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直性脊柱炎中TNF-α-850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吉林 宋玉国 +2 位作者 王雅文 朱小泉 杨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18-622,共5页
目的:在中国吉林地区人群中探索6号染色体短臂上的HLA基因区域内是否存在与强直性脊柱炎(AS)相关的新易感基因。方法:采集中国吉林地区7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132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抗凝血,在HLA基因区域内选取11个SNPs多态位点,对单个... 目的:在中国吉林地区人群中探索6号染色体短臂上的HLA基因区域内是否存在与强直性脊柱炎(AS)相关的新易感基因。方法:采集中国吉林地区7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132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抗凝血,在HLA基因区域内选取11个SNPs多态位点,对单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进行case-control分析。结果:中国吉林地区TNF-α-850多态位点的CC、CT和TT三种基因型在AS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等位基因C和T在AS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更为显著(P=0.002)。HLA-B27阳性率在中国吉林地区AS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极其显著(χ2=155.264,P=0.000)。对HLA-B27和TNF-α-850两位点的基因互助分析表明,与单独HLA-B27阳性比较,当TNF-α-850T等位基因存在时OR值明显增加。结论:TNF-α-850C→T突变在中国吉林地区人群中可能增加AS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感基因 基因型频率 强直性脊柱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丹巴布剂中淫羊藿苷透皮吸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骄 孟舒 张振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84-986,共3页
目的:对玄丹巴布剂中的主药淫羊藿透皮特性进行研究,探讨影响主要有效成分淫羊藿苷透皮吸收的主要因素。方法:以淫羊藿苷为指标性成分,采用体外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吸收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体外透皮吸收实验接收液中的淫羊... 目的:对玄丹巴布剂中的主药淫羊藿透皮特性进行研究,探讨影响主要有效成分淫羊藿苷透皮吸收的主要因素。方法:以淫羊藿苷为指标性成分,采用体外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吸收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体外透皮吸收实验接收液中的淫羊藿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淫羊藿苷在不同药液(淫羊藿提取液、淫羊藿浸膏、玄丹巴布剂药液)中具有不同的透皮吸收;2%氮酮+2%薄荷脑合用时促渗效果更优;水与生理盐水为接受液透过率相近,酸水为接受液透过量最少。结论:淫羊藿苷体外透皮吸收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布剂 中药 透皮吸收 体外 淫羊藿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向调节因子重编程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内分泌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宏图 林学文 +1 位作者 李彩虹 庞希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重编程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胰岛内分泌细胞分化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化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骨髓MSCs经分离、培养至第3代后,用负向调节因子Rest/Nrsf、Shh慢病毒干扰载体转染并培养10 d,通过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荧光... 目的重编程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胰岛内分泌细胞分化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化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骨髓MSCs经分离、培养至第3代后,用负向调节因子Rest/Nrsf、Shh慢病毒干扰载体转染并培养10 d,通过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胰岛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MSCs慢病毒转染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抑素的表达明显升高,并表达胰岛内分泌细胞分化的相关基因。结论通过转染shRest/Nrsf、shShh慢病毒载体能够诱导大鼠MSCs向胰岛内分泌细胞分化,EGFR、ERK1、MMP以及PI3K等参与这一分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负向调节因子 慢病毒载体 胰岛内分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药灸调节老年骨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7年第1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艾炷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FR基因rs1174268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东北人群唇腭裂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于健涛 刘昆 +3 位作者 李增健 刘强 卢永平 张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2-556,共5页
目的:探讨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rs1174268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东北部人群的非综合征唇腭裂(NSCL/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东北地区220例NSCL/P及其父母(其中包括138例完整的核心... 目的:探讨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rs1174268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东北部人群的非综合征唇腭裂(NSCL/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东北地区220例NSCL/P及其父母(其中包括138例完整的核心家系),18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HW平衡检验,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检验及计算OR值和95%可信区间。结果: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东北地区单纯唇裂和唇腭裂rs11742688位点的TT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439,P〉0.05)。结论:DHFR rs11742688位点T等位基因与东北人群的NSCL/P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 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ε-己内酯与DL-丙交酯共聚物的体外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巍 杨丹 +2 位作者 杨立群 孟舒 李淼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4-145,148,共3页
系统研究了ε-己内酯与DL-丙交酯共聚物(PCDLA)在磷酸盐缓冲液(PH=7.4,37℃)中的降解性能。用失重率、分子量、热学性能等指标对降解性能进行评价,并对PCDLA8020薄膜表面形貌采用扫描电镜(SEM)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随着PCDLA共聚物组分... 系统研究了ε-己内酯与DL-丙交酯共聚物(PCDLA)在磷酸盐缓冲液(PH=7.4,37℃)中的降解性能。用失重率、分子量、热学性能等指标对降解性能进行评价,并对PCDLA8020薄膜表面形貌采用扫描电镜(SEM)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随着PCDLA共聚物组分中DL-丙交酯含量的增加,降解速度明显增快,这为PCDLA共聚物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己内酯 DL-丙交酯 共聚物 体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uⅡ IUD与MCu IUD及TCu220C IUD临床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红 辛丽梅 +7 位作者 宫桂花 丁兆平 刘忠 郭秀平 李桂芬 公艳红 刘伟男 杨玉芹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41-844,共4页
目的:探讨MCuⅡ功能性宫内节育器(MCuⅡIUD)的临床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我国不同地域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分别放置MCuⅡIUD、MCu功能性宫内节育器(MCuIUD)及TCu220C IUD各500例,放置后1月、3月、6月、12月随访。结果:放置满12... 目的:探讨MCuⅡ功能性宫内节育器(MCuⅡIUD)的临床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我国不同地域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分别放置MCuⅡIUD、MCu功能性宫内节育器(MCuIUD)及TCu220C IUD各500例,放置后1月、3月、6月、12月随访。结果:放置满12月,MCuⅡIUD组累积带器妊娠率为0.20/百妇女,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uⅡIUD组累积脱落率为0.20/百妇女,与MCu IU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Cu220CIU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次随访总的副反应发生率MCuⅡIUD组、MCu IUD组与TCu220C IU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uⅡIUD组与MCu IU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副反应主要为月经异常、不规则流血、腰腹疼痛和白带增多。3组因症取出率依次为2.21/百妇女,2.42/百妇女,2.65/百妇女,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uⅡIUD避孕效果好,脱落率低,放置后副反应发生率低,是比较理想的IU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uⅡ功能性宫内节育器 MCU功能性宫内节育器 TCU220C宫内节育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64例男性不育致病病因的病例对照研究
8
作者 吴绍连 郝利 +1 位作者 郭廷超 金凤玲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52-353,共2页
关键词 男性 不育症 致病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超声冠状面对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8
9
作者 蔡爱露 王玥 +2 位作者 杜丽敏 解丽梅 周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6期818-820,共3页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冠状面在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Voluson 73 0及Voluson5 3 0D三维超声成像仪对 3 3例先天性子宫畸形进行三维超声多平面成像 ,与传统二维超声检查做比较 ,并与子宫输卵管造影 ,宫腔镜检查...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冠状面在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Voluson 73 0及Voluson5 3 0D三维超声成像仪对 3 3例先天性子宫畸形进行三维超声多平面成像 ,与传统二维超声检查做比较 ,并与子宫输卵管造影 ,宫腔镜检查的最终结果做对照。结果 三维超声冠状面可以显示不同子宫畸形的宫腔结构及宫底外观形态。结论 三维超声冠状面图像直观清晰 ,立体感强 ,能够描述宫腔特征 ,尤其是显示宫腔内部结构及宫底外观形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 冠状面 子宫畸形 先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良孕产史患者467例细胞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张明 高久春 +3 位作者 郑贤红 韩维田 芦微 刘睿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998-1000,共3页
目的:探讨不良孕产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对467例有自然流产、死胎、胎儿停育或生育畸形儿史的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467例患者中异常核型19例,异常率4.07%,染色体异常7例,异常率达1.50%,染色体... 目的:探讨不良孕产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对467例有自然流产、死胎、胎儿停育或生育畸形儿史的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467例患者中异常核型19例,异常率4.07%,染色体异常7例,异常率达1.50%,染色体多态性12例,检出率2.57%。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良生育的重要影响因素,应重视遗传学检查,进行优生优育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史 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祥宇 吴刘中 +2 位作者 史春 卢永平 郭传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0-254,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 (IL-1)基因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关系。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选择3个适合中国人群标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采用病例对照实验设计,将患者分为2组:PI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n=116)和NPI组(无种植体周围炎患者...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 (IL-1)基因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关系。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选择3个适合中国人群标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采用病例对照实验设计,将患者分为2组:PI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n=116)和NPI组(无种植体周围炎患者,n=87)。采用PCR-RFLP方法对IL-1α、IL-1β和IL-1γn标记的SNP进行基因分型;比较各SNP基因型在2组患者中的分布特点。结果 IL-1α基因rs2856838位点AA基因型患者与GG基因型比较,发生种植体牙周炎的风险增高(P <0.05),其他基因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IL-1α基因rs2856838位点AA基因型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种植体周围炎 基因多态性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组女性胚胎的非整倍性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马会平 周晓航 +1 位作者 梁悦 刘丽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98-1101,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女性胚胎的非整倍性情况。方法收集沈阳市妇婴医院生殖中心患者捐赠用于科学研究的胚胎,根据女方年龄将胚胎分为高龄组(A组,年龄>35岁)和低龄组(C组,年龄≤35岁)。将胚胎培养至囊胚期,取囊胚滋养层细胞活检,检测...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女性胚胎的非整倍性情况。方法收集沈阳市妇婴医院生殖中心患者捐赠用于科学研究的胚胎,根据女方年龄将胚胎分为高龄组(A组,年龄>35岁)和低龄组(C组,年龄≤35岁)。将胚胎培养至囊胚期,取囊胚滋养层细胞活检,检测胚胎的非整倍性。结果共收集捐赠胚胎149枚,其中A组胚胎82枚,C组胚胎67枚;A组活检胚胎48枚,染色体异常32例;C组活检胚胎50枚,染色体异常22例。结论高龄女性胚胎染色体异常率高于低龄女性,为获得健康胚胎,建议高龄女性在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时,结合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形态学不能作为胚胎筛选的唯一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囊胚期活检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 下一代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FU和放射线联合应用对人子宫颈腺癌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滨 蔡敏 +3 位作者 阎华 邹华伟 杨帆 刘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5-FU)和放射线联合应用对人子宫颈腺癌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子宫颈腺癌HeLa细胞分为单纯5-FU化疗组、单纯放射线组、放化疗联合组(5-FU和放射线联合应用组)及空白对照组4组。应用MTT法筛选5-FU作用于人子宫...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5-FU)和放射线联合应用对人子宫颈腺癌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子宫颈腺癌HeLa细胞分为单纯5-FU化疗组、单纯放射线组、放化疗联合组(5-FU和放射线联合应用组)及空白对照组4组。应用MTT法筛选5-FU作用于人子宫颈腺癌HeLa细胞的药物浓度(48hIC50);经AnnexinⅤ-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技术(FCM)进行细胞凋亡分析;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经作用后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单纯化疗、单纯放疗及放化疗联合都可诱导HeLa细胞凋亡,放化疗联合组与单纯化疗和单纯放疗组比较可明显增加HeLa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5-FU和放射线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加人子宫颈腺癌HeLa细胞的凋亡,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放射线 HELA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抑制性沉默元件双链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宏图 刘晓玉 庞希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0-764,803,共6页
目的构建神经元抑制性沉默元件(RE-1/NRSE)双链RNA的慢病毒载体。方法根据RE-1/NRSE序列合成靶序列的寡核苷酸序列,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经HpaⅠ和XhoⅠ双酶切后的pGC-LV载体连接产生L-smRE-1/NRSE慢病毒载体,采用PCR和测序对阳性克隆进... 目的构建神经元抑制性沉默元件(RE-1/NRSE)双链RNA的慢病毒载体。方法根据RE-1/NRSE序列合成靶序列的寡核苷酸序列,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经HpaⅠ和XhoⅠ双酶切后的pGC-LV载体连接产生L-smRE-1/NRSE慢病毒载体,采用PCR和测序对阳性克隆进行鉴定。用L-smRE-1/NRSE和包装质粒pHelper 1.0、pHelper2.0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颗粒,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293T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量,并计算病毒滴度,初步观察其对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转染效率。结果PCR和测序证实,构建出了RE-1/NRSE双链RNA的慢病毒载体L-smNRSE/RE-1。包装慢病毒,浓缩病毒悬液的滴度为4×108TU/ml。慢病毒颗粒能稳定转染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当感染复数为80时,感染效率达100%。结论成功构建了RE-1/NRSE dsRNA的慢病毒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抑制性沉默元件 双链RNA 慢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NI2突变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15
作者 杨葳 郑志红 +3 位作者 姜淼 李兆阳 王惟 王禄增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4,共4页
目的建立TNNI2突变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构建pEGFP-tnni2转基因构件,TNNI2基因的第175个氨基酸缺失,通过原核显微注射法,把线性化、纯化后的外源基因pEGFP-tnni2注射入BDF1小鼠受精卵中,胚胎移植给同期发情的假孕受体母鼠,获得子代小鼠... 目的建立TNNI2突变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构建pEGFP-tnni2转基因构件,TNNI2基因的第175个氨基酸缺失,通过原核显微注射法,把线性化、纯化后的外源基因pEGFP-tnni2注射入BDF1小鼠受精卵中,胚胎移植给同期发情的假孕受体母鼠,获得子代小鼠。用PCR和Southern方法检测子代鼠尾DNA鉴定基因型。通过RT-PCR方法检测tnni2基因表达。结果移植注射胚胎115枚给4只假孕小鼠共出生了23只后代鼠,经PCR和Southern方法检测得到4只阳性小鼠。对其子代进行RT-PCR检测,tnni2基因在肌肉、心脏内表达。结论通过显微注射法使外源基因pEGFP-tnni2(TNNI2基因的第175个氨基酸缺失)在小鼠基因组中得到整合,建立了转pEGFP-tnni2的转基因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NI2突变 显微注射法 转基因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置入新型MCu功能性宫内节育器1050例24个月临床报告 被引量:13
16
作者 倪凤贤 田晶 +5 位作者 李军 吴绍连 王增杰 韩芳 王跃红 李新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3-344,共2页
目的 :为了研究新型MCu功能性宫内节育器 (MCu IUD)的安全性、可接受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由 4个临床中心共放置MCu IUD10 5 0例 ,并随机抽样MCu IUD与TCu2 2 0C IUD各 10 9例 ,作临床效果对比观察。结果 :放置满 2 4个月时 ,随访率 >... 目的 :为了研究新型MCu功能性宫内节育器 (MCu IUD)的安全性、可接受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由 4个临床中心共放置MCu IUD10 5 0例 ,并随机抽样MCu IUD与TCu2 2 0C IUD各 10 9例 ,作临床效果对比观察。结果 :放置满 2 4个月时 ,随访率 >95 %。 10 5 0例使用MCu IUD者 2 4个月带器妊娠率为 0 2 9% ,脱落率为 0 ,续用率为 92 6 7%。放置MCu IUD与TCu2 2 0C IUD各 10 9例 ,观察 2 4个月 ,续用率分别为 93 5 8%和 81 6 5 % ;两组累积妊娠率分别为 0 92 %和2 75 % ;两组累积脱落率各为 0和 2 75 % ;两组因症取出率分别为 2 75 %和 9 17% ,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5。副反应发生率MCu IUD组少于TCu2 2 0C IUD组 ,12个月时P <0 0 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 4个月时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MCu IUD置、取方便 ,具有抗生育效果好、脱落率低、带器妊娠率低、副反应少、安全等特点 ,是当前应用效果比较理想的IU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U功能性宫内节育器 临床报告 安全性 可接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检测唇腭裂TGFA基因Taq Ⅰ突变 被引量:5
17
作者 卢永平 李增建 +8 位作者 刘强 冯文华 胥威 姜淼 赵宁 隋钰 李学付 黄芳 韩维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1-282,285,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高效的检测唇腭裂转化生长基因α(TGFA)基因突变检测方法。方法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方法检测18例非综合征唇腭裂患者TGFA基因的Taq Ⅰ位点突变情况,并与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HRM检测1例唇腭裂患者中3例患者...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高效的检测唇腭裂转化生长基因α(TGFA)基因突变检测方法。方法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方法检测18例非综合征唇腭裂患者TGFA基因的Taq Ⅰ位点突变情况,并与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HRM检测1例唇腭裂患者中3例患者TGFA基因TaqI位点杂合性缺失,其他15例正常。测序结果与HRM结果完全一致。结论HRM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检测基因突变的新方法,能用于大规模临床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唇腭裂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转化生长基因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患者及配偶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卢彩萍 蔡绿花 +1 位作者 孔淑珍 戴颖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8-570,573,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自尊、关系质量和主观痛苦对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偶的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构化问卷,对2015年4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进行手术的188对患者夫妇进行调查,通过SPSS软件对影响创伤后成长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自尊、关系质量和主观痛苦对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偶的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构化问卷,对2015年4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进行手术的188对患者夫妇进行调查,通过SPSS软件对影响创伤后成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自尊、人际关系质量和主观痛苦对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都有显著的影响,而配偶的创伤后成长与双方的自尊,配偶关系质量以及配偶主观痛苦具有相关性。结论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不仅受关系质量和配偶自尊的影响,还受主观痛苦的影响,乳腺癌患者配偶对患者的关心和鼓励能极大的促进患者创伤后的成长。此外,医护人员应让配偶接受与健康有关的教育,并参与到患者的护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成长 自尊 乳腺癌 主观痛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妇女外周血、蜕膜和绒毛组织TNF-ɑ表达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宁 孙曙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14-1014,共1页
免疫因素在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妇女中的致病作用已逐渐被学者认知,外周血、蜕膜和绒毛组织都是孕早期母体和胚胎最直接接触部分,在孕早期这些位置的免疫细胞数量、活性及其所分泌细胞因子对维持... 免疫因素在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妇女中的致病作用已逐渐被学者认知,外周血、蜕膜和绒毛组织都是孕早期母体和胚胎最直接接触部分,在孕早期这些位置的免疫细胞数量、活性及其所分泌细胞因子对维持正常妊娠扮演着至关重要角色,肿瘤坏死因子-浕(TNF-浕)是其中较重要细胞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流产/习惯性 肿瘤坏死因子-ɑ 外周血 蜕膜 绒毛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酸睾酮原位凝胶植入剂避孕效果及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晓伟 金瑛 +4 位作者 易东旭 杨立群 张翀 刘丹华 孟胜男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96-1501,共6页
目的制备十一酸睾酮原位凝胶植入剂(TU-ISFI),考察其在大鼠体内避孕效果及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方法以聚己内酯丙交酯为凝胶骨架材料,N-甲基吡咯烷酮为有机溶剂,制备TU-ISFI。以市售十一酸睾酮注射液为阳性对照,大鼠皮下注射植入T... 目的制备十一酸睾酮原位凝胶植入剂(TU-ISFI),考察其在大鼠体内避孕效果及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方法以聚己内酯丙交酯为凝胶骨架材料,N-甲基吡咯烷酮为有机溶剂,制备TU-ISFI。以市售十一酸睾酮注射液为阳性对照,大鼠皮下注射植入TU-ISFI,考察大鼠血浆药物浓度、精子计数、精子活动力、生殖能力和睾丸、附睾等生殖器官变化。结果体内外药物释放结果表明,TU-ISFI 3个月内能够稳定释放,大鼠体内血药浓度平稳,无明显波谷现象。皮下植入1个月后,TU-ISFI各剂量组大鼠附睾精子计数和精子活动力均明显下降。给药3个月后,TU-ISFI大、中剂量组(600,300 mg)生殖配对,大鼠完全丧失生殖能力,TU-ISFI小剂量组(150 mg)部分大鼠保留繁殖能力,子代个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TU-ISFI具有平稳药物缓控释能力,对雄性大鼠避孕效果优良,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激素补充制剂和男性避孕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一酸睾酮 原位凝胶植入剂 避孕 精子发生 药物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