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波长差示融合图谱的中药水红花子质量分析方法研究
1
作者 陈欣媛 张强 +4 位作者 包永睿 王帅 李天娇 关欣 孟宪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51-1857,共7页
该研究建立了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定性和不依赖多种对照品定量的水红花子药材质量控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结合双波长差示融合技术,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建立水红花子的特征图谱,通过特征峰的标定明确药材真伪;对内标成... 该研究建立了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定性和不依赖多种对照品定量的水红花子药材质量控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结合双波长差示融合技术,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建立水红花子的特征图谱,通过特征峰的标定明确药材真伪;对内标成分花旗松素进行准确定量,以花旗松素为基准计算各特征峰的相对含量,取“平均数-标准差”作为特征峰成分相对于内标物质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下限,依据相对含量下限明确水红花子药材的优劣。结果标定了水红花子特征图谱的10个共有特征峰,通过质谱(MS)鉴定出水红花子药材的7个成分,经对照品比对,指认特征峰中的3个化学成分分别为花旗松素、槲皮素和原儿茶酸,检测各批次药材中花旗松素的含量为0.5994%~0.7766%,规定了水红花子药材特征峰化学成分相对含量下限。该方法不依赖多种对照品,能清晰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可为水红花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红花子 对照药材 质量控制 特征图谱 双波长差示融合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茜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不同药用部位精准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慧 包永睿 +2 位作者 王帅 李天娇 孟宪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1-407,共7页
目的:研究和比较茜草根、茎、叶、花及果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活性,明确茜草发挥特定药效的部位,为茜草资源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茜草根、茎、叶、花、果的指纹图谱;采用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2,2-连氮(3... 目的:研究和比较茜草根、茎、叶、花及果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活性,明确茜草发挥特定药效的部位,为茜草资源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茜草根、茎、叶、花、果的指纹图谱;采用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2,2-连氮(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自由基(ABTS)法,以半数清除浓度(EC50)评价茜草各部位醇提物抗氧化活性;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以NO、IL-6炎性因子评价茜草各部位抗炎活性;采用噻唑蓝法(MTT),以抑制率评价茜草各部位醇提物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茜草各部位HPLC指纹图谱在色谱峰数量及相对峰面积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化学对照品比对出12种化学成分;茜草根醇提物对肝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最显著,抗炎效果最好,茜草花醇提物抗氧化活性最高。结论:茜草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群存在差异,差异的化学成分群是茜草不同部位抗氧化、抗炎、抗肿瘤药效显著差异的重要因素,本实验为茜草各药用部位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草 指纹图谱 抗氧化 抗炎 抗肿瘤 精准药用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仙鹤草不同药用部位的体外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田露露 包永睿 +3 位作者 王帅 李天娇 刘金瑛 孟宪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8-412,共5页
目的:研究仙鹤草药材不同药用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抗肿瘤、抗凝血活性,为生药不同部位的合理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建立仙鹤草不同药用部位的指纹图谱;采用MTT比色法研究仙鹤草不同药用部位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人... 目的:研究仙鹤草药材不同药用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抗肿瘤、抗凝血活性,为生药不同部位的合理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建立仙鹤草不同药用部位的指纹图谱;采用MTT比色法研究仙鹤草不同药用部位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人胃癌细胞株HGC-27细胞、人结肠癌细胞株Caco-2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采用2,2’-联氮-(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检测仙鹤草不同药用部位的抗氧化能力;采用ELISA法测定仙鹤草不同药用部位对小鼠凝血酶原(PT)指标的影响。结果:仙鹤草不同药用部位的指纹图谱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根、茎、叶、花均显示不同程度抗肿瘤、抗氧化、抗凝血药效,其中茎对HepG2、HGC-27、Caco-2三种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强于根、叶、花;叶、花清除DPPH、ABTS自由基的能力强于根、茎;茎、叶降低小鼠血浆凝血酶原水平的能力强于根、花。结论:仙鹤草不同药用部位的抗氧化、抗肿瘤、抗凝血药效存在差异,为仙鹤草药材以药效为导向的不同药用部位的合理使用提供实验依据,为生药不同部位的精准应用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鹤草 指纹图谱 抗肿瘤 抗氧化 抗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波长等基线差示融合图谱的中药黄芩“质-量”双标质量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强 罗曦 +4 位作者 李天娇 王帅 包永睿 关欣 孟宪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68-975,共8页
建立了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的定性和不依赖多种对照品定量的黄芩药材“质-量”双标控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建立了黄芩特征图谱,通过鉴定特征峰的化学成分,共确定了11个共有特征峰,通过质谱鉴定出... 建立了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的定性和不依赖多种对照品定量的黄芩药材“质-量”双标控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建立了黄芩特征图谱,通过鉴定特征峰的化学成分,共确定了11个共有特征峰,通过质谱鉴定出黄岑药材的8个成分,经对照品比对,指认出共有特征峰中的4个化学成分,分别为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以及汉黄芩素。通过对照药材和供试药材特征峰的相似度,可明确药材真伪,即“质”,结果显示各批次供试药材与黄芩对照药材的相似度均大于0.990;对内标成分“黄芩苷”进行准确定量,以内标成分计算不同批次供试品中各特征峰的相对含量,取“平均数-标准差”作为特征峰化学成分相对于内标物质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下限,依据特征峰相对含量下限明确黄芩药材优劣,即“量”。该方法不依赖多种对照品,能清晰、快速地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可为黄芩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对照药材 质量控制 特征图谱 黄芩苷 双波长等基线差示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小蓟不同药用部位体外抗炎、促凝血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鹤辰 包永睿 +3 位作者 王帅 李天娇 刘金瑛 孟宪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3-418,共6页
目的:研究小蓟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差异与抗炎、促凝血病症疗效关系,研究生药不同部位的精准应用。方法:使用HPLC色谱法建立不同部位的指纹图谱,MTT法测定不同部位提取物对炎症细胞RAW264.7增值的抑制作用,ELISA法测定不同部位提取物对... 目的:研究小蓟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差异与抗炎、促凝血病症疗效关系,研究生药不同部位的精准应用。方法:使用HPLC色谱法建立不同部位的指纹图谱,MTT法测定不同部位提取物对炎症细胞RAW264.7增值的抑制作用,ELISA法测定不同部位提取物对小鼠凝血酶原(PT)指标的影响,并使用灰色关联软件,将色谱峰的峰面积与抗炎、凝血酶原指标相关联,得到各个成分的贡献率。结果:小蓟根、茎、叶、花中的成分种类与含量均有不同。在体外抗炎药效研究中,小蓟花的效果最好,对炎症细胞RAW264.7的抑制率达到63.25%。小蓟根次之,小蓟叶与茎对炎症细胞的抑制作用不大。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浆中凝血酶原指标,小蓟花对指标影响最大,叶次之,茎与根对指标变化影响不大。灰色关联度计算软件结果显示,绿原酸、橙皮苷、咖啡酸、蒙花苷对抑制炎症细胞增值(抗炎)的相关程度分别为0.7250,0.5249,0.5105,0.5096。与升高凝血酶原指标(止血)的相关程度分别为0.5982,0.5088,0.5037,0.5034。其关联程度与其他成分相比,差距较大。结论:小蓟不同部位和抗炎、促凝血病症的药效存在差异,明确了生药小蓟不同部位的精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蓟 指纹图谱 抗炎 凝血酶原(PT)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 MS的气滞胃痛胶囊化学成分快速鉴定及裂解规律研究
6
作者 孟营 郑莹 +3 位作者 包永睿 王帅 李天娇 孟宪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6-1388,共13页
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全面分析鉴定气滞胃痛胶囊化学成分的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SB-C18色谱柱,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 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全面分析鉴定气滞胃痛胶囊化学成分的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SB-C18色谱柱,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通过保留时间、质谱一级准分子离子峰、二级质谱裂解碎片,结合对照品及文献数据从气滞胃痛胶囊80%甲醇提取物中鉴定出97个成分,包括黄酮类41个、生物碱类19个、有机酚酸类12个、皂苷类8个、萜类5个、苯丙素类10个、核苷类1个及醌类1个,其中50个成分经过对照品比对。同时对所鉴定成分的结构类型、药材来源进行归属并探讨了各类结构的裂解规律。该研究可为气滞胃痛胶囊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也可为具有相似结构类型的化学成分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滞胃痛胶囊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裂解规律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异黄酮类成分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包永睿 王帅 +2 位作者 杨欣欣 孟宪生 蔡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14-1517,共4页
目的建立葛根异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其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保护作用的相关性。方法HPLC-TOF-MS法对葛根异黄酮各指纹峰进行辨认,并考察不同剂量葛根异黄酮给药组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 目的建立葛根异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其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保护作用的相关性。方法HPLC-TOF-MS法对葛根异黄酮各指纹峰进行辨认,并考察不同剂量葛根异黄酮给药组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将峰面积和细胞存活率药效数据相关联。结果从HPLC指纹图谱中鉴定出7个葛根异黄酮类成分,分别为葛根素、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木糖苷、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素-7-木糖苷、大豆苷和大豆苷元,这些成分的药效并无很大差异,相关系数最大值葛根素(0.761 4)与最小值大豆苷(0.670 8)之间相差不到0.1。结论葛根异黄酮保护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多组分协同而发挥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异黄酮 HPLC 心肌细胞 缺氧复氧损伤 灰色关联分析法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己生物碱类成分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欣欣 包永睿 +3 位作者 王帅 孟宪生 朱瑞卿 朱明香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06-1309,共4页
目的优化防己治疗湿热痹证生物碱类成分的提取、纯化工艺,确定最佳提取、纯化工艺相关技术参数,为防己药材的合理利用及开发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的量和干膏收率的综合指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法... 目的优化防己治疗湿热痹证生物碱类成分的提取、纯化工艺,确定最佳提取、纯化工艺相关技术参数,为防己药材的合理利用及开发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的量和干膏收率的综合指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相关提取工艺参数;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对纯化工艺参数进行考察,筛选并确定最佳纯化工艺。结果防己生物碱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3 h;最佳纯化工艺为选用AB-8型号树脂,3倍柱体积水除杂,8倍量90%乙醇,药材树脂用量比1∶1(g/mL),以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的量计,纯化后纯度约为50%。结论此工艺方法先进合理,适合工业生产,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为防己药材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奠定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己 粉防己碱 防己诺林碱 提取工艺 纯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SE-1细胞相关活性评价体系的延胡索总生物碱萃取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爽 王帅 +1 位作者 孟宪生 包永睿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抗溃疡活性来评价延胡索总生物碱有机溶剂萃取的纯化工艺。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以延胡索总生物碱纯度为指标,考察大孔吸附树脂结合有机溶剂萃取纯化的总生物碱纯度,并采用MTT法测定GSE-1细胞相关活性评价,对总生物碱纯... 目的通过体外抗溃疡活性来评价延胡索总生物碱有机溶剂萃取的纯化工艺。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以延胡索总生物碱纯度为指标,考察大孔吸附树脂结合有机溶剂萃取纯化的总生物碱纯度,并采用MTT法测定GSE-1细胞相关活性评价,对总生物碱纯度和药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最佳纯化工艺为1 mol/L的HCl溶解树脂纯化物,1倍药液体积的三氯甲烷除杂,药液加氨水碱化,以1倍药液体积的有机溶剂,按照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的顺序分段综合萃取,合并有机溶剂层。结论所建立的纯化工艺稳定可行,总生物碱纯度>90%,体外抗GSE-1溃疡量效关系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总生物碱 萃取 纯化工艺 抗溃疡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10
作者 杨艺 孟宪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951-955,共5页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消化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复发率均较高。临床上根据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不同,其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并且中医与现代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及治疗也各有不同。随着中药事业的不断发展,利用...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消化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复发率均较高。临床上根据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不同,其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并且中医与现代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及治疗也各有不同。随着中药事业的不断发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对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作用机制以及质量控制进行系统研究,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新思路。笔者通过阅读近几年来有关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文献,对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治疗以及相关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病因病机 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胃溃疡的谱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天娇 王帅 +1 位作者 孟宪生 包永睿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研究气滞胃痛颗粒全时段多波长信息融合图谱及其与体外抗溃疡药效的相关性,并探讨其抗溃疡的药效学基础。方法: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将气滞胃痛颗粒中的单味中药材按一定配伍比例组合,通过Matlab软件获得全时段多波长融合指纹图... 目的:研究气滞胃痛颗粒全时段多波长信息融合图谱及其与体外抗溃疡药效的相关性,并探讨其抗溃疡的药效学基础。方法: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将气滞胃痛颗粒中的单味中药材按一定配伍比例组合,通过Matlab软件获得全时段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以峰面积转化成的化学成分含量为指标,同时将六味药材的配伍组合进行抗胃溃疡体外药效实验,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权重系数对药效进行综合评价。将药效学信息与各组融合谱的化学信息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再通过神经网络进行验证,最终得到谱效关系。结果:气滞胃痛颗粒具有明显的抗溃疡作用,运用灰关联度分析法得到了20个色谱峰与抗溃疡活性密切相关,以这20个色谱峰量化峰面积作为输入项,建立了气滞胃痛颗粒抗溃疡药效的神经网络模型。结论:通过系统分析气滞胃痛颗粒中组分与药效的谱效关系,明确了其抗溃疡的活性成分,对气滞胃痛颗粒的深层次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滞胃痛颗粒 谱效关系 灰色关联度法 抗溃疡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膜仿生纳米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强 罗曦 +3 位作者 包永睿 王帅 李天娇 孟宪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4-552,共9页
生物膜仿生纳米制剂有低免疫原性、高靶向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可避免被内皮网状系统清除,使其在体内血液循环时间更长。本文主要综述了生物膜仿生纳米制剂的主要类型及各自的优缺点,包括肿瘤细胞膜、红细胞膜、血小板膜、白细胞... 生物膜仿生纳米制剂有低免疫原性、高靶向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可避免被内皮网状系统清除,使其在体内血液循环时间更长。本文主要综述了生物膜仿生纳米制剂的主要类型及各自的优缺点,包括肿瘤细胞膜、红细胞膜、血小板膜、白细胞膜、干细胞膜、细胞外囊泡(外泌体、微囊泡及凋亡小体)、内质网膜以及复合生物膜等。同时针对生物膜仿生纳米制剂的研究现状,对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生物膜仿生纳米制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纳米药物 仿生递药系统 生物膜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体外模型的建立及黄连水提物对其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春艳 包永睿 +1 位作者 孟宪生 王帅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53-57,共5页
建立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biofilm,BF)在Φ30培养皿和96孔板表面形成的体外模型,并开展黄连水煎液对BF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选取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菌株,在Φ30培养皿中采用LB(Luria-Bertani medium)培养基系统复制体外BF模型,经银染... 建立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biofilm,BF)在Φ30培养皿和96孔板表面形成的体外模型,并开展黄连水煎液对BF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选取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菌株,在Φ30培养皿中采用LB(Luria-Bertani medium)培养基系统复制体外BF模型,经银染后利用显微摄影系统观察BF形态;在96孔板中采用LB培养基系统复制体外BF模型,采用MTT法利用酶标仪测定OD值。将黄连水煎液作用于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体外模型,分别采用MTT法和银染法考察黄连水提物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的影响。Φ30培养皿表面可以观察到黑染呈棉絮状的膜样物而空白组没有此样物质;96孔板中,模型组的OD值为4.191,空白组的OD值为0.069;药物作用24 h后黄连组的BF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80 mg/mL的黄连水煎液即开始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0.8%,生药浓度达到180 mg/mL时为最佳抑制浓度,抑制率为70.23%。Φ30培养皿和96孔板表面可以形成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黄连水煎液可以抑制和破坏早期及成熟BF,且其抑制作用表现出了一定的量效关系,此方法对黄连水煎液作用于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是可行且稳定的,为应用于临床试验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生物被膜 MTT法 银染法 黄连水煎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前草不同药用部位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崔琳琳 包永睿 +3 位作者 王帅 李天娇 刘金瑛 孟宪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5-400,共6页
目的:探究车前草不同药用部位抗炎、抗肿瘤及抗氧化作用活性差异,为进一步明确车前草不同药用部位的合理使用,扩大车前草临床用药,更好地开发利用车前草资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 目的:探究车前草不同药用部位抗炎、抗肿瘤及抗氧化作用活性差异,为进一步明确车前草不同药用部位的合理使用,扩大车前草临床用药,更好地开发利用车前草资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建立车前根、车前叶、车前子及除去根、叶、子剩余部位的指纹图谱;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活力,Griess法测定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的水平检测车前草不同药用部位抗炎活性;采用MTT法检测车前草不同药用部位抗肿瘤活性;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法检测车前草不同药用部位抗氧化活性。结果:车前草不同药用部位指纹图谱既有相似性,又存在一定差异性。药效学数据显示,车前草不同药用部位均具有较好的抗炎、抗肿瘤及抗氧化活性,其中抗炎和抗肿瘤活性车前叶活性最高,车前草剩余部位大于车前根,车前子活性相对较弱;抗氧化活性车前叶最高,车前根活性较低。结论:本研究明确了车前草不同药用部位醇提物指纹图谱及不同药用部位的抗炎、抗肿瘤及抗氧化活性差异,为进一步扩大车前草药材临床用药以及针对不同疾病合理利用不同药用部位精准用药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为车前草药用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及药用新资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前草 药用部位 指纹图谱 抗炎 抗肿瘤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橙皮苷抗肺肿瘤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樊佳新 王帅 +2 位作者 孟宪生 包永睿 李天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60-1265,共6页
目的探究橙皮苷诱导人肺癌细胞A549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采用Hoechst 33342/PI染色法检测橙皮苷对肺癌细胞A549凋亡坏死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橙皮苷对肺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相关基因VEGF... 目的探究橙皮苷诱导人肺癌细胞A549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采用Hoechst 33342/PI染色法检测橙皮苷对肺癌细胞A549凋亡坏死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橙皮苷对肺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相关基因VEGF、PI3K及PTEN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橙皮苷诱导肺癌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3K、Akt、PTEN及凋亡蛋白Bcl-2、周期蛋白Cyclin B1的表达。结果橙皮苷作用于细胞G_0/G_1期及S期,阻滞细胞分裂,并呈现浓度依赖性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其细胞凋亡坏死率由正常对照组的(6.7±0.6)%增至(27.9±1.1)%;经橙皮苷诱导后的肺癌细胞中VEGF和PI3K基因表达相对降低,抑癌基因PTEN表达相对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经橙皮苷诱导的肺癌细胞中凋亡蛋白Bcl-2及周期蛋白Cyclin B1相对表达降低,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Akt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I3K蛋白表达量相对增加,PTEN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橙皮苷可能是通过干扰PI3K-Akt信号通路,阻碍肿瘤细胞的分裂并促进凋亡蛋白的产生,从而诱导肺癌细胞A549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苷 肺癌细胞A549 微流控芯片 实时荧光定量PCR PI3K-AKT信号通路 CYCLIN B1 Bcl-2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母不同药用部位体外抗肿瘤、抗炎及抗氧化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亚楠 王帅 +3 位作者 包永睿 李天娇 刘金瑛 孟宪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4-430,共7页
目的:比较知母药材不同药用部位体外抗肿瘤、抗炎及抗氧化的作用,为知母进一步的合理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建立知母药材不同药用部位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MTT法研究知母不同药用部位对人胃癌HGC-27细胞... 目的:比较知母药材不同药用部位体外抗肿瘤、抗炎及抗氧化的作用,为知母进一步的合理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建立知母药材不同药用部位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MTT法研究知母不同药用部位对人胃癌HGC-27细胞、人肝Hepg-2细胞和人结肠癌Caco-2细胞体外增值抑制作用的影响;采用LPS诱导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MTT法测定细胞活力,Griess试剂盒测定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的水平,探讨知母不同药用部位的体外抗炎活性;采用二苯基苦酰肼基(DPPH)、2,2′-连氨-(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观察知母不同药用部位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HPLC指纹图谱显示,知母4个不同药用部位根、茎、叶、花的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体外药效结果显示,知母不同药用部位作用于不同肿瘤细胞后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值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知母不同药用部位均能促进RAW264.7巨噬细胞的增殖,不同药用部位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分泌一氧化氮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知母花对DPPH及ABST的清除能力最强,其它部位活性顺序依次为知母叶、茎、根。结论:知母根、叶、花为抗肿瘤有效药用部位;知母不同药用部位均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作用,以知母茎抗炎作用最强,知母花抗氧化作用最强;本研究为知母不同药用部位针对不同疾病的合理使用提供实验依据和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 不同药用部位 抗肿瘤 抗炎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肿瘤细胞三维培养的微流控芯片构建及培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徐为峰 王帅 +1 位作者 孟宪生 包永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1-585,共5页
目的设计制作用于肿瘤细胞三维培养的微流控芯片,以海藻酸钙凝胶为细胞支架,基于芯片研究适合的凝胶形成、溶解条件,利用该条件长期培养SMMC-7721细胞并检测其活力。方法利用CDR软件、软光刻技术、模塑法、等离子键合法等设计并制作出... 目的设计制作用于肿瘤细胞三维培养的微流控芯片,以海藻酸钙凝胶为细胞支架,基于芯片研究适合的凝胶形成、溶解条件,利用该条件长期培养SMMC-7721细胞并检测其活力。方法利用CDR软件、软光刻技术、模塑法、等离子键合法等设计并制作出微流控芯片并验证其适用性;在芯片中三维培养肝肿瘤细胞SMMC-7721,观察细胞形态,以IPP软件辅助计算细胞在72h的存活率。结果设计制作的微流控芯片适合于肿瘤细胞三维培养;芯片中培养的肝癌细胞72 h内生长状态良好,存活率达(96.1±4.5)%,细胞堆积排列紧密,出现肿瘤细胞聚集体(tumor cell spheroid,TCS)。结论该文设计构建用于肿瘤细胞三维培养的微流控芯片,并用于肝癌细胞SMMC-7721培养,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且细胞生长与聚集状态表现出一定特殊性。利用该芯片进行肿瘤细胞三维培养,可以为肿瘤细胞生长状态研究及抗肿瘤药物筛选提供更有利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肿瘤细胞 肿瘤微环境 细胞三维培养 海藻酸钙凝胶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反流性胃炎药效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跃飞 于婷 +2 位作者 王帅 孟宪生 包永睿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70-1572,I0006,共4页
目的:根据气滞胃痛颗粒处方组成,探讨气滞胃痛颗粒对大鼠实验性反流性胃炎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灌服自制反流液法复制反流性胃炎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枸橼酸莫沙必利组、气滞胃痛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考察各组中胃黏膜病理损... 目的:根据气滞胃痛颗粒处方组成,探讨气滞胃痛颗粒对大鼠实验性反流性胃炎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灌服自制反流液法复制反流性胃炎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枸橼酸莫沙必利组、气滞胃痛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考察各组中胃黏膜病理损伤程度及胃酸度,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GAS、MTL、PGE2、尿素酶指标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较空白组胃酸度降低,胃黏膜损伤严重,血清GAS、PGE2显著降低(P<0.05),MTL、尿素酶显著升高(P<0.05);气滞胃痛复方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较模型组小,损伤程度低,血清GAS、PGE2含量升高,MTL、尿素酶含量降低,有显著性差异,且与空白对照组相近。结论:气滞胃痛颗粒通过调节GAS、MTL、PGE2、尿素酶含量,从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蠕动角度,发挥治疗反流性胃炎的药效作用,进而为临床的广泛应用及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滞胃痛颗粒 反流性胃炎 GAS MTL PGE2 尿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复方木鸡颗粒药效组分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配伍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悦 包永睿 +2 位作者 王帅 李天娇 孟宪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606-3612,共7页
目的探究复方木鸡颗粒中药效组分组成的各配伍组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药效学研究,筛选出药效组分最佳配伍比例,并将形成的新配伍复方与原复方进行药效差异性对比,从而较全面分析复方木鸡颗粒中药效组分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配伍规... 目的探究复方木鸡颗粒中药效组分组成的各配伍组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药效学研究,筛选出药效组分最佳配伍比例,并将形成的新配伍复方与原复方进行药效差异性对比,从而较全面分析复方木鸡颗粒中药效组分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配伍规律,阐明其抗肝癌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以复方木鸡颗粒6种药效组分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制作该微流控芯片,并结合均匀设计方法,以细胞凋亡坏死率为评价指标,开展药效组分最佳配伍比例研究,进而形成新的组分配伍复方。结果经灌注给药48 h后,复方木鸡颗粒各药效组分配伍组的细胞凋亡坏死率与空白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药效组分核桃楸皮黄酮,菟丝子黄酮,山豆根生物碱,山豆根多糖,菟丝子多糖,云芝多糖最佳配伍比例是4.35:5.80:15.03:10.73:1.36:1.20,并通过药效差异性对比试验,证明两者在相同剂量时,药效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通过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结合,初步揭示了复方木鸡颗粒药效组分抗肝肿瘤的组分组成规律,遵循中药组方理念,为抗肝肿瘤类新药的开发及临床联合用药奠定前期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均匀设计 配伍规律 肝癌HEPG2细胞 细胞凋亡 复方木鸡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关联度法研究红蓼抗肿瘤的药用部位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紫嫣 包永睿 +3 位作者 王帅 李天娇 刘金瑛 孟宪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9-423,共5页
目的:考察不同药用部位红蓼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确定红蓼抗肝癌的最优药用部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多批次红蓼根、茎、叶、花的指纹图谱;采用MTT法分别对其抑制癌症细胞增值药效进行研究;并使用灰色关联软件计算贡献程... 目的:考察不同药用部位红蓼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确定红蓼抗肝癌的最优药用部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多批次红蓼根、茎、叶、花的指纹图谱;采用MTT法分别对其抑制癌症细胞增值药效进行研究;并使用灰色关联软件计算贡献程度;计算多批次红蓼不同药用部位抗肝癌的平均值。结果:不同药用部位红蓼均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红蓼抑制肝细胞关联系数≥0.7的高效液相指纹峰为10(槲皮素)、13、14(山萘酚)、17号;6批红蓼根、茎、叶、花、果抗肝癌抑制率为32.23%、34.55%、38.48%、44.39%和42.27%。结论:红蓼各药用部位均有抗肝癌的作用,其中槲皮素和山萘酚为红蓼各药用部位发挥抗肝癌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蓼 精准生药学 抗肿瘤 灰色关联度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