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性兔脑缺血模型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的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孔令琦 谢敬霞 +3 位作者 韩鸿宾 刘洪东 郎宁 裴新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2期209-212,共4页
目的 探讨提高线栓法在制作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的方法。方法  67只雄性新西兰白兔被随机分为 4组 ,其中A组 12只 ,用于进行颈动脉系统血管铸型 ,以观察颈动脉系统的走行特点及分支情况 ;B组 7只 ,为假手... 目的 探讨提高线栓法在制作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的方法。方法  67只雄性新西兰白兔被随机分为 4组 ,其中A组 12只 ,用于进行颈动脉系统血管铸型 ,以观察颈动脉系统的走行特点及分支情况 ;B组 7只 ,为假手术对照组 ;C组 3 6只 ,用于探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兔脑缺血模型时最合适的线栓头端直径 ;D组 12只 ,用于对C组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对于B组以及C、D组插线成功的动物分别于插线后 3 0min、1h、2h、3h、和 6h行T2WI和DWI检查 ,C组线栓插入颈内动脉小于 4.0cm的动物改行颈动脉系统血管铸型。结果 颈动脉系统血管铸型可以清楚地显示兔颈动脉系统的走行特点及分支情况 ;最适合造成局灶性脑缺血的线栓头端直径是 0 .5 1~ 0 .5 5mm ;当枕动脉起自颈内动脉时线栓很容易进入枕动脉而导致手术失败。通过选择合适的线栓和正确控制插线的方向 ,该模型的成功率由开始的 2 5 %提高至 83 .3 3 %。结论 选择合适的线栓以及熟悉兔颈内动脉系统的解剖及变异情况能够明显提高线栓法在制作局灶性兔脑缺血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栓法 局灶性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