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4年台风“蒲公英”引起吕宋海峡海洋上层输运异常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隋俊鹏 陈海军 +1 位作者 王主玉 宋洪芳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共6页
基于海洋同化数据产品HYCOM以及遥感风场数据,分析了2004年台风"蒲公英"经过吕宋海峡期间,诱发的吕宋海峡体积输运异常。分析发现该台风经过吕宋海峡期间在海峡附近形成了强烈的北风异常,诱导了一支从西太流向南海的纬向流,... 基于海洋同化数据产品HYCOM以及遥感风场数据,分析了2004年台风"蒲公英"经过吕宋海峡期间,诱发的吕宋海峡体积输运异常。分析发现该台风经过吕宋海峡期间在海峡附近形成了强烈的北风异常,诱导了一支从西太流向南海的纬向流,从而在吕宋海峡内激发出强烈的西向输运异常。进一步诊断发现,该异常输运基本局限在上50 m层,并且是通过Ekman输运过程来诱发的吕宋海峡体积输运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宋海峡 体积输运 2004年台风“蒲公英” Ekman输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海市天鹅湖海洋牧场底层海水溶解氧浓度时间变化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禹铖 刘子洲 +9 位作者 顾艳镇 李培良 孙利元 翟方国 宋洪芳 李子牛 王兆宇 贾乃东 曲俐儒 盖芸芸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1-53,共13页
依据威海市天鹅湖海洋牧场2016年7-10月海洋生态环境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系统的长期连续观测数据,研究了该牧场底层海水溶解氧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海水溶解氧浓度平均值为6.65mg/L,呈先下降后... 依据威海市天鹅湖海洋牧场2016年7-10月海洋生态环境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系统的长期连续观测数据,研究了该牧场底层海水溶解氧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海水溶解氧浓度平均值为6.65mg/L,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月平均值最小为6.36mg/L,出现在9月。溶解氧月浓度标准差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而溶解氧日浓度标准差总体变化趋势与月浓度标准差相反。底层海水基本上处于不饱和状态,月均溶解氧消耗量在观测期间逐月增大。海水温度是影响溶解氧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7月1日至8月24日期间,牧场海域存在季节性温跃层。7月1日至17日与8月11日至24日期间,溶解氧浓度下降可能受季节性温跃层和海水温度上升的共同影响;7月18日至8月1日期间,溶解氧浓度变化不受季节性温跃层控制。大风过程会增强表、底层海水交换,使溶解氧浓度上升。月均溶解氧浓度日变化均表现出双峰双谷的特征,与月均水深日变化对比, 7-8月0-13时无显著正相关性, 7-8月1-23时及9-10月相位变化基本一致,涨潮时海水溶解氧浓度升高,而落潮时降低,说明研究区域外海水溶解氧浓度很可能高于近岸,而潮流输运过程使得近岸海水溶解氧浓度随潮汐过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溶解氧 时间变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逐步回归分析在渤海海冰等级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郑冬梅 张书颖 +3 位作者 周志强 贾乃东 王主玉 陈海军 《海洋预报》 2015年第2期57-61,共5页
根据1951—2013年渤海海冰等级资料,利用最大熵谱法分析了渤海海冰等级的周期,结果表明渤海海冰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主要周期为2—7年和11年。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渤海海冰的年际变化与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及北界指... 根据1951—2013年渤海海冰等级资料,利用最大熵谱法分析了渤海海冰等级的周期,结果表明渤海海冰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主要周期为2—7年和11年。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渤海海冰的年际变化与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及北界指数、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以及南方涛动指数都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的海冰预报模型经过拟合和试预报都得到了很好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海冰 逐步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冷水团的消亡机理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启龙 刘志亮 +2 位作者 齐继峰 杨德周 郑冬梅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7-33,共7页
本文基于多年月平均水温资料,分析了青岛冷水团的长消过程,并利用气候态月平均大气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探讨了青岛冷水团的消亡机理。结果表明,青岛冷水团3月出现,4月成型,5月最盛,6月减弱,7月消失;南黄海6-7月间偏南风的增强和温跃层... 本文基于多年月平均水温资料,分析了青岛冷水团的长消过程,并利用气候态月平均大气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探讨了青岛冷水团的消亡机理。结果表明,青岛冷水团3月出现,4月成型,5月最盛,6月减弱,7月消失;南黄海6-7月间偏南风的增强和温跃层以下反气旋涡的减弱是青岛冷水团消亡的动力机制,而海面净热通量的下传和水平热量的输入则是青岛冷水团消亡的热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青岛冷水团 长消过程 消亡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口邻近海域小型底栖生物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叶晟 孔飞 +5 位作者 李宏俊 刘敏 李洪波 邵魁双 樊景凤 郭皓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8-89,共12页
本文研究了辽河口邻近海域2013年8月、10月和2014年5月3个航次小型底栖生物的种类及其空间分布,分析了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3个航次(夏季、秋季和春季)小型底栖生物的平均丰度分别为(264±83)ind/(10cm^2)... 本文研究了辽河口邻近海域2013年8月、10月和2014年5月3个航次小型底栖生物的种类及其空间分布,分析了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3个航次(夏季、秋季和春季)小型底栖生物的平均丰度分别为(264±83)ind/(10cm^2)、(216±85)ind/(10cm^2)和(227±67)ind/(10c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272±125)μg/(10cm^2)、(207±89)μg/(10cm^2)和(244±103)μg/(10cm^2)。与其他研究海域相比,辽河口小型底栖的丰度和生物量处于较低水平。共鉴定出了14个小型生物类群,按照丰度排序,线虫是最优势的类群,夏季、秋季和春季3个航次占总丰度的比例分别为94.0%、92.5%和90.8%;其他优势类群为多毛类、桡足类和双壳类。小型底栖生物量的优势类群则为多毛类(41.1%~44.0%),高于线虫(33.8%~36.5%),其次是双壳类(2.6%~6.7%)。水平分布的研究表明,调查海域近岸入海口小型底栖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普遍低于近海海域,但是秋季时近岸分布与近海差距不大。垂直分布的研究表明,95.9%的小型底栖生物分布于0~5cm的表层沉积物中。小型底栖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在夏季时都达到高峰值。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小型底栖生物的数量分布与盐度和水深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底栖生物 辽河口 群落结构 丰度 生物量 环境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球海胆幼体及稚海胆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被引量:12
6
作者 韩奋杰 张伟杰 +4 位作者 秦宇博 陈顺 周秘 陈小慧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5-149,共5页
为估计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幼体及稚海胆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采用巢式不平衡设计方法建立了44个中间球海胆全同胞家系,并测量了各家系海胆四腕幼体、六腕幼体和八腕幼体等各期浮游幼体的体长以及受精后30 d的稚海... 为估计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幼体及稚海胆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采用巢式不平衡设计方法建立了44个中间球海胆全同胞家系,并测量了各家系海胆四腕幼体、六腕幼体和八腕幼体等各期浮游幼体的体长以及受精后30 d的稚海胆壳径,采用动物模型和约束性最大似然法(REML)估计了中间球海胆幼体和稚海胆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中间球海胆四腕幼体和八腕幼体体长的遗传力分别为0.705±0.373和0.538±0.444,为高度遗传力,六腕幼体体长和稚海胆壳径的遗传力均接近于0,为低度遗传力;各阶段幼体体长和稚海胆壳径的共同环境效应为0.048~0.352;各阶段幼体体长间遗传相关为正相关(0.300~0.518),各阶段幼体体长与稚海胆壳径间的遗传相关为负相关(-0.152^-0.435)。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中间球海胆的早期选择和间接选择选育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球海胆 幼体 稚海胆 生长性状 遗传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温骤降和缓降胁迫对褐篮子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宁军号 秦宇博 +4 位作者 胡伦超 张伟杰 李磊 常亚青 宋坚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4-301,共8页
为探讨水温骤降和缓降胁迫对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cens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水温骤降试验以24℃为对照,将体质量为(37.12±5.60)g的试验鱼由24℃直接浸入20℃海水中,适应1 h取样,维持24 h后将剩余试验鱼浸入16℃海水中适应1 h... 为探讨水温骤降和缓降胁迫对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cens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水温骤降试验以24℃为对照,将体质量为(37.12±5.60)g的试验鱼由24℃直接浸入20℃海水中,适应1 h取样,维持24 h后将剩余试验鱼浸入16℃海水中适应1 h取样,以此类推直到水温降至8℃维持1 h取样;水温缓降试验水温由24℃按1℃/3 h的降温速度降至20℃,维持3 d取样,以此类推直到水温降至8℃维持3 d取样,并测定试验鱼血液的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水温骤降试验中,试验鱼血液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在8℃时均显著降低(P<0.05);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ALT活力除20℃时外,其他控温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KP活力在20℃时显著升高;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呈波动变化,在各控温点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葡萄糖(GLU)含量在8℃时显著升高,在其他控温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胆固醇(CHOL)、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除20℃时外,其他控温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甘油三酯(TG)含量在20℃时显著升高,在其他控温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酐(CREA)含量在20℃时显著升高(P<0.05)。在水温缓降试验中,试验鱼血液中RBC、HGB显著降低(P<0.05),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LT活力在12℃时显著升高并达最大值,AST活力在20、12℃时显著升高,AKP活力除16℃组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LU含量在8℃时显著升高,CHOL含量在16、12℃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G、TP和CREA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之处是TP含量不能恢复至初始水平;ALB含量除20℃时外,其他控温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褐篮子鱼能够存活的最低温度为12℃,8~9℃是褐篮子鱼的致死温度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篮子鱼 低温胁迫 血清酶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DHA含量对刺参成参生长及其体壁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左然涛 李敏 +7 位作者 秦宇博 吴反修 张丛尧 郝振林 吕德亮 宋坚 李广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177,共6页
为确定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成参饲料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适宜添加量,采用摄食生长试验,探讨了在水温(12±2)℃下饲料中DHA含量(0.02%、0.30%、0.60%和1.20%)对体质量为(73.49±1.26)g的刺参成参生长和体壁营养成分... 为确定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成参饲料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适宜添加量,采用摄食生长试验,探讨了在水温(12±2)℃下饲料中DHA含量(0.02%、0.30%、0.60%和1.20%)对体质量为(73.49±1.26)g的刺参成参生长和体壁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共进行121 d。结果表明:饲料中DHA含量为0.60%时成参增重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0.02%DHA)(P<0.05);饲料中DHA水平显著影响成参体壁营养成分,摄食DHA含量为0.30%~1.20%饲料的刺参,其体壁中二十碳五烯酸(EPA)、DHA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DHA时,刺参体壁中DHA/EPA和n-3/n-6 PUFA显著升高(P<0.05);0.30%DHA处理组刺参体壁中苯丙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和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DHA含量为0.60%时成参的生长速率最快,DHA含量为0.30%时已具有较高的营养物质(必需脂肪酸和氨基酸)沉积率,成参对饲料中DHA的最适需求量为0.30%~0.60%(饲料干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二碳六烯酸 刺参 生长速率 脂肪酸 氨基酸 营养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风转换期东印度洋的赤道流系结构和水文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乔彬 刘子洲 +2 位作者 张书颖 刘聪 李培良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1-305,共5页
基于2013-04夏季风转换期间航次观测数据,对赤道东部印度洋3支东向强流及其水文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沿赤道在表层存在Wyrtki急流,在温跃层深度存在赤道潜流,它们携带着阿拉伯海的高盐水向东输运,81°E断面上,核心流量分别为4.7... 基于2013-04夏季风转换期间航次观测数据,对赤道东部印度洋3支东向强流及其水文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沿赤道在表层存在Wyrtki急流,在温跃层深度存在赤道潜流,它们携带着阿拉伯海的高盐水向东输运,81°E断面上,核心流量分别为4.76Sv和12.18Sv;南赤道逆流核心在5°S附近,核心流量7.4Sv,并伴有高盐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东印度洋 季风转换 Wyrtki流 赤道潜流 南赤道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高程基准模型实时获取海拔高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伟平 秦宇博 +3 位作者 邓凯亮 黄辰虎 李凯锋 陈欣 《海洋测绘》 CSCD 2017年第5期48-51,共4页
高程信息是时空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时获取高精度海拔高是测绘导航信息化的关键步骤之一。北斗导航终端能快速高效地测定大地高,结合高精度的数字高程基准模型,可实时获取精密海拔高程。在顾及1985国家高程基准与全球高程基准之间垂... 高程信息是时空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时获取高精度海拔高是测绘导航信息化的关键步骤之一。北斗导航终端能快速高效地测定大地高,结合高精度的数字高程基准模型,可实时获取精密海拔高程。在顾及1985国家高程基准与全球高程基准之间垂直偏差的基础上,基于GOCE+EGM08重力场模型构建了统一到CGCS 2000椭球的区域数字高程基准模型,该模型范围对应北斗区域导航的覆盖范围,即55°S^55°N,55°E^180°E,模型精度优于米级,满足北斗导航终端对海拔高的应用需求;利用实时SQLITE数据库技术,基于该数字高程基准模型构建了北斗导航终端的海拔实时获取系统,实现了任意测点精密海拔高程的实时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高程 高程基准模型 重力场模型 实时SQUTE数据库嵌入技术 北斗导航终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冰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与机理 被引量:9
11
作者 郑冬梅 王志斌 +2 位作者 张书颖 许鹏 周志强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20,共9页
根据1951-2013年间的渤海冰情等级资料,利用最大熵谱分析、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渤海冰情等级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探讨了局地气候、大气环流、ENSO(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对海冰的影响... 根据1951-2013年间的渤海冰情等级资料,利用最大熵谱分析、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渤海冰情等级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探讨了局地气候、大气环流、ENSO(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对海冰的影响。结果表明,渤海海冰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在1972年前后发生了一次由重到轻的气候跃变,在跃变后冰情较跃变前平均降低了0.7级。相关分析与合成分析结果显示,渤海冰情的年际变化除受局地气候的影响外,还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极涡和欧亚环流的共同调控,特别在1972年以后,秋季副高、冬季欧亚和亚洲纬向环流对渤海冰情的年际变化均有重要影响,可作为渤海海冰预报的重要因子,而春季PDO、ENSO、冬季副高及欧亚和亚洲经向环流则是渤海冰情年代际变化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海冰 年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在几种常见贝类人工育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志滨 许鹏 +4 位作者 郑冬梅 陈海军 张书颖 周志强 于建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1期299-300,共2页
介绍了微藻在扇贝、牡蛎、文蛤、毛蚶等几种常见贝类人工育苗中的应用,包括亲贝的选择与培养阶段和幼虫培育阶段,以期为微藻在贝类人工育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藻 贝类 人工育苗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育苗新技术——海上生态育苗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鹏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46,共1页
刺参为“海产八珍”之一,由于人们对刺参需求量的增加,导致刺参过度捕捞,剌参自然资源面临着枯竭,为此,刺参的人工养殖应运而生,并逐渐兴起,成为我国北方水产繁养的主要品种之一。
关键词 育苗新技术 刺参 生态育苗 海上 过度捕捞 自然资源 人工养殖 需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室内刺参养殖水质管理方式试验
14
作者 许鹏 王志滨 周玮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4期248-248,251,共2页
于2007年12月进行了冬季反季节养殖刺参的试验,结果表明:每天换水深度为40 cm的方式水质质量较好,是目前较可行的换水方式。
关键词 刺参 反季节养殖 水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海区采苗试验
15
作者 许鹏 郑冬梅 +2 位作者 陈海军 张书颖 王主玉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3-44,共2页
刺参海区采苗是新兴的采苗产业,开展海区采苗不仅为刺参增养殖业提供了大量体质健壮的苗种,同时也可为采苗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通过人工采苗的方式得到的野生苗种,有效提高了人工苗种抗病力的问题,防止苗种大规模的死亡,为海... 刺参海区采苗是新兴的采苗产业,开展海区采苗不仅为刺参增养殖业提供了大量体质健壮的苗种,同时也可为采苗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通过人工采苗的方式得到的野生苗种,有效提高了人工苗种抗病力的问题,防止苗种大规模的死亡,为海参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大连海洋大学科研小组在大连旅顺进行了一系列的采苗试验,采用投放采苗袋的方式进行了刺参海区采苗,根据试验总结海区采苗主要技术如下:所谓采苗海区是指在刺参繁殖季节,海区内有刺参浮游幼体存在,在适宜时间投放适宜的采苗器,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附着稚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苗 人工苗种 野生苗 附着基 性腺发育 产卵时间 海洋大学 科研小组 坠石 橛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