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落叶松无性系微纤丝角遗传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马顺兴 王军辉 +4 位作者 张守攻 孙晓梅 王笑山 丁彪 刘淑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8-191,共4页
对10个10年生日本落叶松无性系的早材和晚材微纤丝角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早、晚材微纤丝角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同一年轮内早材微纤丝角大于晚材。日本落叶松微纤丝角的径向变异规律为:在髓心处最大,以后逐渐减小。早、晚材微纤丝角与... 对10个10年生日本落叶松无性系的早材和晚材微纤丝角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早、晚材微纤丝角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同一年轮内早材微纤丝角大于晚材。日本落叶松微纤丝角的径向变异规律为:在髓心处最大,以后逐渐减小。早、晚材微纤丝角与树木年轮间的变异模式(径向变异)以对数和乘幂式方程拟合效果较好,R2(R为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早、晚材微纤丝角同树高、形率、树皮厚度、主枝粗、枝干比、主枝夹角、主枝长的相关关系不显著,早、晚材微纤丝角同胸径、冠幅的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早材与晚材的微纤丝角也相关显著。早材和晚材的微纤丝角受中到强度遗传控制,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767 4、0.804 3。按照20%的选择率,早材和晚材的微纤丝角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1.82%和2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无性系 微纤丝角 遗传参数 选择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落叶松无性系木材性质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14
2
作者 马顺兴 王军辉 +4 位作者 张守攻 孙晓梅 梁保松 周德义 刘淑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73,共5页
对10个10年生日本落叶松无性系的木材基本密度、管胞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木材基本密度,早、晚材管胞宽度和早材长宽比无性系间差异显著;木材基本密度,早、晚材管胞长度,早晚材管胞宽度和早晚材长宽比径向变异模式相似,即从髓心向... 对10个10年生日本落叶松无性系的木材基本密度、管胞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木材基本密度,早、晚材管胞宽度和早材长宽比无性系间差异显著;木材基本密度,早、晚材管胞长度,早晚材管胞宽度和早晚材长宽比径向变异模式相似,即从髓心向外以曲线形式不断增加,有时亦有起伏;早材从髓心向外以近似直线的形式缓慢增加,晚材从髓心向外以曲线形式增加,初期增加幅度较大,到一定年龄后趋于水平变化并略有波动;材质性状与树木年轮间的关系以对数方程、幂函数方程、指数方程拟合效果较好;除了晚材壁腔比和早材壁厚外,其它木材性质的重复力均在0.5以上,受中度或中度以上的遗传制约,按照20%的选择率,长宽比和晚材管胞长能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无性系 木材性质 遗传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落叶松木材的化学组成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军辉 张守攻 +2 位作者 石淑兰 谭希文 程俊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0-575,共6页
对不同树龄和不同部位日本落叶松木材的化学组成、糖类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龄日本落叶松木材的化学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树龄的增大,总碳水化合物含量逐渐降低;冷水抽出物、热水抽出物和1%NaOH抽出物的含量增加;灰分含... 对不同树龄和不同部位日本落叶松木材的化学组成、糖类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龄日本落叶松木材的化学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树龄的增大,总碳水化合物含量逐渐降低;冷水抽出物、热水抽出物和1%NaOH抽出物的含量增加;灰分含量逐渐降低;聚糖组成中葡萄糖和木糖含量降低,半乳糖含量增加。从化学组成分析看,12年生和15年生日本落叶松的木材比20a以上树龄的更适合用作造纸原料。与兴安落叶松相比,日本落叶松的水抽出物与1%NaOH抽出物含量较低,聚糖中葡萄糖含量较多而半乳糖含量较少;从化学组成来说,日本落叶松木材是一种优于兴安落叶松木材的造纸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木材 制浆造纸 化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落叶松无性系化学组成遗传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丁彪 王军辉 +3 位作者 张守攻 孙晓梅 王笑山 刘淑梅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0-53,64,共5页
对10个10年生日本落叶松无性系的水分含量、1%NaOH抽出物含量和综纤维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水分含量1、%NaOH抽出物含量和综纤维素含量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木材水分含量、综纤维素含量同树高、胸径、形率、冠幅、皮厚、主枝粗... 对10个10年生日本落叶松无性系的水分含量、1%NaOH抽出物含量和综纤维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水分含量1、%NaOH抽出物含量和综纤维素含量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木材水分含量、综纤维素含量同树高、胸径、形率、冠幅、皮厚、主枝粗、枝干比、主枝夹角、主枝长的相关关系不显著。1%NaOH抽出物含量与树高、胸径、冠幅的负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1%NaOH抽出物含量与综纤维素含量之间显著负相关。水分含量1、%NaOH抽出物含量和综纤维素含量都受到中等水平的遗传控制。重复力分别为0.709 1、0.701 0和0.588 8。按照20%的选择率,水分含量、1%NaOH抽出物含量和综纤维素含量的遗传增益分别为8.71%、8.70%和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无性系 化学组成 遗传参数 选择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桤木栽培区区划和栽培区适生种源的综合选择 被引量:3
5
作者 谭希文 王军辉 +3 位作者 顾万春 夏良放 万军 干小雄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9-273,共5页
以桤木自然分布区内13个种源的生长、材性、果实等性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桤木的地理变异及其趋势,探讨了地理变异的气候生态学基础,对栽培区进行了区划,并对各栽培区进行适生种源的综合选择.研究表明桤木种源生长性状与生态梯度(EGA)的... 以桤木自然分布区内13个种源的生长、材性、果实等性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桤木的地理变异及其趋势,探讨了地理变异的气候生态学基础,对栽培区进行了区划,并对各栽培区进行适生种源的综合选择.研究表明桤木种源生长性状与生态梯度(EGA)的相关显著,在单个生态因子分析中,桤木种源生长量呈以经度和海拔为主的梯度变异.纤维长度与经度和纬度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地理趋势并不明显.而木材基本密度与经度的正相关关系显著,呈单向渐变模式.根据试验地点EGA,对桤木新引种区划分为两个生态亚区,即长江中下游丘陵区和赣、浙、闽沿海山地—丘陵区,并对各个栽培区进行了适生种源选择和种源调拨区划.合理的种源调拨,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的育种增益分别为5.42%、6.74%和18.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桤木 种源 地理变异 栽培区区划 种源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