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辽宁省计划管理中的应用
1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1-82,共2页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辽宁省计划管理中的应用辽宁省计划委员会辽宁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工业基础雄厚,自然资源丰富,城市化程度高,科技水平较强。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及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齐全,配套成网。这些为...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辽宁省计划管理中的应用辽宁省计划委员会辽宁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工业基础雄厚,自然资源丰富,城市化程度高,科技水平较强。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及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齐全,配套成网。这些为未来发展辽宁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计划管理 土地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自然灾害及基本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钟以章 蒋秀琴 陈爱萍 《灾害学》 CSCD 1993年第1期51-55,共5页
辽宁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省,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农业灾害和林业灾害部比较频繁。本文在总结上述灾害的基础上,指出了辽宁自然灾害的特点,即自然灾害的分布严格受自然地理和地质构造条件的控制;人类生产活动恶化了原有的自... 辽宁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省,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农业灾害和林业灾害部比较频繁。本文在总结上述灾害的基础上,指出了辽宁自然灾害的特点,即自然灾害的分布严格受自然地理和地质构造条件的控制;人类生产活动恶化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从而加速了灾害的发生和发展;灾害类型多,成灾面积广;灾害的频度逐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自然灾害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
3
作者 刘焕鑫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74-76,共3页
辽宁省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刘焕鑫推进农业产业化,把农户生产与国内外市场连接起来,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紧密结合,是农业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向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农业两个... 辽宁省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刘焕鑫推进农业产业化,把农户生产与国内外市场连接起来,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紧密结合,是农业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向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农业两个根本转变、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村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农业产业化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省情 选准路子 大步奔小康——谈辽宁省如何在温饱基础上实现小康
4
作者 刘焕鑫 《农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0-23,共4页
一、小康社会的内涵及目标小康社会是整个经济社会中的一个发展阶段,是指从贫困或温饱型步入小康型社会的转型时期。小康水平一般指满足温饱后还有节余,生活水平属于全体居民中等以上水平。我国实现小康是由邓小平同志首倡,党的十二大... 一、小康社会的内涵及目标小康社会是整个经济社会中的一个发展阶段,是指从贫困或温饱型步入小康型社会的转型时期。小康水平一般指满足温饱后还有节余,生活水平属于全体居民中等以上水平。我国实现小康是由邓小平同志首倡,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列入我国200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但目前人们对小康社会的理解还很不一致,提出的小康目标也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农民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稀土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5
作者 曾华 梁俊红 +1 位作者 王杰 曹军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78-180,共3页
指出由于稀土资源在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中的大量应用而决定了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辽宁稀土产业的沿革、发展现状,展望了辽宁稀土产业发展的未来前景。提出了引导稀土产业向高水平、规模化发展,实现强强联合,组建高新技术企... 指出由于稀土资源在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中的大量应用而决定了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辽宁稀土产业的沿革、发展现状,展望了辽宁稀土产业发展的未来前景。提出了引导稀土产业向高水平、规模化发展,实现强强联合,组建高新技术企业,以发展第三代永磁材料钕铁硼为核心,把稀土发光、荧光材料作为特色,进而形成产业链,以带动全省稀土行业的整体发展,以及把上下游对接作为未来稀土产业发展的重点,促进科研、生产有机结合,建立完善的稀土市场信息引导机制的战略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稀土产业 钕铁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祝振山 《农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0-12,共3页
当今人类社会最为关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进入80年代后,人类努力寻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农业的可持续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 当今人类社会最为关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进入80年代后,人类努力寻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农业的可持续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生产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的含义是指持久永续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永续发展,另一层是指经济社会发展赖以支撑的资源、环境的持久永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农业发展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支柱产业市场竞争能力研究
7
作者 张犁 王广林 刘焕鑫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9-73,共5页
辽宁的石化、冶金、机械、电子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构成辽宁经济的支柱。振兴和发展这些产业,对于实现三年国有大中型企业脱困目标,提高全省的经济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对134户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抽样调查... 辽宁的石化、冶金、机械、电子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构成辽宁经济的支柱。振兴和发展这些产业,对于实现三年国有大中型企业脱困目标,提高全省的经济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对134户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支柱产业竞争能力问题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柱产业 四大支柱 市场竞争能力 重化工业 主导产业 国有大中型企业 市场定位 产业结构调整 辽宁 竞争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与可持续发展架构
8
作者 张鹤龄 冯贵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5-91,共7页
辽宁是最早建成的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其体制错位、资源与发展矛盾加剧、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这些都制约了这个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危及了辽宁人生存的空间。只有实行旧体制改造工程、切实搞好资源可持续利用与资源精深加工工程、环境... 辽宁是最早建成的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其体制错位、资源与发展矛盾加剧、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这些都制约了这个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危及了辽宁人生存的空间。只有实行旧体制改造工程、切实搞好资源可持续利用与资源精深加工工程、环境整治与保护工程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科教工程、共同行动工程和法规政策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工业基地改造 实现可持续发展 辽宁老工业基地 清洁生产 辽宁省 清洁工艺 环境与发展 精深加工 资源可持续利用 环境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计划管理
9
作者 郝永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92年第2期13-16,共4页
本文从我国实行有计划商品经济,保持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加强自然资源宏观调控角度,探索把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计划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从辽宁省几年来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地质勘探、环境保护实行计划管理的实践,提出了... 本文从我国实行有计划商品经济,保持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加强自然资源宏观调控角度,探索把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计划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从辽宁省几年来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地质勘探、环境保护实行计划管理的实践,提出了加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计划工作的意见和具体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 计划管理 合理开发利用 国民经济 辽宁省 水资源开发利用 社会发展计划 具体做法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地区综合平衡含义和内容的探讨——兼论计划管理中的“条块”关系
10
作者 王振江 《经济科学》 1983年第5期31-37,共7页
我国自从建立计划经济、实行综合平衡以来,人们就提出"地区综合平衡"的概念。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对于地区综合平衡的含义、内容和方法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深入,但至今地区综合平衡工作并未真正开展起来。问题在哪... 我国自从建立计划经济、实行综合平衡以来,人们就提出"地区综合平衡"的概念。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对于地区综合平衡的含义、内容和方法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深入,但至今地区综合平衡工作并未真正开展起来。问题在哪里?主要是没有从实际出发,确定科学的地区综合平衡概念,明确其基本内容和方法。理论上含糊不清,实际工作难以开展。我们认为,科学的地区综合平衡概念有两个,即"国民经济地区综合平衡"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综合平衡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计划管理 能源平衡 地区经济结构 实际工作 两个层次 社会经济效益 地区经济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11
作者 徐春光 张东峰 《农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4-25,共2页
农村改革的二十年,也是辽宁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二十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作为政府贯彻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方针、产业政策,实现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的重要手段,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经历了较大的变革与发展,农... 农村改革的二十年,也是辽宁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二十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作为政府贯彻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方针、产业政策,实现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的重要手段,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经历了较大的变革与发展,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稳定增加。1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基本建设 基本建设投资 二十年回顾 农业投资 投资主体多元化 基本建设资金 利用外资 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农业基础设施 输变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计划节约用水迫在眉睫
12
作者 祝振山 范淑梅 赵俐 《农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43-44,共2页
强化计划节约用水迫在眉睫祝振山范淑梅赵俐联合国发出警告“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世界水资源专家指出:“当全部可用水量达到每一水流单位即(100万立方米)供给2000人的指标时,就会遇到因水而引起的种种困难”,... 强化计划节约用水迫在眉睫祝振山范淑梅赵俐联合国发出警告“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世界水资源专家指出:“当全部可用水量达到每一水流单位即(100万立方米)供给2000人的指标时,就会遇到因水而引起的种种困难”,而在我省一人水流单位正负担着高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计划用水 节约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农业发展的基本任务和主要措施
13
作者 刘焕鑫 《农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2-15,共4页
本文拟就辽宁农业发展的基本任务和主要措施,谈几点意见。一、农业发展的基本任务据初步预测,到下个世纪20年代,我省要达到目前南朝鲜的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生产总值必须以年平均9%的速度递增。为适应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 本文拟就辽宁农业发展的基本任务和主要措施,谈几点意见。一、农业发展的基本任务据初步预测,到下个世纪20年代,我省要达到目前南朝鲜的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生产总值必须以年平均9%的速度递增。为适应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农业总产值直以5~6%的速度递增,即由1990年的291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1250~1670亿元(1990年不变价)。粮食产量由目前的150亿公斤提高到200~210亿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由375公斤提高到410~43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0年的766元提高到2480~3310元(1990年不变价),年平均递增4~5%。把我省农村建成经济繁荣昌盛,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充实,居住环境良好,健康水平提高,公益事业健全,治安状况有保障,社会全面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农业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新型超缓凝剂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立久 张铁民 +2 位作者 刘军 谢风琴 纪彤国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8-59,63,共3页
本文以氟硅酸盐、铝硅酸盐和过渡元素为主要成分 ,开发出新型超缓凝剂 ,缓凝时间超过 42h。 2 8d强度与基准混凝土基本相同。采用绝热温升法测定了这种超缓凝剂对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过程影响 ,并通过SEM等研究其硬化体显微结构 ,进而探... 本文以氟硅酸盐、铝硅酸盐和过渡元素为主要成分 ,开发出新型超缓凝剂 ,缓凝时间超过 42h。 2 8d强度与基准混凝土基本相同。采用绝热温升法测定了这种超缓凝剂对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过程影响 ,并通过SEM等研究其硬化体显微结构 ,进而探讨了超缓凝机理。工程实际应用表明该超缓凝剂有广阔应用前景 ,如避免冷接缝、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坍落损失和开发混凝土施工新工艺以及避免夜间施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超缓凝剂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考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东峰 关红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农业结构 战略性调整 中国 人才 经营形式 资源 龙头企业 农业保护 社会保险制度 科教兴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资源 保护资源
16
作者 祝振山 《农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5-46,42,共3页
自然资源主要指土地、水、森林、草原、矿产、生物资源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是关系到我省人民的当前和长远利益。辽宁自然资源数量虽多,但人均占有资源量少,... 自然资源主要指土地、水、森林、草原、矿产、生物资源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是关系到我省人民的当前和长远利益。辽宁自然资源数量虽多,但人均占有资源量少,资源相对紧缺,另一方面又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合理,大量资源浪费和破坏的现象,存在着“高消费,高浪费”,资源分布不均,有些资源不富足,质量不高,资源破坏相当严重。由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和人口急剧增加的压力以及重建设、轻治理;重当前、轻长远;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占有资源 保护思想 自然资源数量 资源再生 世界人均水平 生物资源 人均资源 经济发展 人均土地面积 国土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