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东清河地区晚三叠世侵入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华北克拉通东部构造演化的指示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文彬 申亮 +5 位作者 李海洋 王玉平 李超 王晓亮 杜继宇 常世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18-1131,共14页
辽东清河地区发育二长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2类侵入岩,通过对其开展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地球化学研究,探讨晚三叠世辽东清河地区的岩浆侵位机制及大地构造背景。二长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 辽东清河地区发育二长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2类侵入岩,通过对其开展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地球化学研究,探讨晚三叠世辽东清河地区的岩浆侵位机制及大地构造背景。二长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12±2 Ma和221±2 Ma,时代为晚三叠世。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二长闪长岩SiO_(2)含量(50.44%~55.18%,平均52.20%)中等,MgO(3.18%~6.2%,平均5.20%)、TFe_(2)O_(3)(7.83%~8.85%,平均8.37%)和总碱(7.04%~8.00%,平均7.50%)含量较高,表明清河地区二长闪长岩属于准铝质钾玄岩系列岩石;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中等的Nd/Th(3.70~9.75,平均5.83)和Rb/Sr值(0.07~0.12,平均值为0.09),较高的Nb/U值(9.11~13.2,平均10.8),显示了主要由壳源物质组成,同时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二长花岗岩具有富SiO_(2)(76.10%~76.80%,平均77.12%)、贫MgO和TFe_(2)O_(3)的特征,其岩浆成分以地壳中的硅铝质成分为主,属于过铝质的I型花岗岩,同时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Nd/Th值(0.62~1.73,平均1.23)接近壳源岩石值,暗示其原始岩浆应是起源于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通过岩石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构造环境分析,并结合辽东半岛区域构造演化研究,认为二长闪长岩为扬子克拉通深俯冲与华北克拉通后伸展作用的结果,二长花岗岩花岗岩为同碰撞挤压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 二长闪长岩 二长花岗岩 锆石U-PB测年 辽东半岛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桓仁西部古元古代侵入岩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 被引量:1
2
作者 骆念岗 王彬娜 +3 位作者 刘显成 洪秀伟 于波涛 李庆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8-111,共14页
华北克拉通东部辽东地区出露古元古代侵入岩,为准确认识辽东地区古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选取北沟岩体、正岔岩体和树柳林子岩体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探讨了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 华北克拉通东部辽东地区出露古元古代侵入岩,为准确认识辽东地区古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选取北沟岩体、正岔岩体和树柳林子岩体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探讨了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柳林子岩体年龄为(2 490±8) Ma,北沟岩体年龄为(2 457±11) Ma。北沟岩体高硅富钾,富集Rb、U、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i、P等高场强元素,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Nb/Ta平均值5. 75,Rb/Nb平均值4. 21,源于太古宙古老地壳的部分熔融;正岔岩体高硅富钾,富集Rb、Ba、U、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i、P等高场强元素,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Nb/Ta平均值16. 06,Rb/Nb平均值4. 81,源区可能由幔源岩浆底侵带来的热量加热地壳,导致其重熔并与之混合后形成的。柳林子岩体为变质角闪辉长岩,呈亚碱性,富集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i、P等高场强元素,显示其岩浆可能形成于受陆壳微弱混染的软流圈地幔或岩石圈地幔。认为研究区古元古代侵入岩形成于东、西陆块碰撞拼合后的后造山挤压向板内伸展转换的构造环境,为构造体质转换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地区 古元古代 侵入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