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创新 |
姜丹
单中元
|
《中国冶金教育》
|
2018 |
0 |
|
2
|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三重维度 |
朱小曼
|
《中国冶金教育》
|
2023 |
4
|
|
3
|
社会服务对评价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意义 |
李莉
|
《大众标准化》
|
2021 |
0 |
|
4
|
中国梦教育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
张佳亮
王怡
赵俊爱
朱小曼
|
《中国冶金教育》
|
2017 |
0 |
|
5
|
文化帝国主义背景下的高校语言教育辩证审视 |
杨洪泽
张森林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6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创新 |
路文娟
|
《中国冶金教育》
|
2020 |
1
|
|
7
|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的应然方位 |
朱小曼
|
《中国冶金教育》
|
2019 |
1
|
|
8
|
弘扬辽宁历史文化为思政课提供深厚力量 |
朱小曼
陈亮
|
《中国冶金教育》
|
2020 |
1
|
|
9
|
基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金课”建设的思考 |
路文娟
|
《中国冶金教育》
|
2021 |
1
|
|
10
|
以行动研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
王书菲
杨洪泽
|
《中国冶金教育》
|
2021 |
1
|
|
11
|
大学生体育团队建设研究 |
张麟
崔璨
|
《中国冶金教育》
|
2018 |
1
|
|
12
|
高校思政课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研究 |
孙书平
刘畅
牟影
|
《教师》
|
2022 |
1
|
|
13
|
振兴辽宁视阈下高校知联会建设的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 |
李双翼
|
《中国冶金教育》
|
2019 |
0 |
|
14
|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
赵蓓茁
孟晓东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1
|
|
15
|
鞍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
陈曦
|
《中国冶金教育》
|
2024 |
1
|
|
16
|
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原则遵循与实践路径 |
朱小曼
邬晓娟
|
《中国冶金教育》
|
2024 |
0 |
|
17
|
新媒体时代高校统战工作研究 |
李双翼
|
《中国冶金教育》
|
2016 |
0 |
|
18
|
基于大数据技术视角的高校思政课精准施教研究 |
孟晓东
杨洪泽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4
|
|
19
|
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三个视角 |
路文娟
|
《中国冶金教育》
|
2020 |
5
|
|
20
|
运用红色文学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 |
王书菲
董德
王洪军
|
《中国冶金教育》
|
2019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