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问题探要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承波 杨月乔 石薇薇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无往不前,关键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主题和统领。认真学习、深入领...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无往不前,关键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主题和统领。认真学习、深入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理论与现实的契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逻辑前提;对“空间”和“时间”双重追问的回应,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动力源泉。新征程上,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做到立足“两个大局”、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做好“两个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两个大局 两个确立 两个维护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之生成
2
作者 伊广英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1期19-25,共7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从当时中国社会实际出发,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成果,发展了关于文化的思想观点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文化建设思想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具...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从当时中国社会实际出发,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成果,发展了关于文化的思想观点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文化建设思想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具有一脉相承的动态的继承发展的逻辑,蕴含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相互映照的关系,其生成应追溯历史根源、社会文化和理论来源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历史演进经历了萌芽、创建和成熟发展的阶段,并不断传承创新,对于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生成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实践真理观的内涵 被引量:4
3
作者 白顺清 陆杰荣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15,共5页
马克思曾说,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如何理解马克思这一从实践出发的真理观,目前在学界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本文试图把马克思这一实践真理观置于德国古典哲学背景中,展示马克思的实践真理观对德国古... 马克思曾说,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如何理解马克思这一从实践出发的真理观,目前在学界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本文试图把马克思这一实践真理观置于德国古典哲学背景中,展示马克思的实践真理观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发展。德国古典哲学的真理观是知识论的真理观,把真理问题限制在意识范围之内,寻求普遍意识和对象性的意识的同一,置现实对象于真理之外,而真理是要求对现实对象加以把握的。本文就从对知识论突围的角度来阐释马克思实践真理观的内涵,认为马克思的真理观就是指实践过程中人对自己对象化产物的全面占有,人的感觉与人化自然的同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真理 普遍意识 人的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真理观的必然性及其现实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白顺清 李利人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3-30,共8页
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科书对真理的理解具有很明显的实证主义色彩,把真理的判断标准仅仅付诸于实践,这样的理解对真理本身所应具有的内在必然性关注不足。马克思认为"真理是一个实践问题","现实的人"的感性活... 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科书对真理的理解具有很明显的实证主义色彩,把真理的判断标准仅仅付诸于实践,这样的理解对真理本身所应具有的内在必然性关注不足。马克思认为"真理是一个实践问题","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形成了人的对象化产物,人再以"全面的人"去占有自身的对象化产物,在这种人与自然的互动中实现了人与自然的某种同一,即实现了具有必然性的真理。这种"实践真理"也预示着人要获得真理就得应用自身的全部的感官去占有对象化产物,为此人必须解放自身,获得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真理观 必然性 实践 同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述评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宁宁 陈雪峰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10期100-106,共7页
伴随生态问题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在自然生态危机和社会生态危机的双重困扰下,迫切需要走出困境,而寻找前人的智慧无疑是解决问题的良方之一。因此,马克思的生态理论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外学者偏重于研究马克思有无生态思... 伴随生态问题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在自然生态危机和社会生态危机的双重困扰下,迫切需要走出困境,而寻找前人的智慧无疑是解决问题的良方之一。因此,马克思的生态理论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外学者偏重于研究马克思有无生态思想,或者对马克思生态思想全盘否定,或者正面肯定、借用。国内学者更多的是坚持与继承,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形成条件、主要内容、当代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然而,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在文本挖掘、纵横向比较、整体性特征以及与中国现实问题的针对性衔接等方面仍然为我们留下了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态思想 生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述评
6
作者 陈雪峰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16,21,共6页
伴随全球生态危机的愈演愈烈,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寻求医治生态危机的途径成为各国的当务之急。时代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科学思维的指导,学者们习惯于从前人的智慧中去寻求化解生态问题的灵丹妙药。国外学者对生态问题的关注经历了十分漫... 伴随全球生态危机的愈演愈烈,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寻求医治生态危机的途径成为各国的当务之急。时代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科学思维的指导,学者们习惯于从前人的智慧中去寻求化解生态问题的灵丹妙药。国外学者对生态问题的关注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程,在此过程中,马克思生态思想受到学者的普遍重视,围绕马克思理论中有无生态思想这一焦点问题进行了长期的辩驳。当我们深入马克思思想体系时,就会发现马克思有生态思想,这一点毋庸置疑。回顾国外学者的相关观点,对于澄清学界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怀疑与偏颇,领悟其思想真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学者 马克思生态思想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7
作者 刘志丹 金清怡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2-25,共4页
意识形态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所以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新时代进一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必须以马克思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为根本指导。马克思致力于撕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宣扬代表“普遍... 意识形态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所以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新时代进一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必须以马克思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为根本指导。马克思致力于撕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宣扬代表“普遍利益”的虚伪面纱,从而建构真正代表绝大多数人利益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凝聚无产阶级革命意识,为“改变世界”获得无产阶级的价值认同。文章系统梳理了马克思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实现机制,不仅再现了这一思想在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的重要作用,而且为新时代中国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提供了重要思想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领导权 实现机制 现实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级式训练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平台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7
8
作者 赵彦 唐子晴 刘晨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3-236,258,共5页
为提升理工科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竞赛水平,立足学校的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从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平台建设及保障机制3个方面入手,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集入门、提高、创新为一体的分级式创业竞赛训练平台。课程体系建设中包含基础学习、大数... 为提升理工科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竞赛水平,立足学校的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从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平台建设及保障机制3个方面入手,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集入门、提高、创新为一体的分级式创业竞赛训练平台。课程体系建设中包含基础学习、大数据处理、企业课程、训练和竞赛类等课程,为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理论指导;按照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提高、创新3个阶段呈递进式设计实践过程,科学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创业技能;同时,引入学校的鼓励政策和校内外创业实验室及基地等配套设施等。通过初步探索与实践,学生竞赛成绩明显提升,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为理工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做出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计划竞赛 课程体系 分级式训练平台 保障机制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正确舆情观的构建途径 被引量:8
9
作者 聂鑫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6-118,共3页
确立正确的舆情观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于己于国都有无比重要的意义,但大学生正确舆情观的形成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大学生在确立正确舆情观的过程中会受到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从政府与社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及大学生自身... 确立正确的舆情观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于己于国都有无比重要的意义,但大学生正确舆情观的形成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大学生在确立正确舆情观的过程中会受到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从政府与社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及大学生自身等方面来探求当代大学生确立正确舆情观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正确舆情观 思想政治工作者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创融合理念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与探索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彦 王艳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45-249,共5页
为提升大学生的劳动创造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时期劳动教育倡导的大学生创新、创造、创意精神,综合运用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提出构建体现“劳创融和”理念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育人平台。结合当前国家对于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顺应... 为提升大学生的劳动创造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时期劳动教育倡导的大学生创新、创造、创意精神,综合运用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提出构建体现“劳创融和”理念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育人平台。结合当前国家对于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顺应知识变革诉求、秉持“劳创融合”理念和坚持教育资源协同战略,对实验课程、实验平台、校企合作、师资队伍等资源进行统筹协调,构建集优质课程-竞赛-素质拓展-成果转化等为内容的“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实验室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劳动教育双向贯通,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创融合 创新创业实验室 课程建设 实践平台 师资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钟俊生 李洪宇 陈雪峰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77-81,共5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高校的主渠道,实现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关键,建构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全新模式,探讨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现实路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高校的主渠道,实现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关键,建构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全新模式,探讨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现实路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体系 教学体系 转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基于辽宁的实证调研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新仓 王艳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8-109,共2页
土地问题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事关农村社会稳定。为解决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土地法律问题,通过对辽宁营口、盘锦、沈阳等地农村土地制度法律问题的调研,梳理了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政策的不足,针对新型城镇化对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必... 土地问题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事关农村社会稳定。为解决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土地法律问题,通过对辽宁营口、盘锦、沈阳等地农村土地制度法律问题的调研,梳理了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政策的不足,针对新型城镇化对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必须寻找土地制度政策改革的新思路,处理好土地利用计划与规划的衔接,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征地补偿差别化,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土地 法律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探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添宏 《福建茶叶》 2019年第8期128-129,共2页
美育是大学生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是教育中一项特殊的教学,美育能够将大学生的思想进行有效的培养,能够净化大学生的内心,陶冶情操,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提升和升华。近些年来,国家对于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很... 美育是大学生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是教育中一项特殊的教学,美育能够将大学生的思想进行有效的培养,能够净化大学生的内心,陶冶情操,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提升和升华。近些年来,国家对于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很多高校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重要的教学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适应国内国外发展的主要方向。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但是美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能代替的,这就要求将美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充分的结合,这样才能使得大学生的视野进行充分的拓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茶文化素养培养的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新模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淑艳 朱浩文 《福建茶叶》 2018年第12期229-229,共1页
教学模式的创新,关键在于寻找到合适的传承载体与应用理论。当然,结合当前大学生培养实际看,其中存在诸多新现象和新问题,尤其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健康教育活动,已经发展成为优化教学机制的关键。本文拟从茶文化素养的价值内涵分析入手... 教学模式的创新,关键在于寻找到合适的传承载体与应用理论。当然,结合当前大学生培养实际看,其中存在诸多新现象和新问题,尤其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健康教育活动,已经发展成为优化教学机制的关键。本文拟从茶文化素养的价值内涵分析入手,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活动的问题不足,通过探究创新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诉求,进而探究基于茶文化素养培养的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素养 培养机制 大学生 思想健康教育 教学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青年大学生秉持健康理性的民族心态
15
作者 刘志丹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102-103,共2页
中国梦的实现与青年大学生的民族心态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培养青年大学生健康理性的民族心态,要引导其理性看待世界对中国的赞扬和批评,汲取优秀文化的给养,增强国家软实力,为青年大学生保持健康理性的民族心态... 中国梦的实现与青年大学生的民族心态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培养青年大学生健康理性的民族心态,要引导其理性看待世界对中国的赞扬和批评,汲取优秀文化的给养,增强国家软实力,为青年大学生保持健康理性的民族心态提供强大的底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青年大学生 民族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茶话会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作用分析
16
作者 刘淑艳 孙宁馨 《福建茶叶》 2018年第12期338-338,共1页
结合校园茶话会的价值理念看,其中所诠释的人文精神,乃至创新意识,以及沟通平台,都能够成为当前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内容。本文拟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内涵分析入手,结合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活动的实施背景分析,通过分析... 结合校园茶话会的价值理念看,其中所诠释的人文精神,乃至创新意识,以及沟通平台,都能够成为当前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内容。本文拟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内涵分析入手,结合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活动的实施背景分析,通过分析校园茶话会的内涵,进而探究校园茶话会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活动的具体作用,并且尝试性分析利用校园茶话会,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活动的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茶话会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培养机制 价值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肖宁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3-85,共3页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顺应党和国家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要求,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在要求。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数字技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景化、泛在化、智能化和精...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顺应党和国家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要求,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在要求。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数字技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景化、泛在化、智能化和精准化。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做好顶层设计、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统领数字技术、打造具有数字素养的教师队伍和推进教育资源供给优化,进而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思想政治教育 赋能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承波 杨月乔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4,共14页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从实质上讲,中国式现代化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的实践形态和“具体化”,体现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发展的个性特点和特殊规律。中国式...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从实质上讲,中国式现代化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的实践形态和“具体化”,体现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发展的个性特点和特殊规律。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选择,更是系统的理论,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念、目标、发展战略、制度基础、文化蕴涵等多重内容的总结提炼。本文试图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系统的理论分解,从中国智慧、中国自信、中国理念、中国战略、中国方案五个角度,深入剖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性”,以便中国更好认识自身,有利于世界正确理解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性 特殊性 中国智慧 中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思政的主体性审视:价值、风险与治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金玲 李依纯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76-78,共3页
数字思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面向数字化转型的时代之举,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而人的主体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特征。数字思政所蕴藏的主体性价值在于满足数字育人的内在要求、回应教学技术理性的批判、为教育数字异化提供应对可能。人工... 数字思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面向数字化转型的时代之举,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而人的主体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特征。数字思政所蕴藏的主体性价值在于满足数字育人的内在要求、回应教学技术理性的批判、为教育数字异化提供应对可能。人工智能时代,数字思政中主体性的缺失风险主要表现为存在论风险、认知论风险、价值论风险。鉴于此,数字思政的主体性复归应从明确主体性原则,加大“可解释性”算法投入,统一教学技术理性与教学价值理性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思政 主体性 技术理性 价值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锋精神教育大中小一体化的课程建构:要旨、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志丹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6,共6页
雷锋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成果和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在推动“大思政课”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发展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强化雷锋精神教育大中小一体化的课程建构,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 雷锋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成果和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在推动“大思政课”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发展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强化雷锋精神教育大中小一体化的课程建构,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提升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实效性的必然选择。当前,雷锋精神教育大中小一体化课程建构在实践过程中仍面临许多现实挑战,其应对策略主要包括构建一体化的“雷锋文化”知识体系、出版一体化的雷锋精神教育系列教材、建设一体化的雷锋精神教育教师队伍、搭建一体化的雷锋精神教育平台、建立一体化的“育人导向”评价体系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锋精神 大中小一体化 课程建构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