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纳米材料改性LiFePO_(4)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狄方 杨浩淋 +4 位作者 邢天宇 赵小平 张砚秋 李莉香 安百钢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20年第S01期7-12,共6页
利用碳纳米管(CNTs)一维纤维结构和良好的导电能力,以聚吡咯包覆碳纳米管(PPy@CNTs)热转化形成的氮掺杂碳纳米管(NCNTs)为导电增强剂,将NCNTs与炭包覆LiFePO_(4)(C@LFP)复合以使商业LiFePO_(4)电极获得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首先采用葡... 利用碳纳米管(CNTs)一维纤维结构和良好的导电能力,以聚吡咯包覆碳纳米管(PPy@CNTs)热转化形成的氮掺杂碳纳米管(NCNTs)为导电增强剂,将NCNTs与炭包覆LiFePO_(4)(C@LFP)复合以使商业LiFePO_(4)电极获得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首先采用葡萄糖热解方法,制备C@LFP,再使NCNTs均匀分布在C@LFP间,制备炭包覆和氮掺杂碳纳米管改性磷酸亚铁锂NCNTs-C@LFP。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对样品晶体结构组成分析和微观结构形貌进行观察。NCNTs均匀分布于LFP颗粒之间,并且制备工艺没有改变LiFePO_(4)晶体结构。通过物理吸附仪对样品的孔结构进行分析,NCNTs-C@LFP的比表面积和利于离子传输的中小孔体积也较纯LFP明显提高。采用电化学技术进行半电池测试,结果表明,炭包覆有效提高了LiFePO_(4)粒子导电能力,而一维NCNTs进一步提高了LiFePO_(4)粒子间的导电性。NCNTs-C@LFP电荷传递阻抗较LFP降低了5倍。在0.1 C倍率放电条件下,NCNTs-C@LFP比容量达165 mA·h/g,较商业LiFePO_(4)(125 mA·h/g)提高32%。1 C倍率100次充放电循环,NCNTs-C@LFP容量保持率为94%。利用碳包覆层和氮掺杂碳纳米管构筑三维导电网络的简单技术路线,可有效改善LiFePO_(4)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磷酸亚铁锂 碳包覆 氮掺杂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_(3)O_(4)/MnO@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渤 徐桂英 +4 位作者 王坤 张殿浩 张文武 吴松彬 周卫民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8-123,共6页
以煤焦油沥青为碳源,MnSO_(4)和KMnO_(4)为锰源,使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Mn_(3)O_(4)/MnO@C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热重分析仪表征方法,揭示了Mn_(3)O_(4)/MnO@C复合材料的形貌、晶体结构和化学组... 以煤焦油沥青为碳源,MnSO_(4)和KMnO_(4)为锰源,使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Mn_(3)O_(4)/MnO@C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热重分析仪表征方法,揭示了Mn_(3)O_(4)/MnO@C复合材料的形貌、晶体结构和化学组分。通过恒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分析了材料的储锂性能。结果表明:得益于稳定且快速导电网络的构筑,Mn_(3)O_(4)/MnO@C复合材料经过300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能达到700mAh/g,几乎是商业石墨比容量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氧化物 煤焦油沥青 水热法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溶性煤沥青的MnO@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
3
作者 刘渤 周卫民 +7 位作者 陈燕 王坤 张殿浩 张文武 孟祥安 王士戈 安百钢 徐桂英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8-305,324,共9页
目的制备出具有高容量、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的MnO@C复合电极材料。方法使用水溶性煤沥青及KMnO4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出Mn3O4@C前驱体。然后经过高温碳热还原制备MnO@C复合电极材料。通过SEM、XPS、XRD和Raman等分析技术对MnO@... 目的制备出具有高容量、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的MnO@C复合电极材料。方法使用水溶性煤沥青及KMnO4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出Mn3O4@C前驱体。然后经过高温碳热还原制备MnO@C复合电极材料。通过SEM、XPS、XRD和Raman等分析技术对MnO@C复合材料的形貌、表面、结构等进行表征,并使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等电化学分析技术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TEM和SEM结果表明,制备的水溶性煤沥青表面丰富的含氧官能团与MnSO4溶液中的Mn2+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提供成核位点,进而促进了后续MnO@C材料中纳米颗粒的形成和均匀生长。这些纳米粒子的形成又起到了提升MnO@C电化学性能的作用。XRD、Raman和XPS结果表明,Mn3O4@C前驱体经过高温碳热还原反应生成MnO@C后,在MnO表面和包覆的碳材料之间生成了大量的Mn—O—C键。电化学结果表明,MnO@C电极在0.1 A/g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具有606.47 mAh/g较高的储锂容量,即使是在0.5 A/g大电流密度下循环400圈后仍具有293.83 m Ah/g的储锂容量。同时,电化学测试也表明,MnO@C复合材料具有非常好的倍率性能。结论使用鞍钢产的煤沥青根据混酸法制备了水溶性煤沥青。通过使用水溶性煤沥青和KMnO4成功地制备了Mn3O4@C前驱体。以Mn3O4@C前驱为原料,通过高温碳热还原法制备了MnO@C复合材料。在MnO表面包覆碳层不仅提供活性位点而且起到限制在充放电过程中MnO体积膨胀的作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Mn—O—C键构筑了MnO和碳层之间的快速导电通道,提升了电极反应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锰 水溶性煤沥青 Mn—O—C键 界面阻抗 锂离子电池 负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钴离子交换分子筛为模板的三维有序微孔炭低温合成及其宏量制备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宏伟 李莉香 +6 位作者 左怀洋 曲迪 张涵 陶林 孙呈郭 巨东英 安百钢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61-874,共14页
沸石模板炭(ZTCs)由于具有独特的三维有序微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在吸附和能量存储等方面表现出诸多优异的性能。然而,ZTCs有效合成方法的缺乏和大规模合成的困难严重限制其发展。本文通过使用钴离子交换的Y型沸石分子筛作为模板,采用直... 沸石模板炭(ZTCs)由于具有独特的三维有序微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在吸附和能量存储等方面表现出诸多优异的性能。然而,ZTCs有效合成方法的缺乏和大规模合成的困难严重限制其发展。本文通过使用钴离子交换的Y型沸石分子筛作为模板,采用直接乙炔化学气相沉积(CVD)的方法,开发出一种低温CVD合成及宏量制备ZTCs的简单工艺路线。沸石中的钴离子作为Lewis酸位点,通过d-π配位效应催化乙炔在400℃低温热解,使碳沉积选择性地发生在沸石内部。通过对CVD温度和时间的优化,ZTC_((Co))-400-8h具有优异的三维有序微孔结构、高比表面积(3000 m^(2) g^(-1))、大的孔体积(1.33 cm^(3) g^(-1)),CO_(2)吸附容量和选择性分别为2.78 mmol g^(-1)(25℃,100 kPa)和98。本工作中,利用简单的合成方法实现了高质量ZTCs的宏量制备,使用10.0 g/批次沸石模板制备的ZTC_((Co))-400-8h(L)的比表面和孔体积可达到2700 m^(2) g^(-1)和1.27 cm^(3) 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模板炭 钴离子交换 低温化学气相沉积 有序微孔 二氧化碳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自修复聚合物黏合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武帅 狄方 +9 位作者 郑金刚 赵宏伟 张涵 李莉香 耿新 孙呈郭 杨海明 周卫民 巨东英 安百钢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02-826,共25页
硅的高比容量使其成为开发先进锂离子电池倍具希望的负极材料。然而,低电导率、严重的体积效应和不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等问题限制了Si负极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尽管构建硅碳(Si/C)复合结构在提升Si负极的性能方面已展现优势,... 硅的高比容量使其成为开发先进锂离子电池倍具希望的负极材料。然而,低电导率、严重的体积效应和不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等问题限制了Si负极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尽管构建硅碳(Si/C)复合结构在提升Si负极的性能方面已展现优势,作为电极关键组成部分之一的黏合剂也显著影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自修复聚合物黏合剂利用非共价键和可逆共价键自主修复Si体积变化而导致的内外部损伤以及电极微裂纹,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自修复聚合物用于柔性锂金属电池的固态电解质,可以快速修复由于外力作用导致的固态电解质损伤和开裂,为柔性可穿戴电子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本文综述了通过非共价键和可逆共价键交联或组装自修复聚合物黏合剂的合成、表征及其应用于Si(/C)负极的自修复机制,并简要总结了自修复聚合物在柔性锂电池固态电解质中的最新应用,进一步对应用于Si(/C)负极自修复聚合物黏合剂面临的技术挑战和设计要求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自修复聚合物 共价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