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组分吸附剂级配技术提高催化裂化汽油吸附脱硫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汲德强 范跃超 +1 位作者 秦玉才 宋丽娟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2-77,共6页
以催化裂化汽油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和动态吸附脱硫技术将不同金属离子改性分子筛单组分床层与多种分子筛级配床层的吸附脱硫性能进行对比,探讨级配床层中吸附剂的组合顺序和比例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单组分而言,Al-Ti-SBA-1... 以催化裂化汽油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和动态吸附脱硫技术将不同金属离子改性分子筛单组分床层与多种分子筛级配床层的吸附脱硫性能进行对比,探讨级配床层中吸附剂的组合顺序和比例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单组分而言,Al-Ti-SBA-15分子筛的吸附脱硫性能优于改性Y分子筛,两者总脱硫率相差28百分点以上;双组分级配时,从穿透曲线的结果来看,CeY/NiY组合的穿透曲线出现了一个平台,可能是吸附剂对各种硫化物的吸附和脱除出现了动态平衡,穿透速率较慢,则其脱硫性能最佳,而Cu(Ⅰ)Y/NiY组合的脱硫性能次之;对于三组分吸附剂级配,m(CeY)∶m(NiY)∶m(Al-Ti-SBA-15)=1∶1∶4时穿透速率最慢,是脱硫性能较好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脱硫 FCC汽油 多组分吸附剂 级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FI分子筛Bronsted酸性位点与碱性分子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健 秦康 +1 位作者 秦玉才 宋丽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以单铝、双铝和三铝酸性位点HMFI分子筛为模型分子筛,计算去质子化能考察HMFI分子筛的本征酸性,以NH_(3)分子作为模型分子,计算NH_(3)分子在HMFI分子筛中的吸附能与去质子化能进行关联性分析,并进一步考察NH_...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以单铝、双铝和三铝酸性位点HMFI分子筛为模型分子筛,计算去质子化能考察HMFI分子筛的本征酸性,以NH_(3)分子作为模型分子,计算NH_(3)分子在HMFI分子筛中的吸附能与去质子化能进行关联性分析,并进一步考察NH_(3)分子与HMFI分子筛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分子筛Bronsted酸(简称B酸)强度与B酸数量没有强相关性,在考虑B酸位数量的同时须考虑B酸位的分布.酸性位点数量和分布的差异均可以调控NH_(3)分子的吸附构象,并且可以通过调节HMFI分子筛孔道对分子施加相互作用的模式,解析分子的结构和电子性质,精准调控分子的进一步转化.此项工作可以为未来高效多孔材料有效物种活性位的构建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HMFI分子筛 Bronsted酸性质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晶化FCC催化剂传质性能的频率响应法辨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秦玉才 高雄厚 +3 位作者 石利飞 张莉 段林海 宋丽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27-535,共9页
以苯为探针分子,采用频率响应(FR)技术和智能重量分析仪(IGA)研究了原位晶化流化催化裂化(FCC)催化剂上的传质行为。结合N_2吸附和扫描电镜(SEM)剖析所得织构性质数据,并与传统半合成FCC催化剂以及稀土改性Y分子筛传质性能进行对比,结... 以苯为探针分子,采用频率响应(FR)技术和智能重量分析仪(IGA)研究了原位晶化流化催化裂化(FCC)催化剂上的传质行为。结合N_2吸附和扫描电镜(SEM)剖析所得织构性质数据,并与传统半合成FCC催化剂以及稀土改性Y分子筛传质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原位晶化FCC催化剂所具有的独特纳米化和高度分散的分子筛组分分布状态,显著改善了基质大孔/介孔结构与分子筛微孔孔道的贯通性,削弱了分子筛孔道与基质界面间的传质阻力,从而优化了成型催化剂颗粒的传质性能。本研究再次证实了频率响应技术可以检测和辨析多孔催化材料体系中发生的复杂吸附-扩散过程,是一种有效的多级孔催化材料传质性能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响应技术 原位晶化 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 传质过程 孔道贯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炔氢氯化反应无汞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张磊 姜恒 +3 位作者 王红 董世伟 丁其维 宋丽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6-11,共6页
以硝酸处理过的椰壳活性炭做载体,锡、铜等金属氯化物为活性组分,采用等体积溶液浸渍法制备了用于乙炔氢氯化反应的无汞Sn-Cu/C催化剂和不同助剂添加量的Sn-Cu-M/C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和物理化学吸附仪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常压... 以硝酸处理过的椰壳活性炭做载体,锡、铜等金属氯化物为活性组分,采用等体积溶液浸渍法制备了用于乙炔氢氯化反应的无汞Sn-Cu/C催化剂和不同助剂添加量的Sn-Cu-M/C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和物理化学吸附仪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常压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催化剂的优化反应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酸处理后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与孔径都有明显增加,且催化剂的金属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分散均匀。优化反应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70℃,体积空速30h-1,原料配比V(HCl)/V(C2H2)=1.05。在该条件下考察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Sn-Cu/C催化剂的初活性可以达到98%以上,选择性达99%。在添加不同量的助剂组分后,在同样反应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均有较大提高,在反应近20h后,催化剂乙炔转化率达到98%,选择性达到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CU C催化剂 助剂 乙炔 氢氯化 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改性ZSM-5/L复合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催化芳构化反应性能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若杰 万海 +1 位作者 张乐 宋丽娟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7-72,共6页
采用分级改性的方法制备Zn-ZSM-5/Pt-L核壳型双金属催化剂,通过改变金属负载量的组配方式对催化剂表面酸性进行调控,利用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吡啶吸附-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Py-FTIR)等手段进... 采用分级改性的方法制备Zn-ZSM-5/Pt-L核壳型双金属催化剂,通过改变金属负载量的组配方式对催化剂表面酸性进行调控,利用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吡啶吸附-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Py-FTIR)等手段进行表征,并以正戊烷为原料对催化剂的轻烃芳构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复合分子筛核壳结构的基础上,分级引入双金属的改性方式有效地调控了催化剂表面的酸分布以及L/B酸比例,使双金属催化剂更好地发挥L酸和B酸的协同催化作用,当Zn和Pt负载量分别为1.0%和0.6%时所表现出的催化性能最优,其正戊烷芳构化反应的转化率为99.1%、芳烃选择性达到4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 L分子筛 复合分子筛 核壳型 双金属 芳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烃在FCC催化剂上的吸附扩散行为 被引量:3
6
作者 朱萌萌 郑兰歌 +4 位作者 秦玉才 赵胜楠 石利飞 于文宇 宋丽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7-11,共5页
利用智能重量分析仪(IGA)和程序升温脱附技术(TPD)研究芳烃(苯、对二甲苯及异丙苯)在流化催化裂化(FCC)催化剂及稀土超稳Y型分子筛上的吸附扩散行为。TG/DTG曲线表明,芳烃在FCC催化剂及稀土超稳Y型分子筛上只存在一种吸附模式,推测这种... 利用智能重量分析仪(IGA)和程序升温脱附技术(TPD)研究芳烃(苯、对二甲苯及异丙苯)在流化催化裂化(FCC)催化剂及稀土超稳Y型分子筛上的吸附扩散行为。TG/DTG曲线表明,芳烃在FCC催化剂及稀土超稳Y型分子筛上只存在一种吸附模式,推测这种吸附模式是芳烃与吸附剂之间通过π电子相互作用。另外,FCC催化剂颗粒中,整个传质过程中的速控步骤不是Y型分子筛晶粒内微孔孔道中的扩散过程,而是催化剂基质中长程的大/介孔内的扩散过程及分子筛微孔与基质界面之间的分子交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催化剂 稀土超稳Y型分子筛 吸附 扩散 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Cu助剂对SnCl4/AC催化乙炔氢氯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健 孙玺 +3 位作者 周维 乔文强 秦玉才 宋丽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7-11,共5页
以活性炭(AC)为载体制备了负载型SnCl4催化剂,并添加了不同质量分数BiCl3以及CuCl2,以此研究助剂对催化乙炔氢氯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BiCl3-10%CuCl2-10%SnCl4的催化剂配比对乙炔氢氯化反应活性最高。在乙炔/氯化氢体积比1∶1.... 以活性炭(AC)为载体制备了负载型SnCl4催化剂,并添加了不同质量分数BiCl3以及CuCl2,以此研究助剂对催化乙炔氢氯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BiCl3-10%CuCl2-10%SnCl4的催化剂配比对乙炔氢氯化反应活性最高。在乙炔/氯化氢体积比1∶1.1、反应温度170℃、乙炔空速60 h^-1的反应条件下,乙炔转化率最高可达94%。通过对催化剂的表征发现,助剂的引入抑制了反应过程中S的流失,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和Sn基催化剂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Cl4催化剂 助剂 活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Y对噻吩和四氢噻吩催化转化行为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畅 秦玉才 +3 位作者 莫周胜 初春雨 张晓彤 宋丽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3-18,共6页
以NaY、HY、液相稀土Ce离子交换改性的Y分子筛(L-CeY)和稀土离子改性的超稳Y分子筛(HRSY-3)为研究对象,在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吡啶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Py-FTIR)表征其酸性能的基础上,采用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 situ FT... 以NaY、HY、液相稀土Ce离子交换改性的Y分子筛(L-CeY)和稀土离子改性的超稳Y分子筛(HRSY-3)为研究对象,在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吡啶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Py-FTIR)表征其酸性能的基础上,采用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 situ FTIR)技术以噻吩和四氢噻吩作为探针分子,研究噻吩硫化物在稀土离子改性的Y型(REY)分子筛上的吸附及转化行为。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噻吩在分子筛强B酸中心作用下即可发生质子化反应,质子化的噻吩分子可进一步发生低聚反应,且稀土物种和非骨架铝有关的L酸中心与B酸的协同作用促进质子化噻吩向低聚物的转化;而四氢噻吩在NaY、HY及REY型分子筛上均无催化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红外 稀土离子 改性Y型分子筛 硫化物 催化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改性对Y型分子筛酸中心可接近性及催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贾未鸣 秦玉才 +3 位作者 张乐 莫周胜 宋丽娟 孙兆林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19,共6页
以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不同Ce含量的Ce-NaY分子筛,采用XRD、N2吸附-脱附、NH3-TPD等手段对分子筛微观结构、织构性质和总酸量等进行表征,采用原位FTIR光谱技术研究了Ce改性对分子筛酸性的影响,以不同探针分子测定改性前后分子筛的酸中... 以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不同Ce含量的Ce-NaY分子筛,采用XRD、N2吸附-脱附、NH3-TPD等手段对分子筛微观结构、织构性质和总酸量等进行表征,采用原位FTIR光谱技术研究了Ce改性对分子筛酸性的影响,以不同探针分子测定改性前后分子筛的酸中心可接近性(AAI),并以大港轻柴油为原料对改性前后分子筛的催化裂化微反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不同含量的Ce改性后,NaY分子筛的骨架结构并未改变,但其颗粒更为精细,孔隙结构更为发达;随Ce含量的增加,分子筛的非骨架铝减少,脱铝过程得到抑制,L酸中心AAI降低、B酸中心AAI显著提高;Ce-NaY分子筛的催化裂化活性与Ce含量紧密相关,适宜含量Ce物种的引入对提高分子筛的酸催化活性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 Y型分子筛 B酸 酸中心 可接近性 微反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Bi-Co@AC催化剂在乙炔氢氯化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士梁 孙玺 +3 位作者 吕忠领 秦玉才 张晓彤 宋丽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5,共5页
以活性炭为载体,SnCl_4为活性组分,添加不同含量的BiCl_3以及CoCl_3,制备出了Sn@AC、Sn-Bi@AC、Sn-Bi-Co@AC系列乙炔氢氯化催化剂。运用XRD、物理吸附仪对催化剂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在常压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了乙炔氢氯化反应性能评... 以活性炭为载体,SnCl_4为活性组分,添加不同含量的BiCl_3以及CoCl_3,制备出了Sn@AC、Sn-Bi@AC、Sn-Bi-Co@AC系列乙炔氢氯化催化剂。运用XRD、物理吸附仪对催化剂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在常压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了乙炔氢氯化反应性能评价。研究发现,浸渍法合成的Sn-Bi-Co@AC催化剂中,SnCl_4负载量为10%,BiCl_3负载量为5%,CoCl3负载量为10%时,催化剂性能最优,乙炔转化率和氯乙烯的选择性可分别维持在90%和95%以上长达100h。通过对比三组催化剂失活前后织构性质数据的变化,发现Sn-Bi-Co@AC复合催化剂在失活后比表面积和孔容变化最小,这表明BiCl_3和CoCl_3的加入可以有效降低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积碳的产生,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Bi-Co@AC催化剂 氢氯化反应 乙炔 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丙酮配体对SnCl_(2)/AC催化乙炔氢氯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维 张健 +3 位作者 乔文强 孙玺 秦玉才 宋丽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37-42,共6页
负载型SnCl_(2)是一种无汞乙炔氢氯化催化剂,为了增强SnCl_(2)催化剂的乙炔氢氯化反应性能,通过引入乙酰丙酮配体(acetylacetone)制备了5.0%Sn(acac)_(2)Cl_(2)/AC催化剂,并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乙炔体积空速为90 ... 负载型SnCl_(2)是一种无汞乙炔氢氯化催化剂,为了增强SnCl_(2)催化剂的乙炔氢氯化反应性能,通过引入乙酰丙酮配体(acetylacetone)制备了5.0%Sn(acac)_(2)Cl_(2)/AC催化剂,并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乙炔体积空速为90 h^(-1)、乙炔与HCl物质的量比为1∶1.1、反应温度为170℃的条件下,5.0%Sn(acac)_(2)Cl_(2)/AC催化剂的乙炔转化率达到96%,高于5.0%SnCl_(2)/AC催化剂的乙炔转化率;结合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能表征,证实引入乙酰丙酮配体可增强SnCl_(2)催化剂的乙炔吸附能力,同时还可起到抑制反应过程中锡流失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SnCl_(2)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氯化反应 SnCl_(2)/AC催化剂 乙酰丙酮配体 活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种类对RE-NaY分子筛酸性及催化裂化活性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贺 贾未鸣 +4 位作者 卜禹豪 王焕 惠宇 宋丽娟 孙兆林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5-19,共5页
以液相离子交换法分别制得La、Ce、Nd分子筛酸性和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运用X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分子筛的酸性能;以大港轻柴油为原料评价了分子筛的催化裂化微反活性。结果表明,离子半径较小的Nd离子相比于Ce和La离子更易于从超笼迁移进... 以液相离子交换法分别制得La、Ce、Nd分子筛酸性和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运用X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分子筛的酸性能;以大港轻柴油为原料评价了分子筛的催化裂化微反活性。结果表明,离子半径较小的Nd离子相比于Ce和La离子更易于从超笼迁移进入SOD笼,从而使得Nd-NaY分子筛超笼中具有最多的B酸中心,且微孔孔径较大,从而使其表现出最优的催化裂化活性。由此证明,采用较小离子半径的稀土离子改性可有效提升Y分子筛在催化裂化过程中的超笼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NaY分子筛 离子半径 酸中心 超笼利用率 微反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Ag/Al2O3催化剂上CO吸附的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曼丽 龚珣 +2 位作者 秦玉才 张晓彤 宋丽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8-12,共5页
采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技术,研究CO探针分子在浸渍法制备的Pd⁃Ag/Al2O3催化剂及Al2O3载体上的吸附行为。根据催化剂表面吸附CO后表面物种吸附形态的不同,可以判断不同制备方法所得Pd⁃Ag/Al2O3催化剂上活性中心Pd原子受到助剂Ag原子的... 采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技术,研究CO探针分子在浸渍法制备的Pd⁃Ag/Al2O3催化剂及Al2O3载体上的吸附行为。根据催化剂表面吸附CO后表面物种吸附形态的不同,可以判断不同制备方法所得Pd⁃Ag/Al2O3催化剂上活性中心Pd原子受到助剂Ag原子的电子效应和几何效应不同。研究发现,升温前后吸附和脱附CO时,只有Pd⁃Ag/Al2O3⁃LM⁃2催化剂上不存在CO的桥式吸附,且发现随着CO的吸附和脱附温度的升高,HCO_3^-的特征峰强度相对减弱,与此同时HCOO-的吸附特征峰相对增强,两者一致的消长关系说明HCO_3^-在升温的过程中转变为HCO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Ag/Al2O3催化剂 原位红外漫反射 CO 吸附与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剂对CuO-ZnO-ZrO_2催化剂CO_2加氢制甲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培培 秦玉才 +3 位作者 李强 莫周胜 张媛媛 宋丽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2-17,共6页
采用燃烧法制备了Al2O3、CeO_2、NiO金属氧化物改性的CuO-ZnO-ZrO_2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H2-程序升温脱附(H2-TPD)、CO_2-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表征手段,探讨Al2O3、CeO_2、NiO助剂对催化剂物相组成... 采用燃烧法制备了Al2O3、CeO_2、NiO金属氧化物改性的CuO-ZnO-ZrO_2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H2-程序升温脱附(H2-TPD)、CO_2-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表征手段,探讨Al2O3、CeO_2、NiO助剂对催化剂物相组成及微观结构的影响,且在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装置上考察了添加3种不同助剂对CO_2加氢合成甲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CeO_2、NiO助剂均有助于提高CuO-ZnO-ZrO_2催化剂的活性,且添加适量CeO_2的催化剂催化效果最好;3种助剂都可以抑制CuO晶粒的生长和提高CuO的分散度,从而更利于催化剂的还原和H2的吸附解离;3种金属氧化物助剂均可不同程度地调变催化剂表面碱强度和碱性位数目,较之NiO改性的催化剂,Al2O3和CeO_2改性的催化剂表面碱强度更强,碱性位数目也更多,从而更利于CO_2的吸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加氢 甲醇 燃烧法 CuO-ZnO-ZrO2催化剂 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炔选择性加氢Pd⁃Ag催化剂上C4烯烃生成规律 被引量:5
15
作者 龚珣 吕曼丽 +1 位作者 秦玉才 宋丽娟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35-39,共5页
针对乙炔选择性加氢Pd⁃Ag催化剂表面绿油生成导致催化剂失活的关键问题,运用XRD和H2⁃TPR表征催化剂的组成及结构性质,运用10 mL固定床高压加氢装置考察了Pd⁃Ag催化剂的乙炔选择性加氢性能及反应过程中绿油前驱体C4烯烃的形成规律。结果... 针对乙炔选择性加氢Pd⁃Ag催化剂表面绿油生成导致催化剂失活的关键问题,运用XRD和H2⁃TPR表征催化剂的组成及结构性质,运用10 mL固定床高压加氢装置考察了Pd⁃Ag催化剂的乙炔选择性加氢性能及反应过程中绿油前驱体C4烯烃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制备工艺的Pd⁃Ag/Al2O3催化剂乙炔加氢活性存在明显差异,这主要取决于Pd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形式,助剂Ag和活性中心Pd之间紧密的混合可增强电子和几何效应,形成更多的Pd⁃Ag合金相,降低了催化剂的加氢活性,但增加了催化剂的稳定性;而C4烯烃生成量与催化剂活性呈正相关,催化剂活性越高生成的C4烯烃越多,研究结论揭示了Pd⁃Ag催化剂的失活机制,对催化剂的改性和工艺条件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Ag/Al2O3催化剂 失活 乙炔选择性加氢 C4烯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油剂对稠油注空气低温催化氧化过程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广健 秦玉才 +3 位作者 李强 莫周胜 张晓彤 宋丽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1-6,共6页
为了提高空气驱的安全性及稠油改质,通过静态氧化实验研究了驱油剂对稠油低温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研究选用的驱油剂都可以提高耗氧速率,特别是NaOH和PAM对耗氧速率的影响最为明显。通过族组成分析驱油剂对原油成分的影响... 为了提高空气驱的安全性及稠油改质,通过静态氧化实验研究了驱油剂对稠油低温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研究选用的驱油剂都可以提高耗氧速率,特别是NaOH和PAM对耗氧速率的影响最为明显。通过族组成分析驱油剂对原油成分的影响,研究发现,低温催化氧化使原油中的饱和分和芳香分向胶质和沥青质转化,而纳米微粒Fe3O4却可以明显的反转这种变化。研究结果对驱油剂的选取、提高空气驱油技术的安全性及扩大空气驱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剂 纳米颗粒 低温催化氧化 族组成 稠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氮聚合物催化剂的制备及乙炔氢氯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乔文强 孙玺 +3 位作者 王连杰 张健 秦玉才 宋丽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30-35,共6页
以多聚甲醛、1,3,5⁃三甲基苯和对苯二胺为C源和N源聚合制得CN_(y)前驱体,经焙烧制成N掺杂C催化剂,并研究经由不同焙烧温度制得的N掺杂C催化剂对乙炔氢氯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N_(y)⁃700⁃1催化剂反应活性最高,在乙炔与氯化氢体积... 以多聚甲醛、1,3,5⁃三甲基苯和对苯二胺为C源和N源聚合制得CN_(y)前驱体,经焙烧制成N掺杂C催化剂,并研究经由不同焙烧温度制得的N掺杂C催化剂对乙炔氢氯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N_(y)⁃700⁃1催化剂反应活性最高,在乙炔与氯化氢体积比1.0∶1.1、反应温度280℃、乙炔体积空速90 h^(-1)的反应条件下,乙炔转化率可高达89.8%。通过催化剂表征发现,催化剂的活性与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吡咯N相对含量有关,与吡咯N原子结合的碳原子是其活性位点;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升高焙烧温度可使催化剂产生较大的比表面积,吡啶N也一定程度转化为吡咯N;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积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氢氯化 N掺杂C 氯乙烯 高分子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3N_4/AC结构对二氯乙烷催化热裂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政 孙玺 +2 位作者 张健 秦玉才 宋丽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17-23,共7页
采用等摩尔浸渍法,利用含相同物质的量氮的氰胺、硫脲、尿素作为前驱体,以活性炭为载体制备C_3N_4/AC催化剂。运用固定床反应器评价了C_3N_4/AC催化剂对1,2-二氯乙烷催化热裂解的反应性能,并采用SEM、XRD、BET、XPS、TGA表征了催化剂形... 采用等摩尔浸渍法,利用含相同物质的量氮的氰胺、硫脲、尿素作为前驱体,以活性炭为载体制备C_3N_4/AC催化剂。运用固定床反应器评价了C_3N_4/AC催化剂对1,2-二氯乙烷催化热裂解的反应性能,并采用SEM、XRD、BET、XPS、TGA表征了催化剂形貌、结构及表面组成等性质。结果表明,0.110 mol前驱体制备的催化剂初始活性和选择性都接近100%,但催化剂稳定性差异明显,以尿素为前躯体制备的C_3N_4/AC催化剂稳定性最高。然而,通过降低前驱体负载量合成的C_3N_4/AC催化剂结构与形貌及催化裂解性能均有差异。当负载量降到每10 g活性炭负载0.057 mol的氮时,以尿素为前躯体制备的C_3N_4/AC催化剂对1,2-二氯乙烷裂解催化活性较好、稳定性最高。不同前驱体合成的氮化碳形貌不同,硫脲、氰胺虽然可获得更多的氮化碳,但是所形成的氮化碳容易团聚从而影响了催化活性,尿素是用于该催化剂合成最优的前驱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躯体 C3N4/AC 1 2-二氯乙烷 催化热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分散WO_(x)/S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烯烃歧化反应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强 谭昊轩 +3 位作者 崔宇超 王焕 张晓彤 宋丽娟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32-37,共6页
通过对WO_(x)/SiO_(2)催化剂载体的筛选和WO_(x)负载量的考察,成功筛选出一种性能优异的国产SiO_(2)载体,运用氮气物理吸附、XRD、Raman光谱和TEM/EDS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WO_(x)物种在载体上的分散情况和乙烯与丁烯歧化制丙烯... 通过对WO_(x)/SiO_(2)催化剂载体的筛选和WO_(x)负载量的考察,成功筛选出一种性能优异的国产SiO_(2)载体,运用氮气物理吸附、XRD、Raman光谱和TEM/EDS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WO_(x)物种在载体上的分散情况和乙烯与丁烯歧化制丙烯的催化反应性能,并与国外某商业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国产载体S-SiO_(2)的WO_(x)负载量阈值为8%时,催化剂显示出最佳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与商业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相比,其催化活性高近10%,且稳定性和选择性相当;关联结构表征结果证实,WO_(x)物种在载体上的分散特征是影响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SiO_(2)载体和负载量也是影响WO_(x)物种分散状态的关键。本研究可为高效烯烃歧化反应WO_(x)/SiO_(2)催化剂的国产化,尤其是国产SiO_(2)载体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_(x)/SiO_(2)催化剂 载体 烯烃歧化反应 负载量 分散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吡啶铁配合物制备及电催化质子还原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荣冰莹 刘贺 +2 位作者 惠宇 宋丽娟 钟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6-11,共6页
合成并表征了一种基于多吡啶配体配位的铁配合物。电化学研究表明,配合物在循环伏安图中表现出两个还原峰和两个氧化峰,前者分别归属于FeIII/FeII和FeII/FeI的还原过程。以不同强度的酸(乙酸、三氟乙酸、四氟硼酸)作为质子源,研究了铁... 合成并表征了一种基于多吡啶配体配位的铁配合物。电化学研究表明,配合物在循环伏安图中表现出两个还原峰和两个氧化峰,前者分别归属于FeIII/FeII和FeII/FeI的还原过程。以不同强度的酸(乙酸、三氟乙酸、四氟硼酸)作为质子源,研究了铁配合物电催化质子还原的性能。由循环伏安曲线得出:铁配合物对不同强度酸的质子还原有一个共同点,即在加入1当量质子源时,配合物的第一个还原峰电流强度均有增加,然而,随质子源浓度进一步增加,峰电流强度先缓慢增加,然后趋于稳定。在四氟硼酸作为质子源时,出现了两个新的还原峰,且新还原峰的峰电流随着质子源当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说明以强酸作质子源时,多吡啶铁配合物的电催化制氢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配合物 循环伏安 质子酸 电催化还原 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