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亚干旱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区域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汝菡 宫雨生 谈明洪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0,共11页
植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是反映植被变化的重要指标。为阐明中亚干旱区(中亚五国和中国新疆地区)植被NDVI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本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 植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是反映植被变化的重要指标。为阐明中亚干旱区(中亚五国和中国新疆地区)植被NDVI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本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利用2000−2020年植被生长季间MODIS NDVI产品计算逐年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采用Sen′s斜率、Mann-Kendall检验,分析中亚干旱区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同时结合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等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影响NDVI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中亚干旱区植被NDVI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中国新疆地区植被NDVI整体增长速率为2.9×10^(−3)a^(−1),远高于中亚五国总体增长速率(0.6×10^(−3)a^(−1))。②从NDVI变化空间分布来看,中亚五国植被变化趋势空间分布较为分散,植被NDVI改善区域面积占比为25.9%,退化区域面积占比为8.78%;中国新疆地区植被变化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改善区域集中在绿洲和主要农业区,植被改善区域面积占比为37.72%,植被退化区域面积仅占0.46%。③植被NDVI受到气候、地形及人类活动要素的多重影响。气温升高抑制中亚干旱区植被生长,降水量增加利于植被生长,高程显著影响植被生长,人类合理利用土地及灌溉设施投入对于植被恢复具有积极作用。研究显示,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地区植被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中国新疆地区植被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中亚五国。植被NDVI变化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区域异质性与多重影响因素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干旱区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区域差异 时空动态 谷歌地球引擎(G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原子镍催化剂上CO还原NO反应机理:密度泛函理论与微观动力学研究
2
作者 赵妍 李响 +2 位作者 王焕然 朱亚明 李先春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61-1071,共11页
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与微观动力学模型,系统性研究了石墨烯量子点负载单原子Ni催化剂(Ni/G)上CO还原NO反应中的微观反应机理。结果表明Ni/G催化剂上CO还原NO反应的主要路径为:两个NO分子通过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吸附在Ni活... 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与微观动力学模型,系统性研究了石墨烯量子点负载单原子Ni催化剂(Ni/G)上CO还原NO反应中的微观反应机理。结果表明Ni/G催化剂上CO还原NO反应的主要路径为:两个NO分子通过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吸附在Ni活性位后分解生成气态N_(2)O和表面吸附氧(O^(*)),随后气体N_(2)O吸附在Ni活性位并还原为N_(2)及O^(*),最终CO还原O^(*)生成CO_(2)并释放Ni活性位。能垒分析结果发现,NO分解生成N_(2)O及O^(*)具有较高的反应能垒,控制了NO还原的反应速率。微观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升高反应温度可显著提升O^(*)的还原速率,但N_(2)O还原生成N_(2)的反应速率始终高于CO还原O^(*)的反应速率,导致Ni原子表面被O^(*)占据;残留的O^(*)抑制了NO的吸附与还原,引起Ni/G催化剂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Ni催化剂 NO还原 催化反应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微观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载路径下外露式钢柱脚抗震性能数值模拟分析
3
作者 杨晨潇 钟燕 +1 位作者 于新 崔瑶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3,共9页
通过精细化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工字形截面外露式钢柱脚在不同加载路径下的滞回性能。首先将试验数据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有限元结果的准确性。以加载角度0°、15°、30°、45°、60°、75°、90... 通过精细化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工字形截面外露式钢柱脚在不同加载路径下的滞回性能。首先将试验数据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有限元结果的准确性。以加载角度0°、15°、30°、45°、60°、75°、90°以及方形加载、菱形加载、圆形加载、蝶形加载为参数共进行了11组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柱脚的破坏模式与加载路径相关,单向加载中,0°加载的滞回曲线主要呈现旗帜型,90°加载时由于弱轴侧钢柱翼缘底部出现损伤,滞回曲线主要呈梭型,随着加载角度的增加,滞回曲线逐渐由旗帜型转变为梭型;双向加载中,相比于蝶形加载,方形加载承载力降低7%,延性更差,等效黏滞阻尼系数相差不大,而菱形和圆形加载相对于蝶形加载,承载力一致,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较小,但延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露式柱脚 加载路径 蝶形加载 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特征优选的多模态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
4
作者 曲云昊 王昶 《遥感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针对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过程中出现的边缘模糊和提取精度低的问题,以LiDAR数据中的高度信息作为高光谱影像的补充,提出一种多模态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对高光谱遥感影像进行特征波段优选,以实现对高光谱... 针对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过程中出现的边缘模糊和提取精度低的问题,以LiDAR数据中的高度信息作为高光谱影像的补充,提出一种多模态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对高光谱遥感影像进行特征波段优选,以实现对高光谱影像的降维。其次,提出一种针对多模态遥感影像的建筑物提取网络EAFINet,该网络根据两种数据的特性对通道数进行设计,并引入金字塔切分注意力和密集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以实现更高精度的建筑物提取。最后,利用连通域滤波对模型输出结果进行分类后处理,进一步优化提取结果。在Houston 2018数据集和MDAS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较高精度的建筑物提取,优于当前主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 多模态 特征重要性 金字塔池化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的黄河上游地表水岸线提取方法研究
5
作者 张馨心 宫雨生 +1 位作者 曲云昊 卫黎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99,共5页
针对当前水岸线边缘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岸线边缘细节信息缺失、水边线提取不完全及水体边界辨识度不足等问题,以甘肃省兰州市与宁夏回族自治州境内的黄河水域为例,选用Landsat 8影像作为数据源,首先对比分析了HSV、Brovey及G-S 3种融合算... 针对当前水岸线边缘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岸线边缘细节信息缺失、水边线提取不完全及水体边界辨识度不足等问题,以甘肃省兰州市与宁夏回族自治州境内的黄河水域为例,选用Landsat 8影像作为数据源,首先对比分析了HSV、Brovey及G-S 3种融合算法在水体影像融合中的性能差异,并最终确定G-S算法为最优的融合算法。其次在融合后的数据基础上,将水体进一步细分为4种不同的地理场景,并分别应用MNDWI指数和Laplacian、Roberts、Prewitt、Sobel 4种算子进行地表水体的精确提取。最后通过对比不同方法在不同地理场景下的提取效果,确定Laplacian方法为最优提取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准确率、召回率、F1指数、精确率、Kappa系数分别达到99.98%、99.95%、99.47%、99.30%、98.79%,实现了黄河流域地表水域的精确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岸线提取 融合 算子 MNDW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F增韧水泥固化碳酸盐渍土的抗剪性能
6
作者 孙畅 王凤池 +1 位作者 赵晗宇 陈昊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99-807,共9页
基于增强碳酸盐渍土抗剪承载性能和提高废弃轮胎内聚合物纤维(RTPF)可持续利用的双重需求,提出利用RTPF增韧水泥固化碳酸盐渍土。通过三轴剪切试验和微观检测,探究了RTPF对水泥固化碳酸盐渍土抗剪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 基于增强碳酸盐渍土抗剪承载性能和提高废弃轮胎内聚合物纤维(RTPF)可持续利用的双重需求,提出利用RTPF增韧水泥固化碳酸盐渍土。通过三轴剪切试验和微观检测,探究了RTPF对水泥固化碳酸盐渍土抗剪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RTPF掺量增加,水泥固化碳酸盐渍土的抗剪强度先升高后降低,纤维束和纤维丝的最优掺量分别为1.0%~2.0%、0.1%~0.2%;RTPF可提高水泥固化碳酸盐渍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纤维束的增韧作用高于纤维丝;分段函数可准确描述RTPF增韧水泥固化碳酸盐渍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渍土 废弃轮胎内聚合物纤维 三轴剪切试验 抗剪强度 应力-应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硅烷偶联剂对磷酸镁基钢结构防火涂料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陈永达 胡智淇 +2 位作者 关岩 常钧 陈兵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83,共7页
利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与硅烷偶联剂(SCA)两种外加剂对新型磷酸镁(MPC)基钢结构防火涂料进行改性,研究了两种外加剂的掺入对涂料的力学性能、热防护性能等宏观指标的影响规律。分析外加剂对涂料水化的进程与水化产物的影响机理,并... 利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与硅烷偶联剂(SCA)两种外加剂对新型磷酸镁(MPC)基钢结构防火涂料进行改性,研究了两种外加剂的掺入对涂料的力学性能、热防护性能等宏观指标的影响规律。分析外加剂对涂料水化的进程与水化产物的影响机理,并通过电化学分析手段探讨外加剂对涂料耐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PMC的掺入能降低涂料的干密度与导热率,提高涂料的防火性能,SCA的掺入则对这几项指标和性能的影响较小。两种外加剂的掺入会对涂料的抗压力学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但可以提高涂料与钢板间的黏结能力。微观测试结果表明,两种外加剂的掺入未影响涂料的物相成分,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两种外加剂的掺入均可以提高涂料的耐盐腐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加剂 水化 涂料 防火性能 力学性能 耐盐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多层次工程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谭洪艳 于革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5-167,共3页
文章从多层次工程人才培养的内涵出发,阐述了当今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践教学的改革优化方法。即除了在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和评价体系上有所改进,还要在传统的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之外开创一种新的学生、高校、企业等三... 文章从多层次工程人才培养的内涵出发,阐述了当今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践教学的改革优化方法。即除了在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和评价体系上有所改进,还要在传统的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之外开创一种新的学生、高校、企业等三方互相反馈、共同制订实践教学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多层次工程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多层次工程人才 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单裂隙砂岩注浆过程中的浆液流动特性研究
9
作者 高帅 任富强 常远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05-2515,2546,共12页
为探究裂隙岩石渗透注浆过程的特性,设计了一套岩石裂隙注浆试验系统,该系统包含浆液供给系统、数据监测系统和注浆模拟系统。通过对单裂隙砂岩在不同注浆压力(0.3、0.4、0.5MPa)下进行注浆试验,分析了管道流动压力、浆液流量和浆液压... 为探究裂隙岩石渗透注浆过程的特性,设计了一套岩石裂隙注浆试验系统,该系统包含浆液供给系统、数据监测系统和注浆模拟系统。通过对单裂隙砂岩在不同注浆压力(0.3、0.4、0.5MPa)下进行注浆试验,分析了管道流动压力、浆液流量和浆液压力的变化规律,并结合数值模拟探讨了浆液参数对流动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管道流动压力、浆液流量和浆液压力呈现上升―稳定―下降的三阶段变化特征。在稳定阶段,3个变量与注浆压力正相关,但对注浆压力变化的敏感性不同。随着注浆压力升高,浆液压力增加,而浆液流量对注浆压力变化的响应逐渐减小(注浆压力从0.3MPa增至0.5MPa时,浆液流量分别增加了15.3%和8.1%)。当注浆压力达到0.3 MPa及以上时,管道内的流动压力保持不变。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浆液流动特性与其在裂隙中的扩散形式有关。扩散为半圆形时,浆液流速降低,流量上升;扩散形式由半圆变为凸字形时,浆液流速增加;由凸字形变为均匀扩散时,各参数趋于稳定。浆液流量、流速与浆液的塑性黏度成反比,且影响效果随塑性黏度的增加而增强,而浆液屈服应力对浆液流量、速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通裂隙 注浆试验 流动特征 扩散规律 浆液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监督分类法的冬小麦种植区提取与分布规律分析
10
作者 邱宇航 吴润涵 +2 位作者 吴天一 高英桐 张文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5年第1期34-36,42,共4页
冬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及时准确地获取冬小麦种植面积及空间分布信息对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基于Landsat 8-OLI遥感影像,采用不同监督分类方法提取研究区冬小麦种植面积,定量揭示不同方法的提取精度,结合研究区... 冬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及时准确地获取冬小麦种植面积及空间分布信息对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基于Landsat 8-OLI遥感影像,采用不同监督分类方法提取研究区冬小麦种植面积,定量揭示不同方法的提取精度,结合研究区自然地理要素以剖析冬小麦种植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马氏距离法、最大似然法总体精度分别为93.3394%、93.2976%,Kappa系数分别为0.8683、0.8617;在局部区域分类效果上,最大似然法表现出较好的局部分辨能力,而马氏距离法在总体精度上表现更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Landsat 8-OLI 面积提取 监督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无人机成像桥梁裂缝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铁志 陈萃华 +1 位作者 黄华 周杰峰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18,共8页
针对桥梁裂缝病害检测困难、裂缝宽度计算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无人机成像桥梁裂缝检测系统,获取桥梁裂缝图像并提取裂缝,精确计算最大裂缝宽度。该系统改造无人机实现对桥梁底面和侧面图像的采集。首先采用神经网络... 针对桥梁裂缝病害检测困难、裂缝宽度计算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无人机成像桥梁裂缝检测系统,获取桥梁裂缝图像并提取裂缝,精确计算最大裂缝宽度。该系统改造无人机实现对桥梁底面和侧面图像的采集。首先采用神经网络模型筛选出裂缝图像;然后根据所采集到的图像特点,搭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裂缝滑动窗口检测(Slide Crack Detection,SCD)模型,进行图像的小窗口滑动识别以提取裂缝,并与采用基于裂缝图像统计特征的改进中值滤波去噪算法对比裂缝提取效果;最后提出裂缝分类及最大裂缝宽度计算方法,并与裂缝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无人机成像桥梁裂缝检测系统对裂缝图像的扰动小,裂缝提取效果更精确,该系统检测并计算的最大裂缝宽度相对实测结果误差在0.05 mm以内,满足桥梁裂缝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裂缝检测 无人机 卷积神经网络 滑动窗口识别 图像处理 最大裂缝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炭负载单原子铁催化剂非均相还原NO的微观作用机理:DFT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妍 李响 +3 位作者 黄金凯 李先春 朱亚明 王焕然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724,共8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经典过渡态理论,探究了石墨炭负载单原子Fe催化剂(Fe/G)异相还原NO的微观机理,并对催化剂失活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E-R机理,NO还原反应依次经历了N_(2)O形成与释放、N_(2)形成与释放四个阶段。而基于L-H机理,N...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经典过渡态理论,探究了石墨炭负载单原子Fe催化剂(Fe/G)异相还原NO的微观机理,并对催化剂失活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E-R机理,NO还原反应依次经历了N_(2)O形成与释放、N_(2)形成与释放四个阶段。而基于L-H机理,NO还原反应主要经历了N_(2)形成与释放两个阶段。在E-R机理作用下,NO分子以N,O-down结构吸附在Fe原子上发生的NO还原反应的控速步骤能垒值仅为15.5 kJ/mol,小于其余路径控速步骤能垒值。由能垒角度分析,Fe原子上残留的活性氧被还原的能垒值高于NO还原生成N_(2)的能垒值。NO分解后残留在Fe原子表面的活性氧抑制了NO的吸附与还原,Fe原子活性位的缺失导致催化剂的失活,单原子Fe的存在促进了NO还原反应的进行。由动力学角度分析,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NO还原速率较活性氧转移速率提升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铁催化剂 氮氧化物 密度泛函理论 机理 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HA-BiLSTM的尾矿坝位移预测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玉好 杨斌 +2 位作者 胡军 李铭 张壮超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7-157,共11页
尾矿坝变形受多因素影响,针对传统预测方法受到数据复杂性和非线性关系的限制,导致预测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多头注意力机制(Multi-Head Attention)和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结合预测尾矿坝位移的方法。在预测中,首先利用Z-score和Sa... 尾矿坝变形受多因素影响,针对传统预测方法受到数据复杂性和非线性关系的限制,导致预测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多头注意力机制(Multi-Head Attention)和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结合预测尾矿坝位移的方法。在预测中,首先利用Z-score和Savitzky-Golay滤波对原始数据消除异常值和噪声的干扰;然后,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确定坝体位移影响因素;最后,采用MHA-BiLSTM模型对坝体位移进行预测。以辽宁省某尾矿库实测数据为例,为评估新模型的性能与传统BiLSTM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出坝体位移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头注意力机制 BiLSTM网络 Z-score去除异常值 Savitzky-Golay滤波 坝体位移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天然气冷能回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万腾 周卫红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132,共10页
液化天然气(LNG)在气化过程中释放的冷能通常未被有效利用。提出了制冷与发电相结合的LNG冷能回收系统,可以有效地回收LNG冷能。该系统的结构包括两级有机朗肯循环(ORC)、空调(AC)和直接膨胀循环(DEC)。利用HYSYS软件,对系统性能进行了... 液化天然气(LNG)在气化过程中释放的冷能通常未被有效利用。提出了制冷与发电相结合的LNG冷能回收系统,可以有效地回收LNG冷能。该系统的结构包括两级有机朗肯循环(ORC)、空调(AC)和直接膨胀循环(DEC)。利用HYSYS软件,对系统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采用遗传算法(GA)对系统中四元混合工质(甲烷、乙烷、丙烷和异丁烷)配比、蒸发压力、冷凝压力和一级膨胀压力进行了优化,随后对优化方案进行了经济性评价。结果表明,两级ORC最佳的四元混合工质配比(质量分数)前级为28.9%、57.3%、5.5%和8.3%,后级为0.4%、20.3%、56.4%和22.9%。优化方案中,系统的净输出功率可达218.28 kW,LNG冷能利用率、热效率和㶲效率分别为54.69%、20.89%和41.18%。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可行性,经济收益可达160.30×10^(4) CNY,设备的总投资成本为1215.91×10^(4) CNY,平均能源成本为0.63 CNY/(kW·h),预计7.59 a内可收回投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 混合工质 㶲分析 经济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烟气脱硝脱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汪子棋 唐初阳 +1 位作者 刘佳琦 宋金玲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4,共5页
文章从低成本角度对烧结烟气进行脱硝脱汞研究,选用木屑在低温慢速热解条件下(室温至600℃,5℃/min)制备生物质炭,然后利用硝酸对生物质炭进行改性,最后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脱硝和脱汞实验。通过比表面积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改... 文章从低成本角度对烧结烟气进行脱硝脱汞研究,选用木屑在低温慢速热解条件下(室温至600℃,5℃/min)制备生物质炭,然后利用硝酸对生物质炭进行改性,最后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脱硝和脱汞实验。通过比表面积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改性生物质炭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其含氧官能团和碱性原子团明显增多,两者综合作用,使得改性生物质炭的脱硝脱汞能力明显优于生物质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木屑 烧结烟气 脱硝 脱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DCNN-LSTM尾矿坝浸润线预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玉好 杨斌 +2 位作者 胡军 董文宇 金实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8-146,共9页
准确预测浸润线位置变化对尾矿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为充分挖掘浸润线数据提供的空间特征和时序信息,提出将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相结合方法预测浸润线。以辽宁省齐大山风水沟尾矿库主坝为例,使用... 准确预测浸润线位置变化对尾矿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为充分挖掘浸润线数据提供的空间特征和时序信息,提出将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相结合方法预测浸润线。以辽宁省齐大山风水沟尾矿库主坝为例,使用历史浸润线、库水位、坝体内外部位移、干滩长度5个主要因素作为模型输入数据,预测未来1 d和未来3 d的浸润线位置。将1DCNN-LSTM模型与经典的LSTM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DCNN-LSTM浸润线预测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以上,未来1 d的浸润线预测误差均值绝对值为0.004 m,最大误差绝对值为0.06 m,未来3 d的浸润线预测误差均值绝对值为0.003 m,最大误差绝对值为0.065 m,优于经典模型。这为短期浸润线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DCNN网络 LSTM网络 浸润线 尾矿坝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挡水板结构对转炉氧枪喷头冷却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琳 刘启昌 +2 位作者 刘广强 李俊男 王振西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28,36,共5页
明确氧枪喷头的表面温度以及氧枪喷头内的水冷特性对于改进氧枪的水冷效果至关重要,然而炉内的高温恶劣环境导致常规实验测定水冷效果困难。研究采用数值模拟对三种不同结构的挡水板建立模型,重点分析挡水板结构对喷头端面温度、水冷道... 明确氧枪喷头的表面温度以及氧枪喷头内的水冷特性对于改进氧枪的水冷效果至关重要,然而炉内的高温恶劣环境导致常规实验测定水冷效果困难。研究采用数值模拟对三种不同结构的挡水板建立模型,重点分析挡水板结构对喷头端面温度、水冷道内流场和冷却水换热量等影响。结果发现:挡水板包围喷孔且末端长度长于喷孔30 mm能够有效降低喷头端面的最高温度,减小端面高温区面积。采用文中方案Ⅲ设计挡水板的换热量较方案Ⅰ和方案Ⅱ分别提高了25040和7060 k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枪水冷 挡水板 换热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2影像东北秋季典型湖泊大气校正方法适用性评价
18
作者 李勇 李思佳 +2 位作者 宋开山 徐茂林 刘阁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8,共10页
本文利用6S(Second Simulation of a Satellite Signal in the Solar Spectrum)、Acolite DSF(Dark spectrum fitting)、C2RCC(Case 2 Regional Coast Color)、SeaDas(SeaWiFS Data Analysis System)、Sen2Cor(Sentinel 2 Correction)、... 本文利用6S(Second Simulation of a Satellite Signal in the Solar Spectrum)、Acolite DSF(Dark spectrum fitting)、C2RCC(Case 2 Regional Coast Color)、SeaDas(SeaWiFS Data Analysis System)、Sen2Cor(Sentinel 2 Correction)、Polymer(Polynomial based algorithm applied to MERIS)和iCOR(Image correction for atmospheric effects)7种大气校正算法,结合松花湖、月亮泡、小兴凯湖实测遥感反射率数据对“哨兵-2号”(Sentinel-2)数据进行大气校正研究,验证算法性能。整体校正结果显示,相较于实测遥感反射率,上述7种大气校正算法均在可见光波段(400~800 nm)呈现不同程度的低估。除C2RCC算法外,其余6种算法校正后的遥感反射率与实测光谱曲线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其中Sen2Cor算法与iCOR算法性能最佳,Polymer算法性能最差;在单波段校正精度对比中,Sen2Cor和iCOR算法几乎所有波段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都低于其余5种算法。Sen2Cor算法在560 nm、665 nm和705 nm处校正精度优于其余6种算法,iCOR算法在443 nm和740 nm处有良好的表现,在490 nm处6S算法校正精度最高,拥有最低的均方根误差(0.0059 sr^(−1))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21.40%)。结果表明,这7种大气校正算法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除大气影响,增加影像的可用性,Sen2Cor算法和iCOR算法更适用于本文所研究水体或相似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校正 Sentinel-2卫星 内陆湖泊水体 遥感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不同孔洞类岩石材料的动力响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富强 谷金泽 +1 位作者 孙博 常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54-664,共11页
为揭示动载作用下深埋巷道的横截面形状效应,制备了含5种不同孔洞形状(矩形(R)、圆形(C)、直墙拱形(S)、纵、横椭圆形(E_(∥)、E_(⊥)))的水泥砂浆类岩石材料试样,利用落锤冲击试验系统地开展了试样动力响应特征研究。从应变时程曲线、... 为揭示动载作用下深埋巷道的横截面形状效应,制备了含5种不同孔洞形状(矩形(R)、圆形(C)、直墙拱形(S)、纵、横椭圆形(E_(∥)、E_(⊥)))的水泥砂浆类岩石材料试样,利用落锤冲击试验系统地开展了试样动力响应特征研究。从应变时程曲线、洞周裂纹扩展过程、破坏模式3方面讨论了孔洞形状的影响,并结合PFC2D对试样的动态抗压强度、细观开裂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同的冲击荷载作用下,纵椭圆试样的极限应变最大。孔洞顶板宏观裂纹的起裂位置位于中部;矩形和直墙拱形孔洞试样底板处裂纹更易从角点位置向下扩展,而其他孔洞形状的试样则从底板中部向下扩展贯通。矩形、直墙拱形和横椭圆形孔洞试样的顶板以张剪复合破坏为主,而圆形和纵椭圆形试样顶板的张拉破坏更显著。纵椭圆、直墙拱、圆形、矩形、横椭圆试样的动态抗压强度依次降低,故纵椭圆形试样的抗冲击效果最好。冲击荷载作用初期,拉应力主要集中于孔洞顶板处,集中区域大小与孔洞上边界的横向跨度正相关;试样临近峰值应力时,拉应力由顶板向两侧扩散至整个试样。峰后纵椭圆和圆形孔洞试样的回弹模量与弹性模量基本一致,塑性变形较小,而其他孔洞试样具有较高的残余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洞形状 落锤冲击 开裂模式 动力特性 细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锤冲击下冻结单裂隙砂岩力学及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贺馨瑶 常远 任富强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141,156,共8页
高原寒区矿山岩体受低温环境和动载扰动等影响会产生失稳现象。现有研究大多围绕裂隙砂岩在不同冻结温度下的静力学特性,考虑到工程开挖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冻结裂隙砂岩在动载作用下的力学及声发射特征。开展了冻结单裂隙砂岩的落锤... 高原寒区矿山岩体受低温环境和动载扰动等影响会产生失稳现象。现有研究大多围绕裂隙砂岩在不同冻结温度下的静力学特性,考虑到工程开挖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冻结裂隙砂岩在动载作用下的力学及声发射特征。开展了冻结单裂隙砂岩的落锤冲击试验,结合声发射监测技术分析了冻结单裂隙砂岩力学及声发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①裂隙倾角增加会引起应变时程曲线在应变峰值前回弹幅度增大,裂纹由裂隙两侧分布转变为裂隙上下两端分布;落锤下落高度增大后,应变时程曲线在应变峰值前出现明显双峰回弹,破坏明显加剧;冻结温度降低会使应变峰值出现时间提前,且应变峰值增大。②微裂纹扩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在应变峰值处对应较强的微破裂活动并伴有剧烈的能量释放。③微破裂活动性随裂隙倾角增大呈先增后减趋势;落锤下落高度增大,微破裂活动剧烈程度阶段性递减;冻结温度降低使微破裂活动发生时间提前。④微裂纹主要以张拉裂纹为主,与宏观的破坏模式对应。⑤熵值急剧增加是砂岩破坏前兆,可作为砂岩动态失稳的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砂岩 冻结砂岩 落锤冲击 动态力学 声发射 熵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