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大东沟超大型低品位金矿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勇 王东波 +4 位作者 樊金虎 李浩 刘显高 梁维天 王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238,共6页
大东沟金矿是辽宁省第五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近年发现的超大型低品位金矿床。矿区大地构造位于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辽东段西端,赋矿地层及岩性为辽河群盖县岩组二段含碳质绢云千枚岩,大规模含金构造蚀变岩带受水平(或缓倾斜)... 大东沟金矿是辽宁省第五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近年发现的超大型低品位金矿床。矿区大地构造位于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辽东段西端,赋矿地层及岩性为辽河群盖县岩组二段含碳质绢云千枚岩,大规模含金构造蚀变岩带受水平(或缓倾斜)剪切构造控制,带内金矿化广泛分布,含金相对均匀,含金一般为0.3×10^(-6)~1.0×10^(-6),少数样品可达1.0×10^(-6)~3.0×10^(-6),按低品位指标圈连矿体,矿区金资源量可达1000 t以上;矿体金矿物赋存状态简单,选冶技术指标较好,矿床埋藏浅,经济潜力巨大。大东沟矿床地质特征独特,以含金品位低、规模大、具有明显的层控属性和后期热液叠加改造特征,可称之为“大东沟式”金矿,其矿床学意义深远,深入研究可为辽东金矿矿集区同类型金矿找矿实现更大的突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大东沟金矿 千吨级金矿床 超大型金矿 低品位金矿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矿集区大东沟金矿床成矿时代和成因: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浩 韩吉龙 +5 位作者 王功文 吕志成 陈广镇 刘泰冀 杨帆 张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91-3213,共23页
大东沟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东缘辽东矿集区,矿体赋存于古元古代辽河群盖县岩组绢云千枚岩中,并与中生代石英闪长岩空间关系密切。为了深入揭示矿床成因与成矿地质背景,近期我们对其开展矿床地质、黄铁矿Re-Os和锆石U-Pb测年、成矿相关... 大东沟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东缘辽东矿集区,矿体赋存于古元古代辽河群盖县岩组绢云千枚岩中,并与中生代石英闪长岩空间关系密切。为了深入揭示矿床成因与成矿地质背景,近期我们对其开展矿床地质、黄铁矿Re-Os和锆石U-Pb测年、成矿相关侵入岩的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以及硫化物S同位素工作。研究表明,其成矿可划分三期:第一期沉积成岩黄铁矿期(Ⅰ)、第二期为变质黄铁矿-毒砂期(Ⅱ)、第三期为热液期(Ⅲ)。其中,第三期又可划分黄铁矿-毒砂阶段(Ⅲ1)、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Ⅲ2)和含黄铁矿石英-碳酸盐阶段(Ⅲ3)。热液期(Ⅲ)黄铁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130±18Ma(n=5,初始^(187)Os/^(188)Os=1.60±0.42),与成矿相关石英闪长岩的侵位年龄(133±1Ma)一致,指示金成矿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热液期Ⅲ1、Ⅲ2矿化阶段硫化物的δ^(34) S值为3.0‰~4.8‰,且明显不同于第一期沉积成因黄铁矿(8.9‰~10.2‰)和辽河群沉积-变质岩(7.0‰~23‰)的硫同位素组成,进一步揭示该矿床大规模成矿为岩浆热液作用形成,与石英闪长岩作用密切。石英闪长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U等),中度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具有低的ε_(Hf)(t)值(-6.38~-2.82)以及弱氧化的属性;结合矿区内同期侵入岩数据,指示它起源于幔源镁铁质岩浆和壳源长英质岩浆的混合。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我们认为大东沟金矿床为中温热液型金矿床,成因上与同期弱氧化的闪长质岩浆有关,形成于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破坏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早白垩世 大东沟金矿床 辽东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半岛大石桥周家铁钴矿控矿构造特征及其区域地质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贾督 田忠华 +4 位作者 王伟 罗博文 李晓东 周进伟 樊金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90-3102,共13页
构造作用往往能为成矿流体提供重要的导矿通道,以此对矿床的形成及富集起着关键的控制作用,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能为地质找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中国东北地区辽宁大石桥市周家铁钴矿开展了详细的地质工作,包括剖面测制、构造解析和岩... 构造作用往往能为成矿流体提供重要的导矿通道,以此对矿床的形成及富集起着关键的控制作用,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能为地质找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中国东北地区辽宁大石桥市周家铁钴矿开展了详细的地质工作,包括剖面测制、构造解析和岩相学观察等。野外观察及室内岩相学研究指示Fe-Co矿矿体主要赋存于里尔峪组二段变粒岩和浅粒岩中。此外,还有少量铁矿见于古元古代辽吉花岗岩中。构造解析显示周家Fe-Co矿围岩变形包括早期紧闭褶皱、逆冲断层以及断层相关褶皱和晚期布丁构造、倾竖褶皱。通过野外岩脉穿切关系并综合前人年代学资料,可以将周家铁钴矿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发生原始地层变形,即为S_(0)发生变形形成S_(1)和F_(1)阶段;中期逆冲断层及紧闭褶皱等产于强烈造山期的构造要素为周家铁钴矿在古元古代的富集成矿提供了重要的构造条件;周家铁钴矿最终构造样式为倾竖褶皱和布丁状铁矿体,形成于晚期古元古代造山后的抬升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家铁钴矿 构造与成矿 倾竖褶皱 古元古代造山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群富铁表壳岩系磁铁矿微量元素组成对古元古代铁矿成因的制约——以周家地区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伟 李勇 +2 位作者 樊金虎 马双 贾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03-3113,共11页
铁矿石是工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矿产资源,多数铁矿石赋存于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中。古元古代是苏必利尔型BIF形成的重要时期,但它们在华北克拉通并不发育。在胶-辽-吉构造带的辽河群中存在一系列形成于2.2~2.1Ga的富铁表壳岩系及具... 铁矿石是工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矿产资源,多数铁矿石赋存于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中。古元古代是苏必利尔型BIF形成的重要时期,但它们在华北克拉通并不发育。在胶-辽-吉构造带的辽河群中存在一系列形成于2.2~2.1Ga的富铁表壳岩系及具有经济价值的块状和层状铁矿石。揭示这些富铁岩石中磁铁矿的成因,并与苏必利尔型BIF进行对比,对探索华北元古宙铁矿找寻方向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辽宁周家地区辽河群中的块状和层状铁矿石、共生浸染状和脉状矿化变粒岩及弱矿化磁铁变粒岩开展的岩相学和磁铁矿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区域存在三类地球化学特征不同的磁铁矿。第一类磁铁矿来自块状矿石和浸染状矿化变粒岩,它们的Mg、Mn含量较高,Ti、V和Co含量低;第二类磁铁矿赋存于层状矿石和弱矿化磁铁变粒岩中,它们的Mg、Mn含量较低而Ti、V和Co含量稍高;第三类磁铁矿仅产出于脉状矿化变粒岩中,它们的Cr-Ni-V-Ti-Mn体系与前两类磁铁矿均不相同。元素含量及变化趋势的相似性表明,块状和层状矿石的形成分别是浸染状矿化变粒岩和弱矿化磁铁变粒岩中磁铁矿进一步生长富集的结果,而脉状矿化变粒岩中铁镁组分含量高是导致第三类磁铁矿具有最高Cr、Mn含量的主要因素。在Cr-Ni、Ti-Ni/Cr和V-Ti图解中,本文研究的磁铁矿多数具有低温热液成因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弱矿化磁铁变粒岩中磁铁矿的Ti和Ni含量具负相关性,表明它们经历了由高温到低温条件的变化过程。虽然都是变质-热液作用的产物,但本文研究的辽河群三类磁铁矿与西澳古元古代Hamersley苏必利尔型BIF中的磁铁矿在元素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表明它们的形成条件在温度、氧逸度和体系成分等方面与典型苏必利尔型BIF中的磁铁矿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 地球化学 古元古代 BIF 辽河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硼成矿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勇 樊金虎 +5 位作者 李浩 马双 冯家新 王慧宁 郑军 李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14-3237,共24页
辽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硼矿资源产地,赋存硼矿的胶-辽-吉带古元古时期处于活动陆缘环境。辽东硼矿成因为沉积变质再造矿床,硼物质源于蚀变洋壳、俯冲沉积物、蛇纹石化地幔楔等俯冲洋壳系统的富硼地体,在洋壳向克拉通俯冲过程中,硼质在弧... 辽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硼矿资源产地,赋存硼矿的胶-辽-吉带古元古时期处于活动陆缘环境。辽东硼矿成因为沉积变质再造矿床,硼物质源于蚀变洋壳、俯冲沉积物、蛇纹石化地幔楔等俯冲洋壳系统的富硼地体,在洋壳向克拉通俯冲过程中,硼质在弧前释放进入岛弧火山系统参与热液循环,通过海底热泉等热液方式汇集于火山盆地形成含水硼酸盐初始矿层并被随后的火山沉积覆盖保存。在区域变质变形过程中,含水硼酸盐脱水重结晶并就位于变形构造形成的有利部位富集成矿。辽东硼同位素组成特征反应了对源区储库重硼的继承性,因此,用于探讨矿床成矿地质环境更具意义,而非用于海相和非海相沉积简单的对比。同产于含硼岩系中的含铜硫铁矿矿床沉积时间稍晚于硼矿床,两者空间上呈错位产出,据此可辅助找矿预测工作。区域上虎皮峪-红石砬子-清河复式背斜是辽河旋回多幕变形作用叠加形成的,宏观上控制含硼岩系硼矿床的空间分布。通过总结以往工作,建立了辽东硼矿床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分析了找矿方向,特别指出的是,部分盖县岩组地层出露地区,深部具有寻找隐伏硼矿的探索空间,未来找矿前景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半岛 胶-辽-吉古元古造山/活动带 硼成矿带 硼矿床成因 控矿构造 找矿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小女寨变辉长闪长岩的成因及其对钴镍富集成矿作用的制约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娜 王丹 +4 位作者 刘福来 王舫 马双 魏巍 孙立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31-3159,共29页
辽吉造山带是华北克拉通一条重要的古元古代造山带,该造山带在古元古代盆地拉张时期接受了大量陆壳沉积物,这些沉积物质组成和多期的岩浆-变质事件为辽吉造山带富集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辽吉造山带内除了发育与千枚岩-片岩相伴生的沉... 辽吉造山带是华北克拉通一条重要的古元古代造山带,该造山带在古元古代盆地拉张时期接受了大量陆壳沉积物,这些沉积物质组成和多期的岩浆-变质事件为辽吉造山带富集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辽吉造山带内除了发育与千枚岩-片岩相伴生的沉积岩-变沉积岩容矿型铜钴矿床,还发育与基性岩相伴生的岩浆型铜镍钴矿床。然而,对于岩浆型Co-Ni矿的富集成矿模式及钴镍富集规律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选取辽河群小女寨变辉长闪长岩开展了岩相学、矿物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及硫化物硫同位素的研究,以进一步理清辽河群Co-Ni成矿机制及物质来源。变辉长闪长岩具有变化的SiO_(2)(26.1%~57.3%)、MgO(2.90%~25.0%)、CaO(3.17%~10.7%)和FeO^(T)(6.43%~38.94%)含量,属于钙碱性系列。具有轻稀土富集和重稀土平坦的稀土配分模式,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Ta、Nb、Ti)。锆石U-Pb同位素分析获得的变辉长闪长岩变质原岩的形成时代为~2.17Ga。锆石εHf(t)值的变化范围为-1.3~+5.0,指示基性岩的岩浆源区来自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可能与岩石圈伸展作用相关。变辉长闪长岩中钴镍主要赋存于辉砷钴矿(Co:14.8%~31.3%;Ni:2.92%~14.2%)和镍黄铁矿(Co:5.70%~8.53%;Ni:27.3%~34.0%)中,富Co-Ni的矿物与石英、绿帘石等矿物共生,指示其成矿作用可能与晚期热液有关。小女寨变辉长闪长岩硫化物的S同位素分馏程度较弱(+4.5‰~+5.5‰),表明成矿物质来源均一。且具有比地幔更重的δ^(34) S值,表明硫化物的S可能来源于大陆地壳。小女寨地区2个钻孔岩心样品均具有较高的Ni(0.09%~0.94%)、Co(0.01%~0.13%)和Cu(0.02%~0.79%)品位,表明辽吉造山带古元古代变基性岩具有Cu-Co-Ni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吉造山带 辽河群 变辉长闪长岩 古元古代 钴镍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南大东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和C-H-O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浩 李勇 +5 位作者 孙新胜 王东波 马双 刘泰冀 孙立秋 周頔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8-460,共23页
大东沟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辽东古裂谷的西端。矿体主要产于古元古界盖县岩组二段绢云千枚岩内,呈似层状、透镜状、褶皱状、脉状,受NWW向褶皱构造和NE向断裂构造共同控制。围岩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 大东沟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辽东古裂谷的西端。矿体主要产于古元古界盖县岩组二段绢云千枚岩内,呈似层状、透镜状、褶皱状、脉状,受NWW向褶皱构造和NE向断裂构造共同控制。围岩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及少量碳酸盐化。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次为毒砂和磁黄铁矿,另有少量白铁矿、黄铜矿、方铅矿、自然金、银金矿等。岩浆热液期为主成矿期,可划分为4个阶段:早期无矿石英阶段(1)、石英-金-毒砂-黄铁矿阶段(2)、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3)、石英-碳酸盐阶段(4),其中(2)和(3)阶段为金主要成矿阶段。该矿床岩浆热液期石英中发育5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Ⅰ型)、富气相包裹体(Ⅱ型)、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Ⅲ型)、CO2-H2O三相包裹体(Ⅳ型)和单相包裹体(Ⅴ型)。Ⅲ-1阶段主要发育Ⅰ型、Ⅱ型和Ⅲ型包裹体,均一温度155~482℃,w(NaCleq)5.86%~34.51%;Ⅲ-2阶段主要发育Ⅰ型、Ⅱ型和Ⅲ型包裹体,均一温度111~450℃,w(NaCleq)1.91%~33.59%;Ⅲ-3阶段主要发育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包裹体,均一温度158~420℃,w(NaCleq)2.41%~33.31%。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各阶段包裹体气相成分类似,主要为CO2、CH4以及少量N2。岩浆热液期成矿流体的C、H、O同位素特征显示:δ13CV-PDB为-18.6‰^-9.6‰,δDV-SMOW为-98.3‰^-77.1‰,δ18OH2O为2.97‰~7.43‰,暗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来源,并混有部分大气降水和围岩有机碳组分。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流体的不混溶作用为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其次,地层中早期形成的碳质、黄铁矿层可能为成矿物质沉淀的有利成矿结构面。该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C-H-O同位素 中低温岩浆热液型 辽南大东沟金矿 胶-辽-吉活动带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大东沟金矿岩浆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浩 李勇 +5 位作者 马双 王鹏 魏巍 樊金虎 郑军 刘怀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43-1555,共13页
大东沟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对矿区内的岩浆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用LAICP-MS方法,测得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中锆石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147±10Ma和140.8±1.2Ma,花岗闪长岩经历了... 大东沟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对矿区内的岩浆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用LAICP-MS方法,测得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中锆石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147±10Ma和140.8±1.2Ma,花岗闪长岩经历了1874±18Ma的后期热液活动事件。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两者均为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类。石英闪长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明显的右倾模式,具有弱负Eu异常,而花岗闪长岩为平坦的右倾模式,具有明显的正Eu异常,两者呈现轻稀土相对富集的特征。微量元素均富集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石英闪长岩表现为亏损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而花岗闪长岩表现为Th、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亏损。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及相关研究认为,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大陆弧后盆地的构造背景,主要是由约2.2Ca的岩浆底侵加热导致下地壳基性火成岩部分熔融而成;石英闪长岩形成于伊佐奈岐板块向华北板块斜向俯冲的构造背景,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为俯冲带流体交代地幔,使其部分熔融,形成基性岩浆与地壳熔融物质混合而成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东沟金矿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I型花岗岩 古元古代 早白垩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