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地区不同生境中华绒螯蟹肠道微生物群落研究
1
作者 刘忠航 杨培民 +3 位作者 张健 张伯序 朱春月 胡宗云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5期52-57,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生境下中华绒螯蟹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差异,采用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技术分析池塘、稻田、苇田、水库和自然水域中华绒螯蟹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虽生境不同,但门水平上中华绒螯蟹肠道微生物菌群均以厚壁菌门为主,... 为了探究不同生境下中华绒螯蟹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差异,采用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技术分析池塘、稻田、苇田、水库和自然水域中华绒螯蟹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虽生境不同,但门水平上中华绒螯蟹肠道微生物菌群均以厚壁菌门为主,不同生境影响了其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特有菌属。其中,苇田中华绒螯蟹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标均较高,池塘中华绒螯蟹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指标均较低。此外,各生境中华绒螯蟹肠道微生物功能注释显示,代谢以碳水化合物代谢为主。该研究揭示了不同生境对中华绒螯蟹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优化养殖环境和保障中华绒螯蟹的健康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高通量测序 宏基因组 肠道菌群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典型水库浮游植物粒径大小的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方义 赵文 李文宽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0-394,共5页
分别于2010年的7、9月份和2011年的5、7、9月份对辽宁省大伙房水库和汤河水库浮游植物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伙房水库和汤河水库均以硅藻门和绿藻门占优势,大伙房水库硅藻生物量最大(占总浮游植物生物量的68.... 分别于2010年的7、9月份和2011年的5、7、9月份对辽宁省大伙房水库和汤河水库浮游植物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伙房水库和汤河水库均以硅藻门和绿藻门占优势,大伙房水库硅藻生物量最大(占总浮游植物生物量的68.82%),金藻生物量最小(占0.05%),汤河水库硅藻生物量最大(占65.42%),黄藻生物量最小(占0.16%);大伙房水库和汤河水库浮游植物等效球体直径(ESD)分别为1.72~93.76、1.72~95.86μm,其中两座水库蓝藻的ESD为1.72~15.96μm,硅藻的ESD为8.63~95.86μm,绿藻的ESD为8.58~66.46μm,金藻的ESD为18.97~26.94μm;大伙房水库9月份生物量粒径谱呈"双峰型",当ESD<15μm时,生物量随ESD的增大而增加,当ESD为[10~15)μm时生物量出现最大峰值,当ESD为[20~50)μm时生物量出现一个小峰值;汤河水库7月份浮游植物生物量粒径谱呈"双峰型",当ESD为[10~15)μm时生物量出现最大峰值,当ESD为[20~50)μm时生物量出现一个小峰值;大伙房水库和汤河水库浮游植物标准化生物量粒径谱回归线的斜率分别是-0.59和-0.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粒径谱 大伙房水库 汤河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水养殖条件下细鳞鲑、哲罗鲑及其杂交种生长、肌肉质构特性和营养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蒋湘辉 王兴兵 +2 位作者 李赫 王旭 徐浩然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5,共7页
为比较我国冷水养殖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哲罗鲑(Hucho taimen)及其杂交种(B.lenok♂×H.taimen♀)生长、肌肉的质构特性和营养成分,以体质量为(151.74±3.71)g的三种鱼类为研究对象,在模拟自然界流水环境条件下饲养90 ... 为比较我国冷水养殖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哲罗鲑(Hucho taimen)及其杂交种(B.lenok♂×H.taimen♀)生长、肌肉的质构特性和营养成分,以体质量为(151.74±3.71)g的三种鱼类为研究对象,在模拟自然界流水环境条件下饲养90 d。结果显示:杂交种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摄食率显著高于细鳞鲑和哲罗鲑。杂交种肌肉的咀嚼性和硬度均显著高于细鳞鲑和哲罗鲑。细鳞鲑肌肉蛋白含量(20.62%)最高,细鳞鲑和杂交种脂肪含量(2.67%、2.71%)最高。哲罗鲑和杂交种的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高于细鳞鲑。另外,杂交种肌肉中常量元素K含量最高,微量元素中以哲罗鲑的Mg元素、细鳞鲑的Ca和Zn元素以及杂交种的Na和Fe元素含量最高。综合各项指标发现杂交种不仅生长快,而且肌肉口感佳、品质好,是具有市场开发潜力的经济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哲罗鲑(Hucho taimen) 杂交种(B.lenok♂×H.taimen♀) 生长 质构特性 肌肉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氏大吻[鱼岁]高效生殖调控技术研究
4
作者 简梓聪 骆小年 +6 位作者 段友健 李姣 董睿欣 鲁乃大 孟庆丽 金广海 杨培民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4-781,共8页
为实现北方地区淡水名优养殖土著鱼类拉氏大吻[鱼岁]的高效生殖调控,2022年4月-2024年6月对其人工繁殖过程中的最适注射方式、催产药物及剂量、注射针距、催产水温、精子活力、雄鱼注射时间和孵化方式等进行对比试验。每个催产试验3个平... 为实现北方地区淡水名优养殖土著鱼类拉氏大吻[鱼岁]的高效生殖调控,2022年4月-2024年6月对其人工繁殖过程中的最适注射方式、催产药物及剂量、注射针距、催产水温、精子活力、雄鱼注射时间和孵化方式等进行对比试验。每个催产试验3个平行,每个平行拉氏大吻[鱼岁]雌亲鱼20尾,体质量(56.0±5.0) g,注射后置于水泥池塑料笼中暂养,测定在不同注射方式(一次注射、二次注射)、不同催产药物和剂量、不同注射针距[12、16、20、24、26、28 h]、不同水温[16.0、17.0、19.0、21.5℃]下的催产率;精子活力试验,试验雄亲鱼9尾,体质量(37.5±4.5) g,不同时间点3次重复观察,测定在催产药物注射后不同时间[0、5、8、19、24、28、29 h]下的精子激活率、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测定不同孵化方式[孵化篓+孵化缸、孵化缸]的相对用水量。试验结果显示:雌鱼注射方式为二次注射时催产率最高,达(90.00±2.89)%;催产药物剂量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2号(LHRH-A2)20μg/kg+地欧酮(DOM) 8 mg/k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1500 IU/kg时催产率最高,达(88.33±6.67)%;注射针距为26 h时催产率最高,达(75.00±2.89)%;水温为21.5℃时催产率最高,达(90.00±1.15)%;拉氏大吻[鱼岁]雄亲鱼在催产药物注射后24 h时拉氏大吻[鱼岁]精子活力最强,精子激活率为(97.00±1.00)%,快速运动时间为(101.90±11.56) s,寿命为(908.81±4.74) s;孵化方式为“孵化篓+孵化桶”接力式孵化时效率最高,省水达(40.00±5.00)%。为了验证生产试验效果,2024年采取改进后的繁殖方法,催产率达(86.67±1.67)%,显著高于2022年的(76.17±3.94)%与2023年的(65.00±2.89)%。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二次注射且注射针距26 h,催产药物及剂量为LHRH-A220μg/kg+DOM 8 mg/kg+HCG 1500 IU/kg,水温21.5℃,雄鱼催产注射时间在雌鱼第2针后2 h,雄鱼催产注射24 h后进行人工授精,“孵化篓+孵化桶”接力式孵化的人工繁殖方式,可实现拉氏大吻[鱼岁]高效生殖调控。试验结果为拉氏大吻[鱼岁]高效人工繁殖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氏大吻[鱼岁] 人工繁殖 精准 高效 生殖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原酸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及抗嗜水气单胞菌病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王姝然 胡宗云 《中国水产》 2025年第8期39-42,共4页
绿原酸是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能够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病原微生物能力,降低养殖风险。本研究通过试验对比分析,探讨了绿原酸不同添加剂量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抗氧化及免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原酸可提升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性能、抗... 绿原酸是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能够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病原微生物能力,降低养殖风险。本研究通过试验对比分析,探讨了绿原酸不同添加剂量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抗氧化及免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原酸可提升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力及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病力,建议添加量为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中华绒螯蟹 生长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的大洋河下游鱼类多样性研究
6
作者 朱春月 杨培民 +3 位作者 刘忠航 张伯序 胡宗云 张健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2期59-64,共6页
为了解大洋河下游水域主要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保护其多样性,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对大洋河下游鱼类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通过对大洋河下游环境DNA(eDNA)样品的采集和高通量测序分析,从大洋河下游水域环境DNA样品中共检测到61种鱼类... 为了解大洋河下游水域主要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保护其多样性,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对大洋河下游鱼类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通过对大洋河下游环境DNA(eDNA)样品的采集和高通量测序分析,从大洋河下游水域环境DNA样品中共检测到61种鱼类,隶属于9目21科52属,其中以鲤形目(Cypriniformes)最多,有34种;其次为虾虎鱼目(Gobiiformes),有10种。在所有鱼类中,相对丰度较高的为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鮻(Planiliza haematocheilus)和刀鲚(Coilia nasus),相对丰度共83.85%。总体来看,河口(K)鱼类多样性和丰度较低,岭东段(S)鱼类多样性和丰度较高。与传统捕捞法相比,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具有测定灵敏性高等优点,可作为传统渔业资源调查的补充。该研究可以丰富大洋河下游水域鱼类资源的结构功能信息,为系统开展该水域鱼类资源的管理与修复工作提供基础信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eDNA)技术 鱼类多样性 大洋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鳜养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骆小年 梁旭方 +5 位作者 周怡 袁勇超 易提林 田昌绪 杨敏 张进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2,共7页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又名石鳜、岩鳜、鳌花、花鲫子,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素有“淡水石斑”之美誉,深受国内及韩国、新加坡等地消费者欢迎,是我国重要淡水出口创汇鱼类之一。
关键词 斑鳜 生物学特性 人工繁殖 人工养殖 遗传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6座水源水库富营养化状况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1
8
作者 焉鸿启 赵文 +3 位作者 郭凯 李文宽 徐锋 蔡志龙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0-184,共5页
为了解辽宁省主要水源水库的富营养化状况,利用相关加权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等方法,研究了辽宁省大伙房水库、汤河水库、碧流河水库、柴河水库、观音阁水库和桓仁水库6座水源水库在2008—2009年期间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 为了解辽宁省主要水源水库的富营养化状况,利用相关加权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等方法,研究了辽宁省大伙房水库、汤河水库、碧流河水库、柴河水库、观音阁水库和桓仁水库6座水源水库在2008—2009年期间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除碧流河水库外,其他5座水库均达到富营养化状态;按聚类分析,6座水库共分为3类,碧流河水库单独为一类,水质最好,柴河水库单独为一类,富营养化水平较高,水质较差,其余水库为一类,水质状况相对较好;主成分分析显示,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较大的水化学因子是氨态氮、硝酸氮、总磷。根据对辽宁省水源水库水质状况的调研结果,作者提出了对辽宁省水源水库水环境有效保护和治理的建议:(1)成立水源地保护组织,对水源水库进行综合治理;(2)禁止网箱养鱼,大力发展保水渔业;(3)规范水利工程,投入人力和物力对水源水库加强生物和化学监测,对潜在的生态风险及时预警或预报;(4)对已发生严重富营养化的水库应考虑采取生态学手段进行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水库 富营养化 相关加权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耳石微化学的大洋河刀鲚生境履历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健 杨培民 +6 位作者 姜涛 胡宗云 朱春月 张伯序 刘忠航 杨健 胡玉海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7,共8页
为探明大洋河刀鲚(Coilia nasus)的“生境履历”,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对2020年7月和9月采自大洋河下游水域20尾刀鲚的矢耳石进行了锶(Sr)和钙(Ca)的微化学分析研究。定量线分析结果显示,刀鲚样本均为淡水起源,淡水生境Sr/Ca... 为探明大洋河刀鲚(Coilia nasus)的“生境履历”,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对2020年7月和9月采自大洋河下游水域20尾刀鲚的矢耳石进行了锶(Sr)和钙(Ca)的微化学分析研究。定量线分析结果显示,刀鲚样本均为淡水起源,淡水生境Sr/Ca比值在(1.49±0.61—2.75±0.53),淡水系数(Fc)在(0.08—0.52),淡水区域径长在(150—900μm)。进入第二变化阶段后“生境履历”波动显著,Sr/Ca比值变化可将大洋河刀鲚分为3种模式,第一种是中高值区(半咸水或海水)越冬,繁殖季溯河洄游至低值区(淡水);第二种是长期栖息于中高值区,无溯河洄游现象;第三种是在中高值区和低值区多次转换,DYH 05、19个体最高完成9次转换。Sr面分析结果也与上述Sr/Ca比值结果相同。这三种模式直观地反映出大洋河刀鲚群体“生境履历”的多样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河 耳石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 生境履历 刀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常用水产药物对菲牛蛭急性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涛 于翔 +3 位作者 龚元 宋文华 李军 张健 《水产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52-56,共5页
在水温25℃~27℃下研究了二氧化氯、强氯精、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和高锰酸钾对体质量3.12g的菲牛蛭Hirudinaria manillensis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各种药物的半致死浓度LC50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二氧化氯、强氯精、硫酸铜和硫酸... 在水温25℃~27℃下研究了二氧化氯、强氯精、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和高锰酸钾对体质量3.12g的菲牛蛭Hirudinaria manillensis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各种药物的半致死浓度LC50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二氧化氯、强氯精、硫酸铜和硫酸亚铁铁合剂(5∶2)、高锰酸钾96h时的LC50分别为161.32mg·L-1、4.32mg·L-1、1.91mg·L-1和4.17 mg·L-1;安全浓度SC分别为38.37mg·L-1、1.08mg·L-1、0.59mg·L-1和0.62 mg·L-1。4种药物对菲牛蛭的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硫酸铜和硫酸亚铁铁合剂(5∶2)】高锰酸钾】强氯精】二氧化氯。本试验结果为菲牛蛭人工养殖中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牛蛭 二氧化氯 强氯精 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 高锰酸钾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双台子河渔业水质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晓光 于伟君 +3 位作者 石俊艳 宣明春 寇凌霄 齐鹤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7-131,共5页
双台子河是辽宁省重要渔业水域之一。2002~2008年对该河段进行了7年的调查监测。结果表明,双台子河各段面均超渔业水质标准,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钾指数、非离子氨、石油类、挥发酚等。依据《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及《地表水环境质... 双台子河是辽宁省重要渔业水域之一。2002~2008年对该河段进行了7年的调查监测。结果表明,双台子河各段面均超渔业水质标准,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钾指数、非离子氨、石油类、挥发酚等。依据《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高锰酸钾指数、非离子氨、石油类、挥发酚均值分别超标1.3、3.3、1.6、4.8倍;而重金属污染较轻,基本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双台子河 渔业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葠窝水库水质现状与渔业性能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齐鹤 于伟君 +5 位作者 石俊艳 王晓光 寇凌霄 魏洪祥 宣明春 刘勇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9-133,共5页
近年来,葠窝水库流域综合管理提高了水库水质状况,为了给下一步的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在2008-2009年对葠窝水库6个代表性断面进行了4次采样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并采用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对葠窝水库水质进行评价。检测结果表明水质状况总... 近年来,葠窝水库流域综合管理提高了水库水质状况,为了给下一步的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在2008-2009年对葠窝水库6个代表性断面进行了4次采样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并采用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对葠窝水库水质进行评价。检测结果表明水质状况总体有所好转,主要污染物为非离子氨和重金属铜,其他指标正常。采用流域综合水质指数法对水库总体水质状况进行评价,水库水质指数为4.33,为Ⅳ类水质;综合考虑水库理化特征、库龄和形态等,评价葠窝水库属中营养类型。通过对葠窝水库进行渔业水质分析发现,库区大部分地区符合水产养殖基本要求,建议在局部科学发展渔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葠窝水库 水质 综合评价 渔业水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绿沙塘鳢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新荣 徐忠源 +2 位作者 骆小年 李军 张小峰 《中国水产》 2013年第4期70-72,共3页
鸭绿沙塘鳢,别名塘鳢鱼、沙鳢、暗色杜父鱼、山胖头,在辽宁新宾太子河流域也称瞎嘎达、瞎胖头;属于鲈形目、解虎鱼亚目、塘鳢科、沙塘鳢属,
关键词 鸭绿沙塘鳢 生物学 太子河流域 塘鳢鱼 沙塘鳢属 鲈形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常用水产药品对葛氏鲈塘鳢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义新 金广海 +4 位作者 杨培民 宋文华 李赫 李敬伟 王雷 《江西水产科技》 2017年第1期10-12,共3页
采用静水试验方法,用硫酸铜、聚维酮碘、菌毒净对体长(7.21±0.88)cm,体重(3.95±0.41)g的葛氏鲈塘鳢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物对葛氏鲈塘鳢24h、48h、96h的半致死浓度,硫酸铜为0.623mg/L、0.505mg/L、0.389 mg/L,聚... 采用静水试验方法,用硫酸铜、聚维酮碘、菌毒净对体长(7.21±0.88)cm,体重(3.95±0.41)g的葛氏鲈塘鳢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物对葛氏鲈塘鳢24h、48h、96h的半致死浓度,硫酸铜为0.623mg/L、0.505mg/L、0.389 mg/L,聚维酮碘为76.7 mg/L、74.6 mg/L、65.7 mg/L,菌毒净为3.253 mg/L、2.976 mg/L、2.487 mg/L。3种药物的安全浓度依次为0.1 mg/L、21.17 mg/L、0.74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氏鲈塘鳢 水产药品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鳍东方鲀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及系统发育研究
15
作者 朱春月 胡宗云 +3 位作者 张健 张伯序 刘忠航 杨培民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3-511,共9页
【目的】研究我国大洋河水域黄鳍东方鲀(Takifugu xanthopterus)的分子遗传学特性,为黄鳍东方鲀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黄鳍东方鲀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线粒体基因组结构。... 【目的】研究我国大洋河水域黄鳍东方鲀(Takifugu xanthopterus)的分子遗传学特性,为黄鳍东方鲀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黄鳍东方鲀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结果】黄鳍东方鲀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6444 bp(GenBank登录号:MT560586),由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s基因、2个rRNAs基因、1个控制区和1个轻链复制起始区组成。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仅有cox1基因起始密码子为特殊的GTG,其余蛋白质编码基因均以ATG为起始密码子,cox2和nad4终止密码子以单独的T结尾。偏好密码子(RSCU>2)分别是Arg(CGA)和Ser(UCC)。22个tRNAs基因除trnS1基因外,其余tRNAs二级结构均为典型的三叶草结构。以斑腰单孔鲀(Monotreta leiurus)为外类群,对16种东方鲀属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进化关系分析。由贝叶斯法构建的系统发生树表明,黄鳍东方鲀与痣斑多纪鲀(T.chrysops)和豹纹多纪鲀(T.pardalis)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黄鳍东方鲀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和基因排列顺序符合鱼类基因组典型结构和排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东方鲀 线粒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绿江水丰水库外来种梭鲈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研究
16
作者 王兴兵 徐浩然 +5 位作者 寇凌霄 蒋湘辉 魏洪祥 张涛 李赫 刘勇 《渔业研究》 2024年第6期635-644,共10页
【目的】摸清外来种梭鲈(Sander lucioperca)在鸭绿江水丰水库的生长情况。【方法】以2021年6月—2023年9月在水丰水库采样点采集的198尾梭鲈为研究对象,以脊椎骨为年龄鉴定材料,对梭鲈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采集的梭... 【目的】摸清外来种梭鲈(Sander lucioperca)在鸭绿江水丰水库的生长情况。【方法】以2021年6月—2023年9月在水丰水库采样点采集的198尾梭鲈为研究对象,以脊椎骨为年龄鉴定材料,对梭鲈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采集的梭鲈样本体长为26~520 mm,其中101~200 mm的个体占样本总量的48.5%,体质量为0.3~1935.0 g,151 g以下的个体占样本总量的70.2%;样本由1~5龄5个年龄组组成,以1龄鱼为主,占样本总量的50.0%。体长与体质量拟合关系式为Wt=6×10^(-6)Lt^(3.150)(R^(2)=0.9924,n=198,P>0.05),为匀速生长类型。选用直线方程拟合梭鲈体长与脊椎骨半径的关系,其关系式为L=91.14r+24.693(R^(2)=0.9675,n=198)。从生长指标看,梭鲈5龄前的体长相对增长率和生长指标较高,其生长比速平均值为0.366,生长常数平均值为1.679,生长指标平均值为88.573;从第4龄到第5龄,梭鲈的生长比速为0.076、生长常数为0.683、生长指标为36.584,生长速度明显下降。选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梭鲈的生长,体长生长方程为Lt=815.681[1-e^(-0.200(t-0.033))],体质量生长方程为Wt=8409.982[1-e^(-0.200(t-0.033))]3.150;体长生长速度和体长生长加速度方程分别为dL/dt=163.136e^(-0.200(t-0.033))、d^(2)L/dt^(2)=-32.627e^(-0.200(t-0.033)),体长生长速度和体长生长加速度曲线均无拐点,体长生长速度与年龄呈反比,体长加速度与年龄呈正比,体质量生长速度和体质量生长加速度方程分别为dW/dt=5298.289e^(-0.200(t-0.033))[1-e^(-0.200(t-0.033))]2.150、d^(2)W/dt^(2)=1059.658e^(-0.200(t-0.033))[1-e^(-0.200(t-0.033))]1.150[3.150e^(-0.200(t-0.033))-1],体质量生长速度和体质量生长加速度曲线有拐点,体质量生长速度先增加后降低;梭鲈的生长拐点年龄为5.77龄,对应的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557 mm和2525.20 g。【结论】外来种梭鲈能够适应水丰水库的环境,已建立自然种群。目前梭鲈的年龄结构相对简单,属于增长型。【意义】本研究结果可为鸭绿江水丰水库外来种梭鲈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 水丰水库 梭鲈 年龄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公鱼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17
作者 李赫 王兴兵 +1 位作者 张健 李文宽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6期53-57,共5页
公鱼属鱼类包含5个种和亚种,其中亚洲公鱼在中国仅分布于我国的黑龙江、图门江和鸭绿江。中国的亚洲公鱼渔业,基本上是大水域增殖渔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亚洲公鱼生物学特性、移植增殖放流技术及营养学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在移植... 公鱼属鱼类包含5个种和亚种,其中亚洲公鱼在中国仅分布于我国的黑龙江、图门江和鸭绿江。中国的亚洲公鱼渔业,基本上是大水域增殖渔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亚洲公鱼生物学特性、移植增殖放流技术及营养学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在移植放流试验成功的基础上,我国北方地区进行了广泛的移植。公鱼渔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加工业的发展,形成了多种公鱼产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本文对其研究与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公鱼 生物学 增养殖 营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牛蛭繁殖性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汪波 龚元 +2 位作者 于翔 吕军仪 张彬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7-160,共4页
为确定菲牛蛭(Hirudinaria manillensis)体质量、年龄和应激刺激与菲牛蛭繁殖性能的关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在不同体质量、年龄、应激次数条件下,菲牛蛭的产卵和孵化情况.结果显示:不同体质量菲牛蛭亲本其繁殖能力有显著差异(P<0.0... 为确定菲牛蛭(Hirudinaria manillensis)体质量、年龄和应激刺激与菲牛蛭繁殖性能的关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在不同体质量、年龄、应激次数条件下,菲牛蛭的产卵和孵化情况.结果显示:不同体质量菲牛蛭亲本其繁殖能力有显著差异(P<0.05),体质量为10~<15g亲本产茧数最多,卵茧孵化率和孵化数最高;不同年龄菲牛蛭亲本,其繁殖能力差异显著(P<0.01),实验中2~3龄亲本产茧数最多,卵茧孵化率和孵化数最高;适当的环境刺激对菲牛蛭的繁殖有促进作用,实验中1或2次操作刺激对菲牛蛭亲本产茧数、孵化率和孵化数均有明显的增加(P<0.01).建议在菲牛蛭人工繁殖过程中,选取10~<15g体质量、2~3年龄亲本进行繁殖,同时在繁殖过程中可适当对亲本进行1或2次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牛蛭 体质量 年龄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七鳃鳗早期发育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军 马庆华 +6 位作者 刘怀秀 宋涛 滕洪明 朱婷 刘欣 韩英伦 李庆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4-824,共11页
通过开展东北七鳃鳗(Lampetra morii)胚胎、卵黄囊期仔鱼和幼鱼发育研究,系统地描述东北七鳃鳗的早期发育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七鳃鳗的卵裂为全裂类型,在(18±1)℃水温下,受精卵经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 通过开展东北七鳃鳗(Lampetra morii)胚胎、卵黄囊期仔鱼和幼鱼发育研究,系统地描述东北七鳃鳗的早期发育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七鳃鳗的卵裂为全裂类型,在(18±1)℃水温下,受精卵经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头凸期、孵出前期以及孵出期,历时11—12d孵育出仔鱼。初孵仔鱼体重为(0.00032±0.00002) g,全长为(0.29±0.02) cm。在卵黄囊期内,仔鱼体重和全长随日龄的增加而增长,吻长、眼径、眼鳃间距、口笠长、鳃前长、鳃长、头长、体长、尾长和泄殖孔长均存在异速生长现象。初孵仔鱼经过约15d(卵黄囊期)发育成幼鱼,幼鱼卵黄囊完全吸收,消化道贯通,形成肠道,开始摄食。在幼鱼期,经5 个月的培育,幼鱼体重和全长随月龄的增加而增长,体色逐渐加深,5月龄幼鱼的体重和全长分别为(0.07±0.01) g和(3.87±0.32) cm。东北七鳃鳗的早期发育研究为七鳃鳗发育生物学积累基础资料,同时也为七鳃鳗的人工增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推进七鳃鳗的模式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七鳃鳗 早期发育 异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色氨酸和蛋氨酸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消化能力、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湘辉 王兴兵 +4 位作者 李赫 胡宗云 张健 魏洪祥 杨培民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9-1939,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色氨酸(Try)和蛋氨酸(Met)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消化能力、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31%、0.63%的L-Try和0、0.33%、0.67%的L-Met,配制成3个Try水平(实际...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色氨酸(Try)和蛋氨酸(Met)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消化能力、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31%、0.63%的L-Try和0、0.33%、0.67%的L-Met,配制成3个Try水平(实际含量分别为0.31%、0.62%、0.94%)×3个Met水平(实际含量分别为0.66%、0.99%、1.33%),共9组等氮等脂饲料,每组3个重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50.27±2.20)g的中华绒螯蟹,放养密度为4500只/hm 2。预试期10 d,正试期80 d。结果显示:1)饲料Try与Met水平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0.94%Try水平和0.99%Met水平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水平(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水平(P<0.05)。2)饲料Try和Met水平对中华绒螯蟹肌肉中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均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0.94%Try水平及0.99%和1.33%Met水平的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水平(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水平(P<0.05)。3)饲料Try与Met水平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0.94%Try水平和0.99%Met水平的肝胰腺中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水平(P<0.05),0.62%Try水平和0.99%Met水平的肝胰腺中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水平(P<0.05)。4)饲料Try与Met水平对中华绒螯蟹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除了酸性磷酸酶)和抗氧化指标均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非特异免疫指标中,0.94%Try水平和0.99%Met水平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水平(P<0.05)。抗氧化指标中,Try水平0.94%的血清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水平(P<0.05),丙二醛活性显著低于其他水平(P<0.05);0.99%Met水平的血清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水平(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适当补充Try和Met可提高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性能,Try和Met的添加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影响了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肝胰腺中消化酶活性、非特异性免疫力以及抗氧化能力;综合各项指标得出,饲料中Try和Met水平分别为0.94%和0.99%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色氨酸 蛋氨酸 生长 体成分 消化酶 免疫功能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