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蟹对北方稻田主要杂草选择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吕东锋 王武 +4 位作者 马旭洲 陈再忠 白国福 陈卫新 于永清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研究了在稻田中用网箱养殖的不同规格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对稻田中4种杂草和水稻的选择性及摄食情况。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对稻田杂草的摄食存在明显的选择性,对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var.sinensis的摄食量最大,对鸭舌... 研究了在稻田中用网箱养殖的不同规格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对稻田中4种杂草和水稻的选择性及摄食情况。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对稻田杂草的摄食存在明显的选择性,对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var.sinensis的摄食量最大,对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和眼子菜Potamogeton franchetii的摄食量相对较少,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和水稻的摄食量最差。不同规格的中华绒螯蟹对杂草的摄食率有所不同,20-30 g的中华绒螯蟹对野慈姑的摄食率最高,与其它3种规格的中华绒螯蟹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0 g以上的中华绒螯蟹对鸭舌草和眼子菜的摄食率均最低,与其它规格的中华绒螯蟹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1-10 g的中华绒螯蟹对稗草和水稻的摄食率最高,与其它规格的中华绒螯蟹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稻田 杂草 水稻 摄食率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蟹稻田水环境部分因子变化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王昂 王武 +3 位作者 马旭洲 汪清 于永清 陈卫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514-3519,共6页
设置了精养蟹、常规养蟹和不养蟹3种种养模式,并在稻田四周开挖环沟,研究不同种养模式和环沟对稻田水环境部分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稻田水质环境适宜河蟹生存,水体昼夜溶解氧均在2.0mg/L以上;稻田环沟上下层温差最高达7.6℃,环沟... 设置了精养蟹、常规养蟹和不养蟹3种种养模式,并在稻田四周开挖环沟,研究不同种养模式和环沟对稻田水环境部分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稻田水质环境适宜河蟹生存,水体昼夜溶解氧均在2.0mg/L以上;稻田环沟上下层温差最高达7.6℃,环沟的存在有效地防止了高温对河蟹的危害。在稻蟹生长的中后期,养蟹稻田的溶解氧显著低于不养蟹稻田,但基本不影响河蟹的生长。整个稻蟹生长的中后期,精养蟹稻田的硝酸盐、磷酸盐含量显著高于不养蟹稻田。在养蟹稻田中,尤其是精养蟹稻田,河蟹的存在为水稻提供不间断施肥,对水稻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养蟹 温度 溶解氧 硝酸盐 磷酸盐 不间断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蟹共生对稻田杂草的生态防控试验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吕东锋 王武 +4 位作者 马旭洲 汪清 王昂 陈再忠 唐士桥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74-1578,共5页
为了克服稻田大量施用化学农药除草的弊端,通过在稻田食物链中增加河蟹,对稻蟹共生稻田中杂草的消长动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点稻田杂草主要以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为主,其他杂草只占很少一部分。养蟹投饵田... 为了克服稻田大量施用化学农药除草的弊端,通过在稻田食物链中增加河蟹,对稻蟹共生稻田中杂草的消长动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点稻田杂草主要以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为主,其他杂草只占很少一部分。养蟹投饵田中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可达26.43%~44.33%、17.72%~42.84%;养蟹不投饵田的稻田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可达50%以上。说明稻蟹共生可利用河蟹控制杂草,降低杂草与水稻的竞争,能基本控制杂草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河蟹 生态系统 杂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生长性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段强 田静 +5 位作者 曹纬楠 武禹安 李杰 霍忠明 聂鸿涛 闫喜武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7-202,共6页
为研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基因型和环境的相作效应,采用双列杂交方法构建了AA、AB、BB、BA 4个基因型家系遗传材料,分别在不同温度、盐度和养殖环境条件下养殖30~45 d,以壳长生长为指标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遗传效应。... 为研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基因型和环境的相作效应,采用双列杂交方法构建了AA、AB、BB、BA 4个基因型家系遗传材料,分别在不同温度、盐度和养殖环境条件下养殖30~45 d,以壳长生长为指标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基因型与温度互作遗传效应中,温度对基因型存在显著影响(P<0.05),在20、24、28℃水温下,壳长生长由大到小分别为BB>BA>AB>AA,BA>AB>AA>BB,AA>BA>AB>BB,但温度与基因型互作效应不显著(P>0.05);基因型与盐度互作遗传效应中,盐度对基因型存在显著影响(P<0.05),在20、25、30盐度下,AA家系生长均显著快于BA、AB和BB家系(P<0.05),各盐度下壳长生长均依次为AA>AB>BA>BB,但盐度与基因型互作效应不显著(P>0.05);在室外土池、室内循环水槽、室内水桶3种养殖环境下,环境对壳长生长存在显著影响(P<0.05),各家系生长速度均为室外土池>室内循环水>室内水桶,环境对基因型也存在显著影响(P<0.05),各环境条件下BA、AA、AB家系生长速度均显著快于BB家系(P<0.05),壳长生长由大到小依次为AA>AB>BA>BB,且养殖环境和基因型的交互作用也存在显著影响(P<0.05),采用线性回归法对蛤仔4个基因型与养殖环境互作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了不同基因型的壳长增长率对环境的响应方法,回归系数所确定的各基因型对环境变化反应的灵敏程度顺序为BB>AB>BA>AA。本研究结果为蛤仔遗传育种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家系 基因型 环境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稻田成蟹综合种养技术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卫新 《中国水产》 2014年第12期64-67,共4页
本技术是在结合盘锦地区广大蟹农养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水产科技人员倾力努力研究,同时参照部分相关的国家和地方行业标准和技术资料总结出的稻田成蟹综合种养新技术。这项技术从单一种稻到稻蟹综合种养,实现了水稻种植与河蟹养殖... 本技术是在结合盘锦地区广大蟹农养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水产科技人员倾力努力研究,同时参照部分相关的国家和地方行业标准和技术资料总结出的稻田成蟹综合种养新技术。这项技术从单一种稻到稻蟹综合种养,实现了水稻种植与河蟹养殖的有机结合,种粮的土地效益不低,而且粮食还增产、优质,是名副其实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食品安全型产业,这项技术模式可充分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该项技术可以在我国北方水稻主产区大规模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养技术 成蟹 稻田 北方 粮食安全战略 河蟹养殖 水稻种植 种养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蟹共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2
6
作者 汪清 王武 +2 位作者 马旭洲 陈再忠 于永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948-3952,共5页
在稻田养蟹生态系统中,研究稻蟹共作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蟹共作提高了土壤中全氮、全磷的含量,显著地增加了土壤中NH4+、速效磷含量,而对土壤中NO3-影响不显著;相对于不养蟹稻田,由于河蟹的存在,稻蟹共作降低了土壤pH... 在稻田养蟹生态系统中,研究稻蟹共作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蟹共作提高了土壤中全氮、全磷的含量,显著地增加了土壤中NH4+、速效磷含量,而对土壤中NO3-影响不显著;相对于不养蟹稻田,由于河蟹的存在,稻蟹共作降低了土壤pH,显著增加了粒径>0.2 mm团聚体的含量,显著降低了粒径<0.002 mm微团聚体的含量,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增加,土壤团聚化程度加强,降低了土壤容重,改善了土壤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作生态系统 土壤理化性质 氮素 磷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养蟹模式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卫新 《中国水产》 2016年第1期45-46,共2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稻田渔业发展较快,2014年,全国稻田养鱼(蟹)面积为2234.3万亩,其中辽宁省盘锦市稻田养蟹面积为75.6万亩(其中蟹种25.2万亩),产量3.1万吨,产值15亿元,分别占全省稻田养蟹92.5%、94.2%和95.5%。
关键词 养蟹 蟹种 稻田养鱼 农业产业结构 水稻种植区 辽宁省盘锦市 优质蟹 稻作方式 动物性饵料 蜕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