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电池用CoS_2的制备及其放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赵平 吕坤 +1 位作者 杨少华 高虹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06期108-111,共4页
以EDTA-2Na为螯合剂,在不同pH条件下,采用水热法制备得到了不同形貌的CoS2,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分布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最后将不同形貌的CoS2装配成单体电池进行放电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pH... 以EDTA-2Na为螯合剂,在不同pH条件下,采用水热法制备得到了不同形貌的CoS2,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分布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最后将不同形貌的CoS2装配成单体电池进行放电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pH值=1、4)下制备的CoS2呈空心球形,在中性条件(pH值=7)下制备的CoS2呈表面带有大量纳米级颗粒的块状,在碱性条件(pH值=9、11)下制备的CoS2呈片状。随pH值的增大,CoS2材料的粒度逐渐减小,单体电池的放电平台电压逐渐升高,内阻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2 形貌 粒度 热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池FeS_2正极丝网印刷薄膜化制备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威宏 杨少华 +2 位作者 孟锦宏 曹晓晖 马继利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6-227,233,共3页
采用丝网印刷薄膜电极制备工艺,将FeS2与电解质、导电剂混合,印至基体表面,经真空干燥,制成薄膜正极,其厚度为0.4~0.5 mm。与LiSi合金负极和LiCl-KCl低共熔电解质组成单体电池,将3个单体电池串联封装制成热电池。常温分别以45Ω和4.5... 采用丝网印刷薄膜电极制备工艺,将FeS2与电解质、导电剂混合,印至基体表面,经真空干燥,制成薄膜正极,其厚度为0.4~0.5 mm。与LiSi合金负极和LiCl-KCl低共熔电解质组成单体电池,将3个单体电池串联封装制成热电池。常温分别以45Ω和4.5Ω恒阻放电,其放电曲线平缓,峰值电压分别达到6.59 V和6.12 V,相比现有粉末压片工艺制备的电池,其单体电池峰值电压提高0.15 V。通过选用不同薄膜基体材料,可使热电池满足不同需求。初步研究表明,新工艺更能适应当前热电池大功率小型化长寿命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FeS2 薄膜正极 丝网印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Si/FeS_2热电池薄膜正极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吕坤 杨少华 +1 位作者 赵平 李喆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19-1522,共4页
采用丝网印刷薄膜化工艺制备了FeS2薄膜正极,研究了薄膜正极中电解质添加量、导电剂添加量和测试温度对单体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薄膜正极中电解质和导电剂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20%(质量分数)和3%(质量分数)。在最优工艺下,... 采用丝网印刷薄膜化工艺制备了FeS2薄膜正极,研究了薄膜正极中电解质添加量、导电剂添加量和测试温度对单体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薄膜正极中电解质和导电剂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20%(质量分数)和3%(质量分数)。在最优工艺下,其单体电池以100和200 mA/cm2恒流放电的平台电压分别约为1.80和1.74 V,截止电压为1.5 V时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316.2和326.7 mAh/g。此外,测试温度是一个较为敏感的因素,热电池的放电平台电压随测试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网印刷 薄膜 单体电池 FeS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镁、钛及其合金表面处理技术”专题序言
4
作者 邵忠财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I0008-I0008,共1页
铝、镁、钛及其合金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高比刚度等优点,在汽车、电子通信、航空航天、国防以及医疗器械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其自身的一些缺点(如化学活性强、耐腐蚀性差、耐磨性不好等)影响了其应... 铝、镁、钛及其合金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高比刚度等优点,在汽车、电子通信、航空航天、国防以及医疗器械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其自身的一些缺点(如化学活性强、耐腐蚀性差、耐磨性不好等)影响了其应用,为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通常需对其进行表面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处理技术 序言 专题 合金 高比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池用FeS_2薄膜正极消除电压尖峰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林保山 杨少华 曹晓晖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69-1270,1308,共3页
利用水热合成FeS2,将FeS2与葡萄糖充分混合在高纯氩气的保护下烧结5 h。利用X射线衍射对烧结后的FeS2进行表征。结果表明,450℃为最佳烧结温度,在400℃烧结白铁矿没有完全消除,在500℃烧结部分FeS2分解。将烧结后的FeS2采用丝网印刷技... 利用水热合成FeS2,将FeS2与葡萄糖充分混合在高纯氩气的保护下烧结5 h。利用X射线衍射对烧结后的FeS2进行表征。结果表明,450℃为最佳烧结温度,在400℃烧结白铁矿没有完全消除,在500℃烧结部分FeS2分解。将烧结后的FeS2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制成薄膜正极,制成LiSi/FeS2体系单体电池在不同条件下放电。结果表明,FeS2烧结有效消除了放电初期电压尖峰,FeS2与葡萄糖混合物在450℃烧结后制备的单体电池比400和500℃烧结有更高的放电电压和更大的放电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2 水热合成 烧结 薄膜正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池正极材料NiCl_(2)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任玥盈 李继龙 +2 位作者 杨少华 许浩 占先知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6-759,767,共5页
采用高温升华工艺对NiCl_(2)材料进行处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处理得到的NiCl_(2)正极材料具有更好的结构。实验表明在850℃升华下得到的NiCl_(2)升华粉作为热电池正极材料时,单体电池的放电性能最佳。由于NiCl_(2)材料导电性能较差,针... 采用高温升华工艺对NiCl_(2)材料进行处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处理得到的NiCl_(2)正极材料具有更好的结构。实验表明在850℃升华下得到的NiCl_(2)升华粉作为热电池正极材料时,单体电池的放电性能最佳。由于NiCl_(2)材料导电性能较差,针对这一特征,对金属和非金属导电剂的添加进行了研究,同时也进一步对混合导电剂的改性进行研究,发现添加复配比例m(石墨烯)∶m(镍粉)为3∶7的混合导电剂的单体电池放电性能最优,初始放电电压为2.43 V,截止1.0 V的比容量为279.5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正极材料 NiCl_(2) 放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池用NiCl_2薄膜正极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楚天宇 杨少华 +1 位作者 于佳男 赵彦龙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8-670,共3页
;采用溶液法在NiCl_2中添加不同导电剂,与电解质混合后涂覆在泡沫镍基体上,制成NiCl_2薄膜正极。实验中添加石墨烯、碳纳米管和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都可提高放电电压,其中采用此三种混合导电剂可使450℃恒温,100 mA/cm2恒流放电电压达2.36... ;采用溶液法在NiCl_2中添加不同导电剂,与电解质混合后涂覆在泡沫镍基体上,制成NiCl_2薄膜正极。实验中添加石墨烯、碳纳米管和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都可提高放电电压,其中采用此三种混合导电剂可使450℃恒温,100 mA/cm2恒流放电电压达2.36 V,截止电压1.8 V时,放电比容量达211.8 mAh/g。热电池样机室温1 A放电,单体电压可达2.53 V,激活时间0.33 s。初步研究表明,NiCl_2中添加含碳导电剂不但提高了电导率,还缩短了激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NiCl2 薄膜正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_xCo_(1-x)S_2的水热法制备及热电池放电性能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坤坤 赵平 +1 位作者 杨少华 赵彦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91-1498,共8页
以氯化镍、硫酸钴、硫代硫酸钠为反应物,通过水热法合成系列Ni_xCo_(1-x)S_2(x=0,0.1,0.3,0.5,0.7,0.9,1.0)粉体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分布仪和差热分析仪(DTA)等对材料进行表征;采用粉末压片... 以氯化镍、硫酸钴、硫代硫酸钠为反应物,通过水热法合成系列Ni_xCo_(1-x)S_2(x=0,0.1,0.3,0.5,0.7,0.9,1.0)粉体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分布仪和差热分析仪(DTA)等对材料进行表征;采用粉末压片工艺将材料与锂硅合金和Li Cl-KCl(Mg O)熔盐电解质装配成单体电池,考察了Ni_xCo_(1-x)S_2正极材料中镍、钴的含量对其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x=0.3时,Ni_xCo_(1-x)S_2正极材料在100 m A/cm2恒流放电时,单体电池放电电压可以达到1.899 V,截止电压为1.5 V时比容量为276.5 m A·h/g,放电过程中单体电池内阻较低,放电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正极材料 水热合成 NixCo1-xS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S_2/RG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电池放电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坤坤 杨少华 +1 位作者 赵平 赵彦龙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91-698,共8页
以氯化亚铁、硫代硫酸钠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FeS_2/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纳米复合材料,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分布仪和差热分析仪(DTA)等对FeS_2/RGO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以氯化亚铁、硫代硫酸钠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FeS_2/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纳米复合材料,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分布仪和差热分析仪(DTA)等对FeS_2/RGO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水热反应过程中加入GO可以防止FeS_2颗粒的团聚,使FeS_2形成疏松的球状颗粒。采用Li Cl-KCl电解质,在450℃以100m A/cm^2电流密度放电时,截止1.5 V时,FeS_2/RGO比容量为314.9 mAh/g,较FeS_2高65.6 mAh/g;采用Li F-Li Cl-Li Br电解质,在500℃以100 mA/cm^2电流密度放电,截止1.5 V时,FeS_2/RGO放电比容量为302.3 mAh/g,较FeS_2高29.8 mAh/g。与FeS_2相比,加入石墨烯提高了正极材料的导电性,单体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极化电阻相对较小,使得FeS_2/RGO复合材料表现出较高的放电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正极材料 水热法 FeS2/RG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PMMA/PEG型聚合物隔膜的制备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虹 陈爱雨 王守兵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5138-15141,15147,共5页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聚偏氟乙烯(PVDF)基聚合物隔膜对电解液体系的亲和性和导电性,引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共混,并添加有机增塑剂聚乙二醇PEG-400对PVDF基聚合物隔膜进行改性研究。采用先干法后湿法的相转化方...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聚偏氟乙烯(PVDF)基聚合物隔膜对电解液体系的亲和性和导电性,引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共混,并添加有机增塑剂聚乙二醇PEG-400对PVDF基聚合物隔膜进行改性研究。采用先干法后湿法的相转化方法制备PVDF/PMMA/PEG型聚合物隔膜。通过对制备的聚合物隔膜的孔隙率、吸液率、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分析研究,确定制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聚合物占溶剂质量百分比为8%,PVDF∶PMMA=7∶3,增塑剂含量为30%,非溶剂含量为3%,反应温度为45℃,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PVDF/PMMA/PEG隔膜的离子电导率可达2.848 m S/cm,对电解液体系的亲和性和导电性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隔膜 聚偏氟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PMMA/PEG/TiO_2型聚合物隔膜的制备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虹 韩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101-11104,共4页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聚偏氟乙烯(PVDF)基聚合物隔膜的导电性和降低PVDF基聚合物隔膜的结晶度,引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共混,掺杂有机添加剂PEG和无机纳米材料TiO_2,采用相转化方法制备PVDF/PMMA/PEG/TiO_2型聚合...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聚偏氟乙烯(PVDF)基聚合物隔膜的导电性和降低PVDF基聚合物隔膜的结晶度,引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共混,掺杂有机添加剂PEG和无机纳米材料TiO_2,采用相转化方法制备PVDF/PMMA/PEG/TiO_2型聚合物隔膜。通过对制备的PVDF/PMMA/PEG/TiO_2型多孔膜吸液率、离子电导率、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等的分析研究,确定制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聚合物浓度为8%,PMMA占聚合物质量百分比为30%,PEG含量为30%,纳米TiO_2含量为5%,C2H5OH含量为3%,反应温度为45℃。该最优方案下制备的多孔膜结晶度较纯PVDF薄膜结晶度降低,多孔膜吸液率达345%,离子电导率达5.2mS/cm,拉伸强度为1 183kg/cm^2,电化学稳定窗口为4.68V,高于4.5V,能够满足锂离子电池正常工作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隔膜 聚偏氟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PMMA/TiO2型聚合物隔膜的制备
12
作者 高虹 韩剑 王守兵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97-7201,共5页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聚偏氟乙烯(PVDF)基聚合物隔膜的导电性和降低PVDF基聚合物隔膜的结晶度,引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共混,掺杂无机纳米材料TiO_2,采用相转化方法制备PVDF/PMMA/TiO_2型聚合物隔膜。通过对制备的...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聚偏氟乙烯(PVDF)基聚合物隔膜的导电性和降低PVDF基聚合物隔膜的结晶度,引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共混,掺杂无机纳米材料TiO_2,采用相转化方法制备PVDF/PMMA/TiO_2型聚合物隔膜。通过对制备的PVDF/PMMA/TiO2型多孔膜吸液率、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分析研究,确定制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聚合物浓度为5%,PVDF∶PMMA为72∶28,纳米TiO_2添加量为5%,非溶剂添加量为3%,水浴温度为55℃。该方案下制备的多孔膜结晶度较纯PVDF薄膜结晶度降低,吸液率达到109.76%,离子电导率为2.64mS/cm,电化学稳定窗口为4.86V,高于4.5V,能够满足锂离子电池正常工作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隔膜 聚偏氟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复合镀制备锂离子电池硅薄膜负极材料
13
作者 高虹 尹彦群 杨伟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共4页
在铜箔上分别采用Cu-Si和Ni-Si化学复合镀制备锂离子电池硅薄膜负极材料,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经X-射线衍射分析测试证明,Si粉不能与Cu共同沉积在铜箔上。经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分析表明,Ni-Si化学复合镀能形成... 在铜箔上分别采用Cu-Si和Ni-Si化学复合镀制备锂离子电池硅薄膜负极材料,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经X-射线衍射分析测试证明,Si粉不能与Cu共同沉积在铜箔上。经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分析表明,Ni-Si化学复合镀能形成较好的复合物薄膜,且通过研究Ni-Si复合物薄膜的电化学性能表明,Ni-Si化学复合镀材料的首次充放电库仑效率高达87%,首次充放电后容量衰减仅为1%左右,电化学性能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复合镀 锂离子电池 SI Cu薄膜负极材料 SI Ni薄膜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介质中甲醇在PdMo/MWCNT上的电化学氧化
14
作者 张宇 陈维民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2-294,330,共4页
采用乙二醇还原法制备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Pd Mo/MWCNT催化剂,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循环伏安(CV)及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手段,考察了Pd Mo/MWCNT催化剂在碱性介质中对甲醇电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 采用乙二醇还原法制备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Pd Mo/MWCNT催化剂,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循环伏安(CV)及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手段,考察了Pd Mo/MWCNT催化剂在碱性介质中对甲醇电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Mo的引入改善了Pd纳米粒子的分散性并提高了其甲醇电氧化性能。经300℃焙烧后得到的Mo氧化物对Pd纳米催化剂的甲醇氧化活性和抗中毒能力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剂 甲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池NiCl2薄膜正极中添加剂对放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许浩 赵平 +1 位作者 杨少华 刘晟林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3-866,共4页
采用丝网印刷薄膜化工艺制备了NiCl2薄膜正极,研究了薄膜正极中添加单种粘结剂、共混粘接剂以及不同导电剂对单体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iCl2薄膜正极中共混粘结剂在粘结性能以及放电性能方面表现优秀,最佳共混比例为MgO与S... 采用丝网印刷薄膜化工艺制备了NiCl2薄膜正极,研究了薄膜正极中添加单种粘结剂、共混粘接剂以及不同导电剂对单体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iCl2薄膜正极中共混粘结剂在粘结性能以及放电性能方面表现优秀,最佳共混比例为MgO与SiO2的质量分数比为90:10,此外,添加10%的活性炭导电剂可以提高薄膜正极的导电性,从而提高电池的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薄膜正极 NiCl2 放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池用FeS_2/电解质复合薄膜正极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楚天宇 杨少华 +1 位作者 沈冬艳 赵彦龙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42-1044,共3页
采用超声喷涂技术及丝网印刷薄膜化工艺制备了FeS_2/电解质隔膜复合薄膜正极,研究了薄膜正极中电解质添加量、三种碳材料导电剂及导电剂的不同添加量对单体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FeS_2正极在电解质隔膜上的表面... 采用超声喷涂技术及丝网印刷薄膜化工艺制备了FeS_2/电解质隔膜复合薄膜正极,研究了薄膜正极中电解质添加量、三种碳材料导电剂及导电剂的不同添加量对单体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FeS_2正极在电解质隔膜上的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一体化薄膜正极中电解质添加量对正极材料的影响较小,含量为15%时较为适宜。一体化薄膜正极中乙炔黑、活性炭和CNTs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3%,3%和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FeS2 一体化 薄膜 导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池用正极材料钼掺杂钒酸铜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管德民 杨少华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4-376,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Mo掺杂钒酸铜(Cu_5V_2O_(10))正极材料,考察合成条件对该材料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掺Mo量为0.15、煅烧温度为750℃和煅烧时间为10 h时合成材料的放电性能最佳,初始电压为2.842 3 V,截止2 V时的比容量为229.5 mAh/g...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Mo掺杂钒酸铜(Cu_5V_2O_(10))正极材料,考察合成条件对该材料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掺Mo量为0.15、煅烧温度为750℃和煅烧时间为10 h时合成材料的放电性能最佳,初始电压为2.842 3 V,截止2 V时的比容量为229.5 mAh/g;煅烧温度对材料的放电性能有较大影响,煅烧温度越高反应越充分,在实验范围内煅烧时间对材料的放电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钒酸铜 Mo掺杂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