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永祥 刘鹏程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7期38-39,共2页
目的评价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80例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血管瘤暴露路径,夹闭治疗,选择性阻断处理术中... 目的评价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80例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血管瘤暴露路径,夹闭治疗,选择性阻断处理术中出血。结果 3 d内进行手术64.64%,所有患者均在5 d内手术;所有患者动脉瘤均完成夹闭,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11例,4例直接致残,未见死亡病例;破裂1次患者Rankin评分为(1.6±0.4)分,低于破裂2次及以上患者的(2.9±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5.0±1.4)个月,所有患者头痛等症状表现均明显恢复。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宜早不宜迟,出血次数越多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前循环 破裂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外伤性颅内血肿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孙连宏 高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0期55-55,共1页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5年小儿外伤性颅内血肿56例。结果:治愈38例,好转8例,重残4例,死亡6例。结论:严格掌握小儿颅脑损伤的特点,争取对小儿颅内血肿做到早期诊断,一旦确诊,应...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5年小儿外伤性颅内血肿56例。结果:治愈38例,好转8例,重残4例,死亡6例。结论:严格掌握小儿颅脑损伤的特点,争取对小儿颅内血肿做到早期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降低小儿外伤颅内血肿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外伤 颅内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后颅内急性出血原因及临床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岩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3期60-62,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后导致患者出现颅内急性出血的原因,并分析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行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颅内急性出血发生情况,分析急性颅内出血原因及手术治疗效果、预后。结果14... 目的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后导致患者出现颅内急性出血的原因,并分析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行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颅内急性出血发生情况,分析急性颅内出血原因及手术治疗效果、预后。结果140例患者中发生颅内急性出血17例,未出血123例。出血患者年龄≥60岁、术前血肿分隔型、凝血功能障碍、神经功能障碍、中线移位≥5 mm占比分别为88.24%、88.24%、94.12%、100.00%、94.12%,均高于未出血患者的58.54%、16.26%、21.14%、34.15%、9.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预后。17例出血患者中显效4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12%。治疗后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8.68±4.38)分,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为(85.68±12.05)分。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后导致患者出现颅内急性出血的原因有多种,针对相关危险因素积极进行预防和处置,及时对患者进行对症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血肿引流术 颅内急性出血 出血原因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微创与开窗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岩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究内镜微创与开窗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开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实验组给予内镜微创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入住重... 目的探究内镜微创与开窗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开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实验组给予内镜微创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入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时间、血肿清除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98.63±7.32)min、入住ICU时间(4.12±0.73)d短于对照组的(236.37±17.28)min、(11.48±2.27)d,术中失血量(42.36±3.22)ml少于对照组的(252.17±18.21)ml,血肿清除率(83.47±6.88)%高于对照组的(62.64±5.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GOS优良率为86.15%,高于对照组的7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2%,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中,采用内镜微创术治疗的效果优于开窗血肿清除术,内镜微创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血肿清除率较高,手术时间较短,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该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微创 开窗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脑梗死14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孙连宏 高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8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4例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结果:7例恢复良好,5例遗留偏瘫,2例死亡。结论: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早期发现、及时合理的治疗是改善...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4例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结果:7例恢复良好,5例遗留偏瘫,2例死亡。结论: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早期发现、及时合理的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梗死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外伤患者采用早期降压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6
作者 刘岩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期56-58,共3页
目的探究急性脑外伤患者采用早期降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80例急性脑外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60例。A组患者采用甘露醇早期降压治疗,B组采用大骨瓣手术治疗,C组采用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比较三组患... 目的探究急性脑外伤患者采用早期降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80例急性脑外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60例。A组患者采用甘露醇早期降压治疗,B组采用大骨瓣手术治疗,C组采用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与治疗后1、3、7 d颅内压,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3%,B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B组与C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7 d,三组患者颅内压均较治疗前下降,且B组与C组患者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同期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NIHSS评分(20.24±2.42)分和C组的NIHSS评分(20.09±2.21)分均低于A组的(28.63±3.57)分,B组ADL评分(48.56±5.62)分和C组的ADL评分(49.33±5.89)分均高于A组的(29.76±3.9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3.33%,均低于A组的2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外伤患者采用大骨瓣手术或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进行早期降压治疗,能够显著降低颅内压,将颅内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降低脑损伤,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外伤 早期降压治疗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