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地区不同生境中华绒螯蟹肠道微生物群落研究
1
作者 刘忠航 杨培民 +3 位作者 张健 张伯序 朱春月 胡宗云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5期52-57,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生境下中华绒螯蟹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差异,采用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技术分析池塘、稻田、苇田、水库和自然水域中华绒螯蟹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虽生境不同,但门水平上中华绒螯蟹肠道微生物菌群均以厚壁菌门为主,... 为了探究不同生境下中华绒螯蟹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差异,采用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技术分析池塘、稻田、苇田、水库和自然水域中华绒螯蟹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虽生境不同,但门水平上中华绒螯蟹肠道微生物菌群均以厚壁菌门为主,不同生境影响了其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特有菌属。其中,苇田中华绒螯蟹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标均较高,池塘中华绒螯蟹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指标均较低。此外,各生境中华绒螯蟹肠道微生物功能注释显示,代谢以碳水化合物代谢为主。该研究揭示了不同生境对中华绒螯蟹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优化养殖环境和保障中华绒螯蟹的健康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高通量测序 宏基因组 肠道菌群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水养殖条件下细鳞鲑、哲罗鲑及其杂交种生长、肌肉质构特性和营养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蒋湘辉 王兴兵 +2 位作者 李赫 王旭 徐浩然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5,共7页
为比较我国冷水养殖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哲罗鲑(Hucho taimen)及其杂交种(B.lenok♂×H.taimen♀)生长、肌肉的质构特性和营养成分,以体质量为(151.74±3.71)g的三种鱼类为研究对象,在模拟自然界流水环境条件下饲养90 ... 为比较我国冷水养殖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哲罗鲑(Hucho taimen)及其杂交种(B.lenok♂×H.taimen♀)生长、肌肉的质构特性和营养成分,以体质量为(151.74±3.71)g的三种鱼类为研究对象,在模拟自然界流水环境条件下饲养90 d。结果显示:杂交种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摄食率显著高于细鳞鲑和哲罗鲑。杂交种肌肉的咀嚼性和硬度均显著高于细鳞鲑和哲罗鲑。细鳞鲑肌肉蛋白含量(20.62%)最高,细鳞鲑和杂交种脂肪含量(2.67%、2.71%)最高。哲罗鲑和杂交种的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高于细鳞鲑。另外,杂交种肌肉中常量元素K含量最高,微量元素中以哲罗鲑的Mg元素、细鳞鲑的Ca和Zn元素以及杂交种的Na和Fe元素含量最高。综合各项指标发现杂交种不仅生长快,而且肌肉口感佳、品质好,是具有市场开发潜力的经济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哲罗鲑(Hucho taimen) 杂交种(B.lenok♂×H.taimen♀) 生长 质构特性 肌肉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耳石微化学的大洋河刀鲚生境履历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健 杨培民 +6 位作者 姜涛 胡宗云 朱春月 张伯序 刘忠航 杨健 胡玉海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7,共8页
为探明大洋河刀鲚(Coilia nasus)的“生境履历”,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对2020年7月和9月采自大洋河下游水域20尾刀鲚的矢耳石进行了锶(Sr)和钙(Ca)的微化学分析研究。定量线分析结果显示,刀鲚样本均为淡水起源,淡水生境Sr/Ca... 为探明大洋河刀鲚(Coilia nasus)的“生境履历”,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对2020年7月和9月采自大洋河下游水域20尾刀鲚的矢耳石进行了锶(Sr)和钙(Ca)的微化学分析研究。定量线分析结果显示,刀鲚样本均为淡水起源,淡水生境Sr/Ca比值在(1.49±0.61—2.75±0.53),淡水系数(Fc)在(0.08—0.52),淡水区域径长在(150—900μm)。进入第二变化阶段后“生境履历”波动显著,Sr/Ca比值变化可将大洋河刀鲚分为3种模式,第一种是中高值区(半咸水或海水)越冬,繁殖季溯河洄游至低值区(淡水);第二种是长期栖息于中高值区,无溯河洄游现象;第三种是在中高值区和低值区多次转换,DYH 05、19个体最高完成9次转换。Sr面分析结果也与上述Sr/Ca比值结果相同。这三种模式直观地反映出大洋河刀鲚群体“生境履历”的多样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河 耳石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 生境履历 刀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常用水产药品对葛氏鲈塘鳢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义新 金广海 +4 位作者 杨培民 宋文华 李赫 李敬伟 王雷 《江西水产科技》 2017年第1期10-12,共3页
采用静水试验方法,用硫酸铜、聚维酮碘、菌毒净对体长(7.21±0.88)cm,体重(3.95±0.41)g的葛氏鲈塘鳢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物对葛氏鲈塘鳢24h、48h、96h的半致死浓度,硫酸铜为0.623mg/L、0.505mg/L、0.389 mg/L,聚... 采用静水试验方法,用硫酸铜、聚维酮碘、菌毒净对体长(7.21±0.88)cm,体重(3.95±0.41)g的葛氏鲈塘鳢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物对葛氏鲈塘鳢24h、48h、96h的半致死浓度,硫酸铜为0.623mg/L、0.505mg/L、0.389 mg/L,聚维酮碘为76.7 mg/L、74.6 mg/L、65.7 mg/L,菌毒净为3.253 mg/L、2.976 mg/L、2.487 mg/L。3种药物的安全浓度依次为0.1 mg/L、21.17 mg/L、0.74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氏鲈塘鳢 水产药品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水产药物对松荷鲤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健 李赫 +6 位作者 李敬伟 胡宗云 刘宗英 肖祖国 封岩 吴丽娜 闫有利 《渔业研究》 2024年第2期162-170,共9页
在水温(20±1)℃下,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聚维酮碘、强氯精和高效氯氰菊酯3种常用水产药物对体长(118.8±5.63)mm、体质量(72.75±15.11)g松荷鲤(Cyprinus carpio Songhe)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聚维酮碘对松荷鲤的24、4... 在水温(20±1)℃下,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聚维酮碘、强氯精和高效氯氰菊酯3种常用水产药物对体长(118.8±5.63)mm、体质量(72.75±15.11)g松荷鲤(Cyprinus carpio Songhe)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聚维酮碘对松荷鲤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870.551、790.650、694.959、654.692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95.653 mg/L;强氯精对松荷鲤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3.076、19.608、15.674、13.871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4.247 mg/L;高效氯氰菊酯对松荷鲤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620、2.216、1.205、0.84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153 mg/L。3种药物对松荷鲤的毒性大小为高效氯氰菊酯>强氯精>聚维酮碘。根据有毒物质对鱼类毒性的评价标准,结果表明聚维酮碘和强氯精对松荷鲤为低毒药物,可作为生产中的首选药物;高效氯氰菊酯对松荷鲤为高毒药物,在生产中需谨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荷鲤 水产药物 急性毒性 半致死质量浓度(LC 50) 安全质量浓度(SC) 药物毒性蓄积程度系数(M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雀鱼体表变形虫病及其防治研究
6
作者 李赫 李文宽 +5 位作者 胡宗云 富丽静 宋文华 王庆海 张涛 张健 《河北渔业》 2016年第8期16-18,75,共4页
2014年10-11月,辽宁某地温室大棚观赏鱼场养殖的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e)普遍暴发了体表变形虫病,其病原初步鉴定为池沼多核变形虫Pelomyxa palustris Greeff。病鱼的主要症状是游动缓慢,食欲减退,以至不摄食;体表两侧局部溃烂,... 2014年10-11月,辽宁某地温室大棚观赏鱼场养殖的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e)普遍暴发了体表变形虫病,其病原初步鉴定为池沼多核变形虫Pelomyxa palustris Greeff。病鱼的主要症状是游动缓慢,食欲减退,以至不摄食;体表两侧局部溃烂,镜检病灶处可见大量虫体。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乙酸和过氧化氢混合使用(1∶3),浓度为0.5%~1.0%,浸泡4~5min,有一定杀虫效果。盐酸奎宁浓度为500~1 500mg/L,浸泡15min,有一定杀虫效果。青蒿素+TMP+高甲醚(300mg/L∶60mg/L∶10mg/L)浸泡20~30min,杀虫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鱼 变形虫病 防治 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绿江水丰水库外来种梭鲈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研究
7
作者 王兴兵 徐浩然 +5 位作者 寇凌霄 蒋湘辉 魏洪祥 张涛 李赫 刘勇 《渔业研究》 2024年第6期635-644,共10页
【目的】摸清外来种梭鲈(Sander lucioperca)在鸭绿江水丰水库的生长情况。【方法】以2021年6月—2023年9月在水丰水库采样点采集的198尾梭鲈为研究对象,以脊椎骨为年龄鉴定材料,对梭鲈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采集的梭... 【目的】摸清外来种梭鲈(Sander lucioperca)在鸭绿江水丰水库的生长情况。【方法】以2021年6月—2023年9月在水丰水库采样点采集的198尾梭鲈为研究对象,以脊椎骨为年龄鉴定材料,对梭鲈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采集的梭鲈样本体长为26~520 mm,其中101~200 mm的个体占样本总量的48.5%,体质量为0.3~1935.0 g,151 g以下的个体占样本总量的70.2%;样本由1~5龄5个年龄组组成,以1龄鱼为主,占样本总量的50.0%。体长与体质量拟合关系式为Wt=6×10^(-6)Lt^(3.150)(R^(2)=0.9924,n=198,P>0.05),为匀速生长类型。选用直线方程拟合梭鲈体长与脊椎骨半径的关系,其关系式为L=91.14r+24.693(R^(2)=0.9675,n=198)。从生长指标看,梭鲈5龄前的体长相对增长率和生长指标较高,其生长比速平均值为0.366,生长常数平均值为1.679,生长指标平均值为88.573;从第4龄到第5龄,梭鲈的生长比速为0.076、生长常数为0.683、生长指标为36.584,生长速度明显下降。选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梭鲈的生长,体长生长方程为Lt=815.681[1-e^(-0.200(t-0.033))],体质量生长方程为Wt=8409.982[1-e^(-0.200(t-0.033))]3.150;体长生长速度和体长生长加速度方程分别为dL/dt=163.136e^(-0.200(t-0.033))、d^(2)L/dt^(2)=-32.627e^(-0.200(t-0.033)),体长生长速度和体长生长加速度曲线均无拐点,体长生长速度与年龄呈反比,体长加速度与年龄呈正比,体质量生长速度和体质量生长加速度方程分别为dW/dt=5298.289e^(-0.200(t-0.033))[1-e^(-0.200(t-0.033))]2.150、d^(2)W/dt^(2)=1059.658e^(-0.200(t-0.033))[1-e^(-0.200(t-0.033))]1.150[3.150e^(-0.200(t-0.033))-1],体质量生长速度和体质量生长加速度曲线有拐点,体质量生长速度先增加后降低;梭鲈的生长拐点年龄为5.77龄,对应的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557 mm和2525.20 g。【结论】外来种梭鲈能够适应水丰水库的环境,已建立自然种群。目前梭鲈的年龄结构相对简单,属于增长型。【意义】本研究结果可为鸭绿江水丰水库外来种梭鲈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 水丰水库 梭鲈 年龄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七鳃鳗早期发育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军 马庆华 +6 位作者 刘怀秀 宋涛 滕洪明 朱婷 刘欣 韩英伦 李庆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4-824,共11页
通过开展东北七鳃鳗(Lampetra morii)胚胎、卵黄囊期仔鱼和幼鱼发育研究,系统地描述东北七鳃鳗的早期发育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七鳃鳗的卵裂为全裂类型,在(18±1)℃水温下,受精卵经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 通过开展东北七鳃鳗(Lampetra morii)胚胎、卵黄囊期仔鱼和幼鱼发育研究,系统地描述东北七鳃鳗的早期发育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七鳃鳗的卵裂为全裂类型,在(18±1)℃水温下,受精卵经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头凸期、孵出前期以及孵出期,历时11—12d孵育出仔鱼。初孵仔鱼体重为(0.00032±0.00002) g,全长为(0.29±0.02) cm。在卵黄囊期内,仔鱼体重和全长随日龄的增加而增长,吻长、眼径、眼鳃间距、口笠长、鳃前长、鳃长、头长、体长、尾长和泄殖孔长均存在异速生长现象。初孵仔鱼经过约15d(卵黄囊期)发育成幼鱼,幼鱼卵黄囊完全吸收,消化道贯通,形成肠道,开始摄食。在幼鱼期,经5 个月的培育,幼鱼体重和全长随月龄的增加而增长,体色逐渐加深,5月龄幼鱼的体重和全长分别为(0.07±0.01) g和(3.87±0.32) cm。东北七鳃鳗的早期发育研究为七鳃鳗发育生物学积累基础资料,同时也为七鳃鳗的人工增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推进七鳃鳗的模式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七鳃鳗 早期发育 异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卫星标记对6个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9
作者 封岩 闫有利 +7 位作者 贾智英 李池陶 姜晓娜 杨培民 吴丽娜 肖祖国 张健 李敬伟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96-102,共7页
利用15对微卫星标记对6个鲤(Cyprinus carpio)品种进行种质鉴定,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发现,各群体等位基因频率范围广泛,其中42.07%的等位基因频率在0.2及以上,显示出这些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在15个微卫星位点上观察到11... 利用15对微卫星标记对6个鲤(Cyprinus carpio)品种进行种质鉴定,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发现,各群体等位基因频率范围广泛,其中42.07%的等位基因频率在0.2及以上,显示出这些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在15个微卫星位点上观察到118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约78.2139,平均I值(Shannon遗传信息指数)为1.7549,显示出不同鲤品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对等位基因分布的分析发现,不同鲤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该研究结果为鲤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验证了微卫星标记在种质鉴定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色氨酸和蛋氨酸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消化能力、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10
作者 蒋湘辉 王兴兵 +4 位作者 李赫 胡宗云 张健 魏洪祥 杨培民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9-1939,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色氨酸(Try)和蛋氨酸(Met)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消化能力、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31%、0.63%的L-Try和0、0.33%、0.67%的L-Met,配制成3个Try水平(实际...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色氨酸(Try)和蛋氨酸(Met)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消化能力、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31%、0.63%的L-Try和0、0.33%、0.67%的L-Met,配制成3个Try水平(实际含量分别为0.31%、0.62%、0.94%)×3个Met水平(实际含量分别为0.66%、0.99%、1.33%),共9组等氮等脂饲料,每组3个重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50.27±2.20)g的中华绒螯蟹,放养密度为4500只/hm 2。预试期10 d,正试期80 d。结果显示:1)饲料Try与Met水平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0.94%Try水平和0.99%Met水平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水平(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水平(P<0.05)。2)饲料Try和Met水平对中华绒螯蟹肌肉中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均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0.94%Try水平及0.99%和1.33%Met水平的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水平(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水平(P<0.05)。3)饲料Try与Met水平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0.94%Try水平和0.99%Met水平的肝胰腺中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水平(P<0.05),0.62%Try水平和0.99%Met水平的肝胰腺中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水平(P<0.05)。4)饲料Try与Met水平对中华绒螯蟹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除了酸性磷酸酶)和抗氧化指标均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非特异免疫指标中,0.94%Try水平和0.99%Met水平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水平(P<0.05)。抗氧化指标中,Try水平0.94%的血清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水平(P<0.05),丙二醛活性显著低于其他水平(P<0.05);0.99%Met水平的血清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水平(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适当补充Try和Met可提高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性能,Try和Met的添加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影响了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肝胰腺中消化酶活性、非特异性免疫力以及抗氧化能力;综合各项指标得出,饲料中Try和Met水平分别为0.94%和0.99%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色氨酸 蛋氨酸 生长 体成分 消化酶 免疫功能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中混养不同密度鲫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11
作者 蒋湘辉 王兴兵 +5 位作者 寇凌霄 魏洪祥 肖祖国 吴丽娜 封岩 闫有利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为达到养殖环境生态平衡,研究了稻田环境中混养鲫(Carassius auratus)[(48.53±2.11)g/尾]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23.48±0.82)g/尾]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影响。实验设置4个鲫密度:0(T0,对照组)、100(T1)、200(T2)和300... 为达到养殖环境生态平衡,研究了稻田环境中混养鲫(Carassius auratus)[(48.53±2.11)g/尾]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23.48±0.82)g/尾]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影响。实验设置4个鲫密度:0(T0,对照组)、100(T1)、200(T2)和300尾/667 m^(2)(T3),分别与中华绒螯蟹(300只/667 m^(2))混养,实验周期90d。结果显示:T1组中华绒螯蟹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出肉率、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和总可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3组,T1组鲫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T2组中华绒螯蟹肌肉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评分最高,其中苏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研究表明,在中华绒螯蟹养殖过程中,混养不同密度鲫对其生长、可食性状和肌肉营养品质存在显著影响,其中混养100—200尾/667 m^(2)鲫更有利于提高中华绒螯蟹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养殖 养殖密度 生长指标 营养成分 中华绒螯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混养异育银鲫对稻蟹综合种养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2
作者 李赫 胡宗云 +4 位作者 肖祖国 封岩 吴丽娜 李敬伟 闫有利 《渔业研究》 2025年第2期138-151,共14页
【目的】研究稻田中套养不同密度异育银鲫“中科3号”(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var.CASⅢ,以下简称异育银鲫)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肠道和养殖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中华绒螯蟹肠道... 【目的】研究稻田中套养不同密度异育银鲫“中科3号”(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var.CASⅢ,以下简称异育银鲫)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肠道和养殖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中华绒螯蟹肠道和养殖环境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1)套养异育银鲫对中华绒螯蟹的成活率无显著的影响(P>0.05)。2)在异育银鲫套养密度为100尾/666.7 m~2时,中华绒螯蟹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套养异育银鲫可以增加中华绒螯蟹肠道(P<0.05)和养殖环境中的微生物多样性(P>0.05)。4)套养不同密度的异育银鲫不会改变中华绒螯蟹肠道和养殖环境中优势菌门的种类,但会对其相对丰度产生一定的影响。水体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蓝菌门和放线菌门;底泥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中华绒螯蟹肠道中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5)磷酸盐(PO_(4)^(3-)-P)和亚硝态氮(NO_(2)^(-)-N)对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水体中的优势菌norank_f_norank_o_Chloroplast和LD29与pH、NO_(2)^(-)-N、氨氮(NH_(4)^(+)-N)、溶解氧(DO)、总氮(TN)呈正相关,Cyanobium_PCC-6307与PO_(4)^(3-)-P、NH_(4)^(+)-N、DO、TN呈正相关,hgc I_clade与PO_(4)^(3-)-P呈正相关,Limnohabitans与高锰酸钾指数(COD_(Mn))呈正相关。6)PO_(4)^(3-)-P和pH对中华绒螯蟹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中华绒螯蟹肠道的优势菌Candidatus_Bacilloplasma和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与pH、NH_(4)^(+)-N呈正相关,乳球菌属(Lactococcus)与PO_(4)^(3-)-P、TN、DO、COD_(Mn)和NO_(2)^(-)-N呈正相关,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与PO_(4)^(3-)-P、TN、COD_(Mn)、NH_(4)^(+)-N呈正相关,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与pH和DO呈正相关。【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异育银鲫[(48.53±2.11)g/尾]的最优初始套养密度为100~200尾/666.7 m^(2)。稻-蟹-鲫综合种养系统对中华绒螯蟹养殖环境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完善中华绒螯蟹健康生态养殖模式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异育银鲫“中科3号” 养殖密度 微生物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须鳅的耗氧节律、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晓光 王兴兵 +6 位作者 寇凌霄 石俊艳 肖祖国 魏宏祥 刘勇 李军 骆小年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9-315,共7页
在水温(15±0.5)℃下,采用流水和静水呼吸室法,测定(1.88±0.33)g、(4.24±0.61)g和(7.27±0.76)g 3种规格北方须鳅的耗氧节律,不同水温下(0、2、5、10、15、20、25、27℃和30℃)3种规格北方须鳅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试... 在水温(15±0.5)℃下,采用流水和静水呼吸室法,测定(1.88±0.33)g、(4.24±0.61)g和(7.27±0.76)g 3种规格北方须鳅的耗氧节律,不同水温下(0、2、5、10、15、20、25、27℃和30℃)3种规格北方须鳅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试验结果表明,北方须鳅在白天(8:00—16:00)耗氧率略高于夜间(18:00—6:00),但差异不显著(P>0.05),昼夜变化对其耗氧率无影响;在12:00—20:00为耗氧率高峰,显著高于22:00—次日10:00(P<0.05)。北方须鳅耗氧率随水温(2~27℃)的升高逐渐增加,呈正相关(P<0.01),其24h耗氧率(y)随体质量(x)的增加而下降,符合y=0.1426x-0.2055(r2=0.9414)。(1.88±0.33)g北方须鳅24h耗氧率与(7.27±0.76)g和(4.24±0.61)g北方须鳅耗氧率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4.24±0.61)g北方须鳅24h耗氧率与(7.27±0.76)g北方须鳅耗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2~10℃,北方须鳅临界窒息点随水温的上升呈下降趋势,在10℃时临界窒息点最低,而后随水温的升高(15~27℃),临界窒息点逐渐升高。结果初步揭示,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北方须鳅24h耗氧率变化规律以及水温和体质量对其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影响,为其健康增养殖、活体运输以及生态保护等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须鳅 耗氧率 临界窒息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常用水产药物对卡拉白鱼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健 李赫 +5 位作者 宋文华 蒋湘辉 胡宗云 富丽静 张涛 杨国成 《水产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0-43,58,共5页
在水温(23±1)℃和pH6.9~7.3下,采用半静态法研究敌百虫、二氧化氯和聚维酮碘三种常用药物对平均体质量(6.1±0.23)g的卡拉白鱼Chalcalburnus chalcoides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敌百虫对卡拉白鱼的24h、48h、72h、96h半致死质量... 在水温(23±1)℃和pH6.9~7.3下,采用半静态法研究敌百虫、二氧化氯和聚维酮碘三种常用药物对平均体质量(6.1±0.23)g的卡拉白鱼Chalcalburnus chalcoides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敌百虫对卡拉白鱼的24h、48h、72h、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40mg/L、0.34mg/L、0.31mg/L和0.29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7mg/L;二氧化氯对卡拉白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8.18mg/L、27.16mg/L和24.93mg/L、23.00mg/L,安全质量浓度为7.57mg/L;聚维酮碘对卡拉白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19.91mg/L、83.87mg/L、72.78mg/L和64.61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4.13mg/L。三种药物对卡拉白鱼的毒性由高至低依次为:敌百虫>二氧化氯>聚维酮碘。敌百虫对卡拉白鱼毒性较强,在生产中需谨慎使用;二氧化氯和聚维酮碘的安全质量浓度高于生产中常用的泼洒浓度,可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白鱼 敌百虫 二氧化氯 聚维酮碘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淡水鱼病原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宗云 杨培民 闫有利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5-613,共9页
根据辽宁地区常见淡水鱼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迟钝爱德华氏菌、蜡样芽孢杆菌的相关毒力因子,选择特异性较强的嗜水气单胞菌的溶血素(hlyA)基因、迟钝爱德华氏菌的效应蛋白(eseD)基因、蜡样芽孢杆菌非溶血性肠毒素(nheA)基因为分子靶标,... 根据辽宁地区常见淡水鱼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迟钝爱德华氏菌、蜡样芽孢杆菌的相关毒力因子,选择特异性较强的嗜水气单胞菌的溶血素(hlyA)基因、迟钝爱德华氏菌的效应蛋白(eseD)基因、蜡样芽孢杆菌非溶血性肠毒素(nheA)基因为分子靶标,分别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可同步检测3种菌的多重PCR检测体系。研究结果显示,在3个毒力基因引物浓度均为0.4μmol/L,模板质量浓度为2.5ng/μL,dNTP和酶添加量分别为2.5μL和0.3μL,退火温度为55℃时,各目的片段均可较好地扩增。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PCR对嗜水气单胞菌、迟钝爱德华氏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最低检测量分别为4.8、3.0ng和2.6ng。对临床分离的菌株样本进行检测,与16SrDNA分子鉴定结果的符合率为100%。建立的多重PCR体系检测方法特异、灵敏、快速,可同步完成淡水鱼源的嗜水气单胞菌、迟钝爱德华氏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迟钝爱德华氏菌 蜡样芽孢杆菌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常用农药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赫 宋文华 +5 位作者 李文宽 富丽静 姚福向 胡宗云 张涛 张健 《水产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4-47,共4页
在水温20-23℃、pH7.5条件下,采用半静态法研究了阿维菌素、毒死蜱和三唑磷对体质量(6.3±0.9)g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幼蟹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26.02、95.82... 在水温20-23℃、pH7.5条件下,采用半静态法研究了阿维菌素、毒死蜱和三唑磷对体质量(6.3±0.9)g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幼蟹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26.02、95.82、82.74、73.44mg·L^-1;毒死蜱对幼蟹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73、0.65、0.56、0.49mg·L^-1;三唑磷对幼蟹24、48、72、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5.56、4.49、3.88、3.62mg·L^-1。三种药物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毒性大小依次为:毒死蜱〉三唑磷〉阿维菌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阿维菌素 毒死蜱 三唑磷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蟹共作模式下稻蟹产出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胡宗云 杨培民 +3 位作者 李文宽 李敬伟 富丽静 李赫 《河北渔业》 2015年第5期5-7,18,共4页
研究了"稻蟹共作"模式下稻蟹产出以及不同日期土壤的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稻蟹共作"模式下,养蟹田水稻的实粒数、实粒重、空粒重、单位产量均高于非养蟹田,但二者之间... 研究了"稻蟹共作"模式下稻蟹产出以及不同日期土壤的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稻蟹共作"模式下,养蟹田水稻的实粒数、实粒重、空粒重、单位产量均高于非养蟹田,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与非养蟹田相比,养蟹田千粒重略小,但水稻的单位产量增加了3.55%。河蟹收获时,体质量由14.9g增至(84.45±3.62)g,增重倍数接近6;根据当年河蟹收购价格15元/kg,扣除稻田工程、饲料及防逃设施费用,利润可达3 661.5元/hm2。不同日期养蟹田土壤的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与非养蟹田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作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神经行为毒性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旭 闫有利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8期42-48,共7页
从鱼类生物学特征、试验鱼类、鱼类全基因组测序和鱼类种内变异(品系、年龄、性别、个体差异和社会地位)4个方面,简述了鱼类神经行为毒性研究进展。指出,鱼类是开展神经行为毒性研究的重要物种。提出,应注重受试试验鱼类的多样性;建立... 从鱼类生物学特征、试验鱼类、鱼类全基因组测序和鱼类种内变异(品系、年龄、性别、个体差异和社会地位)4个方面,简述了鱼类神经行为毒性研究进展。指出,鱼类是开展神经行为毒性研究的重要物种。提出,应注重受试试验鱼类的多样性;建立鱼类神经行为毒性数据库;解析鱼类神经行为毒性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生物学特征 试验鱼类品系 全基因组测序 种内变异 神经行为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规格大辽河野生刀鲚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湘辉 杨培民 +2 位作者 张健 胡宗云 王兴兵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89-95,共7页
为比较不同规格大辽河野生刀鲚肌肉的营养成分,以体长分别为(109.45±3.85)mm、(150.01±1.11)mm、(205.06±4.41)mm的3种规格的刀鲚为研究对象,比较其肌肉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等的差异,并对其... 为比较不同规格大辽河野生刀鲚肌肉的营养成分,以体长分别为(109.45±3.85)mm、(150.01±1.11)mm、(205.06±4.41)mm的3种规格的刀鲚为研究对象,比较其肌肉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等的差异,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定。结果表明:不同规格的刀鲚,其肌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水分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大规格组刀鲚的肌肉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20.20%和7.37%。小、中、大3种规格刀鲚肌肉中均检测出18种氨基酸,其中,氨基酸总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7.21%、18.73%、20.44%,必需氨基酸总量(质量分数)分别为7.59%、8.20%、9.03%,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质量分数)分别是6.39%、7.33%、8.18%。根据氨基酸评分(ASS)和化学评分(CS),各组刀鲚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不同规格刀鲚肌肉中均检测出20种脂肪酸,其中油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较一般食品更为丰富,而大规格刀鲚较其他两个规格刀鲚营养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肌肉 营养成分 大辽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投饵率对稻田养殖扣蟹生长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封岩 闫有利 +3 位作者 肖祖国 吴丽娜 乔辉 李敬伟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5期1-4,14,共5页
于2022年6—9月,开展了不同投饵率对稻田养殖扣蟹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设置A、B、C、D和E 5个试验组,对应每组日投饵率分别为:6%、5%、4%、3%和2%。结果表明,经过120 d的养殖,A组的体质量达到了6.36 g,随着投饵率的减小,体质量也逐步下... 于2022年6—9月,开展了不同投饵率对稻田养殖扣蟹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设置A、B、C、D和E 5个试验组,对应每组日投饵率分别为:6%、5%、4%、3%和2%。结果表明,经过120 d的养殖,A组的体质量达到了6.36 g,随着投饵率的减小,体质量也逐步下降,并在投饵率最低的E组降至最低(4.02 g),与A组相比,降幅达36.8%,差异显著(P<0.05);A组回捕率为25.89%,显著高于D、E组,与B、C组差异不显著(P>0.05);且饲料系数也最高,并显著高于C、D、E组,饲料的有效利用率最低;性成熟率最高(2.89%),显著高于其他4组,且为B组的2.1倍,E组的24倍。当日投饵率<3%后,扣蟹的性成熟率受投饵率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扣蟹 投饵率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