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河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被引量:
14
1
作者
孙才志
段兴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5-90,96,共7页
为综合评价黄河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并结合熵值法,构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该系统2008—2018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
为综合评价黄河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并结合熵值法,构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该系统2008—2018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1)从黄河流域整体视角来看,2008—2018年该系统属于资源消耗型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压力,系统长期处于高环境负荷状态,造成系统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减弱。(2)从黄河流域各省(区)视角来看,流域下游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重,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应加大对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力度,减小对不可更新资源的依赖;上游省(区)环境压力相对较小,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3)黄河流域各省(区)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均衡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差异性,系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水资源-能源-粮食
生态可持续发展
系统均衡性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测算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14
2
作者
曾庆雨
孙才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476-5493,共18页
准确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科学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政策,对促进区域低碳可持续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量碳密度样点数据,将其与生态地理分区和土地利用类型图空间叠置,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得到黄河流域碳...
准确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科学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政策,对促进区域低碳可持续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量碳密度样点数据,将其与生态地理分区和土地利用类型图空间叠置,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得到黄河流域碳密度空间分布数据集。应用InVEST模型对2000年、2010年和2020年黄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时空演变测度,提高了碳储量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对自然、社会经济和景观格局指数等因素对县级行政单元尺度单位面积碳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黄河流域碳密度空间分布呈西部大于东部、东部地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格局;(2)2000—2020年黄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0.02%(7.011×10^(9)—7.012×10^(9)t),空间分布与碳密度相同,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北部和黄河下游大部分地区;(3)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与碳储量呈正相关的影响因素为Pr(降水)、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和Slope(坡度);呈负相关的影响因素为TEM(温度)、HAI(人类影响指数)、SHDI(香农多样性指数)、DN(夜间灯光数据像素值)和PPOD(人口密度)。(4)MGWR模型得出TEM、Pr、NDVI和SHDI空间异质性强,HAI在2010年后异质性强;Slope空间异质性中等;DN和PPOD为全局尺度变量,空间影响平稳;(5)MGWR模型得出NDVI对黄河流域县级单位面积碳储量作用强度最大。NDVI、Slope对县级单位面积碳储量的影响呈正效应,TEM、HAI、DN和PPOD呈负效应,Pr、SHDI呈正、负双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
碳密度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
影响因素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流域碳排放量及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孙才志
曾庆雨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44,共7页
低碳城市化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起关键作用。利用莫兰指数测度黄河流域地级市碳排放量空间关联集聚性,并利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研究碳排放量影响因素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2000—2019年黄河流域碳排放量上升,...
低碳城市化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起关键作用。利用莫兰指数测度黄河流域地级市碳排放量空间关联集聚性,并利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研究碳排放量影响因素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2000—2019年黄河流域碳排放量上升,呈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高-高值集聚区位于鄂尔多斯市、榆林市、吕梁市、运城市和三门峡市,低-低值集聚区位于西宁市和黄南藏族自治州等;(2)利用MGWR模型研究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空间异质性优于GWR模型;(3)GDP有显著空间异质性,GDP、人口规模和土地城市化率对碳排放量影响为正效应,人口密度对碳排放量为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量
MGWR模型
莫兰指数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被引量:
14
1
作者
孙才志
段兴杰
机构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辽宁
师范大学
海洋
经济
与可持续
发展
研究
中心
辽宁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辽宁
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出处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5-90,96,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9AJY010)。
文摘
为综合评价黄河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并结合熵值法,构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该系统2008—2018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1)从黄河流域整体视角来看,2008—2018年该系统属于资源消耗型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压力,系统长期处于高环境负荷状态,造成系统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减弱。(2)从黄河流域各省(区)视角来看,流域下游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重,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应加大对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力度,减小对不可更新资源的依赖;上游省(区)环境压力相对较小,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3)黄河流域各省(区)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均衡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差异性,系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减弱。
关键词
能值分析
水资源-能源-粮食
生态可持续发展
系统均衡性
黄河流域
Keywords
energy analysis
water-energy-food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system equilibrium
Yellow River Basin
分类号
TV213.9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TV882.1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测算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14
2
作者
曾庆雨
孙才志
机构
辽宁
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辽宁
师范大学
海洋
经济
与可持续
发展
研究
中心
辽宁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476-5493,共1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3YJC790042)。
文摘
准确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科学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政策,对促进区域低碳可持续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量碳密度样点数据,将其与生态地理分区和土地利用类型图空间叠置,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得到黄河流域碳密度空间分布数据集。应用InVEST模型对2000年、2010年和2020年黄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时空演变测度,提高了碳储量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对自然、社会经济和景观格局指数等因素对县级行政单元尺度单位面积碳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黄河流域碳密度空间分布呈西部大于东部、东部地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格局;(2)2000—2020年黄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0.02%(7.011×10^(9)—7.012×10^(9)t),空间分布与碳密度相同,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北部和黄河下游大部分地区;(3)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与碳储量呈正相关的影响因素为Pr(降水)、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和Slope(坡度);呈负相关的影响因素为TEM(温度)、HAI(人类影响指数)、SHDI(香农多样性指数)、DN(夜间灯光数据像素值)和PPOD(人口密度)。(4)MGWR模型得出TEM、Pr、NDVI和SHDI空间异质性强,HAI在2010年后异质性强;Slope空间异质性中等;DN和PPOD为全局尺度变量,空间影响平稳;(5)MGWR模型得出NDVI对黄河流域县级单位面积碳储量作用强度最大。NDVI、Slope对县级单位面积碳储量的影响呈正效应,TEM、HAI、DN和PPOD呈负效应,Pr、SHDI呈正、负双向效应。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
碳密度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
影响因素
InVEST模型
Keywords
Yellow River Basin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storage
carbon density
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
influencing factors
InVEST model
分类号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流域碳排放量及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孙才志
曾庆雨
机构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辽宁
师范大学
海洋
经济
与可持续
发展
研究
中心
辽宁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辽宁
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出处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44,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9AJY010)。
文摘
低碳城市化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起关键作用。利用莫兰指数测度黄河流域地级市碳排放量空间关联集聚性,并利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研究碳排放量影响因素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2000—2019年黄河流域碳排放量上升,呈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高-高值集聚区位于鄂尔多斯市、榆林市、吕梁市、运城市和三门峡市,低-低值集聚区位于西宁市和黄南藏族自治州等;(2)利用MGWR模型研究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空间异质性优于GWR模型;(3)GDP有显著空间异质性,GDP、人口规模和土地城市化率对碳排放量影响为正效应,人口密度对碳排放量为负效应。
关键词
碳排放量
MGWR模型
莫兰指数
黄河流域
Keywords
carbon emission volume
MGWR model
Moran’s index
Yellow River Basin
分类号
TV213.4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TV882.1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河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孙才志
段兴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测算及其影响因素
曾庆雨
孙才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黄河流域碳排放量及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研究
孙才志
曾庆雨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