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体微生物菌剂在克拉玛依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政 顾贵洲 +2 位作者 宁春莹 李法云 杨磊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95-1204,共10页
分析了克拉玛依石油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采用固体微生物菌剂对该土壤进行生物修复,考察了最优修复条件及修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石油烃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克拉玛依石油污染土壤是以粉砂为主的灰漠土,含水率低,含油率高,... 分析了克拉玛依石油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采用固体微生物菌剂对该土壤进行生物修复,考察了最优修复条件及修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石油烃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克拉玛依石油污染土壤是以粉砂为主的灰漠土,含水率低,含油率高,弱碱性,土壤中三大营养元素(氮、磷、钾)的有效含量低,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最优修复条件为土壤孔隙度55%、含水率25%、固体菌剂添加量5%、氮/磷摩尔比10、生物表面活性剂添加量0.5%,在此条件下经过60d的生物修复,含油率由最初的4.07%下降到1.81%,降解率为55.53%,小于C_(27)的正构烷烃得到了明显的降解,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酶活性(脱氢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有所提高。在生物修复过程中,单靠改善外在环境条件进行生物刺激,无法有效去除石油烃,添加微生物菌剂进行生物强化是去除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微生物菌剂 石油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生物强化 生物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材料与营养物配施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艳杰 李法云 +2 位作者 荣湘民 陈佳勃 石丽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2-238,共7页
为研究营养物质、玉米秸秆碎屑和生物炭材料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对4个处理组修复后土壤理化性质、修复中和修复后土壤生物特征和石油烃类物质的去除率,以及上述指标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玉米秸秆碎屑和生物炭能... 为研究营养物质、玉米秸秆碎屑和生物炭材料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对4个处理组修复后土壤理化性质、修复中和修复后土壤生物特征和石油烃类物质的去除率,以及上述指标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玉米秸秆碎屑和生物炭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并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P<0.05)。在石油污染土壤中添加营养物和两种疏松材料均能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其中生物炭与营养物联合处理组效果最佳,修复90 d微生物数量达到7.24×107CFU·g^(-1)。修复后玉米秸秆碎屑与营养物联合处理组和生物炭与营养物联合处理组总石油烃和不同组分烃类物质明显减少,尤其是生物炭联合处理组,明显高于单独营养物处理组和对照组。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石油烃去除率三者之间多呈显著相关,其中土壤孔隙度和总氮对微生物影响较大,微生物对石油烃类的去除作用明显。因此,添加生物炭材料并配施营养物质既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又能够为微生物提供充足的养分,进而增强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生物炭 营养物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落叶对结晶紫的生物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薇 王梅 +4 位作者 马宏飞 李菊娣 梁红玉 李法云 范志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3-195,共3页
以银杏落叶作为生物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法处理结晶紫模拟废水溶液。结果表明:吸附时间、银杏落叶投加量、pH值、结晶紫初始浓度、盐浓度等因素对结晶紫吸附效果有一定影响,吸附平衡时间90min,银杏落叶投加量4g/L,中性条件下,对120mg/L... 以银杏落叶作为生物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法处理结晶紫模拟废水溶液。结果表明:吸附时间、银杏落叶投加量、pH值、结晶紫初始浓度、盐浓度等因素对结晶紫吸附效果有一定影响,吸附平衡时间90min,银杏落叶投加量4g/L,中性条件下,对120mg/L结晶紫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最大吸附量为188.68mg/g。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更好的描述,表明该吸附剂在染料废水处理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紫 银杏落叶 吸附 等温吸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物指数的清河水环境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佳勃 赵瑞辰 +1 位作者 王艳杰 李法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37-2845,共9页
为评价不同水期清河流域水环境状态,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大型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FBI(Family Biotic Index)指数和敏感性指数6个生物指数为评价因子进行水... 为评价不同水期清河流域水环境状态,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大型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FBI(Family Biotic Index)指数和敏感性指数6个生物指数为评价因子进行水体等级隶属度计算,综合比较得到枯水期和丰水期各点位的水体状态等级。清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组成及生物指数在枯水期和丰水期之间发生变化,整体表现为丰水期生物物种丰度、多样性、丰富度及敏感性指数大于枯水期,清河及主要支流上游生物多样性及敏感性类群比例较大,下游、乡镇及城区附近的生物类群多样性降低,耐污值高的生物比例增加。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和丰水期水体呈清洁、轻度污染、中度污染的样点比例分别为12.5%、12.5%、75%和18.75%、43.75%、37.5%,清河流域干流及支流上游点位多为清洁和轻度污染,下游点位多呈中度污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指数 水质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雪剂对3种冷季型草坪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营 李法云 +3 位作者 荣湘民 孙婷婷 李霞 程志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1-496,共6页
以早熟禾(Poa pratensis cv.Merit)、黑麦草(Lolium perenne cv.Green Emerald)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v.Riverdel)3种冷季型草坪草为材料,探讨2种典型融雪剂(1号融雪剂含NaCl 45.2%,2号融雪剂含NaCl 54.6%)对其种子萌发... 以早熟禾(Poa pratensis cv.Merit)、黑麦草(Lolium perenne cv.Green Emerald)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v.Riverdel)3种冷季型草坪草为材料,探讨2种典型融雪剂(1号融雪剂含NaCl 45.2%,2号融雪剂含NaCl 54.6%)对其种子萌发、幼芽和幼根生长的影响,并测定幼苗生长过程中含水量、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随着融雪剂浓度的增加,3种草坪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增强,2号融雪剂对草坪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比1号融雪剂强;3种草坪草对融雪剂胁迫的耐受能力大小依次为黑麦草、早熟禾、白三叶,耐受临界值分别为6.25-9.61、4.99-6.17和1.97-3.11 g/L,极限值分别为12.89-16.85、9.79-12.62和5.71-8.26 g/L;融雪剂胁迫主要通过渗透效应和离子毒害,抑制草坪草对水分的吸收,破坏质膜结构,增加MDA的积累,但3种草坪草幼苗的POD酶均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雪剂 早熟禾 黑麦草 白三叶 丙二醛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保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有机碳含量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程志辉 李法云 +3 位作者 荣湘民 范志平 李霞 张营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0-675,共6页
基于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辽河保护区3种土壤类型(草甸土、潮土和沼泽土)、4种土地利用方式(旱田、水田、林地和草地)下土壤总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特征。结果表明,辽河保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 基于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辽河保护区3种土壤类型(草甸土、潮土和沼泽土)、4种土地利用方式(旱田、水田、林地和草地)下土壤总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特征。结果表明,辽河保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总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旱田和水田土壤的总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显著高于林地和草地的,草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旱田、水田和林地的。草甸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总有机碳含量、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随剖面深度(0-60 cm)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二者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将影响到辽河流域土壤有机碳的存在形态和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保护区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总有机碳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山地水源林土壤的有机碳与植被生物多样性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琼 荣湘民 +1 位作者 李法云 范志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6-411,共6页
以辽东山地蒙古栎山杨林、槭树蒙古栎林、落叶松人工林、山杨林和白桦山杨林5种水源林为研究对象,分析物种组成、多样性、丰富度等因素对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 以辽东山地蒙古栎山杨林、槭树蒙古栎林、落叶松人工林、山杨林和白桦山杨林5种水源林为研究对象,分析物种组成、多样性、丰富度等因素对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落叶松人工林最高,山杨林最低,微生物量碳含量表现为落叶松人工林最低;从土层上看,0~10 cm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显著高于>10~30 cm土层的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与多样性和丰富度呈正相关,并且乔木多样性和丰富度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大于灌木和草本;土壤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与灌木多样性和丰富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并且影响随土层的加深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林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可溶性有机碳 植被多样性 辽东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7
8
作者 吝美霞 李法云 +2 位作者 王艳杰 邢杨 李佳宇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9,共9页
光催化技术可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石墨相氮化碳作为一种新型非金属半导体聚合物,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近些年在光催化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但石墨相氮化碳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足... 光催化技术可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石墨相氮化碳作为一种新型非金属半导体聚合物,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近些年在光催化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但石墨相氮化碳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禁带宽度为2.7 eV、仅可以吸收太阳光中小于475 nm的蓝紫光、光生载流子易复合、量子效率低、比表面积小等,需要对其进行改性来提高光催化性能。主要评述了石墨相氮化碳在结构优化、贵金属沉积、半导体复合、元素掺杂、染料敏化、碳材料复合等方面的改性研究进展及其在环境污染净化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改性 光催化降解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樟子松疏林草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稳定性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林宝珠 王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5期6681-6683,共3页
[目的]探讨科尔沁沙地半干旱区樟子松疏林草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稳定性。[方法]通过分析林内0~5、5~10、10~20和20~30cm层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微生物量碳(MBC)以及土壤易氧化有机碳(Clab)含量,揭示樟子松疏林草地SOC含量及其稳定性。... [目的]探讨科尔沁沙地半干旱区樟子松疏林草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稳定性。[方法]通过分析林内0~5、5~10、10~20和20~30cm层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微生物量碳(MBC)以及土壤易氧化有机碳(Clab)含量,揭示樟子松疏林草地SOC含量及其稳定性。[结果]樟子松疏林草地SOC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由表层(0~5 cm)的6.77 g/kg降到深层(20~30 cm)的3.51 g/kg,下降了约48%;MBC在土壤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Clab含量呈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樟子松疏林草地Clab含量升高,表明樟子松疏林草地SOC的稳定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土层 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易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溪市城市街道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霄雯 李法云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8-13,共6页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探究了城市不同功能区街道灰尘重金属(Cu、Pb、V、Zn、Cr、Mn)空间分布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对本溪市文教区、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交通区和混合区街道灰尘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街道灰尘中...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探究了城市不同功能区街道灰尘重金属(Cu、Pb、V、Zn、Cr、Mn)空间分布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对本溪市文教区、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交通区和混合区街道灰尘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街道灰尘中重金属Cu、Pb、V、Zn、Cr、Mn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本溪市土壤环境背景值的3.4、3.1、0.9、5.5、2.0、1.0倍;Cu、V、Cr在文教区质量分数最高,Cr、Mn在商业区质量分数最低,V在居民区质量分数最低,Pb、Zn、Mn在工业区质量分数最高,Cu、Pb、Zn在混合区质量分数最低。应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的结果表明,本溪市街道灰尘中的重金属达到重污染水平,具有严重的潜在生态危害,其中,V、Cr、Mn属于低潜在生态危害,Zn属于中等潜在生态危害,Cu、Pb达到了重潜在生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灰尘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本溪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