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珍宝岛湿地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人工巢繁殖成功率与巢址选择
1
作者 万名弢 许永珊 +4 位作者 秦明东 赵筱涛 李思梦 严雪洁 许青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5-625,共11页
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人工招引的集中地区,因该地区只有5个天然巢,存在人工巢在小范围区域密度过高的情况,与自然状态下东方白鹳巢的分布密度差异较大。为探究东方白鹳在高密度人工巢招引活动下的种... 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人工招引的集中地区,因该地区只有5个天然巢,存在人工巢在小范围区域密度过高的情况,与自然状态下东方白鹳巢的分布密度差异较大。为探究东方白鹳在高密度人工巢招引活动下的种群增长情况以及东方白鹳对人工巢巢址选择的影响因素,于2023年3—8月,对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的繁殖成功率和巢址选择进行研究。调查表明:2018年以前,保护区天然巢密度为0.20~0.27个/km^(2);截至2023年春,共建设人工巢39个,同时并存经年利用过的天然巢5个,巢密度为2.93个/km^(2),共有23巢进入孵化,总产卵数为81枚,平均窝卵数为(3.52±0.79)枚(n=23),总孵化率为66.67%,总出飞率为87.04%,最终繁殖成功率为58.02%。分析发现,东方白鹳优先选择人工巢中往年繁殖旧巢产卵(Z=-2.980,P<0.05),产卵日期越早,窝卵数(r=-0.46,P<0.05)与孵化数(r=-0.45,P<0.05)越多,孵化数越多,出飞数也就越多(r=0.83,P<0.05),距水田距离较远的巢出飞数较多(r=0.46,P<0.05)。东方白鹳在选择人工巢时更加偏好远离岛状林(Z=-2.394,P<0.05)和水田(t=1.332,P<0.05)的巢址。研究发现,东方白鹳在自然条件下的繁殖受限于巢位数量,因此人工巢的建设对于东方白鹳的种群增长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白鹳 人工巢 繁殖成功率 巢址选择 巢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林蛙分类及分布 被引量:1
2
作者 贺晨 赵济川 +4 位作者 赵文元 孙慧君 周瑜 杨宝田 董丙君 《辽宁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45-47,共3页
辽宁省林蛙资源十分丰富,是华北区和东北区林蛙分布最多的省份,省内分布的林蛙有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黑龙江林蛙R.amurensis、太行林蛙R.taihangensis、桓仁林蛙R.huanrensis和韩国林蛙R.coreana。为进一步加强对野生林蛙资源的保... 辽宁省林蛙资源十分丰富,是华北区和东北区林蛙分布最多的省份,省内分布的林蛙有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黑龙江林蛙R.amurensis、太行林蛙R.taihangensis、桓仁林蛙R.huanrensis和韩国林蛙R.coreana。为进一步加强对野生林蛙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该文对分布在辽宁省内的几种林蛙进行分类历史和分布范围的整理总结,以期对林蛙资源的保护、利用以及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林蛙 分类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和环境因子对黄河口自然和淡水恢复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的差异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丹丹 武海涛 +4 位作者 芦康乐 杨萌尧 管强 赵文元 邵乐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6893-6903,共11页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其中环境和空间因子在群落构建中的相对重要性是生态学家面临的重要挑战。为探究黄河口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的关键影响因子,及环境和空间因子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相对调控作用。于2017...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其中环境和空间因子在群落构建中的相对重要性是生态学家面临的重要挑战。为探究黄河口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的关键影响因子,及环境和空间因子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相对调控作用。于2017年10月与2018年5月对黄河口湿地32个样点(淡水恢复湿地19个和自然湿地13个)的底栖动物和水体理化指标进行采集分析。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结果显示,黄河口淡水恢复湿地和自然湿地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影响淡水恢复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主要为电导率、盐度和氧化还原电位;而自然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主要受pH和无机碳的影响;盐度是两类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差异的关键因子。变差分解(VPA)结果显示,环境过滤对淡水恢复湿地底栖动物群落起主导作用;在自然湿地中,空间因子对底栖动物群落具有主要的调控作用,同时环境和空间因子的相互作用也至关重要。本研究明确了黄河口的自然和恢复湿地中环境和空间因素对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相对作用,对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湿地 无脊椎动物 环境异质性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渤海生态区盘锦湿地水鸟调查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文元 《辽宁林业科技》 2020年第5期23-27,共5页
盘锦湿地作为黄渤海生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种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停歇地或繁殖地。为掌握中国境内黄渤海区域水鸟分布、数量状况,由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联合有关机构开展了水鸟同步调查,2019年盘锦湿地调查共记录到水鸟54种209879只... 盘锦湿地作为黄渤海生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种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停歇地或繁殖地。为掌握中国境内黄渤海区域水鸟分布、数量状况,由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联合有关机构开展了水鸟同步调查,2019年盘锦湿地调查共记录到水鸟54种209879只,国家重点保护鸟类4种,即东方白鹳、丹顶鹤、白琵鹭和小杓鹬。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CITES附录Ⅰ—Ⅲ、《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的重点监测物种22种。在记录的水鸟中,集大群分布的种类有翘鼻麻鸭、罗纹鸭、灰斑鸻、大滨鹬等12种,种群数量均超过1000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锦湿地 水鸟调查 种类 种群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