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工程化染色中羊毛纤维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娟 郑来久 +2 位作者 闫俊 熊小庆 高世会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3-59,共7页
针对羊毛纤维超临界二氧化碳(CO2)无水工程化染色过程中存在纤维强力损伤的问题,利用活性分散大红G进行了羊毛纤维超临界CO2无水染色,系统研究了不同染色温度、压强、时间对羊毛纤维的力学性能演变行为的影响,并对染色前后的纤维表观形... 针对羊毛纤维超临界二氧化碳(CO2)无水工程化染色过程中存在纤维强力损伤的问题,利用活性分散大红G进行了羊毛纤维超临界CO2无水染色,系统研究了不同染色温度、压强、时间对羊毛纤维的力学性能演变行为的影响,并对染色前后的纤维表观形貌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无水染色过程中,羊毛纤维的染色K/S值随染色温度、压强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纤维短绒率随着染色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不断提高;纤维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则随着染色温度、压强、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染色后羊毛纤维的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均达到4级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 染色 超临界CO2 工程化生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筒纱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工程化装备与工艺 被引量:9
2
作者 郑环达 胥维昌 +4 位作者 赵强 岳成君 单世宝 闫俊 郑来久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6-90,101,共6页
针对传统水介质染色过程水耗、能耗、污水排放量大的难题,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 000 L复式超临界CO_2流体染色装备系统对涤纶筒纱进行无水染色工程化生产。基于研发的复式超临界CO_2流体无水染色装备,系统介绍了其超临界流体染色工... 针对传统水介质染色过程水耗、能耗、污水排放量大的难题,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 000 L复式超临界CO_2流体染色装备系统对涤纶筒纱进行无水染色工程化生产。基于研发的复式超临界CO_2流体无水染色装备,系统介绍了其超临界流体染色工艺过程;同时,利用独特设计的筒纱染色釜,进行了涤纶筒纱超临界CO_2流体无水染色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研发的1 000 L复式超临界CO_2流体无水染色装备,可获得较高染色深度的筒纱,且染色产品具有良好的匀染性;此外,染色涤纶筒纱的耐水洗、耐摩擦色牢度可达到4~5级以上,耐日晒色牢度可达到6级以上,满足了工程化生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 超临二氧化碳 分散染料 工程化 涤纶筒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粗纱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煮漂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娟 高世会 +3 位作者 施楣梧 郑来久 熊小庆 闫俊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3-169,共7页
针对现有亚麻煮漂工艺流程长,耗水耗能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难题,总结了传统亚麻粗纱化学煮漂法、化学生物煮漂法和生物酶煮漂法工艺过程,并提出了亚麻粗纱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煮漂工艺技术。分析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特性及酶在超临界二氧... 针对现有亚麻煮漂工艺流程长,耗水耗能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难题,总结了传统亚麻粗纱化学煮漂法、化学生物煮漂法和生物酶煮漂法工艺过程,并提出了亚麻粗纱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煮漂工艺技术。分析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特性及酶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中的应用现状;结合亚麻粗纱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煮漂装置,阐述了超临界状态下,在各异温度场、压力场和流体场态下,利用复配的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夹带剂,在反应釜体中对亚麻粗纱进行无水煮漂,并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煮漂方法的特点,提出了亚麻粗纱煮漂研究中亟需开展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粗纱 煮漂 生物酶 超临界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纤维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赵虹娟 刘秒 +3 位作者 郑环达 郑来久 闫俊 熊小庆 《染整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天然纤维以其天然、舒适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在全球纺织行业市场份额中占有极大的比重。但传统的天然纤维染色以水为染色介质,不仅对水资源高度依赖,含染料、助剂的高色度染色废水的大量排放还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超临界二氧化碳... 天然纤维以其天然、舒适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在全球纺织行业市场份额中占有极大的比重。但传统的天然纤维染色以水为染色介质,不仅对水资源高度依赖,含染料、助剂的高色度染色废水的大量排放还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兼有气体和液体的双重特点。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染色介质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技术具有绿色无污染、清洁安全、节能、染料和助剂可回收等优点。但是,天然纤维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染色一直存在上染率低、色牢度差等问题,无法进行工业化应用。因此,天然纤维的染色技术一直是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技术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部分。从染色装置、染色技术以及专用染料3个方面阐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技术在天然纤维中的应用,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天然纤维染色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 天然纤维 清洁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固化生物膜处理洗毛废水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何泽寿 徐春圆 +2 位作者 杜冰 高世会 郑来久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20,共4页
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备壳聚糖粉体与聚氨酯共混生物膜,研究了壳聚糖粉体含量和碳源含量共混生物膜的表面形貌、吸水性、红外光谱图的特征及固定化酱油曲霉的效果。实验表明,随着壳聚糖粉体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表面形貌由致密逐渐变得疏松多... 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备壳聚糖粉体与聚氨酯共混生物膜,研究了壳聚糖粉体含量和碳源含量共混生物膜的表面形貌、吸水性、红外光谱图的特征及固定化酱油曲霉的效果。实验表明,随着壳聚糖粉体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表面形貌由致密逐渐变得疏松多孔,形成类似海绵状结构,且随壳聚糖含量增加其成膜性变差。共混生物膜中各成分分布较为均匀,二者的相容性较好;其吸水性均随着壳聚糖和碳源含量的增加逐渐得到改善。由于固定化膜的性能的需要,选择壳聚糖含量为20%和碳源含量为10%成膜,其成膜后经过72 h固定化后,酱油曲霉固定化效果良好。经处理洗毛废水实验验证,处理后洗毛废水的COD质量浓度由12 000 mg/L减少到198 mg/L,悬浮物质量浓度(SS)由1 935 mg/L减少到125 mg/L,达到了GB 8979—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固定化 酱油曲霉 生物膜 洗毛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染整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6
作者 郑环达 郑来久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1-148,共8页
从超临界流体染整设备、纤维材料超临界流体染色工艺和超临界流体整理工艺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超临界流体染整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待染纤维材料的结构多样性特点,总结了超临界流体专用染色釜体的研发现状;阐释了超临界流体技术... 从超临界流体染整设备、纤维材料超临界流体染色工艺和超临界流体整理工艺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超临界流体染整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待染纤维材料的结构多样性特点,总结了超临界流体专用染色釜体的研发现状;阐释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纤维材料后整理中的应用。指出超临界流体染整技术应进一步加强特种纤维的研究,并通过多学科协同以推进天然纤维材料的超临界流体染整技术研究。此外,预测了多组分纤维材料超临界流体染整技术为该项技术的全新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染整 设备 合成纤维 天然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电纺丝制备电气石/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复合纤维 被引量:6
7
作者 杜冰 魏取福 郑来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42,共3页
将生物酶制备的海藻酸钠(SA)、纳米电气石(TUR)粉体与聚乙烯醇(PVA)共混,经静电纺丝制备负离子功能型复合纤维。结果表明:当4wt%SA溶液与10wt%的PVA水溶液的体积比为4∶6,TUR添加量为3.0g/100mLSA/PVA混合溶液时,在纺丝电压25kV... 将生物酶制备的海藻酸钠(SA)、纳米电气石(TUR)粉体与聚乙烯醇(PVA)共混,经静电纺丝制备负离子功能型复合纤维。结果表明:当4wt%SA溶液与10wt%的PVA水溶液的体积比为4∶6,TUR添加量为3.0g/100mLSA/PVA混合溶液时,在纺丝电压25kV,接收距离8cm条件下,可获得外观形态良好的TUR/SA/PVA复合纤维,纤维直径分布比较集中,在200~220nm左右。该纤维膜在空气中负离子释放量可达2345个/cm2,相当于人体在公园草坪中吸收的负离子数。随空气中温湿度的变化,该纤维可持续释放负离子,具有良好的医学保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电气石 负离子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软改性对柞蚕丝拉伸性能和染色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张炜 张娟 +2 位作者 董鹏飞 柴雄 李惠军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24,共7页
选用双棕榈羧乙基羟乙基甲基硫酸甲酯铵盐对柞蚕丝进行柔软改性,之后改变工艺条件用直接果绿LG对柞蚕丝染色,在最佳条件下改变柔软和染色顺序用叶绿素铜钠、活性红-BES和直接果绿LG对柞蚕丝进行染色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经柔软改性后的... 选用双棕榈羧乙基羟乙基甲基硫酸甲酯铵盐对柞蚕丝进行柔软改性,之后改变工艺条件用直接果绿LG对柞蚕丝染色,在最佳条件下改变柔软和染色顺序用叶绿素铜钠、活性红-BES和直接果绿LG对柞蚕丝进行染色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经柔软改性后的柞蚕丝断裂强力减小,断裂伸长率增大; K/S值、红绿值a*、黄蓝值b*和色差DE*随着物料比的增大而增大,而红绿值a*和黄蓝值b*都随染液pH值的增大而增加,K/S值随pH值的增大而缓慢减小,色差DE*随pH值的增大几乎不变;柔软改性能提高柞蚕丝的K/S值,且先柔软后染色性能远高于先染色后柔软,但柔软改性对色牢度提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丝 柔软剂 柔软改性 拉伸性能 染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