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和甲醇在H-ZSM-5催化剂上甲基化的反应机理 被引量:6
1
作者 李玲玲 陈韧 +6 位作者 戴戬 孙野 张作良 李晓亮 聂小娃 宋春山 郭新闻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9-779,共11页
采用"our own-N-layered integrated molecular orbital+molecular mechanics"(ONIOM)和密度泛函理论(DFT)结合的方法,在5T、12T、104T_9和104T_(12)H-ZSM-5模型中研究了苯和甲醇甲基化的分步和协同机理。描述了中间体物种和... 采用"our own-N-layered integrated molecular orbital+molecular mechanics"(ONIOM)和密度泛函理论(DFT)结合的方法,在5T、12T、104T_9和104T_(12)H-ZSM-5模型中研究了苯和甲醇甲基化的分步和协同机理。描述了中间体物种和过渡态的结构。考察了H-ZSM-5催化剂Br?nsted(B)酸强度对苯和甲醇甲基化反应机理的影响。反应活化能结果表明,在B酸强度更强的H-ZSM-5催化剂上,苯和甲醇甲基化反应更容易发生,反应活化能更低。随着B酸强度增强,分步机理的反应活化能比协同机理的反应活化能降低的更多。B酸强度增强对分步机理更有利。当分步机理成为主导反应路径时,分步机理中甲醇脱水步骤生成的甲氧基中间体进一步生成大体积烃类的副反应会导致H-ZSM-5催化剂因积炭而失活。合理调变H-ZSM-5催化剂的酸强度对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ONIOM 苯甲基化 甲醇 H-ZSM-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钢渣物相组成及其显微形貌 被引量:9
2
作者 张作良 陈韧 +2 位作者 孟祥然 孙野 李玲玲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40,共4页
利用XRF、XRD和SEM+EDS对本钢转炉钢渣的物相组成及其显微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钢渣为高碱度钢渣,钢渣中的主要物相有硅酸二钙、硅酸三钙、铁酸二钙以及RO相,还有少量二氧化硅相和金属铁相.铁酸二钙相呈无规则状或絮状、RO相呈骨骼... 利用XRF、XRD和SEM+EDS对本钢转炉钢渣的物相组成及其显微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钢渣为高碱度钢渣,钢渣中的主要物相有硅酸二钙、硅酸三钙、铁酸二钙以及RO相,还有少量二氧化硅相和金属铁相.铁酸二钙相呈无规则状或絮状、RO相呈骨骼状或絮状分布于硅酸二钙相和硅酸三钙相的基体上. XRD不能完全检出钢渣中的所有物相,需配以SEM+EDS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钢渣 物相组成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炼渣制备钙基材料用于吸附CO2反应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玲玲 陈韧 +3 位作者 孙野 李晓亮 张作良 邹宗树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66,共5页
以精炼渣为原材料,采用氯化铵浸出法提取精炼渣中钙组分制备钙基材料。考察了不同吸附温度(400~550℃)时钙基材料对纯CO2和高炉煤气中CO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钙基材料对纯CO2的吸附强于对高炉煤气中CO2的吸附。升高CO2吸附温度,钙基... 以精炼渣为原材料,采用氯化铵浸出法提取精炼渣中钙组分制备钙基材料。考察了不同吸附温度(400~550℃)时钙基材料对纯CO2和高炉煤气中CO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钙基材料对纯CO2的吸附强于对高炉煤气中CO2的吸附。升高CO2吸附温度,钙基材料吸附纯CO2和高炉煤气中CO2的能力均增强。钙基材料对高炉煤气中CO2吸附随着吸附温度升高增强地更快。当吸附温度升高到550℃时,钙基材料对纯CO2和高炉煤气中CO2的吸附量分别为122.6 mg/g和105.9 mg/g,吸附量相差较小,说明钙基材料对高炉煤气中CO2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高炉煤气 钙基材料 精炼渣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A-TIG熔池流动行为及焊缝性能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马壮 于秀秀 +2 位作者 时海芳 张勇 董世知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5-69,共5页
采用粉煤灰作为活性剂对Q235钢进行钨极氩弧焊,研究其对熔池流动及焊缝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对Q235钢焊接后在基体上的铺展面积进行了测试;采用点扫描的方法确定了熔池内部不同位置钨粒子的含量;对焊缝的截面形貌、显微组织和性能进行了... 采用粉煤灰作为活性剂对Q235钢进行钨极氩弧焊,研究其对熔池流动及焊缝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对Q235钢焊接后在基体上的铺展面积进行了测试;采用点扫描的方法确定了熔池内部不同位置钨粒子的含量;对焊缝的截面形貌、显微组织和性能进行了观察和测试.结果表明,焊缝的深宽比增大,显微组织出现细化;熔池的流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即熔池流动方向为从边缘向中心流动;焊缝的显微硬度较无活性剂时有所提高,耐磨性及耐蚀性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冲击吸收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钢 活性焊 粉煤灰 熔池流动 焊缝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含钛高炉渣合成(Ca,Mg)α′-Sialon-AlN-TiN粉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姜涛 薛向欣 +3 位作者 段培宁 刘然 董学文 茹红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8-613,共6页
以含钛高炉渣、硅灰、高铝矾土熟料和炭黑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了(Ca,Mg)α′2Sialon2AlN2TiN粉。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产物相组成及相对含量,研究了合成温度和恒温时间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并对合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合... 以含钛高炉渣、硅灰、高铝矾土熟料和炭黑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了(Ca,Mg)α′2Sialon2AlN2TiN粉。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产物相组成及相对含量,研究了合成温度和恒温时间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并对合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合成温度对(Ca,Mg)α′2Sialon2AlN2TiN粉的合成过程影响显著,随着合成温度升高,产物中α′2Sialon相含量增大,1480℃时α′2Sialon含量达最大,是最佳的合成温度。恒温时间对产物相组成的影响不十分显著,但较长的恒温时间可使还原氮化反应进行得更充分,恒温8h的试样中α′2Sialon含量最高,是较理想的恒温时间。合成过程中SiO的挥发导致试样较大的质量损失,且随着合成温度升高和恒温时间延长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钛高炉渣 碳热还原氮化 (Ca Mg)α'-Sialon-AlN-TiN 工艺参数 合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搅拌对Cu-6%Ag合金凝固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柳艳 李贵茂 +2 位作者 吉宁 周超梅 于军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35,共4页
通过组织观察与硬度测试的方法研究了电磁搅拌对Cu-6%Ag合金凝固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电磁搅拌后,Cu-6%Ag合金的晶粒细化,初生铜枝晶变短、变粗,共晶组织细化,呈网状,铜枝晶内的银含量降低,铜枝晶的硬度由82HV升高至88HV。
关键词 电磁搅拌 Cu-6%Ag合金 凝固组织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_4C/Al复合材料的相及其显微组织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彭可武 马贺利 +1 位作者 陈韧 吴文远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6-98,102,共4页
用无压浸渗法制备了B4C/Al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光学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相及其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及分析。结果表明,在B4C/Al复合材料中,Al3BC相沿碳化硼和铝的界面生长,增加了碳化硼和铝的界面... 用无压浸渗法制备了B4C/Al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光学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相及其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及分析。结果表明,在B4C/Al复合材料中,Al3BC相沿碳化硼和铝的界面生长,增加了碳化硼和铝的界面结合强度;AlB2是类似棒状的长条晶体,嵌于碳化硼和铝之间,当材料受外力冲击时起增韧作用。该复合材料中碳化硼以连续的骨架结构存在,而渗入的铝相也以连续基体的形式存在,形成了双连续骨架结构。该复合材料的断裂方式是沿陶瓷骨架的穿晶断裂和金属铝的桥接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压浸渗法 B4C/Al复合材料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 NaCl饱和Ca(OH)2溶液中醇胺缩聚物对碳钢腐蚀的抑制 被引量:15
8
作者 周欣 杨怀玉 王福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47-654,共8页
利用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谱(EIS)和表面形貌观察方法,并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在3.5%NaCl饱和Ca(OH)2溶液中研究探讨了山梨醇与二乙烯三胺缩聚物(SDC)对碳钢腐蚀的抑制行为.结果表明:SDC的加入可有效降低碳钢的腐蚀电流密度,提高碳钢的点... 利用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谱(EIS)和表面形貌观察方法,并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在3.5%NaCl饱和Ca(OH)2溶液中研究探讨了山梨醇与二乙烯三胺缩聚物(SDC)对碳钢腐蚀的抑制行为.结果表明:SDC的加入可有效降低碳钢的腐蚀电流密度,提高碳钢的点蚀电位,表明阻绣剂对Cl-诱导的局部腐蚀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为混合型阻锈剂;且在所研究浓度范围内,随添加浓度增加,缓蚀效率提高.化合物对碳钢腐蚀的抑制主要源自阻锈剂分子在碳钢表面的静电吸附,且吸附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锈剂 钢筋防护 缓蚀效应 吸附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对氩弧熔覆FeAlCoCrCuTi0.4高熵合金涂层组织和耐磨性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董世知 孟旭 +1 位作者 马壮 赵越超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0-594,642,共6页
利用氩弧熔覆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TiC-FeAlCoCrCuTi0.4复合涂层,研究了TiC对FeAlCoCrCuTi0.4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仅由体心立方相(Fe-Cr固溶体)和增强相TiC组成,无其他物质生成。随TiC添加量增多,组织呈现出由晶... 利用氩弧熔覆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TiC-FeAlCoCrCuTi0.4复合涂层,研究了TiC对FeAlCoCrCuTi0.4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仅由体心立方相(Fe-Cr固溶体)和增强相TiC组成,无其他物质生成。随TiC添加量增多,组织呈现出由晶粒细化至晶界消失的变化。涂层硬度随TiC增多而变大,当TiC=35%时,最大硬度为1077.44 HV。添加35%TiC涂层耐磨性可达到FeAlCoCrCuTi0.4的2.27倍。在石油介质中TiC=35%涂层耐蚀性、耐冲蚀磨损性比FeAlCoCrCuTi0.4涂层分别提高了1.26倍和1.41~1.7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复合材料 氩弧熔覆 硬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拔变形程度和电磁搅拌对Cu-6%Ag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柳艳 李贵茂 +2 位作者 殷秋菊 周超梅 于军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6-30,共5页
研究了拉拔变形程度和电磁搅拌对Cu-6%Ag合金组织、铜枝晶取向、抗拉强度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拉拔变形程度的增加,有、无电磁搅拌合金纤维状第二相的直径和间距不断减小,但合金的抗拉强度均增加,电导率均较铸态的有所下降;有... 研究了拉拔变形程度和电磁搅拌对Cu-6%Ag合金组织、铜枝晶取向、抗拉强度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拉拔变形程度的增加,有、无电磁搅拌合金纤维状第二相的直径和间距不断减小,但合金的抗拉强度均增加,电导率均较铸态的有所下降;有电磁搅拌铸态合金的铜枝晶无取向,拉拔变形使铜枝晶的〈111〉取向增强;虽然有电磁搅拌合金中的纤维状第二相的直径和间距较无电磁搅拌合金的大,但其综合性能(强度和电导率)更优;电磁搅拌对拉拔变形后合金的抗拉强度影响不大,但却使电导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拔变形程度 电磁搅拌 Cu-6%Ag合金 铜枝晶取向 抗拉强度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对Ni-Cr-W-Al高温合金热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峰 高明 +2 位作者 涂赣峰 刘奎 彭可武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2,共3页
研究了硫对Ni-Cr-W-Al高温合金热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硫含量(质量分数)为0.0004%时,在950~1250℃时,合金的热塑性很好,面缩值都在55%以上;随着硫含量的增加,热塑性不断降低,当硫含量达到0.0116%时,在950~1250℃时面缩值都在50%以... 研究了硫对Ni-Cr-W-Al高温合金热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硫含量(质量分数)为0.0004%时,在950~1250℃时,合金的热塑性很好,面缩值都在55%以上;随着硫含量的增加,热塑性不断降低,当硫含量达到0.0116%时,在950~1250℃时面缩值都在50%以下。随着硫含量的增加,高温拉伸断口趋于沿晶断裂,并在高硫含量的晶界处出现硫的富集。这表明,硫是导致合金热脆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热塑性 硫含量 Ni-Cr-W-Al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内炉料流动模式及力链分布的离散元模拟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强 冯明霞 +1 位作者 高攀 邹宗树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7-680,共4页
基于离散元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高炉内炉料颗粒尺度运动行为的数学模型,主要研究固体炉料的运动模式和颗粒间相互作用力链的分布.结果表明:建立的离散元模型计算获得了炉内颗粒间的介观力链结构,炉底中心部位存在强力链结构支撑高炉料柱... 基于离散元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高炉内炉料颗粒尺度运动行为的数学模型,主要研究固体炉料的运动模式和颗粒间相互作用力链的分布.结果表明:建立的离散元模型计算获得了炉内颗粒间的介观力链结构,炉底中心部位存在强力链结构支撑高炉料柱,最强力链结构对应于死料柱区,而且离散元模拟也给出炉内固体料运动模式由四个区域构成,分别为死料柱区、活塞流区、准静态滑流区和沟流区,而沟流区的力链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链 离散元 高炉 炉料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还原高温煤气余热改质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强 高攀 +1 位作者 冯明霞 邹宗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575-2582,共8页
针对熔融还原反应器产生的高温煤气不能直接进入预还原反应器,提出在两步法熔融还原工艺中耦合煤气改质反应器,建立能量平衡和动力学模型,对待改质气的温度和成分与改质后还原势及富氢程度的关系进行计算,定量给出改质炉设计的2个关键... 针对熔融还原反应器产生的高温煤气不能直接进入预还原反应器,提出在两步法熔融还原工艺中耦合煤气改质反应器,建立能量平衡和动力学模型,对待改质气的温度和成分与改质后还原势及富氢程度的关系进行计算,定量给出改质炉设计的2个关键参数碳基填充床高度和碳颗粒粒度对改质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预还原要求温度条件下,COREX终还原炉煤气经改质氧化度可由0.100降至0.065,HiSMELT熔融还原炉炉顶煤气氧化度可由0.625降至0.223。煤气改质使熔融还原产生的高温煤气自身废热物理能转变为还原势化学能,使煤气的能量利用更加高效、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还原 煤气改质 碳基填充床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活性氩弧熔覆Al_2O_3-TiB_2-TiC复合涂层组织和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陶莹 马壮 +1 位作者 董世知 李智超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848-3852,3859,共6页
以铁基合金粉末、Al、TiO_2和B_4C粉末为涂覆材料,以高铝粉煤灰、SiO_2、MgO、CaF_2和CeO_2为活性剂,采用活性氩弧熔覆技术在Q235钢表面原位合成Al_2O_3-TiB_2-Ti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涂层。测试熔覆涂层的物相结构、金相组织、显微硬度和... 以铁基合金粉末、Al、TiO_2和B_4C粉末为涂覆材料,以高铝粉煤灰、SiO_2、MgO、CaF_2和CeO_2为活性剂,采用活性氩弧熔覆技术在Q235钢表面原位合成Al_2O_3-TiB_2-Ti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涂层。测试熔覆涂层的物相结构、金相组织、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并与未涂覆活性剂的常规熔覆涂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涂层由Al_2O_3、TiB_2、TiC、FeSi_2Ti、FeB_2和α-Fe相组成,其与基体界面无气孔、裂纹等缺陷,呈良好的冶金结合;复合涂层测试点的最高显微硬度为1283.4 HV_(0.2),其在室温干滑动磨损条件下耐磨性良好;粉煤灰复合活性剂的加入可以促进熔覆层与母材之间的良好熔合、增加涂层中新相种类和数目、提高氩弧熔覆效率,这对改善复合涂层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氩弧熔覆 粉煤灰 原位自生 增强颗粒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drex竖炉化学能与物理能匹配及最大利用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强 刘炳南 +1 位作者 冯明霞 邹宗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906-3913,共8页
针对诸如Midrex类型直接还原炼铁竖炉生产过程中存在煤气还原势化学能未能充分利用问题,设计出一种上部增设吹氧装置将过剩化学势转变成热能的竖炉。新型竖炉实现煤气化学能与物理能匹配,从而实现能的最大化利用和减少煤气消耗。根据质... 针对诸如Midrex类型直接还原炼铁竖炉生产过程中存在煤气还原势化学能未能充分利用问题,设计出一种上部增设吹氧装置将过剩化学势转变成热能的竖炉。新型竖炉实现煤气化学能与物理能匹配,从而实现能的最大化利用和减少煤气消耗。根据质量和能量守恒建立了竖炉静态模型对比分析传统和新型竖炉的煤气消耗,同时开发一维动力学模型计算了炉内温度及煤气成分变化,获得了在热力学上盈余煤气的体积分数,即还原煤气过剩化学能的分布。结果表明,吹氧竖炉上部气固两相温度提高,CO和H2浓度明显下降,因而煤气利用率显著增加。在吹氧量为536.40m3.h-1,吹氧位置为6.5m高度情况下,煤气量消耗下降25.94%,尾气还原势下降53.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rex竖炉 过剩化学能 能量匹配 吹氧 煤气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HBI网络的转炉冶炼终点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明霞 陈韧 +1 位作者 李强 邹宗树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92-96,共5页
针对前馈神经网络模型的BP算法自身存在的易陷入局部极小和收敛速度慢等缺陷,耦合同伦理论与BI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基于同伦BI神经网络的转炉终点预测模型分别对转炉终点钢水的碳含量及温度进行预测,并在相同构造下同单纯BI网络模型相比... 针对前馈神经网络模型的BP算法自身存在的易陷入局部极小和收敛速度慢等缺陷,耦合同伦理论与BI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基于同伦BI神经网络的转炉终点预测模型分别对转炉终点钢水的碳含量及温度进行预测,并在相同构造下同单纯BI网络模型相比较.结果表明:在网络结构相同的条件下,耦合同伦算法后预测模型的精度得到显著提高,各模型命中率的平均提高量分别为8.6%,20.2%,预测误差绝对值的最大值分别下降了48.4%,44.76%;在计算效率方面,完成相同的计算迭代次数,同伦模型所需时间平均减少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模型 终点预测 神经网络 同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ZSM-5分子筛催化4-MBP与甲醇甲基化的反应机理(英文)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玲玲 JANIK J.Michael +2 位作者 聂小娃 宋春山 郭新闻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66,共11页
4,4'-二甲基联苯(4,4'-DMBP)是生产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重要前驱体,可以通过4-甲基联苯(4-MBP)甲基化制得.本文采用"our own-N-layered integrated molecular orbital+molecular mechanics"(ONIOM)和密度泛函理论(DFT... 4,4'-二甲基联苯(4,4'-DMBP)是生产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重要前驱体,可以通过4-甲基联苯(4-MBP)甲基化制得.本文采用"our own-N-layered integrated molecular orbital+molecular mechanics"(ONIOM)和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H-ZSM-5分子筛孔内4-MBP和甲醇择形甲基化的反应机理,考虑了分步和协同反应机理.分步机理的活化能低于协同机理.在两种反应机理中,4,4'-DMBP为动力学优先生成产物.过渡态择形的特征也使甲基化更容易生成4,4'-DMBP.在分子筛孔内,4-MBP异构化生成3-甲基联苯(3-MBP)的反应被抑制.在分子筛外表面,4-MBP异构化生成3-MBP比甲基化反应更有动力学优势,导致4,4'-DMBP选择性降低.对外表面进行改性将会抑制4-MBP异构化反应,并使反应在分子筛孔内进行,因此可以提高4,4'-DMBP的选择性.H-ZSM-5催化择形和非择形反应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现象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IOM 甲基化 甲醇 4-MBP H-ZSM-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弧重熔对Q235钢B-C-N渗层冲蚀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壮 张焱鑫 +1 位作者 李玲 李智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16-119,147,共5页
研究了氩弧重熔对Q235钢B-C-N共渗层的组织结构、水冲蚀磨损及海水介质腐蚀磨损性能的影响。XRD分析显示,共渗层由FeB、Fe2B、Fe3B、Fe2N、Fe8N和Fe3C相组成,氩弧重熔层由Fe2B、Fe3N、Fe8N、Fe3C和Fe23(B,C)6相组成;共渗层显微硬度最高... 研究了氩弧重熔对Q235钢B-C-N共渗层的组织结构、水冲蚀磨损及海水介质腐蚀磨损性能的影响。XRD分析显示,共渗层由FeB、Fe2B、Fe3B、Fe2N、Fe8N和Fe3C相组成,氩弧重熔层由Fe2B、Fe3N、Fe8N、Fe3C和Fe23(B,C)6相组成;共渗层显微硬度最高值为1198.4HV,重熔层最高硬度值为1192.8HV,但硬度梯度变化平缓;在水介质冲蚀及海水介质腐蚀磨损试验中,重熔层的耐磨性均优于共渗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N共渗 氩弧重熔 冲蚀磨损 腐蚀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包软吹氩时间对GCr15轴承钢中夹杂物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锋功 杨华峰 +2 位作者 战东平 杨永坤 张慧书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6-249,共4页
针对石钢60tLD-LF-VD-CC生产工艺,对4炉采用不同钢包软吹氩时间的GCr15轴承钢进行取样分析.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结合能谱分析,研究了4炉轴承钢中间包样品中夹杂物的尺寸分布及种类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精炼后软吹氩时间的延长,GCr15... 针对石钢60tLD-LF-VD-CC生产工艺,对4炉采用不同钢包软吹氩时间的GCr15轴承钢进行取样分析.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结合能谱分析,研究了4炉轴承钢中间包样品中夹杂物的尺寸分布及种类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精炼后软吹氩时间的延长,GCr15轴承钢中全氧质量分数降低,中间包中的夹杂物平均直径减小,大于15μm的夹杂物比例也明显降低,但对夹杂物的种类没有明显影响.钢中夹杂物主要为Al_2O_3、MgO·Al_2O_3和MgO-Al_2O_3-SiO_2-CaO(CaS)夹杂物等,这与冶金热力学计算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夹杂物 软吹氩 钢包 中间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O_3粉体分散性对固相反应法制备YAG透明陶瓷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光哲 王平原 +1 位作者 许龙山 赵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99-102,共4页
以分散性不同的Y2O3纳米粉为原料,利用固相反应法合成YAG超细粉。在不同的制备条件下,针对Y2O3纳米粉的分散性对固相反应进程的物相变化、显微组织及YAG陶瓷体透光性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Y2O3纳米粉的分散性决定其反应活性... 以分散性不同的Y2O3纳米粉为原料,利用固相反应法合成YAG超细粉。在不同的制备条件下,针对Y2O3纳米粉的分散性对固相反应进程的物相变化、显微组织及YAG陶瓷体透光性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Y2O3纳米粉的分散性决定其反应活性,是影响固相反应进程的主要因素。将高活性的Y2O3纳米粉与Al2O3粉均匀混合,可促进固相反应的完成并有效降低烧结温度,使真空烧结后的YAG陶瓷组织更加均匀,有利于烧结后期孤立气孔的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反应 反应活性 分散性 YAG透明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