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鞍钢宪法”问题研究述评 被引量:6
1
作者 于之伟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6-114,共9页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被认为是搞活经济的重要步骤,其重点则在于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对于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研究因而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有些学者很重视发掘过去国企管理方法的某些“积极价值”,力图将...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被认为是搞活经济的重要步骤,其重点则在于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对于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研究因而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有些学者很重视发掘过去国企管理方法的某些“积极价值”,力图将其用于指导当今的中国改革,“鞍钢宪法”问题的研究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钢宪法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改革 述评 市场经济 积极价值 国企管理 中国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义勇军攻打沈阳初探
2
作者 王驹 《社会科学辑刊》 1986年第2期56-59,共4页
抗日总队是“九·一八”事变后,由沈阳铁路路警赵亚洲和杨井良、杨振东等在抚顺、铁岭交界处的三岔子、四冲、五冲、富尔哈等偏僻山区,联络当地民团组织起来的抗日队伍。—九三一年底已发展到一千五,六百人,分编为九个中队(其中第... 抗日总队是“九·一八”事变后,由沈阳铁路路警赵亚洲和杨井良、杨振东等在抚顺、铁岭交界处的三岔子、四冲、五冲、富尔哈等偏僻山区,联络当地民团组织起来的抗日队伍。—九三一年底已发展到一千五,六百人,分编为九个中队(其中第九中队是1932年1月成立)。赵亚洲任总队长。抗日总队以“抗日救国”为宗旨,制定了“不杀不抢,不准持枪威胁百姓,不准强奸妇女,翻箱倒柜,违者枪毙”的严格军纪。一九三二年一月,抗日总队移驻白旗寨,鸡冠山一带。金山好率一千余人的绿林抗日武装由西丰、开原来到这里,在共同抗日的前提下两军联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僻山区 飞机场 警察 司令部 队长 部队 义勇军 游击队 沈阳 战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浩同志在辽宁
3
作者 王子文 《社会科学辑刊》 1983年第3期115-117,共3页
张浩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我国工人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曾任满洲省委书记。张浩同志,原名林育英,曾用名林仲丹、陈子真、陈世真、张春山。一八九七年出生于湖北黄冈县林家染铺湾。他家境贫苦,从小做工。一九二二年二月经恽代... 张浩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我国工人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曾任满洲省委书记。张浩同志,原名林育英,曾用名林仲丹、陈子真、陈世真、张春山。一八九七年出生于湖北黄冈县林家染铺湾。他家境贫苦,从小做工。一九二二年二月经恽代英、林育南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年春,党派张浩同志以全国总工会特派员的身份到东北开展工人运动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浩 领导人 对敌斗争 中国共产党 工人运动 满洲省委书记 直接领导 全国总工会 县委 中共满洲省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一八前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当局的对日方针——以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惠宇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4-448,共5页
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是九一八事变前在东北发生的两起严重的国际事件,在由两事件引起的中日交涉中,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地方当局对日本采取隐忍退让、力避冲突的方针。张学良之所以采取如此方针,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国内内争未消的局面及... 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是九一八事变前在东北发生的两起严重的国际事件,在由两事件引起的中日交涉中,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地方当局对日本采取隐忍退让、力避冲突的方针。张学良之所以采取如此方针,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国内内争未消的局面及其在其中所处的地位所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张学良本人对日本和当时的国际格局的错误判断造成。这一方针不仅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加速了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力避冲突"最终也发展成为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不抵抗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良 东北当局 对日方针 万宝山事件 中村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东北抗日救亡运动的几个特点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连捷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19-123,共5页
东北抗日救亡运动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之际就开始了。当时,东北各地大批民众和各界人士相继流亡关内,纷纷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掀起救亡运动,形成了一股规模宠大、斗争持久、影响深远的救亡浪潮,从而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一... 东北抗日救亡运动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之际就开始了。当时,东北各地大批民众和各界人士相继流亡关内,纷纷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掀起救亡运动,形成了一股规模宠大、斗争持久、影响深远的救亡浪潮,从而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东北抗日救亡运动的第一个特点是,各党派及广大民主爱国人士和流亡民众自发地组织起来,联合支援东北义勇军抗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救亡运动 救国会 蒋介石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国民党政府 东北抗日义勇军 爱国人士 周恩来 北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东路事件与日本的因应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洪军 于之伟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0-103,共4页
在近代历史上,铁路在国家开发与列强对外侵略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铁路的修建往往带动了其周边地区乃至该区域的开发与掠夺。由于铁路对地区发展与侵略的重要性与日俄两国的国家政策目的的一致性,使得双方在东北都专注于对修筑并控制铁... 在近代历史上,铁路在国家开发与列强对外侵略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铁路的修建往往带动了其周边地区乃至该区域的开发与掠夺。由于铁路对地区发展与侵略的重要性与日俄两国的国家政策目的的一致性,使得双方在东北都专注于对修筑并控制铁路。双方围绕中东路进行了长久而不断的争斗。中俄之间在1929年中东路事件发生前后,日本"积极活动",最终掌控中东路,独占东北。中东路事件反映出其在东北的国际关系上的重要性,也见证日俄在东北的侵略与相互之间的斗争,同时也折射出东北乃至远东地区国际关系与格局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路事件 日本 日俄争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事变后刘尚清的主皖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春林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1-168,共8页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许诺由东北军将领担任安徽省政府主席,以促使东北军东调豫皖。但国民政府内部争议较大,蒋介石也对东北军将领有所顾忌,在东北军移防后他选择了由东北元老刘尚清担任这一职务。刘尚清接任后颇欲有所作为,力图恢复东北...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许诺由东北军将领担任安徽省政府主席,以促使东北军东调豫皖。但国民政府内部争议较大,蒋介石也对东北军将领有所顾忌,在东北军移防后他选择了由东北元老刘尚清担任这一职务。刘尚清接任后颇欲有所作为,力图恢复东北人的声誉。但抗战兴起后,毗邻南京和津浦线的安徽省所受影响逐渐加大,安徽省政府只能勉力应对。淞沪抗战爆发后,蒋介石为长期抗战计又筹划更换部分省主席,最终以蒋作宾取代了刘尚清。刘尚清的主政安徽,既配合了国民政府的西安事变善后安排,也为抗战初期安徽省的应变做了一定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事变 蒋介石 刘尚清 东北流亡势力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民族主义的视角看九一八事变的起因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万杰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0-104,共5页
九一八事变前,随着日本对东北侵略的加深,中日民族主义矛盾在东北凸显乃至逐渐激化。日本从东北获取了大量利润,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的民族主义,使之深感东北对于日本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吞并满蒙"成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既定目标... 九一八事变前,随着日本对东北侵略的加深,中日民族主义矛盾在东北凸显乃至逐渐激化。日本从东北获取了大量利润,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的民族主义,使之深感东北对于日本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吞并满蒙"成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既定目标。日本的侵略激起了东北民众的反抗意识。东北爱国知识分子群体在东北当局的默许与支持下,倡导民族主义,反对日本侵略,已将东北民众组织与领导起来,在东北掀起了规模巨大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日本深感其在满洲(东北)利益受到威胁,阻碍了其"大陆政策"的实施,于是叫嚣"满蒙危机",在日本国内疯狂地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九一八事件背景 起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共满洲特科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惠宇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40,共4页
中共满洲特科是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上的一支特殊队伍。满洲特科于1928年底开始筹建并开展工作,1930年10月正式成立,设立总务、情报、红队、电讯四科,九一八事变后结束工作。根据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党的任务,满洲特科主要展开了针对东... 中共满洲特科是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上的一支特殊队伍。满洲特科于1928年底开始筹建并开展工作,1930年10月正式成立,设立总务、情报、红队、电讯四科,九一八事变后结束工作。根据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党的任务,满洲特科主要展开了针对东北军政当局和日本方面的情报活动,组织营救被捕人员,以及协助满洲省委进行士兵工作。满洲特科的工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的发展,以及制定正确的方针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洲特科 组织机构 情报活动 营救人员 历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处理好两个关系——对以刘少奇为首的第五届满洲省委的考察
10
作者 张洪军 闫璐 李正军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7-31,共5页
刘少奇同志受命于东北地区革命处于危难之际,此前四届中共满洲省委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远远难以适应东北地区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无法应付复杂的客观环境,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一个有本事的带头人,没有一个过硬的省委领导班子,没... 刘少奇同志受命于东北地区革命处于危难之际,此前四届中共满洲省委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远远难以适应东北地区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无法应付复杂的客观环境,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一个有本事的带头人,没有一个过硬的省委领导班子,没有严密的组织制度作保证,没有处理好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的关系。为此,以刘少奇为首的第五届中共满洲省委狠抓组织制度建设,处理好了这两个关系,使东北地区的革命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既丰富了毛泽东思想,又为东北地区开展革命活动打下良好的政治、组织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少奇 公开工作 秘密工作 经济斗争 政治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邹韬奋的《生活》周刊与沦陷时期的东北
11
作者 张洪军 尚金州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1-165,共5页
"九一八"事变前,邹韬奋就对日本企图独占中国的阴谋有所警觉。事变后,中国东北地区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地区之一。邹韬奋根据形势变化,以《生活》周刊为阵地,批评南京政府的对日妥协政策,力主对日作战,讴歌和援助了东北义勇... "九一八"事变前,邹韬奋就对日本企图独占中国的阴谋有所警觉。事变后,中国东北地区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地区之一。邹韬奋根据形势变化,以《生活》周刊为阵地,批评南京政府的对日妥协政策,力主对日作战,讴歌和援助了东北义勇军,通过对中日实力的对比,探索了东北抗日武装对日作战的战略战术问题,表现出鲜明的抗日救国立场。邹韬奋的《生活》周刊为东北初期抗战的兴起和中华民族的觉醒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韬奋 《生活》周刊 沦陷时期的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前后日本与中国东北贸易的发展
12
作者 王惠宇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43,共5页
1948—1950年,美国政府制订并实施了发展有限日中贸易的政策。中国东北作为日本传统的贸易对象,成为美国复兴日本经济的政策中对外贸易的一个重点。美国政策制订者认为,发展与共产党中国的贸易,不仅对重建日本经济十分重要,同时能减轻... 1948—1950年,美国政府制订并实施了发展有限日中贸易的政策。中国东北作为日本传统的贸易对象,成为美国复兴日本经济的政策中对外贸易的一个重点。美国政策制订者认为,发展与共产党中国的贸易,不仅对重建日本经济十分重要,同时能减轻美国的财政负担,更有可能借此制造中苏分裂。日本与中国东北的贸易在这一政策下有所恢复。但是,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这一政策匆匆收场。其原因首先在于政策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美国国务院和军方之间始终存在着意见分歧。其次,东北解放区优先发展同苏联贸易的政策也决定了东北与日本的经贸关系不可能有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中国东北 对外贸易 美国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满洲省委与东北军之关系
13
作者 张洪军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0-104,共5页
上个世纪20年代中后期,张作霖奉系集团不仅统治着东北,而且还把持着北京中央政府。由于奉系军阀连年扩军作战,造成了东北民众的不满。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全国掀起了反奉倒段运动。为了适应东北地区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中共满洲省委成立... 上个世纪20年代中后期,张作霖奉系集团不仅统治着东北,而且还把持着北京中央政府。由于奉系军阀连年扩军作战,造成了东北民众的不满。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全国掀起了反奉倒段运动。为了适应东北地区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中共满洲省委成立后,即开始在东北奉系军队中开展兵运工作。九一八事变后,满洲省委为发动和组织东北军士兵的武装反日斗争,进行了积极的宣传鼓动工作,并采取具体措施,鼓动、协助他们进行抗日斗争。党在东北军中的工作既有经验,也有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满洲省委 东北军 兵运工作 义勇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救亡群体在西北大联合中的历史作用
14
作者 张万杰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5-31,共7页
1936年9月,在红军、东北军、西北军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西北地区形成"三位一体"军事大联合之局面。东北救亡群体为西北大联合的最初策划者、主动联络者和积极践行者。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及共产党人的启发下,杜重远首先... 1936年9月,在红军、东北军、西北军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西北地区形成"三位一体"军事大联合之局面。东北救亡群体为西北大联合的最初策划者、主动联络者和积极践行者。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及共产党人的启发下,杜重远首先策划"三位一体",高崇民、孙达生、刘澜波等人为东北军、西北军的联合而奔走,栗又文等人还赴新疆进行联合盛世才、联合苏联的活动。此外,东北救亡群体还做了大量张学良和东北军将士思想转变的工作,坚定了他们进行联合抗日的决心和信心。东北救亡群体的历史作用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救亡群体 “三位一体” 历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国民外交协会的外交尝试及其历史功绩
15
作者 王连捷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40,共5页
东北国民外交协会对外以群众团体的面目出现,而实际上则是张学良处理外交事务的智囊与后盾,它在抵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维护国家的主权及民族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外交协会的目标,在于从各方面掌握在东北的日本的各种势力的现状,... 东北国民外交协会对外以群众团体的面目出现,而实际上则是张学良处理外交事务的智囊与后盾,它在抵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维护国家的主权及民族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外交协会的目标,在于从各方面掌握在东北的日本的各种势力的现状,并系统地将介绍给国内外人们。东北国民外交协会就有关东北悬而未决的问题展开工作,向日本政府提出收回大连、旅顺主权、收回南满铁路等,将反日独立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外交协会在九一八事变前发动和领导的人民外交运动无疑是中国东北近代历史转折时刻的光辉篇章。但受历史条件的局限,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国民外交协会 太平洋国际学会 东北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宝山事件始末 被引量:5
16
作者 谭译 王驹 《社会科学辑刊》 1981年第6期101-107,共7页
(一) 一九三一年是日本帝国主义具体实施其武力吞并东北的侵略计划的一年。自从一九二七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提出并推行其所谓“满蒙积极政策”以来,日本国内虽然内阁几度更替,政局动荡至于首相遭人暗杀,然而其吞并东北的图谋却一直未曾... (一) 一九三一年是日本帝国主义具体实施其武力吞并东北的侵略计划的一年。自从一九二七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提出并推行其所谓“满蒙积极政策”以来,日本国内虽然内阁几度更替,政局动荡至于首相遭人暗杀,然而其吞并东北的图谋却一直未曾放弃。特别是一九二九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之后,日本财团为摆脱经济危机造成的困境,更急于向外扩张,军国义势力不仅在军界而且在政府中也占了上风,吞并东北便更加成为确定无疑的国荣,所差之处只是出兵的时机和方式的选择了。这一时期中国的形势也在急剧变化。“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帝国主义 蒋介石集团 积极政策 南京政府 经济危机 侵略计划 东北军 日本国 日本人 政局动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六·十”运动述略
17
作者 安振泰 《社会科学辑刊》 1982年第5期120-123,共4页
一九二五年六月,奉天(今沈阳)人民掀起了一个声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群众热潮。因为它以六月十日全城大中学校学生的请愿活动为发端,所以当时被称为“六·十”运动或“六·十”学生运动。“六·十”运动之前,我党已经... 一九二五年六月,奉天(今沈阳)人民掀起了一个声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群众热潮。因为它以六月十日全城大中学校学生的请愿活动为发端,所以当时被称为“六·十”运动或“六·十”学生运动。“六·十”运动之前,我党已经在奉天开辟了工作,一九二五年春,党即派共产党员任国祯同志到这里从事建党建团活动,他已经团结了一批进步青年。五卅运动后,党又派共产党员吴晓天以全国学联代表的合法身份来奉发动学生运动。当时奉天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对五卅惨案反应极为激烈。任国祯和吴晓天对广大青年及时予以引导,号召他们组织声援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运动 进步青年 大中学校 基督教青年会 警察 游行示威 同胞 共产党员 学生联合会 高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