭斐 于涛 +2 位作者 肖传敏 刘家林 张艳娟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5期898-900,904,共4页
针对辽河油田区块的油藏条件,在室内进行了无碱二元驱和弱碱三元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对3种表面活性剂SL-YD、HL-1、BH进行了筛选,优选出了对该地层原油具有最佳降低界面张力效果的表面活性剂SLYD和HL-1;然后与聚合物PAM复配,组成... 针对辽河油田区块的油藏条件,在室内进行了无碱二元驱和弱碱三元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对3种表面活性剂SL-YD、HL-1、BH进行了筛选,优选出了对该地层原油具有最佳降低界面张力效果的表面活性剂SLYD和HL-1;然后与聚合物PAM复配,组成二元体系,最佳配方为0.16%PAM+0.20%SL-YD;最后筛选得出了弱碱三元体系0.16%PAM+0.15%SL-YD+0.30%Na2CO3。室内实验表明,无碱二元体系和弱碱三元体系可以使油水界面张力降到10-3mN/m以下,可以大幅度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增幅超过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 界面张力 热稳定性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储层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在辽河油田马19井区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董兵波 宁日亮 +1 位作者 张淑梅 柳世光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1期49-53,共5页
随着辽河油田精细勘探的不断深入,在面向储层的油田开发阶段,对三维地震资料特别是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的需求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阶段,如何运用高分辨率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地震资料品质,进一步挖掘地震资料在... 随着辽河油田精细勘探的不断深入,在面向储层的油田开发阶段,对三维地震资料特别是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的需求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阶段,如何运用高分辨率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地震资料品质,进一步挖掘地震资料在储层开发中的应用潜力已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针对马19井区主要目的层沙一段、沙二段和沙三段地震资料分辨率不够、微小断裂展布不清、水平井部署困难的实际问题,从目标地质研究和井资料分析出发,开展了保幅去噪、一致性处理、保幅叠前时间偏移、CRP道集频带拓展、叠前反演等5项面向储层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研究,对比以往在勘探阶段的地震资料处理,在处理方式上有了很大转变,首次开展了针对油田储层开发的地震处理技术研究,有力地促进了处理向开发领域的延伸,同时也为辽河油田下一步精细叠前反演的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保幅去噪 一致性处理 叠前时间偏移 频带拓展 叠前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的磁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魏喜 郭友钊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14-120,113,共8页
通过对辽河油田 3口油井的岩屑磁性进行研究 ,发现碳酸盐岩储层中含油层位具有较低的磁化率特征。通过对井间、层位间磁化率的比较分析 ,可以推断整井的含油性和含油层位。同时 ,对井中磁化率和电阻率进行比较研究 。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储层 磁化率 辽河油田 磁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东、西部凹陷深层沙河街组成岩演化规律 被引量:16
7
作者 于兴河 张道建 +4 位作者 李胜利 雷鸣 郜建军 孙洪斌 孟卫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1-296,共6页
辽河油田东、西部凹陷深层沙河街组砂岩次生孔隙的发育有着明显的差异,东部凹陷为3 个次生孔隙发育带,而西部为2 个;东部凹陷沙二下部- 沙三段顶部的次生孔隙带,即上部次生孔隙发育带,主要是受地表淡水淋滤和后期沿不整合面的... 辽河油田东、西部凹陷深层沙河街组砂岩次生孔隙的发育有着明显的差异,东部凹陷为3 个次生孔隙发育带,而西部为2 个;东部凹陷沙二下部- 沙三段顶部的次生孔隙带,即上部次生孔隙发育带,主要是受地表淡水淋滤和后期沿不整合面的开启性水循环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下部两个带与西部凹陷的两个次生孔隙发育带的形成机理类似,为封闭性水循环的有机酸水溶液对硅酸盐矿物的溶解作用所致。其形成的地质条件是温度100~130℃,压力系数1.2~1.3±,烃源岩大量排烃的阶段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深层 成岩作用 次生孔隙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东、西部凹陷深层沙河街组沉积相模式 被引量:28
8
作者 于兴河 张道建 +4 位作者 郜建军 雷明 吴乃苓 孟卫工 孙洪斌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40-49,共10页
我国东部大多数油田都已进入高含水的开发阶段,为了解决我国后备油气储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开展了东部深层(>3500m)的油气勘探工作。近年来的广泛研究表明,深层异常高温、高压区或其附近的良好储集砂体常常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域,因而... 我国东部大多数油田都已进入高含水的开发阶段,为了解决我国后备油气储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开展了东部深层(>3500m)的油气勘探工作。近年来的广泛研究表明,深层异常高温、高压区或其附近的良好储集砂体常常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域,因而深层储集砂体的空间分布则是深层隐蔽油气圈闭的主要研究内容。根据辽河油田东、西部凹陷深层沙河街组的沉积特征,划分出3种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滨-浅湖和半深湖-湖底扇体系。对两个地区沉积层序旋回性和砂体韵律进行了统计研究,详细分析了两个研究区砂体在时空上的展布规律,并结合盆地构造演化史,探讨了地层的沉积充填过程,建立了沙河街期一、二、三亚期的沉积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凹陷 沙河街组 沉积相模式 深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滩海月东油田新近系馆陶组底界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崔向东 王仁厚 +2 位作者 石敦久 袁清秋 马宏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5-468,共14页
辽河坳陷南部滩海地区馆陶组底界的确定长期以来缺乏划分的依据,因靠近南部中央低凸起及其两侧的馆陶组巨厚块状砂砾岩层与下伏东营组之间发育一套厚50~100m不等的砂砾岩与砂泥岩的正粒序沉积,其时代归属有不同意见。本文首次在这套有... 辽河坳陷南部滩海地区馆陶组底界的确定长期以来缺乏划分的依据,因靠近南部中央低凸起及其两侧的馆陶组巨厚块状砂砾岩层与下伏东营组之间发育一套厚50~100m不等的砂砾岩与砂泥岩的正粒序沉积,其时代归属有不同意见。本文首次在这套有争议的地层的岩心中发现了属新近纪的孢粉化石组合以及属于古近纪沙河街组和东营组中-下部的藻类再沉积化石,为本套地层归属新近纪馆陶组提供了可靠的生物化石对比依据。渤海湾盆地的新近系与下伏古近系间普遍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因风化侵蚀面起伏不平而馆陶组与下伏东营组的岩性变化可分为突变型、渐变型和“三明治”型3种。正确认识馆陶组底界对合理划分和对比油气层组有重要的勘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近系馆陶组 化石组合 不整合面 月东油田 辽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龙10块Es_3~1密井网条件下相控随机建模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玉君 邓宏文 +2 位作者 张新培 龙国清 田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7-681,共5页
辽河油区青龙台油田龙10块Es31为近源扇三角洲沉积,沉积微相变化快、砂体展布复杂、储集层非均质性较强,用确定性地质模型不能很好地反映储集层的"空洞效应"。为了较好地表征龙10块储集层的"空洞效应"及其物性的不... 辽河油区青龙台油田龙10块Es31为近源扇三角洲沉积,沉积微相变化快、砂体展布复杂、储集层非均质性较强,用确定性地质模型不能很好地反映储集层的"空洞效应"。为了较好地表征龙10块储集层的"空洞效应"及其物性的不连续性,应用密井网条件下的"硬数据"和地质家的经验,综合测井、录井及动态监测资料建立沉积微相的一维井模型,采用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在该模型控制下,应用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方法建立储集层及其相关参数分布的随机模型。实践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很好地表征砂体展布及储集层参数的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建模 确定性建模 随机建模 密井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杜84块超稠油油藏水平井开采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威 赵春梅 张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44-246,共3页
针对辽河油田直井注蒸汽开采超稠油油藏效果差的实际情况,利用最新研制的水平井热采数值模拟软件———NUMSIP-4软件,研究了杜84块不同水平井布井方式和开采方式的开发效果。结果表明,该块最佳开采方式为蒸汽辅助重力驱,... 针对辽河油田直井注蒸汽开采超稠油油藏效果差的实际情况,利用最新研制的水平井热采数值模拟软件———NUMSIP-4软件,研究了杜84块不同水平井布井方式和开采方式的开发效果。结果表明,该块最佳开采方式为蒸汽辅助重力驱,并采用成对水平井组合,上注下采,水平段长300m,注采井距15m的布井方式。该项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超稠油油藏的开发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稠油油藏 数值模拟 水平井 开发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处理技术在辽河油田曙一区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树生 张高 +2 位作者 刘文霞 宋宏文 赵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41-46,54,共7页
为识别薄储层、微幅构造和小断层等小尺度地质体,支撑油藏开发区精细油藏描述,本文基于GeoEast处理系统,研究了表层吸收补偿、井控真振幅恢复、井控Q补偿、井控速度建模和OVT(Offset Vector Tile)域处理等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成像精度... 为识别薄储层、微幅构造和小断层等小尺度地质体,支撑油藏开发区精细油藏描述,本文基于GeoEast处理系统,研究了表层吸收补偿、井控真振幅恢复、井控Q补偿、井控速度建模和OVT(Offset Vector Tile)域处理等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成像精度。辽河油田曙一区地震资料处理效果表明:成果剖面地震反射层次清晰、层间信息丰富、断层成像清楚、地质现象真实可靠,目的层段地震资料主频提高10Hz左右,提高了开发地震资料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振幅恢复 井控Q补偿 OVT域处理 高精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地震资料的成像技术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平 宋宏文 +2 位作者 张文坡 舒良树 高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66,共5页
大民屯凹陷是辽河断陷北端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该区地表条件及地质构造复杂,凹陷东、西两侧发育高角度逆断层,使得地震资料处理工作面临两个亟待解决的地质问题:一是下第三系沙三段、沙四段碎屑岩储层的详细评价和横向预测;二是陡坡带... 大民屯凹陷是辽河断陷北端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该区地表条件及地质构造复杂,凹陷东、西两侧发育高角度逆断层,使得地震资料处理工作面临两个亟待解决的地质问题:一是下第三系沙三段、沙四段碎屑岩储层的详细评价和横向预测;二是陡坡带局部构造的准确落实和成因机制研究。本文以近年精细采集的480km2三维资料为背景,针对构造主体部位的深层和东、西两个复杂构造陡坡带资料,开发及应用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形成了一套针对大民屯凹陷资料特点的成像技术和流程。实际资料处理表明,成像效果明显改善,发现了7个有利圈闭,预测有利含油面积32.7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后时间偏移 叠前深度偏移 克希霍夫偏移 波动方程偏移 偏移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笔架岭地区油藏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筱敏 戴俊生 +2 位作者 谢庆宾 康安 马常星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14,共4页
对辽河油田笔架岭地区油藏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辽河油田笔架岭地区的沙二段至东三段沉积时期 ,发育了受西侧物源供给影响的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这些砂体临近东侧的海南生油洼陷 ,具有中等至低的成分和结... 对辽河油田笔架岭地区油藏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辽河油田笔架岭地区的沙二段至东三段沉积时期 ,发育了受西侧物源供给影响的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这些砂体临近东侧的海南生油洼陷 ,具有中等至低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 ,并具有原生和次生孔隙混合发育的储集空间和中孔、中低渗的储层物性。此砂体在向东撒开的帚状断裂控制下 ,形成了断块型油气藏。这些油气藏的分布受控于断裂活动及其展布。断块油气藏呈屋脊状并沿二级主干断层上升盘多层位分布。根据目前油气分布状况和断裂油气藏特征 ,预测了 5个有利的油气勘探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笔架岭地区 油藏特征 控制因素 下第三系 断块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滩海地区油气层识别及评价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娜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5期85-87,共3页
辽河滩海地区多采用盐水钻井液及在钻井液中添加氯化钾,给油气层的解释和评价带来很多困难。由于钻井液侵入造成电阻率曲线的数值大幅度下降,而加入的大量氯化钾添加剂,导致中子测井的精度明显降低。应用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最大限度... 辽河滩海地区多采用盐水钻井液及在钻井液中添加氯化钾,给油气层的解释和评价带来很多困难。由于钻井液侵入造成电阻率曲线的数值大幅度下降,而加入的大量氯化钾添加剂,导致中子测井的精度明显降低。应用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因钻井液侵入对电阻率曲线的影响,获得地层真电阻率及侵入深度,同时应用核磁测井计算束缚流体和可动流体的孔隙度。提出了一套适合于滩海地区地质特征的油气层识别及测井评价方法,并在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钻井液侵入 电阻率曲线 矿化度 氯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牛居—长滩洼陷沙三段深部储层成岩相类型及储集特征
16
作者 杨光达 解宝国 +5 位作者 颜新林 杜庆国 何浩瑄 吴一平 王树昆 杨佳奇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6,I0002,I0003,共14页
辽河坳陷牛居—长滩洼陷沙三段深部碎屑岩储层具有天然气勘探潜力,深部储层的储集特征及变化规律不清。基于岩石、X线衍射、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测试、压汞实验CT扫描等资料,划分牛居—长滩洼陷埋深大于3500 m的沙三段... 辽河坳陷牛居—长滩洼陷沙三段深部碎屑岩储层具有天然气勘探潜力,深部储层的储集特征及变化规律不清。基于岩石、X线衍射、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测试、压汞实验CT扫描等资料,划分牛居—长滩洼陷埋深大于3500 m的沙三段砂岩储层成岩相,分析不同成岩相储层特征,明确优质成岩相类型和储集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深部储层岩屑和斜长石体积分数较高,岩性以中粒(长石质)岩屑(杂)岩和细粒(长石质)岩屑(杂)岩为主。深部储层成岩相主要发育强压实孔缝相和中等压实溶蚀相,在发育深度、成岩作用和储集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埋深小于4000 m的储层发育强压实孔缝相,储集空间以微裂缝和小直径孔隙为主,孔径主要在0~60μm之间,以10~50μm为主,孔隙度随深度增加呈规律性降低,孔隙度和渗透率呈正相关关系。埋深超过4000 m储层主要发育中等压实溶蚀相,岩屑、长石颗粒溶蚀孔发育,孔径在50~120μm之间的较大孔占据主导,孔径在50μm以上的孔隙对储集空间的贡献大,孔隙度明显增大,非均质性强,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关系不明显;储层溶蚀孔发育与有机酸的溶蚀作用密切相关。中等压实溶蚀相储层孔隙度较大、渗透率较低,更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是深部油气勘探的有利储集相带。该结果为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储层 碎屑岩 成岩相 储集物性 演化特征 牛居—长滩洼陷 辽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水膜厚度确定致密油储层物性下限新方法——以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为例 被引量:22
17
作者 王伟明 卢双舫 +5 位作者 田伟超 周能武 李吉君 单俊峰 胡英杰 袁红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5-140,共6页
伴随着致密油开采工艺技术的提高,其储层的可采物性下限也正逐渐降低,开采极限越来越接近致密油的成藏物性下限。引用水膜厚度理论,采用实验分析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致密油储层物性下限。研究表明:大民屯... 伴随着致密油开采工艺技术的提高,其储层的可采物性下限也正逐渐降低,开采极限越来越接近致密油的成藏物性下限。引用水膜厚度理论,采用实验分析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致密油储层物性下限。研究表明:大民屯凹陷沙河街组四段致密储层以油页岩为主,在相同地质条件下颗粒表面吸附的一层水膜(由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组成)与储层喉道同处纳米级别。当喉道半径小于水膜厚度,相应孔喉及其所控制的微小孔隙则被束缚水所饱和;当喉道半径大于水膜厚度,喉道才能成为致密油有效的充注通道。通过对水膜厚度的受力分析,根据力平衡关系,可建立不同地层压力下水膜厚度与喉道半径的关系,进而求取致密油充注的临界喉道半径。通过借鉴土壤学中水膜厚度与孔隙度、比表面积及束缚水饱和度关系,又可把临界喉道半径下限值转化为适用范围更广的孔隙度下限值。该方法不仅理论依据强,又有实验数据支撑,具有一定的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水膜 物性下限 孔喉分布 致密油 大民屯凹陷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区未动用储量开发的可行性方法研究
18
作者 赵启双 张莉 +1 位作者 孙岩 陈刚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77-81,共5页
本文根据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对未动用储量的评价标准,结合辽河油田的实际情况,把未动用储量划分为四大类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开发可行性的方法研究,并对确定合理井网密度、采收率、单井产量和采油速度和测算的主要开发指标等问题进行了... 本文根据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对未动用储量的评价标准,结合辽河油田的实际情况,把未动用储量划分为四大类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开发可行性的方法研究,并对确定合理井网密度、采收率、单井产量和采油速度和测算的主要开发指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进而做了经济优化论证和提出了下步工作的建议,以期能取得最佳的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量 井网 采收率 采油 速度 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砂配置输导—封闭连续转换部位预测方法及应用——以辽河坳陷东部牛居地区为例
19
作者 于雪峰 于福生 +1 位作者 郭强 韩宏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2-760,共9页
为了弄清油气沿油源断裂运移特征及其在断裂两侧不同砂体中的分布规律,在断砂配置划分的基础上,由区域性泥岩盖层封闭部位确定断砂配置输导油气部位,由断砂配置处断裂填充物封闭程度确定断砂配置封闭部位,并据此构建了一套利用断接厚度... 为了弄清油气沿油源断裂运移特征及其在断裂两侧不同砂体中的分布规律,在断砂配置划分的基础上,由区域性泥岩盖层封闭部位确定断砂配置输导油气部位,由断砂配置处断裂填充物封闭程度确定断砂配置封闭部位,并据此构建了一套利用断接厚度和断裂填充物封闭程度确定断砂配置输导向—封闭连续转换部位分布的预测方法。将该方法用于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东部牛居地区,结果表明:牛西断层与沙三上亚段砂体配置输导向封闭连续转换部位主要分布在中段,少量分布在东段,有利于沙三段烃源岩生成油气并在沙三上亚段圈闭内聚集成藏,这与目前牛西断层附近已发现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了该方法适用于刻画断砂配置输导向封闭连续转换部位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砂配置 输导油气 封闭油气 连续转换 部位分布 刻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中生界物源分析:基于碎屑岩锆石U-Pb测年
20
作者 游龙彪 张建国 +4 位作者 吴炳伟 周铁锁 庞士恒 孙有军 程思睿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11898-11911,共14页
为分析辽河凹陷中生界物源期次,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对辽河坳陷中生界碎屑岩开展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锆石大都发育典型的岩浆振荡环带形态且... 为分析辽河凹陷中生界物源期次,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对辽河坳陷中生界碎屑岩开展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锆石大都发育典型的岩浆振荡环带形态且其Th/U>0.4,认为整体为岩浆成因的锆石;锆石年龄主要以中生代和古元古代早期—太古代末期占主导,其次是古生代和古元古代年龄,但不同地区年锆石龄组成内存在差异,其中大民屯凹陷主要由5组年龄组成,西部凹陷主要由4组年龄组成,东部凹陷主要由2组年龄组成。可见辽河坳陷中生界地层主要由中生界和古元古界早期—太古界末期母岩提供物源,分别对应燕山期华北板块受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以及伴随的岩浆活动和太古代末期至古元古代早期地幔柱底侵所产生的热事件;其次是古生界和古元古界,分别对应古生代华北板块北缘一系列火山活动和古元古代裂谷作用。但不同凹陷内物源组成存在差异,且母岩类型及供给强度也不同。本次测试锆石主要年龄和华北板块多次火山活动时间相吻合,可能为研究区主要物源。本次研究识别出辽河坳陷中生界碎屑岩的物源组成情况,对于进一步分析辽河坳陷物源体系、约束研究区地层年代及岩浆活动研究具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坳陷 中生界 锆石U-PB测年 物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