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之实践 被引量:62
1
作者 崔连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9-192,共4页
根据仪器分析实验的特点,为解决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考核办法、实验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设置等方面对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并予以实践。实际教学效果表明,在实验教学中采用该教改措施,达到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以... 根据仪器分析实验的特点,为解决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考核办法、实验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设置等方面对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并予以实践。实际教学效果表明,在实验教学中采用该教改措施,达到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以及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相互促进和统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位超分子[Cu(phen)(H_2O)_2·SO_4]的合成、结构及表面光电压光谱 被引量:3
2
作者 寇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1-365,共5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得到了新颖结构的配位超分子[Cu(phen)(H2O)2.SO4]。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VIS-NIR)及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结构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中Cu离子的配位模式分为两种,与phen分子中的2个N原... 采用水热合成法得到了新颖结构的配位超分子[Cu(phen)(H2O)2.SO4]。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VIS-NIR)及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结构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中Cu离子的配位模式分为两种,与phen分子中的2个N原子和水分子中2个O原子是通过配位键直接配位的;与硫酸根离子中的2个O原子的配位是采取Cu离子与O原子之间形成氢键,该氢键使Cu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中的2个O原子处于亚配位状态,因此使Cu离子处于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中。晶体中存在着大量的氢键将化合物连成了1D双链结构。利用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和场诱导表面光电压光谱(FISPS)研究了化合物的表面光电行为。化合物的SPS在300~800nm范围内呈现出明显的2个正的光伏响应带。FISPS的结果显示化合物呈现出一定的p-型半导体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Ⅱ) 配位超分子 氢键 晶体结构 表面光电压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萌发植酸酶酶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孟朝阳 王晓丹 +3 位作者 李小军 李秀林 栾静 赵长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81,131,共3页
研究了在玉米发芽过程中改变发芽温度、环境pH值、添加赤霉素和金属离子等培养条件对植酸酶活力的影响,确定了玉米发芽工艺条件:浸泡方式添加金属Ca2+离子,溶液pH4.0,发芽温度30℃,发芽48h。在此最佳条件下,植酸酶活力达到最大值为5.857... 研究了在玉米发芽过程中改变发芽温度、环境pH值、添加赤霉素和金属离子等培养条件对植酸酶活力的影响,确定了玉米发芽工艺条件:浸泡方式添加金属Ca2+离子,溶液pH4.0,发芽温度30℃,发芽48h。在此最佳条件下,植酸酶活力达到最大值为5.857U/g(绝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植酸酶 温度 金属离子 赤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