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树林地埋式管网生态养殖系统浮游动物生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邢永泽 刘项峰 +2 位作者 赖廷和 范航清 吴斌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38-442,共5页
为研究红树林地埋式管网生态养殖系统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生态特征,于2012年8月1日—15日在系统的4个管理窗口,总进水口和自然海区分设采样点,每7d随潮汐涨落各进行1次浮游动物采样调查,同步监测该养殖系统的主要理化因子。试验结果表... 为研究红树林地埋式管网生态养殖系统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生态特征,于2012年8月1日—15日在系统的4个管理窗口,总进水口和自然海区分设采样点,每7d随潮汐涨落各进行1次浮游动物采样调查,同步监测该养殖系统的主要理化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7种,其中桡足类37种,原生动物6种,其他浮游类4种;此外,还采集到各类浮游幼体12种。坚长腹剑水蚤、针刺拟哲水蚤、小拟哲水蚤以及一种半咸水猛水蚤为主要优势种。调查期间,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受系统盐度影响明显,涨潮期间浮游动物丰度均值显著高于退潮期间,多样性指数均值相对落潮期间略高,但均匀度均值略有降低。在养殖系统一个循环周期内,生态养殖活动未使红树林区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受到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生态养殖系统 浮游动物 生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旅顺渤海侧沿海虾夷扇贝幼虫来源调查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文姬 薛真福 +5 位作者 李华琳 张明 罗鸣 鲁学辉 臧有才 刘项峰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88-591,共4页
旅顺渤海侧沿海没有虾夷扇贝资源,但是每年的5月中旬-6月中旬出现虾夷扇贝幼虫,使该海域形成采苗场。2006-2007年笔者通过在虾夷扇贝主要增养殖海区投放漂流瓶跟踪移动方向,监测浮游幼虫数量及个体大小分布等方法,调查了旅顺渤海侧沿海... 旅顺渤海侧沿海没有虾夷扇贝资源,但是每年的5月中旬-6月中旬出现虾夷扇贝幼虫,使该海域形成采苗场。2006-2007年笔者通过在虾夷扇贝主要增养殖海区投放漂流瓶跟踪移动方向,监测浮游幼虫数量及个体大小分布等方法,调查了旅顺渤海侧沿海虾夷扇贝幼虫来源。结果表明,2006年4月30日、2007年4月8日和4月28日,在獐子岛海域投放的漂流瓶,回收率分别为7.5%、14.0%和17.2%,其中在獐子岛至旅顺渤海侧沿海回收的比例分别为6.0%、10.4%和4.0%。2006年4月6日,大钦岛海域投放的漂流瓶,回收率为13.0%,在旅顺渤海侧回收率为0%。獐子岛至旅顺渤海侧沿海设置10-12个站位,调查浮游幼虫数量及个体大小分布,结果表明,进入5月中旬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幼虫向旅顺渤海侧沿海集中,而且大个体幼虫的比例增加。调查结果证明,旅顺渤海侧沿海虾夷扇贝幼虫主要来自黄海北部增养殖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幼虫 来源 漂流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钦岛海区虾夷扇贝采苗试验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华琳 李文姬 +5 位作者 张明 刘项峰 滕炜鸣 于佐安 王庆志 林克武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67-370,共4页
2010年在山东长岛县大钦岛南部海区进行虾夷扇贝采苗试验。采用规格为35cm×50cm的12目聚乙烯网袋组成的采苗器,垂挂于浮筏上,第一组网袋距离水面约3m,采苗器下端绑系质量约4kg坠石。试验结果表明,5月26日至6月1日投放采苗器平均采... 2010年在山东长岛县大钦岛南部海区进行虾夷扇贝采苗试验。采用规格为35cm×50cm的12目聚乙烯网袋组成的采苗器,垂挂于浮筏上,第一组网袋距离水面约3m,采苗器下端绑系质量约4kg坠石。试验结果表明,5月26日至6月1日投放采苗器平均采苗量40~50个/袋,6月6日投放采苗器平均采苗量10个/袋。3m、5m、8m采苗水层分别为30个/袋、48个/袋、71个/袋。远岸区平均采苗46个/袋,近岸区平均采苗24个/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浮游幼虫 海区采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