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吉美地区某低品位菱镁矿浮选提纯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代淑娟 于连涛 张孟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54,共3页
对吉美地区菱镁矿进行了浮选提纯实验研究,采用一粗三精单一反浮选流程,以盐酸、六偏磷酸钠为调整剂,LKD为捕收剂,可获得MgO品位为97.24%、SiO2含量0.28%的菱镁矿产品。
关键词 菱镁矿 调整剂 捕收剂 反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4~#支洞微震监测系统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志平 阎石 +3 位作者 刘福生 唐烈先 李立民 王斌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2-109,共8页
引汉济渭工程秦岭特长输水隧洞岩性复杂、水平地应力高,开挖过程中岩爆灾害频发。为确保人员与设备安全,在"亚洲第一长斜井"4#支洞斜4+179. 2—斜4+346. 4范围安装微震监测系统,进行岩爆风险分析与预测。根据现场实时监测数据... 引汉济渭工程秦岭特长输水隧洞岩性复杂、水平地应力高,开挖过程中岩爆灾害频发。为确保人员与设备安全,在"亚洲第一长斜井"4#支洞斜4+179. 2—斜4+346. 4范围安装微震监测系统,进行岩爆风险分析与预测。根据现场实时监测数据,进行信号滤波分析,确定有效岩体破裂信息。分析花岗岩中微震事件的时序特征,以及时空演化分布特征,结合现场实际岩爆特点,对比分析岩爆发生等级及破坏特征。结果显示:隧洞岩体微震时序类型主要为2类,即主震-后震型、前震-主震-余震型;岩爆等级以中等岩爆为主,呈现片状拉伸破坏为主与剪切破坏形成塌腔的组合破坏特征。发生中等岩爆临界值为当日累计微震事件30次以上。结果表明,该微震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满足支洞深部岩体稳定性分析的监测要求,能够为岩爆风险监测提供一个有效的分析工具。研究成果为隧洞施工中岩体稳定性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汉济渭工程 微震监测 岩爆 时序特征 预警 深部地下岩体 隧道工程建设 高地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耐低温捕收剂对齐大山铁矿石的反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郑业超 赵通林 +3 位作者 依爽 宋宝旭 马芳源 南楠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3,109,共6页
采用新型耐低温捕收剂CH对齐大山铁矿石进行了低温反浮选条件试验、常温及低温反浮选闭路试验,并对矿物的吸附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浆温度10℃、矿浆pH值11.0、抑制剂苛化淀粉用量600 g/t、活化剂氧化钙用量750 g/t、捕收剂CH用... 采用新型耐低温捕收剂CH对齐大山铁矿石进行了低温反浮选条件试验、常温及低温反浮选闭路试验,并对矿物的吸附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浆温度10℃、矿浆pH值11.0、抑制剂苛化淀粉用量600 g/t、活化剂氧化钙用量750 g/t、捕收剂CH用量1050 g/t、矿浆浓度(质量分数)30%时,采用一粗一精反浮选,可以获得铁品位68.32%、铁回收率70.76%的铁精矿;一粗一精三扫低温(10℃)闭路试验可以获得铁品位66.32%、铁回收率85.14%的铁精矿,常温(25℃)闭路试验可以获得铁品位67.31%、铁回收率85.45%的铁精矿,证明CH捕收剂在低温下仍具有良好浮选指标。红外光谱、石英表面接触角以及表面张力测定结果表明,捕收剂CH在石英表面发生了吸附,且吸附作用明显优于传统阴离子捕收剂油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浮选 铁矿 捕收剂 耐低温捕收剂 低温浮选 齐大山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某铁硼矿磁选-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于连涛 代淑娟 胡志刚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5-128,共4页
辽宁某铁硼矿石中有用矿物有磁铁矿、硼镁石和硼镁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有镁橄榄石、蛇纹石、透闪石、金云母、磷灰石、黄铁矿、磁黄铁矿以及碳酸盐矿物等。矿石的物质组成复杂,共生关系密切,磁铁矿嵌布粒度细,属难选铁硼矿石。试验采用阶... 辽宁某铁硼矿石中有用矿物有磁铁矿、硼镁石和硼镁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有镁橄榄石、蛇纹石、透闪石、金云母、磷灰石、黄铁矿、磁黄铁矿以及碳酸盐矿物等。矿石的物质组成复杂,共生关系密切,磁铁矿嵌布粒度细,属难选铁硼矿石。试验采用阶段磨矿阶段磁选铁矿物,磁选尾矿浮选回收硼矿物的工艺流程,在原矿品位TFe 24.68%、B2O34.77%的条件下,获得铁精矿品位61.34%,铁回收率89.63%,硼精矿品位B2O312.00%,硼总回收率51.41%的试验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 硼镁石 细粒嵌布 磁选-浮选 再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深埋隧洞岩爆监测与预警技术应用——以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立民 唐烈先 赵力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33-1540,共8页
为克服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施工过程中的高频高强岩爆问题,通过分析秦岭输水隧洞的地质特征、岩石力学特性及岩爆实际发生情况,开展单洞长度超过13 km连续洞段的以微震监测技术为主的岩爆监测与预警工作,构建移动式24 h连续微震监... 为克服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施工过程中的高频高强岩爆问题,通过分析秦岭输水隧洞的地质特征、岩石力学特性及岩爆实际发生情况,开展单洞长度超过13 km连续洞段的以微震监测技术为主的岩爆监测与预警工作,构建移动式24 h连续微震监测系统,建立基于微震能量的岩爆等级评价体系,并提出“以微震能量为主、以微震频次和集中度为辅”的简易定量化判别方法,大大提高了数据的易读性和监测结果的利用效率。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方法后岩爆综合预警准确率达90%,施工过程中未发生因岩爆致人伤亡的事故,保障了工程进度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洞 岩爆 微震监测技术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磨矿方式对细鳞片石墨浮选、鳞片保护及解离行为的影响
6
作者 李湘微 马芳源 +4 位作者 张迪 唐崇亮 南楠 王睿 李明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2-287,共6页
为了促进细鳞片石墨矿的开发和利用,本文研究了搅拌磨、球磨和棒磨对细鳞片石墨浮选、鳞片保护及解离行为的影响。浮选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细度(−0.074 mm)占比82.5%条件下,搅拌磨产品的浮选速率、浮选精矿回收率,以及精矿固定碳含量要... 为了促进细鳞片石墨矿的开发和利用,本文研究了搅拌磨、球磨和棒磨对细鳞片石墨浮选、鳞片保护及解离行为的影响。浮选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细度(−0.074 mm)占比82.5%条件下,搅拌磨产品的浮选速率、浮选精矿回收率,以及精矿固定碳含量要显著高于球磨产品和棒磨产品。在获得固定碳含量相同的精矿产品时,搅拌磨产品的浮选精矿回收率显著高于球磨产品和棒磨产品的浮选精矿,有助于细鳞片石墨的高效回收。不同细度条件下的磨矿实验结果表明,搅拌磨产品的浮选精矿固定碳含量和回收率也高于传统棒磨产品和球磨产品的浮选精矿。筛分实验结果表明在细度(−0.074 mm)小于82.5%时,搅拌磨产品的浮选精矿中+0.15 mm的大鳞片石墨产率高于传统的棒磨产品和球磨产品。相反,细度(−0.074 mm)大于82.5%,搅拌磨对大鳞片石墨的损伤程度比球磨和棒磨更为严重。不同磨矿产品的浮选精矿SEM观察结果表明搅拌磨的冲击作用弱于球磨和棒磨,且易于打破脉石与石墨鳞片之间的黏结促进细鳞片石墨的高效解离。搅拌磨是一种非常适用于细鳞片石墨的磨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磨 细鳞片石墨 解离 鳞片保护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RLMD的爆破振动信号去趋势方法
7
作者 刘志龙 张祚富 +3 位作者 盖俊鹏 张文辉 孙斌 徐振洋 《爆破器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6,64,共10页
在爆破振动监测过程中,为解决低频趋势成分干扰所引起的基线漂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鲁棒局部均值分解(robust local mean decomposition, RLMD)和均值判比(mean ratio, MR)方法的爆破振动信号基线校正方法。首先,利用RLMD对包含趋势项... 在爆破振动监测过程中,为解决低频趋势成分干扰所引起的基线漂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鲁棒局部均值分解(robust local mean decomposition, RLMD)和均值判比(mean ratio, MR)方法的爆破振动信号基线校正方法。首先,利用RLMD对包含趋势项的振动信号进行自适应分解,生成一系列乘积函数(product functions, PF);随后,通过MR方法筛选出低频趋势项分量,去除这些成分并重构剩余信号,以校正基线漂移。仿真信号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最小二乘拟合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 OLS)和局部均值分解(local mean decomposition, LMD)相比,RLMD方法在提取趋势项方面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有效避免了模态混叠现象。现场爆破振动监测试验结果显示,与远区振动信号相比,近区实测爆破振动信号受到低频趋势项的干扰更为严重。通过RLMD-MR方法进行基线校正后,信号波形能够有效恢复至基线中心附近,解决了基线漂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振动 信号处理 鲁棒局部分解 去趋势 均值判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体试件多次加载下的破坏特征及声发射特性
8
作者 刘子阳 陈晓青 +2 位作者 路增祥 任杰 赵宝洋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96-1203,共8页
为研究多次加载对充填体试件的破坏特征及声发射变化特性的影响,对充填体试件进行单次加载和多次加载两种方式的单轴压缩试验,并结合声发射试验,分析不同加载方式下充填体试件的破坏特征,得出声发射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充填... 为研究多次加载对充填体试件的破坏特征及声发射变化特性的影响,对充填体试件进行单次加载和多次加载两种方式的单轴压缩试验,并结合声发射试验,分析不同加载方式下充填体试件的破坏特征,得出声发射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充填体试件在经历过多次加载后,内部裂纹不断扩展累积,累积振铃计数显著增长,相较于单次加载增长了17.50%;试件在多次加载方式下,峰值应力比单次加载方式下提高了11.60%,但振铃计数在峰值应力前就出现快速上升的特点,呈现出“双峰型”的变化特征。表明多次加载后,充填体试件的强度峰值得到了提高,但累积损伤会使试件发生早期破坏;通过分析声发射参数RA-AF值散点分布情况与充填体试件的宏观破坏特征,得出不同加载方式下充填体试件的破坏特征均为以张拉破坏为主的张剪复合破坏,但多次加载后试件的破坏情况更为严重。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充填体在采矿反复扰动下的稳定性特征,确保矿山回采安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加载 声发射 振铃计数 破坏特征 RA-AF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氧化剂对某含金黄铁矿浮选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刘子源 代淑娟 +2 位作者 苑林松 李鹏程 陈瑜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68,共5页
以河北某含金黄铁矿单矿物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氧化剂H_(2)SO_(4)、H_(2)O_(2)、HNO_(3)、KMnO_(4)对矿物可浮性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检测和电化学测试探究了捕收剂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H_(2)SO_(4)、H_(2)O_(2)、HNO_(3)... 以河北某含金黄铁矿单矿物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氧化剂H_(2)SO_(4)、H_(2)O_(2)、HNO_(3)、KMnO_(4)对矿物可浮性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检测和电化学测试探究了捕收剂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H_(2)SO_(4)、H_(2)O_(2)、HNO_(3)为氧化剂时,适度氧化可促进黄铁矿上浮,KMnO_(4)氧化对黄铁矿可浮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种氧化剂氧化对黄铁矿与捕收剂间作用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HNO_(3)>KMnO_(4)>H_(2)O_(2)>H_(2)SO_(4);KMnO_(4)氧化可能使黄铁矿表面钝化,降低其可浮性;氧化剂H_(2)SO_(4)、HNO_(3)对黄铁矿表面氧化效果较为显著;增大氧化剂浓度,黄铁矿与黄药作用后表面生成的双黄药会被H_(2)O_(2)溶液氧化,黄铁矿表面疏水层被破坏,进而导致其可浮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浮选 氧化剂 氧化 电化学 丁基黄药 捕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分组延时的扇形中深孔岩石损伤机理与破碎效果评估
10
作者 张启隆 徐振洋 +2 位作者 王雪松 张祚富 刘奥博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4-123,共10页
针对地下矿山扇形中深孔爆破大块率高、施工作业效率低的问题,通过研究组间延时时间对岩石破碎效果的影响机制,提出降低大块率的爆破优化方法。建立了基于岩石损伤效应的破碎效果评价标准,优化了扇形孔分组爆破技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 针对地下矿山扇形中深孔爆破大块率高、施工作业效率低的问题,通过研究组间延时时间对岩石破碎效果的影响机制,提出降低大块率的爆破优化方法。建立了基于岩石损伤效应的破碎效果评价标准,优化了扇形孔分组爆破技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组间延时时间下的岩石损伤演化规律、应力波传播特性及有效应力变化趋势;提出了基于岩石破碎度阈值的残余体积评价指标、定量关联体积残余率与大块率参数,确定3 ms为最优组间延时时间。现场试验表明:在孔径90 mm、炸药单耗0.46 kg/m^(3)条件下,采用3 ms组间延时爆破,使大块率从9.3%降至6.2%,破碎效果显著优于无延时爆破设计。分组延时爆破技术通过调控应力波叠加效应增强岩石损伤,验证了残余体积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为地下矿山扇形孔爆破大块率控制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矿山 扇形孔 爆炸载荷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冲击荷载下爆堆孔隙分布特征
11
作者 崔哲森 徐振洋 +2 位作者 范立鹏 王雪松 李政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3-403,共11页
为研究露天矿爆堆块度分布对破碎过程中孔隙分布的影响规律,开展爆堆相似试件的循环冲击试验,结合核磁共振试验,分析冲击前后碎石内部成像结果和分形特征,研究循环冲击荷载下块度分布对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一分布试件的峰... 为研究露天矿爆堆块度分布对破碎过程中孔隙分布的影响规律,开展爆堆相似试件的循环冲击试验,结合核磁共振试验,分析冲击前后碎石内部成像结果和分形特征,研究循环冲击荷载下块度分布对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一分布试件的峰值应力波动范围基本为0~10 MPa,随着冲击次数增加,峰值应力趋于稳定;复杂分布试件初始峰值应力较高,随着冲击次数增加,整体峰值应力提高4.47~6.68 MPa;冲击后试件的T 2谱产生尖峰,孔隙分布向中孔隙靠拢,内部孔隙按照孔隙压缩、孔隙发育完全和新孔隙产生3个阶段发展,反映了冲击作用下试件的力学响应特性,揭示了孔隙结构在破碎过程中的复杂演变机制;每组试件分形维数均增长1%~4%,极小粒径与大粒径碎石试件的增长率更大,验证了循环冲击作用下块度分布对孔隙结构变化具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度分布 循环冲击 SHPB 核磁共振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就业难题需多方共解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畅 单中元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0-71,共2页
针对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可通过国家的关注和帮扶、地方政府的配合和支持、高校的帮扶与指导、社会的关心和关爱,以及学生自身的努力来有效解决。这不仅对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和维护高校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 针对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可通过国家的关注和帮扶、地方政府的配合和支持、高校的帮扶与指导、社会的关心和关爱,以及学生自身的努力来有效解决。这不仅对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和维护高校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国家进步发展有着更深远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就业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服装类人才培养与思政教育研究
13
作者 赵美凤 刘党英 任正琳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I0005-I0006,共2页
随着时尚产业的蓬勃发展,服装类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市场对高素质的服装设计、生产与管理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背景下,思政教育在服装类高... 随着时尚产业的蓬勃发展,服装类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市场对高素质的服装设计、生产与管理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背景下,思政教育在服装类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思政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这些素质对服装行业从业者至关重要,不仅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基石,更是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如何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服装类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中,既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也是提升我国服装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战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 有效融入 时尚产业 政治觉悟 持续增长 个人职业发展 服装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背景下化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正琳 刘荣红 张志国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20-I0021,共2页
现时代环境下,教育的使命已经不再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传输,更承载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尤其随着大思政格局的构建和推广,教育改革呼吁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这对化学专业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在这种... 现时代环境下,教育的使命已经不再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传输,更承载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尤其随着大思政格局的构建和推广,教育改革呼吁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这对化学专业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在这种背景下,探讨化学专业教学改革的课程思政之路,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深刻反思,也是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的一次积极探索。本文从理论与实践双视角出发,探讨课程思政与化学专业教学的耦合关系,思考课程思政对化学专业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并总结具体改革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内涵式发展 改革举措 思想政治教育 大思政 传统教育模式 深度融合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山爆破共享控制理论的基本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萍丰 徐振洋 +2 位作者 王雪帆 郭润泽 姜立春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5,50,共11页
在露天矿山爆破作业中,为充分考虑各工序环节间的衔接,合理配置矿山生产资源、降低总体能耗,提出爆破共享控制理论。结合矿石宏观破碎和细观损伤的关联关系,创新地提出铲运过程的矿石损伤模型。通过优化各工序作业的衔接,考虑生产设备... 在露天矿山爆破作业中,为充分考虑各工序环节间的衔接,合理配置矿山生产资源、降低总体能耗,提出爆破共享控制理论。结合矿石宏观破碎和细观损伤的关联关系,创新地提出铲运过程的矿石损伤模型。通过优化各工序作业的衔接,考虑生产设备的磨损、折旧等因素,将钻孔、破碎用电(油)、现场装药爆破、铲装、运输等环节的总能耗进行合理分配,提出各工序的评价和控制指标,建立爆破共享控制模型。结果表明:矿石损伤模型揭示了岩石爆破破坏过程的多阶段特性,通过调控破碎量对破碎能耗进行有效预测,拟合精度达到0.8以上,能够实现破碎机运行效率的优化和破碎能耗的降低。通过爆破共享控制模型,计算得到爆破参数设计的最优解,建立约束条件下最优综合能耗公式,能够实现各环节能量的精准调整,为矿山作业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山 爆破 破碎 能耗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塞长度对岩体爆破损伤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魏可心 徐振洋 +2 位作者 王雪松 闫祎然 任碧琦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27,共7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单孔装药的爆破模型,采取不同填塞长度模拟并利用Otsu算法进行阈值分割后,提取岩体的破裂面积比、孔隙分形维数、块度数据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填塞长度对深孔爆破损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形维数和破裂面积比随...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单孔装药的爆破模型,采取不同填塞长度模拟并利用Otsu算法进行阈值分割后,提取岩体的破裂面积比、孔隙分形维数、块度数据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填塞长度对深孔爆破损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形维数和破裂面积比随填塞长度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填塞长度3.0 m时分形维数达到最大值,填塞长度1.7 m时破裂面积比达到极大值。填塞长度2.2 m左右时碎块数量取得最大值,填塞长度2.0 m时碎块平均面积为最小,填塞长度2.0~2.2 m时可达到较优的岩石破碎效果。随着填塞长度增加,抛出的岩石从小块为主转向大块,位移距离降低。研究成果对爆破作业填塞参数选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孔爆破 填塞长度 岩体爆破 裂纹扩展 图像分析 损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纤维掺量对尾砂充填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杜朋昊 张治强 杨文强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8-176,共9页
为了探究混杂纤维掺量对尾砂胶结充填体力学性能的增强效果,选取三种纤维材料进行坍落度、单轴压缩和SHPB冲击试验。结果表明:纤维材料对充填体流动性影响较大,纤维掺量越高时流动性越弱,其中聚丙烯纤维对流动性影响最显著;混杂纤维对... 为了探究混杂纤维掺量对尾砂胶结充填体力学性能的增强效果,选取三种纤维材料进行坍落度、单轴压缩和SHPB冲击试验。结果表明:纤维材料对充填体流动性影响较大,纤维掺量越高时流动性越弱,其中聚丙烯纤维对流动性影响最显著;混杂纤维对充填体的动、静力学性能提高幅度均受混杂纤维掺量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纤维掺量增高呈现先变大后减小的趋势,0.4%聚丙烯纤维对充填体早期抗压强度增幅最为显著,28 d标准养护龄期时钢纤维对充填体动、静力学性能的提高均大于另外两种纤维;总纤维掺量在1.4%~1.5%的混杂纤维对充填体动态抗压强度提高最大,提高幅度大于更高或更低纤维掺量的方案;在相同的平均应变率下,随着混杂纤维掺量增加,充填体的反射能和吸收能先减小后增大,透射能先增大后减小。适量的混杂纤维可以有效提高充填体的力学性能,有利于充填开采的安全性,同时对矿山充填体材料设计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材料 尾砂胶结充填体 SHPB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不同孔洞类岩石材料的动力响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任富强 谷金泽 +1 位作者 孙博 常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54-664,共11页
为揭示动载作用下深埋巷道的横截面形状效应,制备了含5种不同孔洞形状(矩形(R)、圆形(C)、直墙拱形(S)、纵、横椭圆形(E_(∥)、E_(⊥)))的水泥砂浆类岩石材料试样,利用落锤冲击试验系统地开展了试样动力响应特征研究。从应变时程曲线、... 为揭示动载作用下深埋巷道的横截面形状效应,制备了含5种不同孔洞形状(矩形(R)、圆形(C)、直墙拱形(S)、纵、横椭圆形(E_(∥)、E_(⊥)))的水泥砂浆类岩石材料试样,利用落锤冲击试验系统地开展了试样动力响应特征研究。从应变时程曲线、洞周裂纹扩展过程、破坏模式3方面讨论了孔洞形状的影响,并结合PFC2D对试样的动态抗压强度、细观开裂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同的冲击荷载作用下,纵椭圆试样的极限应变最大。孔洞顶板宏观裂纹的起裂位置位于中部;矩形和直墙拱形孔洞试样底板处裂纹更易从角点位置向下扩展,而其他孔洞形状的试样则从底板中部向下扩展贯通。矩形、直墙拱形和横椭圆形孔洞试样的顶板以张剪复合破坏为主,而圆形和纵椭圆形试样顶板的张拉破坏更显著。纵椭圆、直墙拱、圆形、矩形、横椭圆试样的动态抗压强度依次降低,故纵椭圆形试样的抗冲击效果最好。冲击荷载作用初期,拉应力主要集中于孔洞顶板处,集中区域大小与孔洞上边界的横向跨度正相关;试样临近峰值应力时,拉应力由顶板向两侧扩散至整个试样。峰后纵椭圆和圆形孔洞试样的回弹模量与弹性模量基本一致,塑性变形较小,而其他孔洞试样具有较高的残余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洞形状 落锤冲击 开裂模式 动力特性 细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路权优先的井下无轨运输车辆调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俊阁 于宏宇 +2 位作者 王浩东 马强英 路增祥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59,共7页
制定有效的井下无轨运输车辆调度策略,是提高地下矿山生产效率和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针对地下矿山无轨运输路况复杂、车辆避让困难等特点,分析了井下巷道结构对运输能力产生的影响。在获取井下车辆实时位置与载重信息的基础上,确... 制定有效的井下无轨运输车辆调度策略,是提高地下矿山生产效率和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针对地下矿山无轨运输路况复杂、车辆避让困难等特点,分析了井下巷道结构对运输能力产生的影响。在获取井下车辆实时位置与载重信息的基础上,确定了井下无轨运输车辆在不同线路结构下的路权优先原则;以总运输功最小和车辆等待时间最短为目标,构建了基于GA算法和逻辑关系的井下无轨运输车辆调度目标优化模型。采用某矿山井下无轨车辆的实际运行数据,对建立的目标优化模型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①建立的路权优先原则能够有效降低车辆在非错车段相遇和由此引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了车辆运行效率;②以案例矿山实际运行数据为基本参数,采用GA算法对所建立的总运输功目标函数进行求解,获得了总运输量为4730 t/d时,最小总运输功为2399.21 t·km的最佳路径方案;③在当日运输功最小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关系对不同出矿方案的车辆等待时间进行求解,得到了不同方案下的车辆具体运输路线及运行时刻,为矿山生产调度提供了最佳车辆调度方案,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车辆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轨运输 调度策略 地下矿山 路权优先 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GWO-CatBoost模型的岩石爆破块度预测 被引量:4
20
作者 宋家威 郇宝乾 +3 位作者 秦涛 张宇庭 王雪松 徐振洋 《爆破器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4,共9页
针对无法准确预测矿山岩石爆破后块度大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灰狼算法(IGWO)优化的CatBoost块度预测模型。采用一种新的非线性收敛因子,引入动态权重策略,改进已有的灰狼算法(GWO),通过4个测试函数和5种优化算法验证了IGWO的寻优... 针对无法准确预测矿山岩石爆破后块度大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灰狼算法(IGWO)优化的CatBoost块度预测模型。采用一种新的非线性收敛因子,引入动态权重策略,改进已有的灰狼算法(GWO),通过4个测试函数和5种优化算法验证了IGWO的寻优能力。对公开数据库和现场采集的32组数据进行预测分析。首先,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特征重要性筛选,利用IGWO对CatBoost进行参数寻优,建立IGWO-CatBoost爆破块度预测模型;然后,将预测结果与在相同条件下建立的CatBoost、XGBoost、LightGBM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经过IGWO调参,CatBoost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得到有效提高,IGWO-CatBoost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均优于其他3种预测模型。对比结果表明,IGWO-CatBoost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灰狼算法 IGWO-CatBoost模型 随机森林 块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