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质量管理 被引量:2
1
作者 冯文霄 金瑛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36期130-131,共2页
目的探讨如何对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进行质量管理。方法通过督导检查发现项目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环境提出改进的方法。结果加强孕前优生项目质量管理观念,把质量管理方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结论提出强化孕前优... 目的探讨如何对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进行质量管理。方法通过督导检查发现项目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环境提出改进的方法。结果加强孕前优生项目质量管理观念,把质量管理方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结论提出强化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管理措施,确保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前优生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激素非基因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朴曙花 杨清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32-234,246,共4页
孕激素与孕激素核受体结合,通过结合靶基因上的激素应答元件,调节靶基因表达,孕激素的这种作用被称为基因作用。但许多实验已证明,孕激素可不依赖孕激素核受体的转录活性产生快速调节作用,这些作用被称为孕激素的非基因作用。对于孕激... 孕激素与孕激素核受体结合,通过结合靶基因上的激素应答元件,调节靶基因表达,孕激素的这种作用被称为基因作用。但许多实验已证明,孕激素可不依赖孕激素核受体的转录活性产生快速调节作用,这些作用被称为孕激素的非基因作用。对于孕激素的非基因作用可以通过孕激素核受体与孕激素膜受体实现。对于孕激素非基因作用的研究对动物和人的许多生理变化有新的理解,并为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的发生和药物治疗研究开辟了新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激素 膜受体 非基因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酸睾酮外用微乳的处方研究和制备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晓伟 刘丹华 +1 位作者 朱莹 孟舒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4期136-138,共3页
目的对十一酸睾酮微乳的处方和相图进行研究。方法选用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为油相,通过滴定法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并优化处方。结果确定了最终空白微乳处方为IPM:Cremophor EL:Labrasol:水=5:13:7:75(O/W型),十一酸睾酮最大载药量8·... 目的对十一酸睾酮微乳的处方和相图进行研究。方法选用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为油相,通过滴定法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并优化处方。结果确定了最终空白微乳处方为IPM:Cremophor EL:Labrasol:水=5:13:7:75(O/W型),十一酸睾酮最大载药量8·2mg/ml。结论所选择的微乳处方均可以满足十一酸睾酮用药的要求,为开发十一酸睾酮新的给药剂型拓展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 十一酸睾酮 伪三元相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ε-己内酯与DL-丙交酯共聚物的体外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巍 杨丹 +2 位作者 杨立群 孟舒 李淼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4-145,148,共3页
系统研究了ε-己内酯与DL-丙交酯共聚物(PCDLA)在磷酸盐缓冲液(PH=7.4,37℃)中的降解性能。用失重率、分子量、热学性能等指标对降解性能进行评价,并对PCDLA8020薄膜表面形貌采用扫描电镜(SEM)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随着PCDLA共聚物组分... 系统研究了ε-己内酯与DL-丙交酯共聚物(PCDLA)在磷酸盐缓冲液(PH=7.4,37℃)中的降解性能。用失重率、分子量、热学性能等指标对降解性能进行评价,并对PCDLA8020薄膜表面形貌采用扫描电镜(SEM)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随着PCDLA共聚物组分中DL-丙交酯含量的增加,降解速度明显增快,这为PCDLA共聚物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己内酯 DL-丙交酯 共聚物 体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F6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胥威 韩维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8期282-283,共2页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and/or cleft palate,NSCL/P)是不伴发其他系统器官畸形的唇腭裂。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82‰,仅次于神经管畸形,位居第二。研究显示,NSCL/P的易感基因有很多,如TGFA、IRF6、MSX1、RARA、BCL3、MT...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and/or cleft palate,NSCL/P)是不伴发其他系统器官畸形的唇腭裂。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82‰,仅次于神经管畸形,位居第二。研究显示,NSCL/P的易感基因有很多,如TGFA、IRF6、MSX1、RARA、BCL3、MTHFR、TGFβ3、ARNT2等。干扰素调节因子6(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6,IRF6)基因是迄今发现的最有价值的,且与NSCL/P致病相关的基因之一。然而,不同的IRF6基因多态位点在不同人群中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发病相关性有很大差异,本文将就此问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IRF6基因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与TGFA基因rs 3771523位点SNP相关性的研究
6
作者 胥威 卢永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5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核心家庭中转化生长因子α(TGFA)rs 377152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关系。方法 166例NSCL/P患者,患者父母271例,核心家庭111个。采用芯片检测基因型,进行家庭为基础的关联检验(FBAT)。结果父母基... 目的探讨核心家庭中转化生长因子α(TGFA)rs 377152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关系。方法 166例NSCL/P患者,患者父母271例,核心家庭111个。采用芯片检测基因型,进行家庭为基础的关联检验(FBAT)。结果父母基因型分布未偏离HW平衡(P>0.05);NSCL/P核心家庭中rs 3771523等位基因G和等位基因A存在过低传递和过度传递。结论 TGFA基因rs 3771523等位基因A与NSCL/P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家庭为基础的关联检验 转化生长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86例生殖异常患者的染色体变异情况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倪香 蔺美娜 +2 位作者 李欢 陈薪任 姜淼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6期63-65,共3页
目的分析生殖异常患者的染色体变异情况。方法选择4886例生殖异常患者,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人体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方法检测染色体核型,进行细胞遗传学诊断,对染色体变异的种类及比例进行分析及归纳。结果4886例生殖异常患者中,检出... 目的分析生殖异常患者的染色体变异情况。方法选择4886例生殖异常患者,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人体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方法检测染色体核型,进行细胞遗传学诊断,对染色体变异的种类及比例进行分析及归纳。结果4886例生殖异常患者中,检出染色体变异636例(13.02%),其中染色体多态性529例,包括Y染色体变异85例、染色体次缢痕增加322例、D/G组随体变化321例、9号臂间倒位31例;染色体畸变107例,包括性染色体数目异常43例、平衡易位29例、罗伯逊易位17例、倒位10例、其他8例。结论在生殖异常患者中,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比率较高;染色体变异可能与生殖异常相关,临床应重视生殖异常患者的染色体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异常 染色体多态性 染色体畸变 核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对孕二烯酮透过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丹华 陈大为 +3 位作者 杨丹 张翀 关艳敏 郭晶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81-783,共3页
目的考察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对孕二烯酮的透过性,以期为避孕及其他埋植剂、透皮制剂的制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溶剂自然挥散法制备薄膜,双隔室静态小室法进行透过实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孕二烯酮的透过量。结果聚三亚甲基... 目的考察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对孕二烯酮的透过性,以期为避孕及其他埋植剂、透皮制剂的制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溶剂自然挥散法制备薄膜,双隔室静态小室法进行透过实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孕二烯酮的透过量。结果聚三亚甲基碳酸酯成膜性能良好,24 h孕二烯酮的透过量接近或大于4.425×10-6 g.cm-2。结论通过控制分子质量、剂型和载药面积,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可作为降解型避孕药物控释系统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 孕二烯酮 透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9
作者 杨丹 张翀 +4 位作者 李淼 张巍 郭晶 关艳敏 李建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26,共3页
以三亚甲基碳酸酯(TMC)为单体,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制备了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利用核磁共振分析(1H-NMR)对PTMC的结构进行了验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分析(TG)对PTMC的热性能进行了测试;利用乌氏黏度计测定... 以三亚甲基碳酸酯(TMC)为单体,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制备了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利用核磁共振分析(1H-NMR)对PTMC的结构进行了验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分析(TG)对PTMC的热性能进行了测试;利用乌氏黏度计测定了PTMC的特性黏度,并研究了PTMC的特性黏度与数均分子量M-n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TMC是一种在室温下呈橡胶态的无定型聚合物,其开始失重的温度在280℃以上,并且受分子量影响较小;可以通过改变单体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例([M]/[C])来调整PTMC的-Mn,随着[M]/[C]比值的增大,-Mn在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 合成 表征 特性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阎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7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前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对手术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2009年6月~2010年11月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20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观察组术前给予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对...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前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对手术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2009年6月~2010年11月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20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观察组术前给予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对照组术前不使用扩张宫颈的药物,其他与观察组相同。观察两组宫颈松弛度、人工流产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人流综合征等并发征情况。结果:观察组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 h,可以使宫颈充分扩张,成功率为76%,有效率为8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具有明显的扩张宫颈作用,减少了术中出血量,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索前列醇 人工流产 早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丽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4期133-135,共3页
目的观察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82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给予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两组相关指标、... 目的观察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82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给予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两组相关指标、麻醉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术中,观察组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分别为(98.63±0.32)%、(78.64±0.48)次/min、(17.32±0.29)次/min,均优于对照组的(95.23±0.18)%、(73.78±0.21)次/min、(15.11±0.12)次/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分别为(2.88±1.03)min、(3.80±1.05)min、(101.74±17.63)mg,均优于对照组的(3.88±0.74)min、(6.30±1.76)min、(135.74±20.63)m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醒后30 min VAS评分与清醒后90 min VAS评分分别为(0.84±0.23)、(0.82±0.38)分,均优于对照组的(1.52±0.54)、(1.35±0.4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麻醉,能提高麻醉效果,维持动力学指标稳定,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整体效果较好,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布啡 丙泊酚 无痛人工流产术 麻醉效果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锅法”合成对羟基硫代苯甲酰胺 被引量:1
12
作者 聂芳 张晓伟 +3 位作者 李云鸽 曹猛 王刚 张帆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0-464,共5页
本文采用"一锅法"合成对羟基硫代苯甲酰胺。以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甲酸为溶剂,氢氧化钠为缚酸剂,与盐酸羟胺反应生成对氰基苯酚。反应完毕后产物不经分离,直接向反应液中加入硫代乙酰胺和浓盐酸继续反应得到对羟基硫代苯甲酰... 本文采用"一锅法"合成对羟基硫代苯甲酰胺。以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甲酸为溶剂,氢氧化钠为缚酸剂,与盐酸羟胺反应生成对氰基苯酚。反应完毕后产物不经分离,直接向反应液中加入硫代乙酰胺和浓盐酸继续反应得到对羟基硫代苯甲酰胺,总收率为94.5%(以对羟基苯甲醛计)。通过改变盐酸羟胺和氢氧化钠的用量、硫代乙酰胺的用量、浓盐酸的用量以及反应温度,确定了目标化合物的优化制备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基硫代苯甲酰胺 非布索坦 合成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体检人员宫颈细胞学异常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胥威 卢明文 +1 位作者 宋方田 韩维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9期33-34,共2页
目的:了解辽宁地区女职工宫颈细胞学异常情况。方法采用宫颈细胞涂片及TBS分类筛查1770例已婚妇女的宫颈脱落细胞,按照年龄不同分为20~29岁组(141例)、30~39岁组(587例)、40~49岁组(752例)、≥50岁组(290例),并对宫颈细胞学... 目的:了解辽宁地区女职工宫颈细胞学异常情况。方法采用宫颈细胞涂片及TBS分类筛查1770例已婚妇女的宫颈脱落细胞,按照年龄不同分为20~29岁组(141例)、30~39岁组(587例)、40~49岁组(752例)、≥50岁组(290例),并对宫颈细胞学异常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770例宫颈细胞涂片检查结果中,异常者26例,总异常率1.47%。其中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10例,非典型鳞状细胞(ASC-H)5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0例,腺上皮细胞异常1例。各年龄组均有一定的异常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辽宁地区女职工宫颈细胞学异常率略低于国内部分地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另外,本研究中20~29岁年龄组宫颈细胞异常率最高(2.13%)。因此,做好防癌筛查,尤其是年轻妇女的防癌筛查,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筛查 宫颈细胞学 TBS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亚甲基碳酸酯/己内酯可生物降解共聚物的热性能分析
14
作者 杨立群 杨丹 +2 位作者 关艳敏 李建新 李淼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32-34,共3页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开环聚合制备了三亚甲基碳酸酯(TMC)与己内酯(CL)的共聚物P(TMC-co-CL),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P(TMC-co-CL)的热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P(TMC-co-CL)为无规共聚物,其玻璃化温度...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开环聚合制备了三亚甲基碳酸酯(TMC)与己内酯(CL)的共聚物P(TMC-co-CL),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P(TMC-co-CL)的热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P(TMC-co-CL)为无规共聚物,其玻璃化温度值随着TMC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符合Fox方程;当CL含量达到80%(物质的量分数,下同)时,共聚物出现熔点且随CL含量的增加而升高;此外,制备的P(TMC-co-CL)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热分解温度在2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甲基碳酸酯 己内酯 共聚物 热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己内酯三维网络聚合物的制备及其酶解性能比较
15
作者 张金哲 朱晓琳 +3 位作者 张巍 李淼 郭晶 杨立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8-110,114,共4页
以双(三羟甲基)丙烷与氯甲酸乙酯为原料制备双六元环状碳酸酯(BTB),并以其为交联剂制备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己内酯(PTMC/PCL)三维网络聚合物,考察BTB的交联效果;以疏棉状嗜热丝孢菌脂肪酶为降解介质,研究PTMC/PCL三维网络聚合物的体外... 以双(三羟甲基)丙烷与氯甲酸乙酯为原料制备双六元环状碳酸酯(BTB),并以其为交联剂制备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己内酯(PTMC/PCL)三维网络聚合物,考察BTB的交联效果;以疏棉状嗜热丝孢菌脂肪酶为降解介质,研究PTMC/PCL三维网络聚合物的体外酶解性能。结果表明:BTB可有效促使PTMC或PCL发生交联反应,得到性能良好的三维网络聚合物,且PCL三维网络聚合物的酶解明显快于PTMC三维网络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 聚己内酯 交联 三维网络聚合物 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A基因rs 11466285多态性与东北地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系
16
作者 胥威 卢永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期248-249,共2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α基因rs11466285位点与东北地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发病关系。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检测166例患者(病例组)和150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rs11466285的基因型,并进行χ2分析。结果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比较...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α基因rs11466285位点与东北地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发病关系。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检测166例患者(病例组)和150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rs11466285的基因型,并进行χ2分析。结果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国东北人群转化生长因子α基因rs 11466285多态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转化生长因子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XA10与雌性生殖
17
作者 陈辉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 2003年第1期27-31,共5页
同源框基因(HOX)是一类调节胚胎发育的基因,其家族成员之一HOXA10在哺乳动物甚至人类的个体发行中参与副中肾管分化、构建正常形态子宫内膜、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
关键词 HOXA10 雌性生殖 同源框基因 着床 子宫内膜容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