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1
作者 王秋实 邓汉琨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7期147-149,共3页
辽宁省是我国畜牧业大省,拥有庞大的畜禽养殖规模和丰富的动物资源,面临动物疫病防控严峻形势,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通过分析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现状,指出辽宁省动物疫病防控存在应急处理机制... 辽宁省是我国畜牧业大省,拥有庞大的畜禽养殖规模和丰富的动物资源,面临动物疫病防控严峻形势,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通过分析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现状,指出辽宁省动物疫病防控存在应急处理机制不够健全、技术支持能力不足、人才队伍建设薄弱、信息化与智慧化水平有待提高、经费保障与长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进而提出完善地方性法规与政策体系、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科技支撑、实施人才强基工程、推进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加大投入保障力度等改进建议。通过实施这些改进对策,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将更加完善,能够更好地面对动物疫病的挑战,保障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疫病 预防控制体系 体系建设 对策研究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生猪产业发展分析与建议
2
作者 刘俊 林子裕 +3 位作者 刘军骅 任宏伟 赵刚 杨作丰 《养猪》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为剖析辽宁省生猪产业发展态势,本文阐述了辽宁省生猪企业发展基本情况,对2019年至2024年生猪出栏和屠宰检疫年度、地市和县区动态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区位资源、产业基础和形势政策三方面产业发展优势。同时,提出产业结构布局仍有优... 为剖析辽宁省生猪产业发展态势,本文阐述了辽宁省生猪企业发展基本情况,对2019年至2024年生猪出栏和屠宰检疫年度、地市和县区动态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区位资源、产业基础和形势政策三方面产业发展优势。同时,提出产业结构布局仍有优化空间、整体养殖水平有待提高、屠宰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产业链能级和韧性亟待加强、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较多等五个方面的短板。文章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推动养殖水平提升、加快屠宰换挡升级、强化产业能级韧性、破解制约发展因素五个方面的产业发展方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养殖 生猪屠宰 生猪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是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根本任务 被引量:12
3
作者 曹东 魏澍 《现代畜牧兽医》 2011年第6期1-3,共3页
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作为预防、控制、净化、消灭动物疫病的重要技术措施,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实施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责任主体,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是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根本任务。本文主要提出了监测工作的基... 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作为预防、控制、净化、消灭动物疫病的重要技术措施,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实施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责任主体,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是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根本任务。本文主要提出了监测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推进、完善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疫病预防 监测工作 控制 机构 责任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种猪场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控现状调查
4
作者 何利昆 吴运谱 +6 位作者 马晓威 王军 王克才 魏园园 张鑫 王冰 董毅 《现代畜牧兽医》 2015年第2期43-54,共12页
本次调查采用现场问卷的方法,从生产指标、成本指标、管理指标、疫病信息、免疫指标、环境指标等6个方面,对全省23家重点种猪场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控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初步摸清目前辽宁省种猪场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控方面的能力水... 本次调查采用现场问卷的方法,从生产指标、成本指标、管理指标、疫病信息、免疫指标、环境指标等6个方面,对全省23家重点种猪场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控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初步摸清目前辽宁省种猪场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控方面的能力水平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全省种猪场在饲养管理方面总体上较为规范,在疫病防控上能力较强,但同时也存在诸如科学管理、生态养殖及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猪 饲养 管理 现状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调查和思考
5
作者 王连山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17期24-26,共3页
辽宁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养殖业在地方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养殖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动物卫生监督的有效性变得尤为关键,直接关系到动物疫病防控、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然而,辽宁省在动物卫生监督方面仍面临法律执行不严、... 辽宁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养殖业在地方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养殖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动物卫生监督的有效性变得尤为关键,直接关系到动物疫病防控、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然而,辽宁省在动物卫生监督方面仍面临法律执行不严、基层监管薄弱、疫病防控压力加大等一系列问题。笔者通过分析当前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以提升监管体系的效率和水平,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推动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 疫病防控 动物卫生监督 集约化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类疫病防控与检疫工作中的协同机制研究
6
作者 任宏伟 《家禽科学》 2025年第7期80-83,共4页
禽类疫病防控与检疫工作对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至关重要。随着全球化贸易活动的愈发频繁和疫病传播途径愈发复杂化,传统的单一防控措施难以有效应对这一局面。因此,建立协同机制,通过信息共享、跨部门合作和资源整合,成为... 禽类疫病防控与检疫工作对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至关重要。随着全球化贸易活动的愈发频繁和疫病传播途径愈发复杂化,传统的单一防控措施难以有效应对这一局面。因此,建立协同机制,通过信息共享、跨部门合作和资源整合,成为提升防控效率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当前防控与检疫工作的现状,探讨了协同机制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并重点介绍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跨部门联动、区域联合防控、联合疫苗研发及疫病监测预警等具体应用,旨在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类疫病 防控 检疫 协同机制 信息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猪场疫病防控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与改善措施
7
作者 董海燕 《今日养猪业》 2025年第2期103-104,共2页
【目的】解决养猪场疫病防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降低疫病发生风险,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当前养猪场疫病防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结果】明确了各环节存在的具体... 【目的】解决养猪场疫病防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降低疫病发生风险,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当前养猪场疫病防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结果】明确了各环节存在的具体问题,如生物安全措施执行漏洞、疫苗接种不规范等;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改善对策,包括严格人员和物资管理、优化疫苗免疫程序、规范消毒操作等。【结论】通过落实这些改善措施,可有效提升养猪场疫病防控管理水平,减少疫病发生,提高养猪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防控 问题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家畜布鲁氏菌病流行趋势和防控对策 被引量:2
8
作者 曹东 魏澍 《现代畜牧兽医》 2011年第11期30-32,共3页
布鲁氏菌病是接触性传染极强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流行。近年,国内畜间、人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省内疫情反弹回升。本文主要介绍了发病感染情况,预测了流行趋势,分析了存在问题和提出了防控对策。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上升趋势 分区分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新城疫病毒F基因和HN基因的分子特征与致病性
9
作者 赵晓彤 吴运谱 +10 位作者 薛树山 石霖 曹明慧 顾贵波 谷志大 魏澍 何欣 王宏燕 闫海滨 于长泳 曹东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3,共4页
采用RT-PCR对新城疫病毒辽宁分离株的F基因和HN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初步研究其分子特性分析和致病性。结果表明,分离株CY1株、DD2株、YK1株和TL4株的致死鸡胚平均时间(MDT)分别为50.6 h、76.3 h、62.9 h和81.3 h,CY1株具有强毒特征。F... 采用RT-PCR对新城疫病毒辽宁分离株的F基因和HN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初步研究其分子特性分析和致病性。结果表明,分离株CY1株、DD2株、YK1株和TL4株的致死鸡胚平均时间(MDT)分别为50.6 h、76.3 h、62.9 h和81.3 h,CY1株具有强毒特征。F基因分型显示,CY1株属于Ⅶ型,其F蛋白多肽裂解位点的序列为112RRQKRF117,符合NDV强毒氨基酸基序特征,与流行株js02株的亲缘关系非常近,与疫苗株LaSota、Queensland V4亲缘关系均较远。DD2株、YK1株和TL4株均属于基因Ⅱ型,其F蛋白多肽裂解位点的序列为112GRQGRL117,符合NDV非强毒氨基酸基序特征,与LaSota株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将为本省新城疫防制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F基因 HN基因 遗传进化分析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规律及防控关键技术探讨
10
作者 郑洪玲 于学武 顾贵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2-94,共3页
从2006年5月开始,我国华东、华南地区一些省份的猪群发生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HP—PRRSV)为主要病原的“高热病”,至2007年年底,该病迅速扩散至我国26个省份,本省本溪县于2007年11月份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随后的流行病... 从2006年5月开始,我国华东、华南地区一些省份的猪群发生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HP—PRRSV)为主要病原的“高热病”,至2007年年底,该病迅速扩散至我国26个省份,本省本溪县于2007年11月份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随后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已成为我国猪群中的主要流行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流行规律 辽宁省 蓝耳病病毒 技术 防控 华南地区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情况调研 被引量:2
11
作者 申贯男 《现代畜牧兽医》 2014年第A01期10-13,共4页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是由猪蓝耳病病毒(PRRSV)高致病性引起的一种猪的疾病综合征,以前被称为猪高热病。HP—PRRS的由来是基于PRRS高致病性病原因子学说。
关键词 辽宁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防控情况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动物疫病监测模型建立技术探讨
12
作者 顾贵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动物疫病监测 监测模型 重大动物疫情 预警预报系统 辽宁省 技术 预警系统 监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上半年辽宁省禽病发病特点与防控措施
13
作者 吴运谱 何欣 +3 位作者 关乃鹏 陈瑶 闫海滨 李蓉 《现代畜牧兽医》 2011年第3期56-58,共3页
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针对辽宁省动物疫病监测建立了以传统季度监测为主导、与门诊监测相结合的动物疫病主动监测系统,中心动物门诊作为动物疫病监测哨点,在完成诊疗工作的同时,定期收集门诊病例信息,并对病例相关信息进行汇总... 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针对辽宁省动物疫病监测建立了以传统季度监测为主导、与门诊监测相结合的动物疫病主动监测系统,中心动物门诊作为动物疫病监测哨点,在完成诊疗工作的同时,定期收集门诊病例信息,并对病例相关信息进行汇总与分析,对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病态势进行预警分析,为辽宁省动物疫病的防控提供支撑。本文拟对2010年上半年中心门诊收集的禽病病例进行分析,剖析禽病发病特点,探讨防控措施,提升防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控措施 发病特点 辽宁省 禽病 动物疫病监测 动物门诊 动物疫病预防 重大动物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主要禽病2009年流行状况与2010年防控策略
14
作者 姜新 何欣 《现代畜牧兽医》 2010年第2期38-41,共4页
2009年,辽宁省家禽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养殖量大幅度增加。前三个季度养殖量达259758.7万只,同比增长15.8%。与此同时,养殖密度加大、外引及交易的日趋频繁增加了家禽疫病发生的风险,给禽病防控带来了新的困难。
关键词 防控策略 辽宁省 流行状况 禽病 家禽养殖业 同比增长 养殖密度 疫病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15
作者 董海燕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15期92-93,共2页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传染性和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疾病,自发现以来对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在中国等生猪养殖大国,疫情的频繁暴发不仅导致生猪产量锐减,还使整个产业链遭受重创。由于目前尚无有效...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传染性和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疾病,自发现以来对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在中国等生猪养殖大国,疫情的频繁暴发不仅导致生猪产量锐减,还使整个产业链遭受重创。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疫苗,生物安全防控成为防控疫情扩散的关键手段。然而,现阶段不少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仍存在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防控效果不佳。笔者深入探讨了非洲猪瘟的传播机制,分析现有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优化策略,旨在为养殖场的疫情防控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致死性 体系建设 经济损失 传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及其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16
作者 任宏伟 《今日养猪业》 2025年第3期79-81,共3页
【目的】为猪寄生虫病的绿色高效防控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维护猪只健康,减少经济损失。【方法】系统分析猪蛔虫、鞭虫、疥螨等常见寄生虫的种类、流行病学特点及诊断方法,探讨药物驱虫、生物安全管理与替代技术的协同应用模式。【结果... 【目的】为猪寄生虫病的绿色高效防控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维护猪只健康,减少经济损失。【方法】系统分析猪蛔虫、鞭虫、疥螨等常见寄生虫的种类、流行病学特点及诊断方法,探讨药物驱虫、生物安全管理与替代技术的协同应用模式。【结果】明确猪寄生虫传播途径,发现规模化养殖中的防控难点,形成了涵盖精准药物驱虫、环境消杀、宿主营养调控等综合防控体系。【结论】通过多维度协同防治策略,可有效降低猪寄生虫病感染率,为养殖场提供绿色高效的防控方案,助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 诊断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一起牛炭疽疫情的诊断 被引量:6
17
作者 顾贵波 曹东 +17 位作者 端青 闫明媚 齐景文 赵凤菊 魏澍 郑洪玲 吴运谱 孙洋 刘军 周博 祝令伟 夏志平 郭学军 钱军 杨浩 何君 李岩伟 冯书章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32-1035,共4页
炭疽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烈性传染病。该菌可形成芽孢,具有坚强的抵抗力,能够在环境中长期存活,从而造成长期的持续的污染和再感染,牲畜等可通过接触土壤、被污染的水源等环境中的芽孢而感染。
关键词 炭疽芽胞杆菌 辽宁省 诊断 疫情 烈性传染病 人兽共患 长期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猪弓形虫血清抗体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娜 邢蒙恩 +3 位作者 王大为 李红魁 李德臣 吴元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5-128,共4页
弓形虫病是一种呈世界性流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可在人和动物中相互传播,全球约有50%的人感染,不仅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和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对食品安全构成巨大威胁。采用改良凝集试验(MAT)定性检测从辽宁省沈阳、辽阳、大连等14... 弓形虫病是一种呈世界性流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可在人和动物中相互传播,全球约有50%的人感染,不仅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和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对食品安全构成巨大威胁。采用改良凝集试验(MAT)定性检测从辽宁省沈阳、辽阳、大连等14市采集的共计2 152份血清,结果共有368份阳性血清,总阳性率为17.1%(368/2 152),辽阳市和本溪市阳性率最高和最低,分别为26.3%和6.12%;其中繁殖母猪为33.9%,普遍高于育肥猪的13.4%;成年猪为20.9%,普遍高于仔猪的7.59%。结果表明,辽宁省14市猪均有不同程度的弓形虫感染,且各市感染率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血清抗体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畜禽主要疫病流行趋势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3
19
作者 顾贵波 何欣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动物疫病 流行趋势 辽宁省 防治 畜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布鲁氏杆菌病 超强毒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某市奶牛布病感染状况及群间传播风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4
20
作者 崔基贤 王靖飞 谷志大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4年第11期51-54,共4页
为了解辽宁省某市的奶牛布鲁氏菌病(简称奶牛布病)流行现状及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风险因素,开展本研究。对该市辖区内所有奶牛进行布鲁氏菌病的普查,获知该市奶牛布病的表观个体血清流行率和表观群血清流行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一步... 为了解辽宁省某市的奶牛布鲁氏菌病(简称奶牛布病)流行现状及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风险因素,开展本研究。对该市辖区内所有奶牛进行布鲁氏菌病的普查,获知该市奶牛布病的表观个体血清流行率和表观群血清流行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一步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初步筛选出14项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可能风险因素,经相关性检验结合生物学知识,选取了5个变量进入多因素分析,最终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初步建立了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风险因素回归模型,并建立ROC曲线计算了模型的预测概率。研究结果显示,该市奶牛个体流行率为0.99%,群流行率12.44%。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的风险因素包括:"无专用购销车辆"(OR=3.57,95%CI:1.04-12.5,p=0.04),"进圈时不穿专用工作服和胶靴"(OR=5.0,95%CI:0.97-25.00,p=0.06),"与犬混养"(OR=12.39,95%CI:0.97-157.56,p=0.05)。该结果表明与犬混养可能是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重要的风险因素,而奶牛销售时自有购销专用车辆和场内生物安全措施的采取如进圈穿专用工作服可使奶牛布病在场群间传播的风险降低。针对回归模型建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71.6%,表明此模型解释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风险的能力为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布鲁氏菌病 流行率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