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YP1A1和GSTM1基因多态性及其对个体肺癌易感性的联合效应:meta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程 尹智华 周宝森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660-668,共9页
背景与目的谷胱甘肽转移酶M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M1,GSTM1)和细胞色素P4501A1(cyto-chrome P450A1,CYP1A1)均存在基因多态性,并且对肺癌发病风险有一定的影响,两者联合作用对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尚无确切定论。本研究旨在探讨CYP... 背景与目的谷胱甘肽转移酶M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M1,GSTM1)和细胞色素P4501A1(cyto-chrome P450A1,CYP1A1)均存在基因多态性,并且对肺癌发病风险有一定的影响,两者联合作用对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尚无确切定论。本研究旨在探讨CYP1A1和GSTM1基因多态性及其联合效应与肺癌危险性的关系。方法在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CBM)和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查询文献,时间范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1年3月。使用STATA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统计,对于每篇入选的文献均计算肺癌发生危险性调整混杂因素后优势比(odd ratio,OR)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 15篇文献最终被纳入本次研究。Meta分析显示GSTM1基因缺失时CYP1A1基因IIe/Val位点为纯合突变型时肺癌发病风险明显高于杂合型与纯合突变型联合,总体OR分别为3.18(95%CI:1.27-7.98)和1.45(95%CI:1.08-1.94)。GSTM1基因缺失时CYP1A1基因MspI位点为纯合突变型时肺癌发病风险也高于杂合型与纯合突变型联合,总体OR分别为1.90(95%CI:1.00-3.58)和1.57(95%CI:1.23-2.00)。结论 CYP1A1和GSTM1基因多态性联合作用增加了单个基因多态性发生肺癌的危险性。CYP1A1纯合突变型基因对人群肺癌易感性的影响明显大于野生型和杂合突变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1A1 GSTM1 基因多态性 肺肿瘤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修复基因XPD遗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贾志芳 尹智华 +1 位作者 关鹏 周宝森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1079-1084,共6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DNA损伤修复基因-人类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D,XPD)多态性与肺癌的易感性有关,但各研究结论不一,本研究拟通过meta分析,定量地评价XPD312和75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相...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DNA损伤修复基因-人类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D,XPD)多态性与肺癌的易感性有关,但各研究结论不一,本研究拟通过meta分析,定量地评价XPD312和75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相关文献,按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后提取相关信息,然后在Stata10软件中按照meta分析流程,选择合适方法计算合并的OR值及95%可信区间,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估计。结果本研究纳入国内外22篇合格文献,其中XPD312位点15篇,XPD751位点20篇。合并结果显示,携带XPD312Asn/Asn突变基因型患肺癌的危险性是野生型Asp/Asp的1.18倍(95%CI:1.03-1.34,P=0.018);XPD751位点突变基因型也与肺癌危险性升高有关(Lys/GlnOR=1.09,95%CI:1.02-1.18;Gln/GlnOR=1.24,95%CI:1.10-1.41)。亚组分析显示XPD751与肺癌的关联性仅见于欧美人群。漏斗图和Egger’s回归分析均未发现明显的偏倚。结论XPD基因312和751位点的突变与肺癌的易感性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人类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 META分析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似然比检验应用于基因芯片表达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单连峰 张惠丹 周宝森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8-330,共3页
关键词 基因芯片技术 似然比检验 广义 基因表达数据 基因组水平 检测灵敏度 同时监测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NER基因多态的交互作用与移植排斥的发病风险相关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本刚 吕执 +1 位作者 徐倩 刘永锋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31,共10页
基因间SNP-SNP的交互作用较单一SNP对于疾病的预警作用可能会达到更优的检测效能。本研究探讨了核苷酸切除修复(NER)系统基因中SNP交互作用对移植排斥反应发病风险的预警作用。通过Sequenom Mass ARRAY平台进行基因分型,对8个NER基因中... 基因间SNP-SNP的交互作用较单一SNP对于疾病的预警作用可能会达到更优的检测效能。本研究探讨了核苷酸切除修复(NER)系统基因中SNP交互作用对移植排斥反应发病风险的预警作用。通过Sequenom Mass ARRAY平台进行基因分型,对8个NER基因中的38个多态进行了检测,包括XPA、XPC、DDB2、XPB(ERCC3)、XPD(ERCC2)、ERCC1、XPF(ERCC4)和XPG(ERCC5)基因。单体型分析结果显示,XPA rs3176629-rs2808668 C-T单体型以及ERCC5 G-C-C-T和G-C-T-C单体型可以增加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病风险(分别为OR=1.81,OR=7.72和OR=3.46),而ERCC5 rs2094258-rs751402-rs2296147-rs1047768 A-C-T-T单体型降低了该风险(OR=0.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与多因子降维(MDR)分析均表明,ERCC2 rs50871、ERCC5rs1047768和XPC rs2228001多态对于发生移植排斥反应存在基因间SNP-SNP的交互作用。因此,XPC rs2228001、ERCC2 rs50871、ERCC5 rs1047768三者的交互作用与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病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移植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主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癌 被引量:1
5
作者 何彩云 袁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9-116,共8页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癌是一种由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特殊类型胃癌。它的发病过程至少包括炎症、萎缩和癌变3个主要阶段。宿主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包括炎症反应、胃酸抑制、免疫识别等相关基因SNP,可能特异性参与...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癌是一种由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特殊类型胃癌。它的发病过程至少包括炎症、萎缩和癌变3个主要阶段。宿主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包括炎症反应、胃酸抑制、免疫识别等相关基因SNP,可能特异性参与了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文章综述与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癌发病3个主要病理阶段相关的宿主基因SNP及其与胃癌发病风险关系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癌 SNP 宿主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法用于基因芯片数据的分类分析
6
作者 单连峰 张惠丹 周宝森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01-503,共3页
目的研究广义似然比检验(GLRT)与支持向量机(SVM)相结合的混合法在基因芯片表达数据分类研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结合Golub研究的白血病基因表达数据,利用GLRT寻找白血病表达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基因,再使用SVM对白血病进行分类。结果基... 目的研究广义似然比检验(GLRT)与支持向量机(SVM)相结合的混合法在基因芯片表达数据分类研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结合Golub研究的白血病基因表达数据,利用GLRT寻找白血病表达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基因,再使用SVM对白血病进行分类。结果基于GLRT鉴别得到的特征基因有很强的代表性,SVM分类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法。结论混合法在解决数据量大、维数高、样本量小、非线性问题中具有很强的优势,可以有效的用于基因芯片表达数据的分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基因芯片 广义似然比检验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4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7
作者 张琳琳 何彩云 +1 位作者 徐倩 袁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765-2769,共5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4基因(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group 4,ERCC4)启动子区具有潜在功能性的rs6498486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以铂类为基础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4基因(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group 4,ERCC4)启动子区具有潜在功能性的rs6498486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以铂类为基础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228例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DNArs6498486多态性,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28例NSCLC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以上化疗,化疗后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89例,无变化109例,进展26例,化疗总有效率40.79%,疾病控制率88.60%。肺鳞癌患者携带ERCC4 rs6498486 AC+CC基因型者的化疗敏感性是AA基因型者的2.77倍〔P=0.040,95%CI(1.05,7.33)〕;吸烟的男性肺鳞癌者携带ERCC4 rs6498486 AC+CC基因型者的化疗敏感性是AA基因型者的4.17倍〔P=0.023,95%CI(1.22,14.33)〕。结论 ERCC4 rs6498486多态性与晚期肺鳞癌患者铂类化疗反应性显著相关;与AA型者相比,AC+CC型携带者对铂类药物更敏感,携带同样基因型的吸烟男性肺鳞癌者的化疗敏感性则更高,提示ERCC4可能作为肺鳞癌铂类化疗反应性的预测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基因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