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1
作者 姜秀英 王佳 +4 位作者 高振环 吕军 李建国 韩勇 王丽丽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6,共6页
采取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辽宁省45个水稻新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和归类。结果表明:品种间秕粒数存在较大差异,千粒重和生育期差异较小。相关分析显示,生育期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适当选择生育期长的品种,易因提高结实率从而... 采取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辽宁省45个水稻新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和归类。结果表明:品种间秕粒数存在较大差异,千粒重和生育期差异较小。相关分析显示,生育期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适当选择生育期长的品种,易因提高结实率从而增加产量。着粒密度与多个农艺性状显著相关,在育种中保证一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应选择粒数多、着粒密、结实好的品种,有利于提高产量。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前4个主成分综合评价不同水稻品种的农艺性状。第1主成分主要反映了穗部情况;第2主成分主要综合了产量和生育期;第3主成分主要反映了群体穗数情况;第4主成分主要体现了株高性状。通过综合评价,得分前5名的品种分别是:辽优66、天隆粳721、辽优1537、港优20、丹粳15。通过聚类分析将45个品种分为4大类,其中第Ⅰ类材料包括7个品种,占供试材料总数的15.56%,其综合性状最优;第Ⅱ类材料包括33个品种,占供试材料总数的73.33%,其综合性状较优。第Ⅲ类、第Ⅳ类材料数量较少,多是高食味品种。该研究结果可为育种家在水稻品种选育的过程中筛选和开发利用优质水稻品种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水稻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的辽宁省水稻品种品质性状综合评价
2
作者 姜秀英 王佳 +4 位作者 李建国 解文孝 潘争艳 韩勇 吕军 《北方水稻》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为研究不同水稻品种的综合品质差异,本文以辽宁省39个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糙米率等12项品质指标进行了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的品质性状间存在差异,其中垩白性状的差异最大,变异系数达到... 为研究不同水稻品种的综合品质差异,本文以辽宁省39个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糙米率等12项品质指标进行了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的品质性状间存在差异,其中垩白性状的差异最大,变异系数达到60%以上,加工品质差异较小。12项品质指标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4.770%,能够概括稻米品质性状大部分信息,可以用来综合评价不同水稻品种品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可知,盐粳682、辽粳802、盐禾香113、盐粳144、北粳204的综合得分较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9个水稻品种可被分为4大类,综合得分较高的5个品种分布在第Ⅰ大类,其稻米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主成分分析 品质评价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审定的水稻品种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姜秀英 王佳 +3 位作者 吕军 李跃东 韩勇 王丽丽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46-49,共4页
为了解辽宁省审定的水稻品种变化趋势,对2011~2020年辽宁省审定的213个水稻品种种类、育种主体、产量、品质和稻瘟病抗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审定的水稻品种以常规粳稻为主,占比92.0%,企业和科研院所年审定数量均呈上升趋势。年均产... 为了解辽宁省审定的水稻品种变化趋势,对2011~2020年辽宁省审定的213个水稻品种种类、育种主体、产量、品质和稻瘟病抗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审定的水稻品种以常规粳稻为主,占比92.0%,企业和科研院所年审定数量均呈上升趋势。年均产量平稳提升,自2015年后,55个品种产量突破10 000 kg/hm2。审定的优质稻品种数量占比达到84.98%,优质稻品种审定数量呈上升趋势,年度占比呈下降趋势。垩白度、碱消值年均值呈上升趋势,分别在部标2、3级范围内波动,品质育种应该注意降低垩白度,提高碱消值。2011~2020年,已审定品种稻瘟病抗性由70.0%提高至96.2%,呈上升趋势,但高抗品种数量仍然较少。分析结果为辽宁省品种选育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和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审定品种 产量 品质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通过审定的杂交粳稻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
4
作者 张悦 王佳 +5 位作者 高振环 吕军 潘争艳 王丽丽 李建国 姜秀英 《北方水稻》 CAS 2024年第5期16-20,共5页
对1980年~2023年辽宁省审定的42个杂交粳稻品种产量、品质、抗病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种以三系杂交粳稻为主,占比97.6%,其中辽宁省水稻研究所育成品种26个。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有5个品种区试产量突破到10 t/hm^(2)以上。有57.1%... 对1980年~2023年辽宁省审定的42个杂交粳稻品种产量、品质、抗病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种以三系杂交粳稻为主,占比97.6%,其中辽宁省水稻研究所育成品种26个。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有5个品种区试产量突破到10 t/hm^(2)以上。有57.1%的品种较对照增产10%以上,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本研究中,穗粒数增加是产量提升的主要原因。品种优质达标率84.4%,但近5年审定品种优质达标率有所下降,主要体现在垩白度偏高、碱消值较低,今后杂交粳稻品种选育,应着重改良这两个品质性状。杂交粳稻抗病性达到较高水平,对稻瘟病抗性表现达到中抗及以上水平的品种占比9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杂交粳稻 产量 品质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鲜食大豆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史鸿儒 《园艺与种苗》 CAS 2021年第6期61-62,共2页
从鲜食大豆育种基础、种子生产基地、种子和鲜豆荚产值比较等三方面对辽宁鲜食大豆产业概况进行分析,提出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鲜食大豆产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鲜食大豆 发展概况 问题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种子检验机构体系建设发展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4
6
作者 朱志成 《中国种业》 2020年第4期20-21,共2页
通过对辽宁省种子检验机构发展现状的分析,阐述了检验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辽宁省种子检验机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检验机构 种子 现状 建议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中熟大豆新品系引种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前程 朱海荣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6期164-166,共3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辽宁省种植的中熟大豆品种进行区域试验,对13个大豆新品系进行引种试验,对其产量、农艺性状鉴定。结果表明,铁11318-4、铁08082-1、铁11236-11、辽12109-6-1、辽11Q011-4、铁11126-14、辽12141-2、辽11045-8-6共8个品...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辽宁省种植的中熟大豆品种进行区域试验,对13个大豆新品系进行引种试验,对其产量、农艺性状鉴定。结果表明,铁11318-4、铁08082-1、铁11236-11、辽12109-6-1、辽11Q011-4、铁11126-14、辽12141-2、辽11045-8-6共8个品种各种性状表现良好,建议参加区域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熟 大豆 引种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菜用豆新品系引种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前程 朱海荣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年第3期95-96,共2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辽宁省种植的菜用大豆进行区域试验,对6个菜用豆品系进行了鲜荚产量、农艺性状鉴定。结果表明:铁11262-1、开鲜豆6号、辽鲜试11、铁11002-2、铁11000-5、辽鲜试12所有品系均产量高,农艺性状好,品质优良,建议参加辽宁省...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辽宁省种植的菜用大豆进行区域试验,对6个菜用豆品系进行了鲜荚产量、农艺性状鉴定。结果表明:铁11262-1、开鲜豆6号、辽鲜试11、铁11002-2、铁11000-5、辽鲜试12所有品系均产量高,农艺性状好,品质优良,建议参加辽宁省菜用组区域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品系 引种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史鸿儒 《园艺与种苗》 CAS 2021年第8期81-82,共2页
从产业规模、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地缘优势、市场供需等方面对辽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辽宁省玉米产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鲜食玉米 发展现状 突出问题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北票市棉花高产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邢颖 郭晓雷 王子胜 《中国棉花》 2022年第7期41-43,共3页
针对辽宁省北票市传统植棉用工多、劳动力不足、植棉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的现状,提出采用以机械直播、化学除草、病虫防治、化学调控塑形、集中采摘为核心的高产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可减少植棉的人工投入、提高机械化应用、节约劳动力... 针对辽宁省北票市传统植棉用工多、劳动力不足、植棉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的现状,提出采用以机械直播、化学除草、病虫防治、化学调控塑形、集中采摘为核心的高产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可减少植棉的人工投入、提高机械化应用、节约劳动力和成本。该技术可为辽宁特早熟棉区棉花生产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北票市 棉花 高效 轻简化 栽培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审定的水稻品种基本情况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姜秀英 吕军 +3 位作者 王佳 王之旭 张悦 韩勇 《辽宁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7-11,共5页
对2019年辽宁省审定的19个水稻品种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辽宁省水稻品种分4个生态类型,品种审定年均数量稳中有升,其中科研、教学单位比企业稍多。育种方法以常规杂交为主。产量与以往相比有较大进步,但距全国近期平均水平仍有差距。产... 对2019年辽宁省审定的19个水稻品种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辽宁省水稻品种分4个生态类型,品种审定年均数量稳中有升,其中科研、教学单位比企业稍多。育种方法以常规杂交为主。产量与以往相比有较大进步,但距全国近期平均水平仍有差距。产量性状协调发展才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品质主要性状指标优质达标率94.44%。不同生态类型品种品质有差异,中早、晚熟品种优质等级更高。提高糙米率、降低垩白度,是省内提高优质等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0年辽宁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简报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晓军 李海燕 +1 位作者 吴蔚 王子胜 《中国棉花》 2021年第8期15-19,21,共6页
介绍了2019―2020年辽宁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综合分析了2年参试品种(系)的产量、纤维品质和抗病性等表现,为辽宁省棉花育种、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依据。
关键词 辽宁省 棉花品种 区域试验 产量 纤维品质 抗病性 简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22年辽宁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品种表现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晓军 王洪山 王子胜 《中国棉花》 2023年第7期42-46,共5页
通过对2016―2022年辽宁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期间的气候条件、参试品种的基本情况以及产量、品质、抗病性等表现进行分析,为辽宁省植棉区特早熟棉花品种选育与改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16―2022年辽宁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种多由... 通过对2016―2022年辽宁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期间的气候条件、参试品种的基本情况以及产量、品质、抗病性等表现进行分析,为辽宁省植棉区特早熟棉花品种选育与改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16―2022年辽宁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种多由辽宁省本地育种单位培育;参试品种及对照品种单产整体呈降低趋势,可能与2019年、2021年、2022年的棉花生育期内日照时间减少、日平均温度降低、降水量增加有关;籽棉单产、霜前皮棉单产、皮棉单产与对照相比均增加;铃重整体呈提高趋势,衣分基本持平;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整体呈升高趋势;大部分参试品种达到抗或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水平,整体抗病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棉花 育种 品种 区域试验 抗病性 纤维品质 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棉花区域试验2013―2022年工作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晓军 王洪山 王子胜 《中国棉花》 2023年第6期28-30,共3页
简要回顾了1949―2022年辽宁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发展历程,总结了2013―2022年辽宁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基本操作规程、试验操作的变化和工作经验,并对今后的区域试验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辽宁省 棉花 区域试验 特早熟 品种推广 操作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优质稻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前程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年第4期82-83,共2页
通过在稻主产区、稻加工企业以及科研院校和种子企业的调研,优质稻的选育、推广及栽培是稻米产业提升竞争力、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强优质稻的选育、利用和推广,促进科企进一步合作,提高优质稻品种标准,强化品牌意识,注重品牌保护,... 通过在稻主产区、稻加工企业以及科研院校和种子企业的调研,优质稻的选育、推广及栽培是稻米产业提升竞争力、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强优质稻的选育、利用和推广,促进科企进一步合作,提高优质稻品种标准,强化品牌意识,注重品牌保护,拓宽种植方式,加强优质稻推广,加强稻米产业链建设,提升深加工水平,对提升大米加工企业的品牌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稻 发展趋势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玉米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静 史鸿儒 +2 位作者 李鹏 温浩 徐长成 《中国种业》 2021年第2期12-14,共3页
辽宁省以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项目为重要支撑,构建覆盖全省主要生态区的玉米新品种展示示范网络,完善玉米品种跟踪评价体系,科学公正推介玉米新品种,一大批优异品种在辽宁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品种更新更换速度由8~10年缩短到3~4年,良... 辽宁省以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项目为重要支撑,构建覆盖全省主要生态区的玉米新品种展示示范网络,完善玉米品种跟踪评价体系,科学公正推介玉米新品种,一大批优异品种在辽宁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品种更新更换速度由8~10年缩短到3~4年,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提高到46%。对辽宁省玉米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全面总结了工作的主要成效和经验,查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展示示范网络、建立跟踪预警评价体系、加强宣传推广服务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展示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在玉米种植及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17
作者 徐策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5年第9期108-110,共3页
玉米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辽宁省是中国玉米的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2022年,辽宁省玉米播种面积达200万hm^(2),总产量达1 440万t,分别占全国的6.2%和5.9%。玉米已成为辽... 玉米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辽宁省是中国玉米的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2022年,辽宁省玉米播种面积达200万hm^(2),总产量达1 440万t,分别占全国的6.2%和5.9%。玉米已成为辽宁省的第一大农作物。然而,玉米生产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病虫害频发、自然灾害、生产成本高等,严重制约了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农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相结合,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监控和智能化管理,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虫害防治 玉米种植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播早熟酿造高粱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艳秋 张飞 +3 位作者 王佳旭 朱凯 郭晓雷 邹剑秋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9,共9页
[目的]通过春播早熟区酿造高粱生态适应性评价,鉴选出适宜我国春播早熟区的高产高效品种,并建立酿造高粱品质评价标准,促进高粱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方法]本研究以春播早熟区广泛应用的25个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赤峰、公主岭、通辽... [目的]通过春播早熟区酿造高粱生态适应性评价,鉴选出适宜我国春播早熟区的高产高效品种,并建立酿造高粱品质评价标准,促进高粱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方法]本研究以春播早熟区广泛应用的25个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赤峰、公主岭、通辽、白城4个试点对不同品种的产量、品质、生育期、株高等参数进行测定与分析,开展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结果]参试的25个品种在4个生态区的产量总体表现为:白城>赤峰>通辽>公主岭,凤杂32、吉杂224、辽糯11三个品种在春播早熟各生态区产量、品质、生育期等参数综合表现优异,为鉴选出的高效品种;通过2020和2021两年籽粒品质分析,建立了春播早熟区酿造高粱品质评价标准:淀粉含量≥70%、单宁含量0.8%~2.0%、脂肪含量≤5.0%、蛋白质含7.0%~12.0%;所有参试品种平均生育期115.3 d,产量排名前5位品种生育期为118.5~121.8 d,平均株高分别为161.2~174.1 cm。[结论]春播早熟区选择丰产稳产性高、品质符合酿造标准、生育期和株高适中的品种是实现该区域高粱高效、持续生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早熟 产量 品质 生态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播晚熟酿造高粱不同生态区高产高效品种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艳秋 张飞 +5 位作者 张旷野 王佳旭 朱凯 熊文强 郭晓雷 邹剑秋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98,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为探究春播晚熟区适宜酿造高粱品种,挖掘不同生态区高粱生产潜力,开展适宜机械化酿造高粱品种筛选,优化品种品质指标评价标准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当前全国高粱主产区广泛应用的28个高粱品种为材料,在朝阳、沈阳、锦州、... [目的]本文旨在为探究春播晚熟区适宜酿造高粱品种,挖掘不同生态区高粱生产潜力,开展适宜机械化酿造高粱品种筛选,优化品种品质指标评价标准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当前全国高粱主产区广泛应用的28个高粱品种为材料,在朝阳、沈阳、锦州、平凉、榆林和晋中6个生态区开展品种适应性评价并对品质参数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参试品种在6个试验点的平均产量表现为:沈阳>朝阳>晋中>锦州>榆林>平凉,凤杂50、辽粘3号和辽糯11等品种在6个生态区产量均保持较高水平且表现稳定,穗粒重和穗长增加是其产量潜力发挥的关键。18个参试品种淀粉含量≥70%、单宁含量0.8%~2.0%、脂肪含量≤4.6%、蛋白质含量9.0%~12.0%,这一品质范围可作为春播晚熟高粱品质评价的初步标准。不同品种生育期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但辽糯11、凤杂50、辽粘3号等品种具有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同品种株高变幅为140.4~162.2 cm,试点间株高晋中>沈阳>榆林>朝阳>平凉>锦州。[结论]沈阳、朝阳和晋中生态区春播晚熟高粱产量优势相对突出,鉴选出的辽糯11、凤杂50、辽粘3号等品种生态适应性强,可充分利用春播晚熟区气候优势,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造高粱 品种 生态区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欣芳 李静 +3 位作者 徐长成 马骏 邵帅 齐欣 《辽宁农业科学》 2021年第1期10-13,共4页
为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辽宁玉米土壤物理性质、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总粒数、百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2018年在沈阳以东单6531和辽单588为供试品种,设置常规垄作、平作匀行和平作宽窄行3个栽培模式,同时设置这三种模式对应的6750... 为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辽宁玉米土壤物理性质、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总粒数、百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2018年在沈阳以东单6531和辽单588为供试品种,设置常规垄作、平作匀行和平作宽窄行3个栽培模式,同时设置这三种模式对应的67500株/hm^(2)和75000株/hm^(2)种植密度,开展高密条件下栽培模式对品种产量形成效应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3种栽培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同一品种平作宽窄行75000株/hm^(2)密度下的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均高于其他模式;同一品种的平作宽窄行模式能够有效增加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和缩短秃尖长度等产量构成因素,使玉米显著增产,东单6531增产14.39%以上,辽单588增产12.73%以上。宽窄行较匀行具有增产效应,且能使玉米在高密度下达到高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栽培 土壤物理性质 干物质积累 叶面积指数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