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海水贝类养殖高质量发展探究
1
作者 李楠 戚佳妮 +4 位作者 成丽娜 吴金浩 胡超魁 赫健 王昆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79-81,共3页
基于调研结果,文中从养殖规划布局、养殖容量和养殖结构等角度,结合海域承载力水平对养殖海域的养殖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资政建议和技术对策,以期为辽宁省海水贝类养殖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海水贝类养殖 养殖容量 海域承载力 高质量发展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食性贝类对饵料微藻摄食选择性研究进展
2
作者 宋广军 宋伦 +2 位作者 刘印 王昆 李楠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0-326,共7页
滤食性贝类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其具有强大的水体过滤能力,海洋微藻是其主要食物来源[1]。近年来,随着近海贝类养殖规模迅速扩大,贝类养殖的问题也日益突显,贝类大规模死亡,个体消瘦、滞长等时有发生[2-4]。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滤食... 滤食性贝类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其具有强大的水体过滤能力,海洋微藻是其主要食物来源[1]。近年来,随着近海贝类养殖规模迅速扩大,贝类养殖的问题也日益突显,贝类大规模死亡,个体消瘦、滞长等时有发生[2-4]。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的研究[5-12]。贝类对饵料微藻的摄食是否具有选择性,在20世纪70—80年代,国内外学者还存在比较大的争论[13-14],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先进检测仪器的出现,人们对贝类摄食选择性的研究手段和认识不断提高,逐渐证实滤食性贝类对水体中的饵料微藻摄食并非无选择性,而是存在一定的摄食偏好选择[15-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食性贝类 摄食选择性 饵料微藻 粒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株海洋红酵母的鉴定筛选及CM6菌株对仿刺参幼参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叶博 赵振军 +7 位作者 刘丹妮 王旭达 杨博学 董颖 王笑月 刘桂林 张乾 李石磊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5-384,共10页
海洋红酵母营养丰富,在水产养殖中是一种优良的饲料添加剂。为获得适用于仿刺参养殖的海洋红酵母,对筛选获得的4株红酵母进行形态观察、生化特性分析、分子生物学鉴定及代谢产物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这4株红酵母的遗传学位置均为胶红... 海洋红酵母营养丰富,在水产养殖中是一种优良的饲料添加剂。为获得适用于仿刺参养殖的海洋红酵母,对筛选获得的4株红酵母进行形态观察、生化特性分析、分子生物学鉴定及代谢产物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这4株红酵母的遗传学位置均为胶红酵母。其中,胶红酵母CM6在生长速度和体内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虾青素的含量上均相对表现最佳。培养5 d后该酵母的生物量是对照菌株的2.8倍,体内维生素E的含量高出对照菌株22.3%,虾青素含量高出71.6%。选择该酵母进行高密度培养,并添加到幼参饲料中进行饲喂试验。喂养56 d后,检测幼参的特定生长率和肠道内消化酶活性。试验结果显示,在饲料中添加胶红酵母能明显促进幼参的生长,相较于空白对照组(未添加海洋红酵母菌),试验组(添加胶红酵母CM6)和阳性对照组(添加胶红酵母CICC31029)幼参的特定生长率和消化酶活性均有显著增加(P<0.05)。不同品质的胶红酵母对幼参生长性能的影响也不相同,试验组相较阳性对照组幼参的特定生长率提高了25.7%,肠道内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也有不同程度提高,这可能与试验组胶红酵母体内含有更多的活性代谢产物有关。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胶红酵母CM6,可以提高幼参的消化酶活性和特定生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红酵母 发酵 幼参 生长 虾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氏平鲉肠道来源益生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4
作者 刘丹妮 叶博 +6 位作者 董颖 王笑月 王旭达 赵振军 张乾 杨博学 李石磊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6,共11页
自海捕的许氏平鲉肠道内分离出2株芽孢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探究菌株的生长曲线、生长特性、产酶性能、自凝集性和疏水性,同时进行药敏试验和溶血试验。结果显示,2株菌分别... 自海捕的许氏平鲉肠道内分离出2株芽孢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探究菌株的生长曲线、生长特性、产酶性能、自凝集性和疏水性,同时进行药敏试验和溶血试验。结果显示,2株菌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A1M1和枯草芽孢杆菌A3M3,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呈杆状;均在培养3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分别在培养21、24 h进入生长稳定期,且最适培养条件均为:温度30℃、pH 7、盐度5~24。地衣芽孢杆菌A1M1具有产淀粉酶、纤维素酶、脂肪酶、蛋白酶的特性;枯草芽孢杆菌A3M3具有产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的特性。地衣芽孢杆菌A1M1和枯草芽孢杆菌A3M3表现出较强的自凝集性,在24 h分别达到52.78%、77.29%。2株菌对不同溶剂的疏水性具有显著差异,地衣芽孢杆菌A1M1和枯草芽孢杆菌A3M3在二甲苯中的疏水性最好,分别达到81.04%、84.92%。枯草芽孢杆菌A3M3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和林可霉素敏感;地衣芽孢杆菌A1M1对9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溶血试验结果显示,2株菌无溶血能力。本试验分离获得的地衣芽孢杆菌A1M1和枯草芽孢杆菌A3M3具有广温、广盐、耐酸碱、生长速度快等特点,且具有较好的产酶性能、较强的自凝集性和疏水性,可作为许氏平鲉养殖及微生态制剂开发的益生菌候选株,试验结果可为其应用于许氏平鲉养殖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生物学特性 产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绿江口潮间带春季底栖微藻种类和初级生产力研究
5
作者 李爱 宋广军 +3 位作者 田金 王昆 柳岩 吴金浩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4-991,共8页
为探明鸭绿江口潮间带底栖微藻对滩涂潜在的贝类生产力的贡献,应用显微镜镜检和叶绿素荧光技术,于2023年3月7—9日对鸭绿江口潮间带底栖微藻种类、丰度、生物量(以叶绿素a含量表征)、脱镁叶绿素a含量、初级生产力水平进行了调查研究。... 为探明鸭绿江口潮间带底栖微藻对滩涂潜在的贝类生产力的贡献,应用显微镜镜检和叶绿素荧光技术,于2023年3月7—9日对鸭绿江口潮间带底栖微藻种类、丰度、生物量(以叶绿素a含量表征)、脱镁叶绿素a含量、初级生产力水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潮间带底栖微藻共鉴定出硅藻和金藻2门29属64种,硅藻占绝对优势,优势种为长菱形藻、舟形藻,底栖微藻的平均丰度为4.01×103个/cm2;沉积物中的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素a含量随沉积深度增加而呈递减趋势,但B1、B3、C2和C3站位的叶绿素a垂直分布出现了明显的跃层现象,可能是由生物扰动引起,表层(0~1 cm)沉积物中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素a平均含量分别为0.59μg/g和0.93μg/g;从水平分布来看,底栖微藻的种类、丰度和表层生物量分布趋势均为离岸0.5 km>0.1 km>1.0 km,这可能与离岸距离不同的潮区所受的光照时间和底质类型有密切关联;鸭绿江口潮间带底栖微藻初级生产力平均值为16.7 g/(m2·h),由此估算出鸭绿江口潮间带贝类年生产力为9.8万t。由底栖微藻的种类鉴定和初级生产力估算结果可知,春季鸭绿江口潮间带提供的天然饵料种类和数量都适宜开展贝类的增养殖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口 底栖微藻 叶绿素A 脱镁叶绿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竹蛏营养组成、呈味特性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6
作者 于笛 傅志宇 +5 位作者 李龙 刘煜珺 杨芯蕊 白永安 王志松 郑杰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9-56,共8页
为实现大竹蛏资源的高效、综合开发利用,以大竹蛏鲜肉(fresh Solen grandis meat,FSGM)、煮肉(boiled Solen grandis meat,BSGM)和煮液(Solen grandis boiling liquid,SGBL)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组成、呈味特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比较... 为实现大竹蛏资源的高效、综合开发利用,以大竹蛏鲜肉(fresh Solen grandis meat,FSGM)、煮肉(boiled Solen grandis meat,BSGM)和煮液(Solen grandis boiling liquid,SGBL)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组成、呈味特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新鲜大竹蛏出肉率为79.33%,煮后质量损失率为49.89%;FSGM蛋白质含量为(11.55±0.34)%,总糖含量最低,为(0.46±0.00)%;煮后蛋白质和灰分损失最大,BSGM中蛋白质、脂肪和总糖相对含量分别为(19.33±0.33)%、(1.59±0.09)%、(0.83±0.01)%;SGBL中干物质仅占2.90%,其中41.72%为蛋白质;FSGM和BSGM中18种氨基酸总量分别为(52.15±0.50)g/100 g和(64.04±0.06)g/100 g,谷氨酸含量最高,呈味氨基酸占比分别为(47.44±0.35)%、(47.80±0.05)%,FSGM和BSGM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蛋氨酸+半胱氨酸,SGBL的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色氨酸;FSGM和BSGM中均检测出16种脂肪酸,PUFA占比分别为(36.98±0.33)%和(28.57±0.15)%,SGBL中6种脂肪酸均为饱和脂肪酸;SGBL中牛磺酸含量最高,为(2073.93±56.90)mg/kg;FSGM和BSGM中均检测到10种单糖,葡萄糖和半乳糖二者之和占比分别为51.16%、66.69%,SGBL中95.20%的单糖为葡萄糖;SGBL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10.68±0.06)g/100 g,其中39.83%为甘氨酸。BSGM中核苷酸总量最高,为(2388.04±99.57)g/kg,其中AMP含量最高,为(380.28±10.48)mg/kg;3组样品均检测到3种有机酸,绝大部分为酒石酸;经复合蛋白酶酶解的FSGM和经风味蛋白酶酶解的BSGM抗氧化活性最强。上述结果可为大竹蛏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竹蛏 煮制 营养组成 呈味特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刺参绿色饲料添加剂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振军 叶博 +9 位作者 董颖 王旭达 王笑月 刘丹妮 刘桂林 张乾 曹琛 高学文 李梦遥 李石磊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9-1019,共11页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不仅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而且皂苷、多糖、牛磺酸等活性物质也颇为丰富,保健和药用价值突出[1]。仿刺参养殖在我国渔业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仿刺参养殖病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仿刺参养殖产业...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不仅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而且皂苷、多糖、牛磺酸等活性物质也颇为丰富,保健和药用价值突出[1]。仿刺参养殖在我国渔业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仿刺参养殖病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仿刺参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绿色水产饲料添加剂是指少量或微量添加于水产动物饲料中,能够促进生长、增强免疫力、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环境、确保水产品安全(无药物残留)等作用的特定物质[2]。水产饲料添加剂一般分为两大类: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和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包括促生长剂、抗氧化剂、免疫刺激剂、诱食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绿色饲料添加剂 研究现状 健康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草床的固碳潜力及其生物量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于国旭 张彦浩 +2 位作者 赵祥 姜晶晶 郭栋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9-508,共10页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包括浮游生物、细菌、海藻、海草床、盐沼和红树林等在内的海洋生态系统固定了全球50%以上的碳,每年可吸收约30%的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CO_(2),其碳储量分别是陆地碳库和大气碳库的20倍和50倍,是地球上最...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包括浮游生物、细菌、海藻、海草床、盐沼和红树林等在内的海洋生态系统固定了全球50%以上的碳,每年可吸收约30%的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CO_(2),其碳储量分别是陆地碳库和大气碳库的20倍和50倍,是地球上最高效的碳汇,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床 生态功能 海洋碳汇 碳循环 生物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的环境差异响应
9
作者 宋广军 宋伦 +3 位作者 吴金浩 王召会 胡超魁 刘桂英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9,共12页
海洋浮游植物面临着与气候及环境变化相关的新挑战,种种迹象表明,海水营养盐浓度下降和失衡,以及海水升温、酸化会导致海洋浮游植物粒级结构趋向小型化,但在自然海域这一趋势缺乏直接的验证与深入研究。本文在黄海北部的鸭绿江口设置了1... 海洋浮游植物面临着与气候及环境变化相关的新挑战,种种迹象表明,海水营养盐浓度下降和失衡,以及海水升温、酸化会导致海洋浮游植物粒级结构趋向小型化,但在自然海域这一趋势缺乏直接的验证与深入研究。本文在黄海北部的鸭绿江口设置了16个采样点,2020年3−12月期间,每月采集一次样品(包括浮游植物环境DNA样品和海水样品),对鸭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和环境指标〔包括氮、磷、硅营养盐,水温、溶解氧(DO)、pH以及化学需氧量(COD)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利用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筛选出各环境因子不同浓度梯度站位,结合高通量测序和实验室镜检手段对浮游植物粒级分级和定量,以验证鸭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的环境差异响应。结果表明:鸭绿江口海域含氮营养盐平均浓度呈现出东西两侧河口区域较高、中部海域相对较低的分布特征,磷、硅营养盐的分布趋势与氮营养盐基本一致。同时,pH和DO浓度在西侧河口区域相对较低,而COD浓度在该区域相对较高。水温在3−12月期间呈倒U型变化趋势,7月达到最高值。验证结果表明,海水中氮、磷、硅营养盐浓度与小粒级浮游植物生物量均呈负相关,即营养盐浓度越低,小粒级浮游植物生物量占比越高。同时,水温的上升也促进了小粒级浮游植物的生长,使其生物量占比增加。此外,发现小粒级浮游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效率高于大粒级浮游植物,且对低氧环境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这表现为小粒级浮游植物生物量占比随着COD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随DO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研究显示,近岸海域氮、磷、硅营养盐浓度下降以及水温上升、缺氧加剧,均可导致浮游植物粒级结构趋于小型化,这可能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海水贝类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建议对河口区域陆源氮、磷等营养盐的调控政策进行实时调整,以利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高通量测序 粒级结构 环境差异 鸭绿江口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绿江口脊尾白虾生长和繁殖特征及异质性分析
10
作者 王小林 刘修泽 +5 位作者 吉光 王爱勇 董婧 王彬 胥延钊 张怡晶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5,共7页
为了解鸭绿江口脊尾白虾生长和繁殖情况,基于2015—2017年在鸭绿江口开展的资源调查,利用方差分析、幂函数、逻辑斯蒂曲线和电子体长频率分析等方法对鸭绿江口水域脊尾白虾的生长和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鸭绿江口脊尾白虾... 为了解鸭绿江口脊尾白虾生长和繁殖情况,基于2015—2017年在鸭绿江口开展的资源调查,利用方差分析、幂函数、逻辑斯蒂曲线和电子体长频率分析等方法对鸭绿江口水域脊尾白虾的生长和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鸭绿江口脊尾白虾表现为雌雄异型,雌虾的体长、体质量均值高于雄虾(P<0.05)。雌虾的极限体长为91.88 mm,生长系数为0.65;雄虾的极限体长为86.63 mm,生长系数为0.46。雌虾的体长、体质量均存在显著季节差异(P<0.05),而雄虾的体长、体质量季节间的差异不显著。脊尾白虾体长-体质量关系中的条件因子a的季节变化为3.20×10^(-5)~3.49×10^(-4),雌虾和雄虾的a均为春季和秋季相对较大(>1.0×10^(-4))。雌虾和雄虾的体长-体质量关系中的异速生长因子b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夏季和冬季(雌性和雄性的b分别为2.87、2.96和2.81、2.86)接近等速生长,春季和秋季(雌性和雄性的b分别为2.41、2.18和2.50、2.21)表现为负异速生长(b<3,P<0.05),春季的b最小。抱卵雌虾的体长为38~80 mm,其平均抱卵体长(L_(50))为52.06 mm。本研究结果补充了鸭绿江口脊尾白虾的生长和抱卵特征,其生长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季节差异,为该重要种类的生活史特征和种群动态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口 脊尾白虾 生长 繁殖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仿刺参体壁组织的转录组差异分析
11
作者 孙红娟 蒋经伟 +11 位作者 宋钢 陈仲 关晓燕 高杉 王摆 姜苹哲 李佩佩 岳冬梅 肖瑶 潘永嘉 姜冰 董颖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3-561,共9页
为探明仿刺参应对高温胁迫的调控机制,采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高温组(30℃)和对照组(24℃)仿刺参幼参[(5.0±0.6)g]体壁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高温组和对照组共产生了2920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1342个上调表达基因和1578个下调... 为探明仿刺参应对高温胁迫的调控机制,采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高温组(30℃)和对照组(24℃)仿刺参幼参[(5.0±0.6)g]体壁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高温组和对照组共产生了2920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1342个上调表达基因和1578个下调表达基因。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信号通路分析表明,其显著富集在核糖体、内质网蛋白加工、病原互作、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等通路中。对上下调表达基因在不同信号通路分布的研究发现,仿刺参受到热胁迫后体内信号转导活动增加,蛋白翻译活动减少,而对已有蛋白的折叠加工活动增加,整体的能量代谢下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5个基因在对照组和高温组的表达量相关系数R为0.87,表明转录组测序结果可靠。热休克蛋白在热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HSP90β和HSP70A/B2基因的高表达促进了蛋白的正确折叠,增强了耐热性。仿刺参幼参在应对高温胁迫时对已有蛋白的折叠加工活动增加,减少了蛋白的翻译和能量消耗,这是机体维护体内稳态、保护自身免受损伤的一种策略。对热胁迫相关基因SNP位点的分析,有助于分子标记的开发和选育耐高温苗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高温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热休克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与底拖网采样相结合的辽河口鱼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价
12
作者 王小林 闫龙 +6 位作者 吉光 董婧 胥延钊 王爱勇 刘修泽 王彬 孔业富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8-307,共10页
为了解辽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秋季鱼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研究环境DNA技术(environmental DNA,eDNA)在辽河口鱼类多样性监测中的适用性,于2023年10月在辽河口及其邻近海域同时采集了10个站位的海水eDNA样本和底拖网调查鱼类样本,分别进行高... 为了解辽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秋季鱼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研究环境DNA技术(environmental DNA,eDNA)在辽河口鱼类多样性监测中的适用性,于2023年10月在辽河口及其邻近海域同时采集了10个站位的海水eDNA样本和底拖网调查鱼类样本,分别进行高通量测序和生物学测定分析。结果表明,eDNA样本扩增子序列变体(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s,ASVs)注释结果共鉴定到鱼类38种,其中2种仅鉴定到属水平,底拖网调查共采集到鱼类16种,eDNA技术检测到的鱼类种类数是其2.3倍,共有物种为13种;基于eDNA技术的不同站位间鱼类Alpha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PCA)显示,前两个主成分能够解释57.04%的鱼类群落差异(PC1为43.04%,PC2为14.0%),采样站位间的鱼类群落组成差异不大;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eDNA相对丰度与底拖网相对渔获量(质量、数量)间的相关性较高,r值分别为0.921和0.888,且相关性极显著(P<0.01);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各水环境因子(温度、盐度、pH、溶解氧和水深)与鱼类群落结构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eDNA技术较底拖网调查方法具有更高的物种检出率,且eDNA的相对丰度与相对渔获量间具有显著相关性,eDNA技术可以有效运用于辽河口及邻近海域鱼类多样性监测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NA技术 底拖网调查 辽河口 鱼类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螺形态性状与质量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13
作者 王朔 李华琳 +5 位作者 何心怡 滕炜鸣 刘海娇 李大成 于佐安 王庆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37,共9页
本文为明确中国黄海北部地区香螺(Neptunea cumingii)自然群体的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影响,测量了香螺的壳高X_(1)、壳宽X_(2)、壳口高X_(3)、壳口宽X_(4)、体螺层高X_(5)、体螺层宽X_(6)6个形态性状和体质量M_(1)、软体部质量M_(2)2个... 本文为明确中国黄海北部地区香螺(Neptunea cumingii)自然群体的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影响,测量了香螺的壳高X_(1)、壳宽X_(2)、壳口高X_(3)、壳口宽X_(4)、体螺层高X_(5)、体螺层宽X_(6)6个形态性状和体质量M_(1)、软体部质量M_(2)2个质量性状,采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香螺形态性状对其质量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香螺各性状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体螺层宽X_(6)与体质量M_(1)和软体部质量M_(2)的相关系数均最高;体螺层宽X_(6)对体质量M_(1)和软体部质量M_(2)的直接作用均最大,分别为0.649和0.559;壳宽X_(2)对体质量M_(1)的间接作用最大(0.626),壳口宽X_(4)对软体部质量M_(2)的间接作用最大(0.606)。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以体质量M_(1)为因变量、形态性状为自变量的最优回归方程:M_(1)=-145.039+0.649 X_(6)+0.197 X_(2)+0.170 X_(3)(R^(2)=0.879);建立了以软体部质量M_(2)为因变量、形态性状为自变量的最优回归方程:M_(2)=-53.492+0.559 X_(6)+0.240 X_(3)+0.172 X_(4)(R^(2)=0.786)。研究结果表明,以质量性状为选育香螺目标性状时,应将体螺层宽作为首要形态性状进行选择;以体质量为目标性状时应协同选择壳宽性状,以软体部质量作为目标性状时应协同选择壳口宽性状。本研究可为香螺的生长、人工繁育和遗传育种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螺 形态性状 质量性状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多品种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氮磷通量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仲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1-467,共7页
为探明生源要素氮、磷在沉积物与水体间的迁移过程,比较3种不同养殖模式下、不同时间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的氮、磷通量变化,2014年6—10月,在3种综合养殖池塘: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和海蜇+凡纳滨对虾的... 为探明生源要素氮、磷在沉积物与水体间的迁移过程,比较3种不同养殖模式下、不同时间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的氮、磷通量变化,2014年6—10月,在3种综合养殖池塘: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和海蜇+凡纳滨对虾的整个养殖周期内,采集检测3口池塘沉积物-水界面样品中的亚硝态氮、硝态氮、氨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分析沉积物-水界面的亚硝态氮+硝态氮、氨氮和活性磷酸盐的通量变化。试验结果显示,6—10月,3种综合养殖池塘沉积物上覆水中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均以向沉积物中扩散为主,仅10月海蜇+凡纳滨对虾池塘沉积物中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向上覆水释放。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池塘沉积物上覆水中氨氮向沉积物扩散,6月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池塘沉积物中氨氮向上覆水扩散;与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和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池塘相比,海蜇+凡纳滨对虾池塘氨氮通量变化幅度较大,6—7月上覆水中氨氮向沉积物扩散,且扩散速率逐渐降低,9—10月沉积物中氨氮向上覆水释放,释放速率逐渐上升。6、7、10月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池塘沉积物中活性磷酸盐向上覆水释放,8—9月上覆水中活性磷酸盐向沉积物扩散;6—10月,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池塘沉积物中活性磷酸盐向上覆水释放;海蜇+凡纳滨对虾池塘上覆水中活性磷酸盐向沉积物扩散,10月沉积物中活性磷酸盐向上覆水释放。试验结果表明,配养底栖贝类,可以通过改变综合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的氮、磷通量,改善池塘的底质和水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养殖池塘 沉积物-水界面 营养盐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变化对仿刺参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肖瑶 高杉 +2 位作者 赵泽龙 蒋经伟 周遵春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0-530,共11页
为探明季节变化对仿刺参先天性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免疫通路——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2018年1—12月,每月中旬从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引育种中心的仿刺参单养池塘采集仿刺参样品9只,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 为探明季节变化对仿刺参先天性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免疫通路——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2018年1—12月,每月中旬从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引育种中心的仿刺参单养池塘采集仿刺参样品9只,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仿刺参TLR信号通路主要因子的转录表达水平,同时测定池塘的主要水环境参数,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仿刺参TLR信号通路主要因子的转录表达与环境因子季节性变化的相关性。试验结果显示,6月Toll、IRAK4、P105、TAK、IκKβ、Rel、TLR3、TBK及IRF8基因的表达水平较低,表明仿刺参体内TLR信号通路的应答能力在夏初较低。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MyD88和TRAF6基因转录表达的季节性变化与溶解氧水平的季节性变化呈显著正相关、TAK基因和TBK基因转录表达的季节性变化与水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呈显著正相关、IRF8基因转录表达与水温呈显著负相关、SARM基因转录表达与水温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池塘环境因子的季节变化影响仿刺参TLR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氧化还原电位影响MyD88依赖途径,且是关键环境因子,溶解氧是影响MyD88依赖途径的关键环境因子,而水温是影响MyD88非依赖途径的关键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TLR信号通路 MyD88依赖途径 MyD88非依赖途径 转录表达 季节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海水养殖主要技术综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喆 《中国水产》 2023年第6期55-56,共2页
当前是我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重要阶段,作为农业重要组成部分,海水养殖数字化是实现智慧化海水养殖的前提,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海水环境监控、水下影像采集、数字孪生渔场、物联网渔场等四个典型应用场景,对数字化海水养... 当前是我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重要阶段,作为农业重要组成部分,海水养殖数字化是实现智慧化海水养殖的前提,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海水环境监控、水下影像采集、数字孪生渔场、物联网渔场等四个典型应用场景,对数字化海水养殖的主要技术方向进行了分析与探索,供相关从业者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影像采集 环境监控 智慧化 物联网 数字化 分析与探索 应用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干露对单环刺螠幼螠成活率的影响
17
作者 杨慧花 刘丹妮 +5 位作者 付成东 王超 林杉杉 王笑月 张乾 李石磊 《河北渔业》 2023年第8期1-2,27,共3页
为探讨温度及干露条件对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苗种运输成活率的影响,采用平均体重规格为(1.6±0.1)g的幼螠,在18℃下设置海水组和干露组,海水组幼螠密度100个/L,干露组幼螠密度为0.9、1.8、2.7个/cm^(2);同时设置9、14、18... 为探讨温度及干露条件对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苗种运输成活率的影响,采用平均体重规格为(1.6±0.1)g的幼螠,在18℃下设置海水组和干露组,海水组幼螠密度100个/L,干露组幼螠密度为0.9、1.8、2.7个/cm^(2);同时设置9、14、18℃三个温度下的干露试验。试验初期每6 h观察存活状况,36 h后每3 h观察存活情况。结果表明:18℃条件下,干露试验组无论密度大小,幼螠均在39 h出现死亡,51 h全部死亡,海水组幼螠成活率100%;9℃干露组幼螠存活状况优于14℃和18℃组,但在39 h后也出现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 温度 干露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梭菌和光合细菌对仿刺参免疫机能的影响
18
作者 王旭达 叶博 +5 位作者 董颖 王笑月 赵振军 刘丹妮 杨博学 李石磊 《水产科学》 2025年第5期685-694,共10页
为评估丁酸梭菌和光合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对仿刺参体腔液理化参数、抗病能力、消化道酶活性及菌群组成的影响,在水温(16±1)℃条件下,将体质量(8.46±0.58)g仿刺参饲养在水族箱中30d,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分别添加10^(7)cf... 为评估丁酸梭菌和光合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对仿刺参体腔液理化参数、抗病能力、消化道酶活性及菌群组成的影响,在水温(16±1)℃条件下,将体质量(8.46±0.58)g仿刺参饲养在水族箱中30d,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分别添加10^(7)cfu/g丁酸梭菌和光合细菌及同时添加0.5×10^(7)cfu/g两种益生菌的基础饲料(复合组),每隔10d测定仿刺参体腔液的免疫酶和消化道消化酶活性,试验结束时评估各组仿刺参的生长及消化道菌群结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复合组仿刺参的生长性能最佳,质量增加率为19.14%,特定生长率为0.582%/d,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较高,其中酸性磷酸酶活性为38.5 U/mg,碱性磷酸酶活性为34.5U/mg,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为89.5U/mg,淀粉酶活性为10.8U/mg,脂肪酶活性为18.8U/mg,胰蛋白酶恬性为13.8U/mg。表明丁酸梭菌和光合细菌联合施用能有效促进仿刺参生长,改善消化机能,提高磷酸酶响应能力和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复合组能够增加与能量合成和代谢转化相关的有益菌,抑制与器官损伤和代谢紊乱相关的致病菌,有效调节仿刺参消化道菌群结构的平衡。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组能够更显著地降低攻毒仿刺参的累计死亡率(48%)和消化道灿烂弧菌数量,有效提高仿刺参的抗病能力。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和光合细菌能够提高仿刺参的生理免疫参数,优化消化道菌群结构,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光合细菌 仿刺参 酶活性 消化道菌群组成 抗病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养殖海蜇生长性状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19
作者 陈百灵 左慧男 +6 位作者 周遵春 李玉龙 王盛鑫 靳成龙 田梅琳 鲍相渤 李云峰 《水产科学》 2025年第5期767-773,共7页
为探究池塘养殖海蜇体质量与形态性状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对丹东市黄土坎农场(N123°44'48″,E39°50'26″)一口9.2hm^(2)海蜇养殖池塘同一批次的367个海蜇的体质量、伞弧长、体高和口腕长进行... 为探究池塘养殖海蜇体质量与形态性状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对丹东市黄土坎农场(N123°44'48″,E39°50'26″)一口9.2hm^(2)海蜇养殖池塘同一批次的367个海蜇的体质量、伞弧长、体高和口腕长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试验结果显示,海蜇体质量变异系数最大(28.72%),具有最大的选择潜力;各生长性状之间均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体质量与伞弧长相关性最强(0.939);伞弧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0.602)和决定作用(0.362)均最大,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以体质量(y)为因变量,伞弧长(x_(1))、体高(x_(2))及口腕长(x_(3))为自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y=-8.322+0.194x_(1)+0.120x_(2)+0.093x_(3)(r2=0.916),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和解释能力,可辅助实际生产。以上研究结果为海蜇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 海蜇 生长性状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