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畅 贾洪强 杨栋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后1a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05/2017-06在我院行PRP治疗...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后1a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05/2017-06在我院行PRP治疗的92例92眼DR患者,采用OCT的DISC CIRCLE程序,测量分析以视盘为中心、直径3. 45mm范围DR患者PRP术前和术后1a (采用Follow-Up程序自动追踪模式)视盘周围RNFL厚度,按视盘上方(S)、下方(I)、鼻侧(N)、颞侧(T)4个象限分区所得的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R患者PRP术后1a较术前视盘周围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和全周平均RNFL厚度明显变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PRP治疗可导致视网膜RNFL变薄,临床上应充分重视和考虑RNFL的损伤,更好地保护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机能对DR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局部用药治疗白内障患者干眼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2
2
作者 谷淑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9期122-124,129,共4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局部用药治疗白内障患者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3月来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眼科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190例(200眼),将其分为研究组(95例,100眼)和对照组95例(100眼),术前常规检测...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局部用药治疗白内障患者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3月来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眼科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190例(200眼),将其分为研究组(95例,100眼)和对照组95例(100眼),术前常规检测患者,同时给予两组超声乳化术治疗,术毕研究组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及贝复舒滴眼液点眼,4次/d,每5天递减1次,共计20 d。对照组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同时予以同规格的贝复舒滴眼液点眼,5次/d,每4天递减1次,共计20 d。观察干预后1周、1个月、3个月的干眼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及泪膜破裂时间(BUT)评分。结果研究组术后3个月干眼症状评分为(0.74±0.06)分,明显低于其术后1周[(1.21±0.14)分]、术后1个月[(1.09±0.33)分]及对照组术后3个月[(1.48±0.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术后3个月角膜荧光染色评分为(0.71±0.02)分,明显低于其术后1周[(1.81±0.11)分]、术后1个月[(1.39±0.30)分]及对照组术后3个月[(1.42±0.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术后3个月BUT评分为(8.70±0.10)分,明显高于其术后1周[(4.21±0.15)分]、术后1个月[(7.38±0.20)分]及对照组术后3个月[(6.47±0.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干眼症状发生率为1.1%,明显低于对照组(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局部用药在改善并恢复泪膜功能上作用显著,且安全性高,但其要遵循一定的用药原则,选择合理的用药方式,在保证控制术后感染前提下,尽量减少点眼的频率及用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用药 超声乳化术 干眼症 白内障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治疗不同房角关闭范围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庆雨 谷淑颖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房角关闭范围的闭角型青光眼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进行治疗的疗效,为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7例54眼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 目的:探讨不同房角关闭范围的闭角型青光眼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进行治疗的疗效,为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7例54眼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按照房角关闭粘连程度分为3组,房角关闭粘连≤1/2周者为A组(13眼);1/2<房角关闭粘连≤3/4者为B组(18眼);房角关闭粘连>3/4者为C组(23眼),观察三组患者术后2wk的房角和眼压情况,并观察术后3mo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2wk的眼压均较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且B、C两组眼压降低幅度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明显减少,其中A组患者房角重新开放13眼,开放率达100%,B组房角开放14眼,开放率达78%,C组房角开放16眼,开放率为70%,三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仅有C组3眼再次发生青光眼,发生率为13%,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B组有3眼角膜水肿、2眼房角关闭粘连>3/4;C组5眼房角关闭粘连>3/4,1眼有前房消失,3眼角膜水肿,1眼脉络膜上腔出血,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C两组再次出现房角关闭粘连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轻中度房角关闭粘连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效果显著,术后房角达到开放,但对于重度房角粘连患者其术后并发症较多,尤其是可能出现青光眼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房角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庆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6期52-54,58,共4页
目的评价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94例(100眼),根据自愿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7例(50... 目的评价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94例(100眼),根据自愿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7例(50眼)。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记录其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期间,观察组未发现视力〈0.1的患者,视力0.1-0.5者所占比例为46%,视力〉0.5比例为54%,对照组视力〈0.1的患者比例为16%,视力0.1-0.5者所占比例为32%,视力〉0.5者所占比例为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73,P=0.0204)。术后复查结果表明,采用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患者前房深度为(3.06±0.42)mm,眼内压为(13.17±4.02)mm Hg;小梁切除的患者前房深度为(2.15±0.50)mm,眼内压为(12.83±3.70)mm Hg。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560,P=0.0674)。结论采用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良好,效果较为明显,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闭角型青光眼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谷淑颖 李庆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6期105-108,共4页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5月盘锦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90例(102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眼底镜、视力检查以及眼底或视野荧光血管造影确...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5月盘锦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90例(102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眼底镜、视力检查以及眼底或视野荧光血管造影确诊。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654-2、地塞米松、葛根素注射液、三磷酸胞苷二钠、维生素B1及维生素B12治疗,此外,观察组患者还给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30μg/次,每天1次,21 d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4.44%)明显高于对照组(57.7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光敏感度(MS)和视野平均缺损(MD)以及视盘周围平均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患者RNFLT水平比较[(227.33±46.96)比(128.37±23.81)],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MS[(13.44±5.93)比(19.22±7.57)]、MD[(16.57±5.07)比(11.41±6.52)]及RNFLT[(225.90±49.64)比(90.54±11.87)]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NFL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能明显提高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视觉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鼠神经生长因子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bF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贾明利 李庆雨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39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组(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1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8例),39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39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组(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1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8例),39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进行取样,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两组血清中VEGF、b FGF的含量,观察两组患者血清VEGF、b FGF含量差异及观察组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之间VEGF、b FGF含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b FGF含量(279.14±21.20)μg/L、(49.58±12.47)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63.12±20.13)μg/L、(29.09±11.43)n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VEGF、b FGF含量(312.24±23.52)μg/L、(58.32±10.75)ng/L均高于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56.12±26.45)μg/L、(49.76±8.49)n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可能与VEGF、b FGF的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鑫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8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周边虹膜切除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周边虹膜切除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视力、前房深度、眼压、前房角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视力、前房深度、眼压以及前房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视力(0.56±0.17)、前房深度(2.87±0.57)mm均高于对照组的(0.44±0.14)、(2.54±0.54)mm,前方角度(37.64±5.78)°大于对照组的(27.65±4.77)°,眼压(15.54±3.88)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的(18.76±3.77)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控制眼压,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周边虹膜切除手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恒健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6期534-536,共3页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的55例(105只眼)患者列为观察组,执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的45...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的55例(105只眼)患者列为观察组,执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的45例(80只眼)患者列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后眼压、滤过泡与并发症状况。结果手术后随访3~30个月,对比两组眼压控制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对比两组术后滤过泡形成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对比两组并发症几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巩膜隧道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手术结束后早期,自然产生前房与滤过泡,并发症发生率低,眼压控制稳定,手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与希望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营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6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希望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76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应用生活质量量表和Herth希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较差,其中,结肠造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功能维度与患者的希望水平差... 目的探讨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希望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76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应用生活质量量表和Herth希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较差,其中,结肠造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功能维度与患者的希望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希望水平密切相关,护士应根据患者希望水平及时干预,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造口 生活质量 希望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激光应用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颜雪峰 李鑫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3期121-122,共2页
目的对激光光凝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1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8例(185眼)作为观察组,对该组患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术后进行6。24... 目的对激光光凝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1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8例(185眼)作为观察组,对该组患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术后进行6。24个月的随访,平均为15个月,并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177眼)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结果在术后随访调查中,患者的视力变化情况为:44.9%表现为视力提高,18.4%表现为视力下降,36.8%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在黄斑水肿变化情况中,79.5%表现为水肿消失或者减退,19.5%无明显变化,1.0%表现为水肿加重,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激光光凝术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控制DR患者的视力下降或者丧失,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显著,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激光光凝术 安全性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瓣外置可拆除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颜雪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巩膜瓣外置可拆除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6月本院眼科收治的36例(50眼)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前和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眼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6个月... 目的:探讨巩膜瓣外置可拆除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6月本院眼科收治的36例(50眼)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前和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眼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眼压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巩膜瓣外置可拆除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瓣外置可拆除缝线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