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东南部部寒武系张夏组岩石及沉积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宁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8-613,共6页
为对辽东南古生界寒武系张夏组岩性及沉积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对辽东太子河地区与辽南复州湾地区地质调查及研究,对两地区张夏组岩性进行详细划分,并对其沉积环境进行恢复.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张夏组自下而上分别为张夏组一段、二段、三段,... 为对辽东南古生界寒武系张夏组岩性及沉积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对辽东太子河地区与辽南复州湾地区地质调查及研究,对两地区张夏组岩性进行详细划分,并对其沉积环境进行恢复.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张夏组自下而上分别为张夏组一段、二段、三段,分别为鲕粒灰岩、页岩及藻灰岩,各段间均为整合接触.通过岩性组合,环境分析,太子河盆地和复州湾盆地均为发育鲕粒滩-盆地-藻礁的缓坡-盆地相模式,参照各种沉积构造等现象,将张夏组沉积环境恢复为碳酸盐台地相.通过对第2个三级层序进行高频旋回划分对比,复州湾盆地剖面由四个四级旋回组成,而每个四级旋回层序均表现为向上海水变浅、沉积物变厚、变粗的进积型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东南部 太子河地区 复州地区 张夏组 岩性与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湖凹陷隐性断裂带形成机制及分布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伟锋 周维维 +1 位作者 周杰 李少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95-1405,共11页
金湖凹陷基底存在北东、北西向两组断裂。北西向基底断裂活动较弱,对盖层变形影响较小,在盖层中多以隐性断裂带显现;北东向基底断裂活动强烈,对凹陷盖层变形影响较大,不仅形成了凹陷东部边界杨村断裂在内的多条显性断裂,而且形成了多条... 金湖凹陷基底存在北东、北西向两组断裂。北西向基底断裂活动较弱,对盖层变形影响较小,在盖层中多以隐性断裂带显现;北东向基底断裂活动强烈,对凹陷盖层变形影响较大,不仅形成了凹陷东部边界杨村断裂在内的多条显性断裂,而且形成了多条隐性断裂带。凹陷中部的北东向石港显性断裂带将凹陷分割成西部斜坡带和东部凹陷带。东部凹陷带受基底北西向断裂隐性活动的影响呈现南北分段特征。凹陷盖层中还发育了大量近东西走向的三、四级正断层,它们大致平行成带分布,形成了宝应平行雁列式断裂构造带、唐港雁列式断裂构造带、卞闵杨平行雁列式断裂构造带、西斜坡平行入字型断裂构造带、汊涧泥沛平行雁列式断裂构造带等一系列油气富集区带。上述构造带中的油气藏分布明显受到北东和北西向基底断裂活动影响,呈现北东、北西或近南北向成带、成串分布特征。应用区域地质、重磁等资料开展隐性断裂带预测,识别出10条北东向、5条北西向、6条南北向隐性断裂带。沉积盖层中形成的这些隐性断裂带控制了储集砂体分布、改善了储层物性、使隐性圈闭成带成串分布,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湖凹陷 隐性断裂带 杨村断裂带 形成机制 调节带 隐蔽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地区油页岩矿急待勘查开发 被引量:1
3
作者 宫占全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7-70,共4页
当前国际能源的短缺,油页岩炼制页岩油可替代石油能源。辽西地区油页岩矿分布广泛,资源储量规模巨大,综合开发利用经济价值高。为早日改变辽西的贫穷与落后,勘查开发油页岩矿迫在眉睫。
关键词 石油替代品 赋存特征 勘查和利用现状 潜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