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小二乘法计算苯、噻吩和正辛烷在NaY上程序升温脱附活化能 被引量:8
1
作者 刘道胜 韩春玉 +2 位作者 段林海 宋丽娟 孙兆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0-476,共7页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测定了苯、噻吩和正辛烷在NaY上以不同升温速率升温时的TPD谱图.利用TPD谱图的峰形和其微分曲线判断了程序升温脱附过程中的脱附级数.提出了一种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吸附剂/催化剂的脱附活化能及其动力学参数...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测定了苯、噻吩和正辛烷在NaY上以不同升温速率升温时的TPD谱图.利用TPD谱图的峰形和其微分曲线判断了程序升温脱附过程中的脱附级数.提出了一种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吸附剂/催化剂的脱附活化能及其动力学参数的方法.以这些TPD谱图为基础,分别采用传统TPD计算模型、最小二乘法以及一阶微分曲线法计算了苯、噻吩和正辛烷在NaY上的脱附活化能和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法对在不同线性升温速率时的程序升温脱附活化能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升温脱附 脱附活化能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频率响应法研究乙烯在氢型丝光沸石上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3
2
作者 桂兴华 韩春玉 +1 位作者 孙兆林 宋丽娟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4,共4页
运用频率响应技术研究乙烯在氢型丝光沸石(HMor)上的吸附机理。在温度252K、压力27~200 Pa下测定乙烯在HMor上的频率响应谱,并据此计算每个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27~200Pa压力范围内,乙烯在氢型丝光沸石上的吸... 运用频率响应技术研究乙烯在氢型丝光沸石(HMor)上的吸附机理。在温度252K、压力27~200 Pa下测定乙烯在HMor上的频率响应谱,并据此计算每个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27~200Pa压力范围内,乙烯在氢型丝光沸石上的吸附由高频吸附和低频吸附同时控制,高频吸附是乙烯的Ⅱ电子进入到H^+的空轨道形成Ⅱ电子的吸附过程,低频吸附是乙烯与SiOH形成氢键的吸附过程。吸附过程以高频吸附为主,低频吸附比高频吸附对平衡压力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响应 吸附 乙烯 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响应法研究噻吩在HZSM-5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2
3
作者 赖君玲 宋丽娟 +2 位作者 刘道胜 秦玉才 孙兆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12-115,共4页
采用频率响应技术和智能重量分析仪研究了噻吩在HZSM-5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利用智能重量分析仪测得噻吩在373 K的吸附等温线。在(0.2~6.0)×133.3 Pa压力范围及302~602 K温度范围内,利用频率响应技术测得了噻吩在HZSM-5分子筛上吸... 采用频率响应技术和智能重量分析仪研究了噻吩在HZSM-5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利用智能重量分析仪测得噻吩在373 K的吸附等温线。在(0.2~6.0)×133.3 Pa压力范围及302~602 K温度范围内,利用频率响应技术测得了噻吩在HZSM-5分子筛上吸附的频率响应谱。结果显示,噻吩在HZSM-5分子筛上的传质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为吸附过程,同时存在高频吸附和低频吸附两个不同的吸附过程。结合吸附等温线和Langmuir速率方程得出,高频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为单层吸附,高频吸附位N(s2)为0.922 mmol/g,高频吸附作用为噻吩和S iOH之间的作用;低频吸附不符合Langmuir模型,低频吸附位N(s1)为0.588 mmol/g,低频吸附作用为噻吩和SiOHAl之间的作用。噻吩在HZSM-5分子筛上的吸附以高频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 频率响应技术 HZSM-5分子筛 吸附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吩在NiY上吸附与脱附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道胜 宋丽娟 +1 位作者 鞠秀芳 孙兆林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21-24,共4页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仪与智能重量分析仪(IGA)测定了噻吩在NaY和NiY上的红外谱图(FT-IR)、吸附等温线以及TPD谱图。FT-IR谱图表明,噻吩在NaY上无新的特征峰,可归属为物理吸附;而噻吩在NiY上于1 391 cm-1和1 440 cm-1出现的特征峰...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仪与智能重量分析仪(IGA)测定了噻吩在NaY和NiY上的红外谱图(FT-IR)、吸附等温线以及TPD谱图。FT-IR谱图表明,噻吩在NaY上无新的特征峰,可归属为物理吸附;而噻吩在NiY上于1 391 cm-1和1 440 cm-1出现的特征峰,表明噻吩与NiY间存在π络合和S-M键,因此在NiY上既有物理又有化学吸附。吸附等温线表明噻吩在NaY上的饱和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与物理吸附特征吻合;在NiY上其302 K和335 K时吸附量相等,373 K时吸附量略有下降,表明噻吩在NiY上的作用方式。TPD谱图揭示了噻吩在NiY上存在两种活性中心,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化学作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 吸附 程序升温脱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Ti_2O_5在去除柴油机尾气烟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殷光松 孟秀红 +1 位作者 刘丽莉 段林海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1年第6期498-501,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柴油氧化催化剂K2Ti2O5。以炭黑模拟柴油发动机尾气中的烟炭,利用程序升温研究了K2Ti2O5对烟炭的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当K2Ti2O5与炭黑颗粒紧密接触时,炭黑起燃温度为280℃,峰温为325℃,其催化活性高于松散接触...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柴油氧化催化剂K2Ti2O5。以炭黑模拟柴油发动机尾气中的烟炭,利用程序升温研究了K2Ti2O5对烟炭的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当K2Ti2O5与炭黑颗粒紧密接触时,炭黑起燃温度为280℃,峰温为325℃,其催化活性高于松散接触者,也高于传统的Pt负载型催化剂;K2Ti2O5与水混合后发生水解反应,但只要经重新干燥和高温焙烧,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说明K2Ti2O5具有良好的可再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发动机尾气 烟炭 柴油氧化催化剂 K2Ti2O5 溶胶-凝胶法 起燃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Ti_2O_5对汽车尾气中碳烟的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6
作者 孟秀红 高原 +4 位作者 刘丽莉 王红 宋丽娟 张晓彤 段林海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63-66,70,共5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K2Ti2O5催化剂,并利用XRD,SEM,BET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利用程序升温反应对K2Ti2O5的碳烟催化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2Ti2O5具有一定的碳烟催化氧化活性。同时,一定量的NOx有助于K2Ti2O5的催化氧化活性,说明K...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K2Ti2O5催化剂,并利用XRD,SEM,BET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利用程序升温反应对K2Ti2O5的碳烟催化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2Ti2O5具有一定的碳烟催化氧化活性。同时,一定量的NOx有助于K2Ti2O5的催化氧化活性,说明K2Ti2O5是一种潜在的可同时去除NOx和碳烟的新型催化剂。由于K2Ti2O5对碳烟具有较高的催化氧化活性、较好的抗水性和低廉的价格,因此是一种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2Ti2O5 汽车尾气 碳烟 催化氧化 N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吩在改性Y分子筛上的脱附行为
7
作者 刘道胜 宋丽娟 孙兆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16-119,共4页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和红外(FT-IR)技术测定了噻吩在NaY、NiY和CeY上的程序升温脱附曲线及其FT-IR谱图。对非等温TPD曲线进行解析,并采用活化能分布模型计算了噻吩在这3种吸附剂上的脱附活化能。结果表明,噻吩在NaY上为物理吸附,其脱...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和红外(FT-IR)技术测定了噻吩在NaY、NiY和CeY上的程序升温脱附曲线及其FT-IR谱图。对非等温TPD曲线进行解析,并采用活化能分布模型计算了噻吩在这3种吸附剂上的脱附活化能。结果表明,噻吩在NaY上为物理吸附,其脱附活化能较小;NiY与CeY表面对噻吩的吸附是非均匀的,有多个活性中心,噻吩在这2种吸附剂上除物理吸附外,均有化学吸附,且其脱附活化能较大;噻吩在CeY分子筛上的吸附脱除主要以催化反应为主,在NiY分子筛上的吸附脱除主要以与S—M的相互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 程序升温脱附 分布活化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沸石的合成条件与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卢亚昆 万海 +2 位作者 任创 宋丽娟 孙兆林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3-17,共5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成功合成了L沸石分子筛。采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在固定床装置上评价了其芳构化、异构化性能。结果表明,在L沸石合成初始凝胶组成为:n(K2O)/n(Na2O)/n(Al2O3)/n(SiO2)/n(H2O)=5.4∶5.7∶1∶3... 采用水热合成法成功合成了L沸石分子筛。采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在固定床装置上评价了其芳构化、异构化性能。结果表明,在L沸石合成初始凝胶组成为:n(K2O)/n(Na2O)/n(Al2O3)/n(SiO2)/n(H2O)=5.4∶5.7∶1∶30∶500时,最佳合成条件为:晶化温度170℃,晶化时间24h,陈化温度25℃,陈化时间2h,pH为9~10;该条件下制备的L沸石结晶度更高、骨架结构完整,并且在反应温度为460℃时液体收率达60.5%,异戊烷选择性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沸石 水热合成 晶化 表征 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