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落叶松种间及种内和种间杂种家系间的物候变异与早期选择 被引量:33
1
作者 孙晓梅 张守攻 +3 位作者 周德义 王效东 丁彪 刘素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7-84,共8页
对造林后1~3年生7种(变种)落叶松和7个种内和种间杂种家系的9个物候期进行连续定株观察及生长量调查,利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落叶松种间、家系间物候期的变异,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划分落叶松种(家系)的物候群,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确... 对造林后1~3年生7种(变种)落叶松和7个种内和种间杂种家系的9个物候期进行连续定株观察及生长量调查,利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落叶松种间、家系间物候期的变异,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划分落叶松种(家系)的物候群,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确定物候期与幼林生长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侧枝芽膨大外,落叶松种间、家系间各物候期的变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样,种内个体间、家系内个体间也存在一定的物候期变异,但同种家系内个体间的变异明显小于杂种家系内个体间的变异。兴安落叶松顶芽展叶、抽新梢时间明显早于其他种,封顶也最早;其次是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朝鲜落叶松和欧洲落叶松的封顶时间比长白和华北落叶松还要迟半个月;日本落叶松顶芽膨大和展叶时间最晚,封顶时间也明显迟于其他种。以日本落叶松为母本的各种间杂种,在物候上多数表现出中间偏母本的特性,而在抗病能力方面较父本有所改善,在抗寒性方面却明显优于母本。日本落叶松生长最快,其次是长白和朝鲜落叶松,而日×长、日×兴杂种生长量超过母本,表现出超亲杂种优势,表明在东北地区落叶松杂种利用潜力巨大。根据主成分聚类结果,可将14份遗传材料分为4个物候型。除侧枝芽开始展叶、完全展叶和抽新梢以外的其他物候因子与生长量之间相关紧密。物候因子对生长量有相当好的预测能力,即顶芽萌动、展叶越早,封顶越迟,生长期越长,对树木的生长越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种 种内家系 种间杂种家系 物候期 物候型 早期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株年龄、激素种类及其浓度对日本落叶松扦插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59
2
作者 王建华 孙晓梅 +3 位作者 王笑山 徐成立 丁彪 王效东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2-108,共7页
系统地研究了全光雾插条件下母株年龄、激素种类及其浓度对日本落叶松半木质化插穗生根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处理的生根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分别为不同年龄阶段的落叶松扦插选配出最佳激素种(?)及其浓度的处理组合,12... 系统地研究了全光雾插条件下母株年龄、激素种类及其浓度对日本落叶松半木质化插穗生根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处理的生根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分别为不同年龄阶段的落叶松扦插选配出最佳激素种(?)及其浓度的处理组合,12.5、8.5 a子代林插穗经最佳组合处理后生根率分别可达78.8%、92.5%,极大地提高了较高年龄日本落叶松扦插繁殖的生根能力。三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母株年龄(A)、激素种类(B)和激素浓度 (C)对落叶松插穗生根率、生根量和偏根率等生根性状的影响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同时三因素互作效应(A×B× C)反双因素互作效应(A×B、A×C、B×C)对绝大多数性状的影响也很显著。根据分年龄阶段进行的激素种类、浓度及其互作效应的比较结果,可以看出处理间生根性状的变化缺乏明显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扦插生根 母株年龄 激素种类 激素浓度 最佳激素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杂种组合间生根性状及幼林生长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晓梅 张守攻 +3 位作者 王笑山 齐力旺 王万义 陈宝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47,共7页
对辽宁大孤家12个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混合授粉及单系授粉杂交组合及4个相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进行扦插生根变异及其测定林3~5年生长变异的分析,研究父母本对组合间生根和生长性状变异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选出高生长量及生根力... 对辽宁大孤家12个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混合授粉及单系授粉杂交组合及4个相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进行扦插生根变异及其测定林3~5年生长变异的分析,研究父母本对组合间生根和生长性状变异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选出高生长量及生根力的杂交组合。研究表明:无论是生根性状还是幼林生长性状,日×长杂种组合间均存在着显著遗传变异,父、母本效应明显,组合间具有很大的选择潜力;生根性状间、生长性状间存在着紧密的相关关系,但生根与幼林生长性状之间相关不紧密,可以开展生根与生长性状的独立选择;利用隶属函数法选出了生根最优、生长与生根兼优的杂交组合(或家系),选出的4个生根与生长兼优的家系5年生平均树高、地径和保存率分别比4个母本对照家系的平均值提高24.7%、28.9%和55.6%,而生根性状与其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 杂种优势 生根变异 生长变异 联合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种间及其杂种管胞特征及微纤丝角的变异 被引量:8
4
作者 孙晓梅 楚秀丽 +2 位作者 张守攻 丁彪 周德义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5-422,共8页
对落叶松属4个种及其以日本落叶松为母本的种间杂交组合的早晚材管胞形态和微纤丝角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各管胞特征值及微纤丝角基本符合甚至远超过较优纸浆材筛选要求;落叶松种间及其杂种早晚材管胞形态特征值差异显著... 对落叶松属4个种及其以日本落叶松为母本的种间杂交组合的早晚材管胞形态和微纤丝角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各管胞特征值及微纤丝角基本符合甚至远超过较优纸浆材筛选要求;落叶松种间及其杂种早晚材管胞形态特征值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早、晚材管胞长变幅分别为3 164.45 3 865.26、3 318.51 4 200.87μm,早、晚材管胞长宽比变幅分别为57.10 72.93、117.95 146.50,早晚材管胞径向腔径变幅分别为38.9646.68、10.76 12.92μm,日本落叶松早晚材纤维长、纤维长宽比均显著高于华北、长白及兴安落叶松,从管胞特征值分析,日本落叶松较其它3种落叶松更具制浆造纸应用潜力;3个同母本种间杂交组合的多数指标表现出近母本且超父本的优势,尤其以日×长(R2)、日×兴(R3)杂种超父本的优势更为明显;早晚材管胞长度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的趋势,之后逐步达到稳定值,属PashinⅡ型,早晚材管胞宽和早材管胞径向腔径则随年龄增长变化不大,而晚材径向腔径表现出随年龄增加缓慢下降的趋势。综合管胞特征径向变化趋势,初步确定落叶松纸浆材工艺成熟期为15 20年,超过20年晚材壁腔比增加,影响制浆造纸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杂交组合 管胞特征 微纤丝角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