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化天然气冷能利用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余热回收系统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乔焱 姜文全 +3 位作者 杨帆 李洋 赵泽铭 陈红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791-4799,I0022,共10页
针对液化天然气冷能利用和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余热回收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由二氧化碳动力循环和有机朗肯循环组合的可捕集CO_(2)的冷热电联供系统。采用Aspen HYSYS软件对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分流比x、热源出口温度T_(32)... 针对液化天然气冷能利用和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余热回收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由二氧化碳动力循环和有机朗肯循环组合的可捕集CO_(2)的冷热电联供系统。采用Aspen HYSYS软件对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分流比x、热源出口温度T_(32)和压缩机出口压力P_(36)对系统净输出功、热效率、(火用)效率和平均单位成本的影响,结合设备分析明确系统用能情况,并以3个参数为决策变量进行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减小x和P_(36)有利于提升系统的净输出功、热效率和(火用)效率并降低平均单位成本,降低T_(32)有利于增加系统净输出功并提高(火用)效率,降低系统的热效率和平均单位成本;系统用能主要分布在热交换设备中,减小冷源和热源的入口温差有利于降低(火用)损;系统热效率、(火用)效率和平均单位成本无法同时取得理想最优解,实际最优解的热效率、(火用)效率和平均单位成本分别为61.03%、54.08%和34.50美元/GJ,年度净现值和折旧回收期限分别为6.68×10^(6)美元和2.84年。该系统能够回收冷能和热能发电,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 冷热电联供 二氧化碳 朗肯循环 (火用)效率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天然气冷能和核工业余热利用的联合动力循环
2
作者 董颖 赵春立 +3 位作者 王国付 王华强 赵鹏越 高绅淇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2-699,共8页
为了研究液化天然气冷能和核工业余热相结合的高效利用方式,构建双级串联联合循环(TTC)和双级并联联合循环(TPC)系统。分析了工质冷凝温度和液化天然气(LNG)汽化压力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将6种工质作为备选,以净输出功最大为目标函数,采... 为了研究液化天然气冷能和核工业余热相结合的高效利用方式,构建双级串联联合循环(TTC)和双级并联联合循环(TPC)系统。分析了工质冷凝温度和液化天然气(LNG)汽化压力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将6种工质作为备选,以净输出功最大为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对系统的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系统均存在最优冷凝温度,使系统净输出功达到峰值。TTC和TPC系统的最优工质组合分别为C_(2)H_(6)+C_(2)H_(4)F_(2)和C_(2)H_(4)F_(2)+i-C_(4)H_(10)。在最优工况下,TTC系统展现出了更高的净输出功、热效率和火用效率。与此同时,TPC系统所需换热面积显著增加,这可能对其经济性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冷能发电 核工业余热 遗传算法 有机朗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的冷热电联供系统热力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长顺 宋昕洋 +4 位作者 杨帆 乔焱 李洋 高月 李鹏飞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30,共10页
为解决以甲烷作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电池余热利用、碳捕集以及液化天然气冷能利用问题,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冷热电联供系统。该系统包括改进再压缩超临界混合工质布雷顿循环、跨临界CO_(2)回热朗肯循环和二级混合工质有机朗肯循环,对循环系... 为解决以甲烷作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电池余热利用、碳捕集以及液化天然气冷能利用问题,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冷热电联供系统。该系统包括改进再压缩超临界混合工质布雷顿循环、跨临界CO_(2)回热朗肯循环和二级混合工质有机朗肯循环,对循环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设备[火用]分析、经济成本分析,并利用遗传算法对系统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提升改进再压缩超临界混合工质布雷顿循环的膨胀机入口压力、跨临界CO_(2)回热朗肯循环的膨胀机入口温度与二级朗肯循环中R14的质量分数可提升系统循环净功、热效率、[火用]效率并降低平均单位成本;在最优工况条件下,系统热效率、[火用]效率、平均单位成本分别为64.70%、47.85%、24.20美元/G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 冷热电联产 混合工质 多目标优化 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结合遗传算法的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马贵阳 宫清君 +2 位作者 潘振 刘培胜 李存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52,共7页
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具有高储气率和高可靠性等优点,在天然气储存及运输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水合物的存在也会给输气管道带来堵塞等严重影响,因此对水合物的生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Ⅰ型水合物在无添加剂条件下... 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具有高储气率和高可靠性等优点,在天然气储存及运输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水合物的存在也会给输气管道带来堵塞等严重影响,因此对水合物的生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Ⅰ型水合物在无添加剂条件下的静态生成规律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水合物动力学实验装置进行一系列实验,然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VM)结合遗传算法(GA)建立了水合物生成预测模型(SVM+GA)。据此将实验中得到的温度和压力数据进行预测和优化处理,并对上述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出了相平衡曲线及其方程,计算得出了常温下生成水合物的相平衡压力为33.5 MPa,常压下生成水合物的相平衡温度为237.1 K。将分别由SVM+GA模型、Chen-Guo模型和vd W-P热力学模型所得到的数据与经典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其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678%、1.447%和3.249%。结论认为:SVM+GA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准确度,比Chen-Guo模型和vd W-P热力学模型更为简便,可为水合物开发研究提供更多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可靠性 支持向量机 遗传算法 相平衡曲线 平均相对误差 计算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潘振 刘志明 +3 位作者 刘德俊 商丽艳 李文昭 李萍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403-4415,共13页
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分子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非化学计量的笼型晶体。作为一种潜在性能源的同时,其在工业上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自然条件下的水合物主要存在于永冻区和海底沉积物的空隙中,实验模拟自然条件下水合物的生成... 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分子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非化学计量的笼型晶体。作为一种潜在性能源的同时,其在工业上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自然条件下的水合物主要存在于永冻区和海底沉积物的空隙中,实验模拟自然条件下水合物的生成,对于研究水合物的成矿机理、勘探开采以及工业应用都具有实际意义,因此许多学者在多孔介质中进行了水合物的生成实验。本文通过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多孔介质环境下介质粒径、表面特性以及添加剂(盐分和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对于水合物生成速率和相平衡的影响,并归纳了不同反应条件下水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生成位置分布情况以及几种热力学理论模型;最后提出,介质表面特性、不同种类多孔介质与盐离子的混合体系对水合物生成的影响以及多孔介质中不同的反应条件对水合物的生成位置的影响均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明确。此外,裂隙环境中不同的裂隙宽度及壁面粗糙度条件下水合物的生成情况也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多孔介质 相平衡 表面活性剂 影响因素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深对平坦地区天然气管道泄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马贵阳 王新 +2 位作者 李丹 刘兵兵 黄腾龙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5-172,共8页
针对三维埋地输气管道泄漏扩散问题,对不同埋深的平坦地区天然气管道泄漏情况进行数值模拟。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在相同气候条件下,对于不同工况只针对埋深作为单一变量,对忽略埋深的准确性进行论证,并分别研究了埋深为1.4 m和2.0 m工况埋... 针对三维埋地输气管道泄漏扩散问题,对不同埋深的平坦地区天然气管道泄漏情况进行数值模拟。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在相同气候条件下,对于不同工况只针对埋深作为单一变量,对忽略埋深的准确性进行论证,并分别研究了埋深为1.4 m和2.0 m工况埋深对地下、地表、和空气中泄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埋深对泄漏的影响非常大,忽略埋深的工况与埋深为1.4 m和2.0 m的工况相比所得出的各项结果都有很大的误差,忽略埋深是不准确的。埋深与扩散范围、泄漏速度、质量分数、高浓度范围成反比,埋深越小扩散范围、泄漏速度、质量分数、高浓度范围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泄漏 三维埋地管道 危险区域 埋深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埋地天然气管道泄漏扩散数值模拟 被引量:19
7
作者 程猛猛 吴明 +3 位作者 赵玲 刘柯 邵大伟 杨明悦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1期94-98,共5页
针对城市埋地天然气管道穿孔泄漏扩散问题,结合有限容积法,利用Gambit 2.4建立了天然气管道不同泄漏位置的CFD仿真模型,利用Fluent 6.3分别对天然气管道上部、下部及背风侧3种泄漏工况下,气体在土壤中和空气中的扩散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 针对城市埋地天然气管道穿孔泄漏扩散问题,结合有限容积法,利用Gambit 2.4建立了天然气管道不同泄漏位置的CFD仿真模型,利用Fluent 6.3分别对天然气管道上部、下部及背风侧3种泄漏工况下,气体在土壤中和空气中的扩散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下部泄漏在土壤和空气中的危险范围最大,关闭泄漏管段两端阀门以后,气体扩散危害范围逐渐变小。研究结果为城市埋地天然气管道泄漏事故现场人员疏散及安全抢修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泄漏 扩散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黄原胶添加剂在石油开采中的研究应用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杨双春 王月超 +3 位作者 潘一 张金辉 赵宏宇 雒亚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0-43,45,共5页
综述了黄原胶在油田化学品中作为钻井液添加剂、完井液添加剂、固井液添加剂,起到减小开采过程中对储层的伤害、防护井壁以及防止井塌、降低石油开采工业中对环境的污染的作用,并对黄原胶在石油工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黄原胶 环保 钻井 完井 固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烃降解菌 Pseudomonas sp.及其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原油处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卫强 崔静 +2 位作者 吴尚书 董美 张海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39-1046,共8页
从辽河油田受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1株能够以液体石蜡为唯一碳源产生生物表面活性物质的W12#菌株,研究其对原油流动性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W12#菌株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可以形成排油圈,其疏水性达到89.55%,乳化指数高达... 从辽河油田受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1株能够以液体石蜡为唯一碳源产生生物表面活性物质的W12#菌株,研究其对原油流动性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W12#菌株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可以形成排油圈,其疏水性达到89.55%,乳化指数高达62.5%。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其代谢产物为糖脂类。原油经过W12#菌株处理,蜡质量分数由9.78%降至6.39%,除蜡率为34.66%;在40℃条件下,降黏率达到63.75%,提高了原油的流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乳化性 表面活性物质 蜡含量 黏度 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天然气卫星站冷能梯级优化利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凯 陈保东 +3 位作者 李朝阳 张莉莉 高岩 刘亮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6-38,48,共4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液化天然气(LNG)产业的迅速发展,全国各地相继建设了200多座LNG卫星站,今后还将会以较快的速度继续增长。研究如何高效合理地利用这些卫星站的冷能对于节能环保、建设节约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文中对LNG卫星站的冷特... 近年来随着中国液化天然气(LNG)产业的迅速发展,全国各地相继建设了200多座LNG卫星站,今后还将会以较快的速度继续增长。研究如何高效合理地利用这些卫星站的冷能对于节能环保、建设节约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文中对LNG卫星站的冷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LNG卫星站冷能的利用特点。通过对LNG冷能梯级利用理论的分析和探讨,指出为充分高效地利用LNG卫星站的冷能应该安排一系列用户,按照温位由低到高,逐级地利用LNG的冷能,并讨论了LNG冷能梯级利用实施的关键技术,继而开发出将卫星站的冷能应用于废旧橡胶低温粉碎-室内滑冰场-果蔬保鲜库的梯级利用工艺,以期望能够达到尽量减少损失、合理利用LNG冷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 卫星站 冷分析 冷能 梯级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和LSSVM-DE的天然气日负荷组合预测模型 被引量:14
11
作者 乔伟彪 陈保东 +3 位作者 吴世娟 李朝阳 毛建设 马剑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8-124,共7页
为了提高天然气短期负荷的预测精度,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和LSSVM-DE(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Differential Evolution)的天然气日负荷组合预测模型,首先,采用Mallat快速算法对天然气日负荷实际采集数据样本时间序列进行小... 为了提高天然气短期负荷的预测精度,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和LSSVM-DE(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Differential Evolution)的天然气日负荷组合预测模型,首先,采用Mallat快速算法对天然气日负荷实际采集数据样本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分解;其次,对分解出来的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分别建立LSSVM预测模型,各分量的模型参数分别采用DE进行优化,以期得到更准确的预测结果;最后,分别对各分量的预测结果进行小波重构。以某市实际采集的样本数据为例,并将重构结果与单独应用LSSVM预测模型及AN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变换和LSSVM-DE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分别比单独应用LS-SVM和ANN预测模型高出1.662%、1.14%、3.96%、2.99%、15.53%和1.942%、1.01%、3.07%、1.86%、12.26%。该结论预示着将小波变换和LSSVM-DE理论相结合对天然气日负荷时间序列进行预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日负荷 小波分解 LSSVM DE ANN 小波重构 预测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发电和天然气再液化相结合的LNG冷能利用系统 被引量:6
12
作者 仇阳 潘振 +3 位作者 李萍 杨帆 庞天龙 陈树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580-3591,共12页
针对冷能回收再利用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LNG和燃煤废气发电与天然气再液化的冷能利用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了改进。对原系统和系统改进部分进行了热力学计算,详细分析了蒸发压力、蒸发温度对系统热力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天然气液化率对系统净... 针对冷能回收再利用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LNG和燃煤废气发电与天然气再液化的冷能利用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了改进。对原系统和系统改进部分进行了热力学计算,详细分析了蒸发压力、蒸发温度对系统热力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天然气液化率对系统净输出功的影响,确定了发电循环的最佳蒸发压力、蒸发温度及天然气液化率的范围。结果表明:以回收1000 kg·h^(-1)的LNG冷量计算,发电系统最大净输出功为69.6 k W·h,系统冷回收效率为41.43%;液化系统LNG液化率最大值为24%;系统改进后,发电系统净输出功和冷回收效率提高了17.85%,液化系统LNG液化率提高至28%。为日后LNG气化供气过程中的冷能利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废气 天然气 LNG冷能 有机朗肯循环 发电 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垂直管内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宝玉 侯朋朋 +2 位作者 商丽艳 李萍 吕振波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4-670,共7页
为了研究深水天然气水合物浆液开采管中水力提升的理想工况,对开采管中浆液的速度、体积分数、颗粒粒径和颗粒密度各参数划分12组,基于Fluent软件中欧拉双流体模型,采用SIMPLE算法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对水合物颗粒在管道中的黏度变化编... 为了研究深水天然气水合物浆液开采管中水力提升的理想工况,对开采管中浆液的速度、体积分数、颗粒粒径和颗粒密度各参数划分12组,基于Fluent软件中欧拉双流体模型,采用SIMPLE算法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对水合物颗粒在管道中的黏度变化编制UDF,并对上述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对比模拟得到水合物颗粒体积分数值与文献试验值,相对误差小于20%,该模型可行.结果表明:管道提升速度越大、浆液体积分数越小、颗粒粒径越小、颗粒密度越小对于水力输送越有利.因此,在满足系统安全性要求的同时考虑经济因素,对于直径300 mm的水力提升管,建议提升体积分数取20%,颗粒粒径取0. 01~0. 02 m,提升速度和颗粒密度分别控制在1. 4~1. 8 m·s^(-1),1 020~1 190 kg·m^(^(-3)),此时提升情况理想,系统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垂直管 多相流 流动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谷地区埋地天然气管道泄漏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新 马贵阳 +2 位作者 杨玉林 刘伟 张月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6-51,共6页
针对山谷地区埋地天然气泄漏问题,建立三维泄漏模型,将管道模型建立于土壤下,给出山谷地区风随海拔高度变化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对山谷地区高含硫天然气泄漏问题进行六组模拟。结果表明:六组工况下硫化氢的危险区域全部大于甲烷的危险区... 针对山谷地区埋地天然气泄漏问题,建立三维泄漏模型,将管道模型建立于土壤下,给出山谷地区风随海拔高度变化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对山谷地区高含硫天然气泄漏问题进行六组模拟。结果表明:六组工况下硫化氢的危险区域全部大于甲烷的危险区域,突显出天然气泄漏问题中硫化氢的危害性之大。风速对危险范围的影响很大,在山谷地形条件下危险范围大小与风速大小成反比,且风速越大,危险范围越小。三个泄漏口方向中漏口斜向上45°时空气中泄漏气体的总质量分数最大,扩散的范围最大,但部分范围内并未达到泄漏气体的危险浓度,危险范围比实际扩散范围要小,漏口斜向下45°时危险区域是最大的,漏口水平介于中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泄漏 山谷 危险区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在石油行业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潘一 马欣 +3 位作者 杨双春 夏晨 苏占全 张海燕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0-476,共7页
针对用于缓蚀剂、杀菌剂、驱油剂、压裂液和防腐剂这5个方面对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使用条件、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发现存在的问题有:缓蚀剂溶解性较差、对环境有污染;在高温、高浓度前提下防腐剂性能不强;杀菌剂稳定性较差... 针对用于缓蚀剂、杀菌剂、驱油剂、压裂液和防腐剂这5个方面对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使用条件、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发现存在的问题有:缓蚀剂溶解性较差、对环境有污染;在高温、高浓度前提下防腐剂性能不强;杀菌剂稳定性较差、易产生抗药性;驱油剂的吸附量不够低、在地层介质中没有较大的扩散速度;压裂液的耐温性能较差、破胶不够快速、彻底。针对上述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对于驱油剂应加强其对于超高温、高盐地层的适应性;提高压裂液的降滤失能力;发展有利于环境生产、无污染或低污染的缓蚀剂;提高防腐剂在高浓度条件下的防腐效果;制备稳定性强的杀菌剂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石油 溶解性 压裂液 驱油剂 防腐剂 缓蚀剂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管道泄漏爆炸实验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关丽 刘德俊 周志强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40-45,共6页
天然气管道失效造成泄漏爆炸给周围人员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对其危害范围的研究对输气管道设计和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见的天然气管道泄漏爆炸伤害半径计算方法有蒸气云爆炸( VCE)定量评价模型、TNO多能法评价模型、API pub 581定... 天然气管道失效造成泄漏爆炸给周围人员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对其危害范围的研究对输气管道设计和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见的天然气管道泄漏爆炸伤害半径计算方法有蒸气云爆炸( VCE)定量评价模型、TNO多能法评价模型、API pub 581定量后果评价模型和炸药爆炸经验公式。为验证不同评价模型在受限空间的预测效果,利用天然气爆炸试验台进行了受限空间爆炸实验,得到最大压强与距离经验关系,计算出天然气浓度为7%、9%和11%情况下爆炸死亡半径。计算结果与不同经验模型预测结果比较,表明当天然气浓度为7%~11%时,蒸气云爆炸( VCE)定量评价模型和炸药爆炸经验模型与实验结果最为接近,误差分别为-11.3%和18.9%,TNO多能法评价模型和API pub 581定量后果评价模型预测结果偏小。结论对有限空间天然气管道爆炸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泄漏 爆炸 评价模型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空及埋地天然气管道泄漏扩散数值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李朝阳 马贵阳 徐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6-69,共4页
天然气在管道运输过程中,由于含硫等腐蚀性气体对管道内壁的腐蚀作用,在管内其他压力的作用下,会引起穿孔泄漏。泄漏后的天然气扩散后,可能会引发火灾、中毒或爆炸。因此,进行天然气管道泄漏扩散及数值模拟研究,对管道输送安全运营和保... 天然气在管道运输过程中,由于含硫等腐蚀性气体对管道内壁的腐蚀作用,在管内其他压力的作用下,会引起穿孔泄漏。泄漏后的天然气扩散后,可能会引发火灾、中毒或爆炸。因此,进行天然气管道泄漏扩散及数值模拟研究,对管道输送安全运营和保障人生财产安全意义重大。该文利用CFD软件对架空及埋地含硫天然气管道穿孔泄漏后的甲烷、硫化氢气体的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受土壤毛孔阻力的影响,埋地天然气管道泄漏爆炸范围比架空天然气管道泄漏要小,但其在地面的影响时间长,硫化氢的中毒范围比架空要低30m左右。为天然气的安全输送及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泄漏 扩散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离散格式下埋地穿越段天然气管道泄漏扩散数值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潘振 李秉繁 +2 位作者 刘培胜 商丽艳 乔伟彪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4-198,共5页
为了掌握埋地穿越段天然气管道泄漏扩散特性、防止因管道泄漏引起的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研究了埋地穿越段天然气管道泄漏扩散的机理。针对埋地穿越段天然气管道泄漏扩散问题,运用多孔介质模型,结合三大守恒方程,构建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 为了掌握埋地穿越段天然气管道泄漏扩散特性、防止因管道泄漏引起的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研究了埋地穿越段天然气管道泄漏扩散的机理。针对埋地穿越段天然气管道泄漏扩散问题,运用多孔介质模型,结合三大守恒方程,构建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数值模型,探讨了大小孔隙率特性下,对非线性对流项和压力梯度项分别采用4种不同离散格式组合方式时的天然气体积分数分布,并与试验进行对比分析。以泰州至戴南的埋地穿越段天然气管道泄漏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大孔隙率特性下,一阶standard格式在精度和计算速度上要优于其他离散格式,与试验结果更加接近;小孔隙率特性下,二阶presto!格式相比其他几种压力离散方式具有更高的求解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天然气泄漏 离散格式 孔隙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ultiflash的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影响因素及规律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烨 闫铁 +2 位作者 孙晓峰 屈俊波 姚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8-366,共9页
通过Multiflash软件对影响水合物相平衡条件的气体组分、抑制剂、盐类、温度、压力及含水量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探讨这些因素对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乙烷、丙烷、H2S对水合物生成有促进作用,丙烷效果好于... 通过Multiflash软件对影响水合物相平衡条件的气体组分、抑制剂、盐类、温度、压力及含水量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探讨这些因素对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乙烷、丙烷、H2S对水合物生成有促进作用,丙烷效果好于乙烷,CO2、N2对水合物相平衡影响不大;甲醇、乙醇及其混合物对水合物生成起抑制作用,甲醇抑制效果要优于乙醇,甲醇和乙醇的混合物抑制效果处于两者之间。含量的累积不会影响甲醇抑制效果,乙醇单位含量抑制效果随着总含量增加而减弱。NaCl、MgCl2对水合物起抑制作用,且MgCl2抑制效果好于NaCl。NaCl、MgCl2单位含量抑制效果随含量增加而增强。压力较低时,压力变化对水合物平衡温度影响较大;温度较高时,温度变化对水合物平衡压力影响较大;自由水含量与水合物生成量呈正比例关系,组分对水合物临界含水量影响有限。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条件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勘探、钻探及流动保障过程中要考虑这些影响规律,提高水合物勘探、生产或者防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相平衡 气体组分 抑制剂 无机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流体析蜡特性检测技术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思 黄启玉 范开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87-1296,共10页
石油流体中蜡组分的析出会导致原油流动性的恶化和蜡沉积问题,降低管输经济性,威胁石油生产安全。析蜡特性是开发流动改性剂和防蜡剂以及科学制定原油输送和清蜡方案的基础。目前,石油流体析蜡特性检测技术的发展十分多样化,涵盖了分析... 石油流体中蜡组分的析出会导致原油流动性的恶化和蜡沉积问题,降低管输经济性,威胁石油生产安全。析蜡特性是开发流动改性剂和防蜡剂以及科学制定原油输送和清蜡方案的基础。目前,石油流体析蜡特性检测技术的发展十分多样化,涵盖了分析化学、光谱学、流变学、量热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不同的析蜡信号检测方法决定了各检测技术在灵敏度、可靠性、适用性等方面的差异,有时测试结果相差较大。综述了现有石油流体析蜡特性各检测技术的原理和测试装置,以及国内外的应用现状,从灵敏度、可靠性、测试效率等方面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评价了各检测技术的适用性和发展前景,以期为石油化工行业工作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析出 析蜡温度 石油 测量 相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