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殖民权力场域与东北现代文学话语建构——以《盛京时报》文艺副刊为考察中心
1
作者 冯静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4-179,共6页
殖民,一直是东北现代文学乃至中国现代文学绕不开的语境视域。单纯从政治角度看,武力殖民确实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但日本的文化殖民却早有用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日本作为妄想殖民中国的国家,想要文化输入和经济掠夺,... 殖民,一直是东北现代文学乃至中国现代文学绕不开的语境视域。单纯从政治角度看,武力殖民确实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但日本的文化殖民却早有用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日本作为妄想殖民中国的国家,想要文化输入和经济掠夺,必须利用其舆论的喉舌在一切可以把握的领域中制造文化殖民的语境。新旧文化的碰撞是中国20世纪初的阵痛,东北也不例外,只是和新文化运动中心——北京的轰轰烈烈相比,东北文学或文化界反响不大,甚至可以说比较低沉。提倡女子独立、女权是新文化运动后新思潮的主要代表思想之一,"神皋杂俎"在讨论这一话题方面比较开明,除了很多小说以当时的女子为主人公,描绘她们在新旧文化冲突中的选择外,还有很多议论文也一直以男女平等为话题,进行创作。大量域外的作家作品介绍,能够对受众产生一种多元思想融合的场域,不再固守传统的文化思想,继而为日本国的东北全域殖民做好文化殖民的先期话语铺垫。因此,在日本人主办的《盛京时报》中,东北读者确实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域外的风情和思想,但背后却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良苦用心"。除了制造外部多元、恶化的环境,《盛京时报》对国内矛盾的暴露乐此不疲。在艰难环境下发声的作家作品、文学评论体现了东北作家主体性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权力 东北现代文学 话语建构 神皋杂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与重建:互联网中等收入群体的社会认同 被引量:6
2
作者 李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2-121,254,共11页
互联网中等收入群体是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而出现的新兴群体,他们的社会认同状况集中反映了当下中国民众社会认同的一个重要面向。在社会认同的类化阶段,这一群体表现出鲜明的圈层文化特征;在认同阶段,其身份的虚实多重性打破了... 互联网中等收入群体是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而出现的新兴群体,他们的社会认同状况集中反映了当下中国民众社会认同的一个重要面向。在社会认同的类化阶段,这一群体表现出鲜明的圈层文化特征;在认同阶段,其身份的虚实多重性打破了社会认同的整体性,主观认同呈“向下偏移”的趋势;在比较阶段,他们既对互联网行业前景充满信心又面临职场焦虑。互联网中等收入群体的社会认同状况反映了当下原有的社会认同基础被打破,新的社会认同整合机制尚待重建的社会现实。因而,必须在对这一群体的社会心态、利益诉求进行准确把握的前提下,采取一系列预防性、应对性策略,引导他们在分化的社会认同中求得更多共识,进而形成有效的社会认同整合机制,确保社会结构与社会秩序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中等收入群体 社会认同 圈层文化 社会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