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力深穿透射孔技术在锦州采油厂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吴洪举 张建心 +2 位作者 蒋勇 张友军 胡强法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1-123,181,共3页
水力深穿透射孔是一种零转向半径的微型水平孔钻进技术,具有射孔穿透深、孔径大、流通能力强、定位准确、易于实现定向等优点。近期在锦州采油厂采用江汉机械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水力深穿透系统进行了3口典型井的先导作业,每口井各作业3个... 水力深穿透射孔是一种零转向半径的微型水平孔钻进技术,具有射孔穿透深、孔径大、流通能力强、定位准确、易于实现定向等优点。近期在锦州采油厂采用江汉机械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水力深穿透系统进行了3口典型井的先导作业,每口井各作业3个孔,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注效果。该技术可有效穿透近井污染带,并可有针对性地改造薄夹层,建议针对适用的井况进一步扩大在油水井解堵作业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深穿透 射孔 解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裂解辅助蒸气吞吐强化辽河油田稠油开采的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弦 刘永建 +1 位作者 罗鹏飞 苗国晶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6-50,116-117,共5页
研制和筛选适合蒸气吞吐条件下强化稠油水热裂解的催化剂柠檬酸镍和供氢剂HD-1,并对其催化、供氢性质进行实验评价.结果表明:柠檬酸镍可与油藏矿物协同催化稠油水热裂解反应,使降黏率达到68.2%,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降低33.9%,含硫质量分数... 研制和筛选适合蒸气吞吐条件下强化稠油水热裂解的催化剂柠檬酸镍和供氢剂HD-1,并对其催化、供氢性质进行实验评价.结果表明:柠檬酸镍可与油藏矿物协同催化稠油水热裂解反应,使降黏率达到68.2%,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降低33.9%,含硫质量分数降低0.45%;供氢剂HD-1可使稠油水热裂解程度进一步增加,降黏率达到75.9%,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降低36.7%,含硫质量分数降低0.61%,并且降低胶质、沥青质的含量,提高饱和烃和芳香烃的收率.矿场试验结果表明,与上周期对比,试验井周期生产天数延长,平均日产油量增加,生产状况明显改善,水热裂解辅助蒸气吞吐开采稠油技术对增加蒸气吞吐稠油井的周期产油量、提高油气比和回采水率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水热裂解 蒸气吞吐 供氢 催化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出液回注方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以辽河油田J区块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姚振杰 马永晶 +2 位作者 金志 闫文华 郑晓松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3-136,共4页
辽河油田J区块多数油井高含水,储层非均质性强、层间矛盾突出,为了提高J区块的原油采收率,实施了二元复合驱。二元复合驱会产生大量采出液,而采出液中含有化学剂,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处理成本较高。利用室内驱替实验来模拟二元复合... 辽河油田J区块多数油井高含水,储层非均质性强、层间矛盾突出,为了提高J区块的原油采收率,实施了二元复合驱。二元复合驱会产生大量采出液,而采出液中含有化学剂,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处理成本较高。利用室内驱替实验来模拟二元复合驱的采出液,优化采出液的回注方式,研究二元复合驱采出液回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聚合物含量较高的采出液可直接作为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前置段塞;采出液原样可直接作为后续保护段塞并后续水驱;采出液的不同回注方式均可提高化学驱采出程度(化学驱采出程度均大于20%),采出液的回注不仅可以节约聚合物的用量,同时可以解决采出液的污水处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液 二元复合驱 回注方式 驱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州油田化学防砂技术综述 被引量:6
4
作者 徐立清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98,91,共4页
简介了锦州油田投入开发15年来不同时期主要用于热采稠油井的化学防砂技术原理和使用效果:以长效黏土稳定剂为主的稀油油藏固砂剂FSH-901(1992~1995,施工136井次,有效率78.7%);无机钙/有机硅高温固砂剂BG-1(1992~1995,79... 简介了锦州油田投入开发15年来不同时期主要用于热采稠油井的化学防砂技术原理和使用效果:以长效黏土稳定剂为主的稀油油藏固砂剂FSH-901(1992~1995,施工136井次,有效率78.7%);无机钙/有机硅高温固砂剂BG-1(1992~1995,79井次,79.7%);Ca(OH)2/CaCO3/机硅单体高温“三氧”固砂剂(1996~1997,98井次,82.7%);高温泡沫树脂固防砂剂(1997,4井次,50.0%):改性呋喃树脂防砂剂(1997-2005,99井次,94.9%);氟硼酸综合防砂剂(1998-2002,130井次,81.5%);有机硅固砂剂YL971(1998~2002,89井次,85.4%);高强度有机硅固砂剂LH-1(2005,11井次,100.0%)。报道了防砂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出砂套变井逐年增多;多层舍采长井段井化学防砂难度大;出砂粒径逐年变细,表明油层骨架受到破坏。提出了化学防砂技术发展方向:研发常温固化的耐高温固砂剂;完善分层防砂工艺。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砂技术 化学防砂 固砂剂 热采稠油井 技术发展 辽河锦州油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的确定 被引量:23
5
作者 朱文娟 喻高明 +3 位作者 严维峰 张娜 柴军良 王德龙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4期66-67,75,共3页
井网加密是油田开发调整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目前,我国东部大多数油田已处在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零星,挖潜难度大。除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方法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层系细分和井网加密。根据投入、产出关系,求出经济极限单井累积产油量,... 井网加密是油田开发调整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目前,我国东部大多数油田已处在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零星,挖潜难度大。除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方法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层系细分和井网加密。根据投入、产出关系,求出经济极限单井累积产油量,进而求出经济极限井网密度。通过公式推导,结合油田实际数据,计算得出合理的极限井网密度,以指导油气生产,杜绝盲目钻井,避免勘探开发投资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极限 井网密度 公式推导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FOA-KELM-MEA模型的游梁式抽油机采油系统井下工况的短期预测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琨 韩莹 +2 位作者 佘东生 魏泽飞 黄海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8-198,共11页
实现对井下工况的预测是及时掌握抽油井生产状态的有效方法,对提高油井生产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混沌理论实现抽油井井下工况的短期预测,首先将所提取的示功图的不变曲线矩特征向量作为预测变量,在证明其数据序... 实现对井下工况的预测是及时掌握抽油井生产状态的有效方法,对提高油井生产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混沌理论实现抽油井井下工况的短期预测,首先将所提取的示功图的不变曲线矩特征向量作为预测变量,在证明其数据序列具有混沌特性后,由核极限学习机(kernel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建立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其中的几个不确定参数采用改进的果蝇优化算法(improved fruit fly optimization algorithm,IFOA)进行优化选取,IFOA采用全局群体多样进化和局部个体随机变异的策略,最后,对模型所预测的结果进行物元分析(matter-element analysis,MEA),诊断其属于哪种故障类型。由某油田作业区的两口生产井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IFOA-KELM-MEA预测模型是合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时间序列预测 游梁式抽油机 核极限学习机 果蝇优化算法 物元分析 测量 石油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修井作业自动化装置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10
7
作者 韩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82,6,共3页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修井作业任务日益繁重。传统作业方式下工人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恶劣、井口操作安全隐患多。文章在充分现场调研、技术分析、优化修井作业工艺的基础上,同时汲取了国内外各种自动化修井技术经验,设计出了一套...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修井作业任务日益繁重。传统作业方式下工人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恶劣、井口操作安全隐患多。文章在充分现场调研、技术分析、优化修井作业工艺的基础上,同时汲取了国内外各种自动化修井技术经验,设计出了一套全部的修井作业自动化装置。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实现管柱自动拉送排放及单根抓取、管柱扶正对中、上卸扣及吊卡自动倒换的自动化修井装置,同时实现了井口无人操作,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该装置设计利用UG三维软件创建出整套系统的三维实体模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UG中的NX Nastran模块和Motion模块对其进行有限元受力与运动仿真分析,仿真试验结果为设计改进和装备制造提供了依据。该自动化装置采用液压控制,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拆装方便,易操作,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井作业 自动化 装置设计 仿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喜岭油田欢17块兴隆台油层精细油藏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贵满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4-36,共3页
欢喜岭油田欢17区块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一下~沙二段兴隆台油层是主要目的层,为稠油油藏,投入开发20年,经历了4个开发阶段,部分地区采出程度达到36.67%。为了认清该区的开发潜力,通过对该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高分辨率处理、全三维解释,... 欢喜岭油田欢17区块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一下~沙二段兴隆台油层是主要目的层,为稠油油藏,投入开发20年,经历了4个开发阶段,部分地区采出程度达到36.67%。为了认清该区的开发潜力,通过对该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高分辨率处理、全三维解释,进一步落实兴隆台油层顶面构造。结合构造、储层及油气水分布特征对油藏进行综合评价,重新划分四级断块含油面积,计算地质储量、可采储量。认为采出程度计算偏高是由于石油地质储量计算偏低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油层有效厚度解释问题。指出在采用蒸汽吞吐+蒸汽驱开发方式时,总采收率预计可达到50%,应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根据综合研究成果编制开发调整方案,提出下一步井位部署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欢喜岭油田 油藏精细描述 稠油油藏 开发调整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集烟道气双注采油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朱成林 行登恺 丁建民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6-58,共3页
富集烟道气双注采油工艺技术是将稠油热采的锅炉烟道气经过处理、增压后 ,作为一种溶剂注入油层 ,与油层中的残留原油混溶成一种流体被驱替产出的三次采油方法。在锦 45块进行了锅炉烟道气注入的现场工业性先导试验 ,从试验结果看 ,该... 富集烟道气双注采油工艺技术是将稠油热采的锅炉烟道气经过处理、增压后 ,作为一种溶剂注入油层 ,与油层中的残留原油混溶成一种流体被驱替产出的三次采油方法。在锦 45块进行了锅炉烟道气注入的现场工业性先导试验 ,从试验结果看 ,该工艺起到了保护套管、减少热损失、强化助排、降低原油粘度、增加油层渗透性的作用。锅炉烟道气用于油田稠油和超稠油开采的注入气体 ,既能提高原油产量和油藏采收率 ,又可减少废气的排放 ,利于保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烟道气 采油工艺 三条采油 提高原油采收率 富集烟道气双注采油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筒式防砂抽油泵在出砂井采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乔文彪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3-64,共2页
针对目前防砂卡抽油泵功能单一,普遍存在沉砂卡泵问题,研制出一种动筒式防砂抽油泵和防砂管柱。这种防砂抽油泵保留了动筒泵防砂的特点,同时在其柱塞两端装有刮砂环,可防止砂子进入柱塞与泵筒之间卡泵。它与自行设计的出砂油井防砂卡抽... 针对目前防砂卡抽油泵功能单一,普遍存在沉砂卡泵问题,研制出一种动筒式防砂抽油泵和防砂管柱。这种防砂抽油泵保留了动筒泵防砂的特点,同时在其柱塞两端装有刮砂环,可防止砂子进入柱塞与泵筒之间卡泵。它与自行设计的出砂油井防砂卡抽油管柱结合使用,不会发生沉砂卡泵现象。在锦州采油厂锦45区块和千12区块19井次的现场应用表明,使用该泵后,减少了检泵次数35井次,节省检泵费用70万元,创经济效益254.471万元,投入产出比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砂抽油泵 筒式 出砂井 投入产出比 防砂管柱 结合使用 自行设计 现场应用 经济效益 防砂卡 卡泵 油管柱 采油厂 沉砂 柱塞 区块 泵筒 油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金属抽油泵排砂采油工艺 被引量:7
11
作者 谷艳荣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9-120,156,共3页
针对锦州油田现有排砂采油技术存在的问题,开发了一种既适用于出砂井,又具有较长检泵周期的抽油泵——浮环式柱塞泵。在浮环式柱塞泵应用成功的基础上研制开发并推广应用了柔性金属抽油泵排砂采油技术。该技术采用新的设计思路,改进了... 针对锦州油田现有排砂采油技术存在的问题,开发了一种既适用于出砂井,又具有较长检泵周期的抽油泵——浮环式柱塞泵。在浮环式柱塞泵应用成功的基础上研制开发并推广应用了柔性金属抽油泵排砂采油技术。该技术采用新的设计思路,改进了浮环式柱塞泵柱塞寿命短的问题,对于因严重出砂、频繁检泵无法正常生产的油井,可明显延长检泵周期,现场应用效果显著。特别是该项技术可以解决水平井在大井斜段油液举升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金属抽油泵 排砂 采油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道气双注采油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行登恺 张丽梅 +2 位作者 罗明英 孟凡岭 黄久高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2期28-31,35,共5页
为改善油区断块开发效果对开发方式进行了优化 ,确定烟道气驱为最佳开采方式 .即将烟气与高压含油污水混合 ,同时从油管注入油层 ,并建成一套注入系统装置 .试验表明 :处理注入烟气这套装置用于不干扰锅炉正常燃烧条件下烟气采集 ;将温... 为改善油区断块开发效果对开发方式进行了优化 ,确定烟道气驱为最佳开采方式 .即将烟气与高压含油污水混合 ,同时从油管注入油层 ,并建成一套注入系统装置 .试验表明 :处理注入烟气这套装置用于不干扰锅炉正常燃烧条件下烟气采集 ;将温度降低 1 40~ 1 6 0℃以满足压缩机入口条件 ;利用旋流子进行离心和纤维过滤 ,将 95 %~ 98%的烟尘滤除 ;脱水之后使其露点降到 - 2 0℃以达到深度除水 ;两级压缩以达到油层要求的注气压力 1 5 MPa;加入泡沫剂或缓蚀剂等 ,以满足油层所需药量及药压 .现场生产初步验证 ,注烟气的效果介于注 CO2 气和注 N2 气之间 .在单纯蒸汽吞吐已不能产油时 ,经烟道气双注后 ,原油日产量达到 2 6 t,取得明显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注入烟道气 双注采油工艺 三次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渝西大安区块龙潭组深层煤岩气压裂技术探索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德旗 陈钊 +9 位作者 邹清腾 龚舒婷 刘臣 王天一 赖建林 葛婧楠 江铭 潘丹丹 刘兆然 曹博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0-158,共9页
据多轮次煤层气资源评价结果,沉积于海陆交互环境的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龙潭组也是重要的产煤层系,其中作为南方首个浅层山地煤层气代表的川南地区筠连煤层气田已成功实现商业开发,而深层煤岩气勘探评价仍处于探索试验阶段,亟需结合深层煤... 据多轮次煤层气资源评价结果,沉积于海陆交互环境的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龙潭组也是重要的产煤层系,其中作为南方首个浅层山地煤层气代表的川南地区筠连煤层气田已成功实现商业开发,而深层煤岩气勘探评价仍处于探索试验阶段,亟需结合深层煤岩的构造和储层特征,建立一套适用于深层煤岩气的压裂技术体系。为此,从储层物性、岩石力学、顶底板特征3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四川盆地渝西区块龙潭组19号煤岩与其他深层煤岩气的地质工程差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压裂参数,形成了“小簇间距布缝(15~23 m)+单段多簇射孔(4簇)+大排量大规模造缝(施工排量18~20 m^(3)/min、用液强度32~35 m^(3)/m)+高强度加砂支撑(6.5~7.0 t/m)”的压裂工艺技术,成功实施了四川盆地首口深层煤岩气水平井的压裂作业。研究结果表明:①龙潭组深层煤岩煤质呈软塑性,割理和裂缝发育,需通过小簇间距布缝、大排量大规模造缝、高强度加砂支撑的压裂工艺思路以提高缝网复杂程度和支撑裂缝导流能力;②微注入压降测试(DFIT)获取的地质参数与测井资料预测的数据吻合度好,在深层煤岩具有良好的适用性;③针对深层煤岩具有高孔隙度、发育割理和裂隙的地质特征,停泵30 min+投球暂堵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改造范围和效果。结论认为,在四川盆地渝西大安区块深层煤岩气的探索实践,有助于形成深层煤岩气压裂改造技术体系,对加快推进四川盆地超压、超饱和深层龙潭组煤岩气高效规模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渝西大安区块 龙潭组 深层煤岩气 压裂改造 正交试验 暂堵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油用耐温抗盐三元共聚物的溶液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贵江 张杰 +5 位作者 欧阳坚 景宝国 赵明国 刘平德 朱卓岩 王凤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9-171,182,共4页
以丙烯酰胺、少量疏水单体N-十二烷基丙烯酰胺(AMC12)和极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级丙磺酸(AMPS)为原料,采用胶束水溶液共聚合方法合成了耐温抗盐三元共聚物NKP。实验研究了三元共聚物NKP的耐温抗盐性能和抗剪切性能并进行了驱油效果... 以丙烯酰胺、少量疏水单体N-十二烷基丙烯酰胺(AMC12)和极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级丙磺酸(AMPS)为原料,采用胶束水溶液共聚合方法合成了耐温抗盐三元共聚物NKP。实验研究了三元共聚物NKP的耐温抗盐性能和抗剪切性能并进行了驱油效果评价。用模拟矿化水(矿化度24500mg/L,钙镁离子665mg/L)配制浓度1500mg/L的NKP溶液,溶液黏度在80℃、剪切速率7.341/s条件下测定,可以达到25.5mPa.s,经过高速剪切后,迅速降至20.5mPa.s,静置10min后升至24.2mPa.s,保留率为95%,该溶液经过30天老化后(80℃),黏度保留率为82.8%。在80℃下非均质人造岩心驱油实验中,注入1PVNKP溶液提高采收率12.3%。与相对分子质量为2500万的HPAM相比,NKP耐温抗盐性能好,抗剪切性能优异,高温驱油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 水溶液 表观黏度 耐温性 抗盐性 抗剪切性 驱油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泉三、四段低渗透储层孔隙度演化史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贵满 孟元林 魏巍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6-274,共9页
为了预测松辽盆地北部泉三、四段储层的孔隙度、恢复孔隙演化史,本文综合考虑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建立了孔隙度关于沉积相指数、成岩指数和深度等多因素非线性模型,预测了泉四段储层的孔隙度,恢复了孔隙演化史。结果表... 为了预测松辽盆地北部泉三、四段储层的孔隙度、恢复孔隙演化史,本文综合考虑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建立了孔隙度关于沉积相指数、成岩指数和深度等多因素非线性模型,预测了泉四段储层的孔隙度,恢复了孔隙演化史。结果表明,在泉四段储层填隙物高达16%的条件下,孔隙度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仅为1.84%;在碎屑岩埋藏的早期,储层孔隙度主要受沉积相的影响,在晚期则受成岩作用的控制,次生孔隙主要发育在中成岩阶段A1亚期和A2亚期的早期;同一层位的储层孔隙度从古到今逐渐减小,在松辽盆地北部的主要成藏期(嫩江期末),中央坳陷泉四段Sq1的储层主要属于中~高孔隙度储层,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在明水组沉积的后期才变为致密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成岩作用 孔隙度预测 孔隙演化史 低渗透储层 致密砂岩气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复合驱采出液性能变化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闫文华 王鹏 +2 位作者 姚振杰 郑晓松 付良佳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1期123-125,共3页
针对辽河油田锦16块实施无碱二元复合驱采出液回注的问题,通过室内驱替实验模拟该区块实施二元复合驱的采出液,测定不同注入阶段采出液的聚合物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界面张力、黏弹性及流变性,研究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的性能变... 针对辽河油田锦16块实施无碱二元复合驱采出液回注的问题,通过室内驱替实验模拟该区块实施二元复合驱的采出液,测定不同注入阶段采出液的聚合物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界面张力、黏弹性及流变性,研究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的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出液中聚合物质量浓度和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随着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增加而增加,注入0.54 PV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增加而降低;采出液的界面张力介于0.8~7.0 mN/m;采出液具有一定的黏弹性;不同注入阶段的采出液表现出了剪切稀释性和剪切增稠性的流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驱 采出液 界面张力 黏弹性 流变性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微生物多轮次吞吐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恩金 李牧 +5 位作者 张浩 赵贲 杨红 齐献宝 张玉增 田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3-268,共6页
将菌种与无机培养基、稠油混合.在37℃培养3天,根据稠油乳化分散情况,对大量菌种进行筛选、复筛、驯化、复壮、富集.得到了传代性能优良、能适应辽河锦45块、千12块稠油油藏的几株菌并进行了性能评价。这些菌均由数个菌落组成,可... 将菌种与无机培养基、稠油混合.在37℃培养3天,根据稠油乳化分散情况,对大量菌种进行筛选、复筛、驯化、复壮、富集.得到了传代性能优良、能适应辽河锦45块、千12块稠油油藏的几株菌并进行了性能评价。这些菌均由数个菌落组成,可以液蜡、原油为碳源、无机和有机氮为氮源、磷酸根为磷源生长.产表面活性剂和酸(由发酵液表面张力和pH判定),可降解稠油.使其黏度降低20%左右,好氧培养条件的降黏效果优于厌氧培养条件。优选菌种11、Lj1和21在培养液中菌数〉10^4个/mL时对稠油具有良好的乳化分散能力。在两区块13口高含水、低产量、低蒸汽效能、高轮次蒸汽吞吐井上.进行了首轮次微生物吞吐试验,处理半径3m。混合菌发酵液注入量2.0~9.8m^3.关井时间不少于7~9天。与末轮次蒸汽吞吐相比,6口井产油量增加,6口井产油量减少,但产出远大于投入,这12口井为有效井,其中又有6口井产出液中菌数降到10^4个/mL后实施了二轮次微生物吞吐。介绍了2口井微生物吞吐情况和效果,其中1口井已实施二轮次吞吐。以微生物和蒸汽单价比代替注蒸汽量计算油汽比,称之为拟油汽比。图4表7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微生物吞吐 菌种选育 采油菌 产表面活性剂/产酸/解烃菌 注微生物工艺 辽河锦45块/千12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动谱聚类与多极端学习机模型的油井油液含水率软测量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琨 韩莹 黄海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925-2933,共9页
油井油液的含水率是石油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及时、准确的测量对提高采油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传统人工测量所存在的不足,引入软测量技术,建立基于自动谱聚类与多极端学习机(automatic spectral clustering-multiple extreme ... 油井油液的含水率是石油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及时、准确的测量对提高采油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传统人工测量所存在的不足,引入软测量技术,建立基于自动谱聚类与多极端学习机(automatic spectral clustering-multiple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s,ASC-MELM)的软测量模型。提出一种自动谱聚类(spectral clustering,SC)算法,由改进的萤火虫算法(firefly algorithm,FA)对聚类数目和尺度参数进行优化选取,所提出的改进萤火虫算法(improved firefly algorithm,IFA)采用以一定概率跳出当前解的机制,避免传统FA过早陷入局部最优解的不足;对聚类后的不同训练子集,分别由极端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建立子模型,由IFA对其中的隐含层输入权值、隐含层神经元的偏置和隐含层节点个数进行优化选取;最后,将多个子模型的结果取加权平均值输出。由国内某油田作业区一口生产井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对于实现油井油液含水率的软测量是合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测量 油井油液含水率 谱聚类 极端学习机 萤火虫算法 测量 石油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Togawa模型的人员疏散时间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郑丹 杨志 +1 位作者 井焕文 贾进章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1-174,共4页
为解决传统疏散模型在计算人员疏散时间时参数不确定的问题,采用离散算法和Fruin模型对传统的Fogawa疏散模型进行改进,先将时间离散为多个微小单元,假设各时间单元内人流密度不变,然后通过Fruin模型确定Togawa模型参数值,并运用迭代法... 为解决传统疏散模型在计算人员疏散时间时参数不确定的问题,采用离散算法和Fruin模型对传统的Fogawa疏散模型进行改进,先将时间离散为多个微小单元,假设各时间单元内人流密度不变,然后通过Fruin模型确定Togawa模型参数值,并运用迭代法累计各单元时间得到疏散时间,提高了计算的精确度。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博雅楼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Togawa疏散模型预测的人员疏散时间与实际疏散时间相对误差为3.6%,预测精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疏散时间 人流密度 迭代法 疏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启闭柱塞抽油泵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卢时林 梁守才 +1 位作者 王志明 陈砚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0-31,76,共2页
针对辽河油田蒸汽吞吐油井存在气锁、出砂、后期油稠泵效降低的状况 ,研制了强启闭柱塞抽油泵。这种抽油泵柱塞游动阀采用机械强制开启和关闭的结构 ,柱塞为等径光管、浮动结构 ,可防止发生气锁游动阀、阀球关闭滞后、砂卡柱塞现象。强... 针对辽河油田蒸汽吞吐油井存在气锁、出砂、后期油稠泵效降低的状况 ,研制了强启闭柱塞抽油泵。这种抽油泵柱塞游动阀采用机械强制开启和关闭的结构 ,柱塞为等径光管、浮动结构 ,可防止发生气锁游动阀、阀球关闭滞后、砂卡柱塞现象。强启闭柱塞抽油泵在锦州采油厂作业四区采油现场成功应用并批量推广 ,获得了良好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泵 气锁 柱塞 砂卡 出砂 蒸汽吞吐 泵效 启闭 阀球 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