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镁钛对包晶钢凝固过程中包晶转变收缩的影响
1
作者 曹磊 杨依铭 王国承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18-223,共6页
采用高温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对包晶钢和含镁钛的包晶钢凝固过程中包晶转变现象进行原位观察。结果表明,在L→δ相变过程中,含镁钛的包晶钢从L相中析出的δ相的数量和尺寸均小于不含镁钛的包晶钢。在包晶反应阶段,含镁钛的包晶钢包晶... 采用高温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对包晶钢和含镁钛的包晶钢凝固过程中包晶转变现象进行原位观察。结果表明,在L→δ相变过程中,含镁钛的包晶钢从L相中析出的δ相的数量和尺寸均小于不含镁钛的包晶钢。在包晶反应阶段,含镁钛的包晶钢包晶反应开始温度比不含镁钛的包晶钢降低了12.3℃,降低了γ相的生成温度,抑制了γ相的长大。包晶转变收缩会导致表面粗糙度增大,通过表面粗糙度测定发现,含镁钛的包晶钢比不含镁钛的包晶钢表面粗糙度降低了10%。凝固收缩特性指数(R V)计算发现,平衡凝固和非平衡凝固条件下含镁钛的包晶钢的凝固特性指数比不含镁钛的包晶钢分别降低2.79%和3.25%。因此,镁钛处理是一种能有效降低包晶转变收缩,从而减轻表面裂纹发生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晶钢 包晶相变 原位观察 镁钛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场对旋转铝液阴极法制备铝镁中间合金作用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一雍 金辉 +3 位作者 李继东 张峻巍 苏建铭 韩楚菲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9-63,共5页
以MgO为电解原料,在Na_3PO_3-MgF_2体系中采用旋转铝液阴极法制备铝镁中间合金。采用熔盐电解监控仪和Teslameter测量电解过程中的反电动势、电流强度及磁场强度等工艺参数,并利用SEM及XRD技术分析了合金产物的微观结构,探讨了旋转铝液... 以MgO为电解原料,在Na_3PO_3-MgF_2体系中采用旋转铝液阴极法制备铝镁中间合金。采用熔盐电解监控仪和Teslameter测量电解过程中的反电动势、电流强度及磁场强度等工艺参数,并利用SEM及XRD技术分析了合金产物的微观结构,探讨了旋转铝液阴极合金化过程中反电动势、电流效率及合金中镁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旋转铝液阴极化过程可有效降低反电动势,并提高电流效率及合金中镁的质量浓度。在950℃、电流5 A、外加40 mT磁场的条件下,电解3 h可制取镁含量24.5%的铝镁合金,电流效率可达83%。所得合金样品组织致密,各元素在合金中的分布较均匀,合金物相主要为Al_(12)Mg_(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镁合金 旋转铝液阴极 反电动势 电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凝固过程元素偏析和夹杂物生成预报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魏建峰 宋铁鹏 王国承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54-461,共8页
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对钢的加工和服役性能有重要影响,夹杂物的准确预测和表征可以为优化控制夹杂物形态和性质提供指导。近年来,由于计算机和数学物理模型的不断发展,钢中夹杂物预测模型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本文总结和分析了钢凝固过程... 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对钢的加工和服役性能有重要影响,夹杂物的准确预测和表征可以为优化控制夹杂物形态和性质提供指导。近年来,由于计算机和数学物理模型的不断发展,钢中夹杂物预测模型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本文总结和分析了钢凝固过程中元素偏析、夹杂物生成预报模型和精炼-连铸耦合夹杂物预测模型的最新进展。这些模型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钢中夹杂物的组成和数量,但难以预测夹杂物形成的过程。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二步形核理论预测凝固过程中夹杂物析出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固 夹杂物 偏析 预测模型 二步形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