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年龄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智勇
石新刚
+1 位作者
单继东
宋守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期44-45,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不同年龄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老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诱因多为情绪剧烈变化、排便、咳嗽(34....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不同年龄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老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诱因多为情绪剧烈变化、排便、咳嗽(34.9%),起病隐匿、诱因不明显发病者次之(25.6%),中、青年患者以剧烈活动或大量饮酒后发病多见(P<0.01);临床症状不典型,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程度轻或缺如,其发生率分别为60.5%、30.2%、55.8%,与中青年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常见,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心脏病变、肾功能损害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7.9%、41.9%、58.1%、44.2%、18.6%,与中青年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症状不典型,对起病急骤、血压显著增高、伴有意识障碍时,即使没有头痛或脑膜刺激征不明显,也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同时应注意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防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不同年龄
自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
18
2
作者
吕娇
黄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期195-196,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 100例介入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在采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行使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 100例介入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在采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行使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心理疏导护理、手术前准备、术中陪护以及康复期护理。手术成功后4个月对两组患者的身体机能、心理状况、社会活动以及自理能力4个生活质量指标进行评分对比,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生发生率为8%,低于对照组的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19,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单一的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更有利于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
5
3
作者
吕娇
黄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7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索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 110例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床时间...
目的探索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 110例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围手术期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疼痛评分为(4.5±1.2)分,对照组为(4.3±1.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为(2.0±0.7)分,对照组为(2.8±0.5)分,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肿胀4例,血肿2例,疼痛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55%(8/55);对照组患者出现肿胀8例,血肿3例,疼痛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27%(15/5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9,P>0.05)。结论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溶栓
下肢深静脉栓塞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年龄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智勇
石新刚
单继东
宋守智
机构
辽宁省鞍山市长大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期44-45,共2页
文摘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不同年龄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老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诱因多为情绪剧烈变化、排便、咳嗽(34.9%),起病隐匿、诱因不明显发病者次之(25.6%),中、青年患者以剧烈活动或大量饮酒后发病多见(P<0.01);临床症状不典型,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程度轻或缺如,其发生率分别为60.5%、30.2%、55.8%,与中青年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常见,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心脏病变、肾功能损害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7.9%、41.9%、58.1%、44.2%、18.6%,与中青年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症状不典型,对起病急骤、血压显著增高、伴有意识障碍时,即使没有头痛或脑膜刺激征不明显,也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同时应注意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防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不同年龄
自发性
Keyword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Different ages
Spontaneous
分类号
R743.35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
18
2
作者
吕娇
黄静
机构
辽宁省鞍山市长大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期195-196,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 100例介入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在采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行使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心理疏导护理、手术前准备、术中陪护以及康复期护理。手术成功后4个月对两组患者的身体机能、心理状况、社会活动以及自理能力4个生活质量指标进行评分对比,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生发生率为8%,低于对照组的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19,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单一的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更有利于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
综合护理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生活质量
分类号
R473.74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
5
3
作者
吕娇
黄静
机构
辽宁省鞍山市长大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7期169-171,共3页
文摘
目的探索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 110例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围手术期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疼痛评分为(4.5±1.2)分,对照组为(4.3±1.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为(2.0±0.7)分,对照组为(2.8±0.5)分,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肿胀4例,血肿2例,疼痛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55%(8/55);对照组患者出现肿胀8例,血肿3例,疼痛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27%(15/5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9,P>0.05)。结论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介入溶栓
下肢深静脉栓塞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措施
分类号
R473.6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年龄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
王智勇
石新刚
单继东
宋守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分析
吕娇
黄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8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观察
吕娇
黄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