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事中质量抽查
1
作者 张立武 于金源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9期191-192,共2页
总结了辽宁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抽查组织及工作方式,并分析了抽查的主要成果,以期为该省的水利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 抽查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行粒子群算法的跨流域调水优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斌斌 孙万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13,共4页
根据跨流域调水工程供水需求和经济成本关系,构建了以减小供水成本为目标的供水优化调度模型,并借鉴了并行遗传算法的模式,设计了粗粒度并行粒子群算法,更加高效地求解此类高维、多约束、非线性问题。通过在多核计算机的实例运算,证明... 根据跨流域调水工程供水需求和经济成本关系,构建了以减小供水成本为目标的供水优化调度模型,并借鉴了并行遗传算法的模式,设计了粗粒度并行粒子群算法,更加高效地求解此类高维、多约束、非线性问题。通过在多核计算机的实例运算,证明了并行算法相比一般算法具有计算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并行算法是求解跨流域调水优化问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流域调水 优化调度 粒子群算法 粗粒度并行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栖息地质量指数方法的浑河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岳亮亮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8年第3期47-49,共3页
结合栖息地质量指数方法对浑河流域水生态健康指标进行构建,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了筛选,结合构建的指标体系对流域内6个主要断面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浑河流域水生态健康影响的4个关键指标分别为电导率、BOD5、CODcr及... 结合栖息地质量指数方法对浑河流域水生态健康指标进行构建,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了筛选,结合构建的指标体系对流域内6个主要断面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浑河流域水生态健康影响的4个关键指标分别为电导率、BOD5、CODcr及HQI。浑河中游东陵段由于处于城市段,其栖息地质量指数较低;上游清原及大伙房水库水源保护段,栖息地质量指数偏高。浑河总体水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部分区域处于较差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质量指数方法 主成分分析法 指标构建 水生态评价 浑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VA法的河流生态基流过程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志广 金弈 +2 位作者 李克锋 李叶 何凡凡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5-160,共6页
针对我国目前生态需水量研究难以反映河流水文情势自然涨落变化的问题,从河流水文情势的整体角度出发,采用IHA法分析了金沙江上游岗托至巴塘河段的天然水文情势特征,得到了该河段各指标的RVA阈值范围。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计算河... 针对我国目前生态需水量研究难以反映河流水文情势自然涨落变化的问题,从河流水文情势的整体角度出发,采用IHA法分析了金沙江上游岗托至巴塘河段的天然水文情势特征,得到了该河段各指标的RVA阈值范围。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计算河流生态基流量的RVA法进行了改进,提出非汛期、汛前期和汛后期采用RVA目标差值的75%推荐河流生态基流量,主汛期采用RVA目标差值的50%推荐河流生态基流量。采用改进的RVA法计算了金沙江上游巴塘断面的生态基流过程,得到巴塘断面各月的生态基流量分别为39.5 m^3/s、42.5 m^3/s、33.0 m^3/s、74.2 m^3/s、124.4m^3/s、259.3 m^3/s、394.0 m^3/s、581.0 m^3/s、493.5 m^3/s、259.7 m^3/s、131.1 m^3/s、71.0 m^3/s,占相应多年月均流量的比例范围为14.0%~32.9%,并与Tennant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金沙江上游天然河流水文情势的动态变化特征,可为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生态保护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HA指标 RVA法 生态基流过程 金沙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主产区粮食对外贸易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成丽 吴迪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6-108,共3页
本文通过计算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压力指数发现,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的压力普遍偏大,同时粮食主产区伴随着粮食进出口的虚拟耕地资源贸易量很大。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压力相关因素分析,得出虚拟耕地贸易量与... 本文通过计算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压力指数发现,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的压力普遍偏大,同时粮食主产区伴随着粮食进出口的虚拟耕地资源贸易量很大。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压力相关因素分析,得出虚拟耕地贸易量与耕地压力指数呈反向变化,即粮食进口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虚拟耕地 粮食主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丹 孙毅 +2 位作者 周浩 李晓玲 周国刚 《宁夏农林科技》 2013年第5期89-90,107,共3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通过归纳梳理全国不同地区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为以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安全饮水工程 水质保障 建设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权马尔科夫链模型在农业灌溉用水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鑫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60,64,共4页
应用加权马尔科夫链数学模型对农业灌溉用水进行年和月尺度预测,并对比分析未加权马尔科夫链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未加权马尔科夫链,加权马尔科夫链的农业灌溉用水预测精度明显有所改善,其与调查的农业灌溉用水的年和月... 应用加权马尔科夫链数学模型对农业灌溉用水进行年和月尺度预测,并对比分析未加权马尔科夫链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未加权马尔科夫链,加权马尔科夫链的农业灌溉用水预测精度明显有所改善,其与调查的农业灌溉用水的年和月尺度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712 1和0.866 6,高于未加权的马尔科夫链的预测精度;对于不同时间尺度而言,加权马尔科夫链模型预测的灌溉用水和调查灌溉用水量虽在月尺度相关系数大于年尺度相关系数,但年尺度预测相对误差明显小于月尺度预测相对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马尔科夫链模型 传统马尔科夫链模型 农业灌溉用水预测 预测精度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源的大凌河分布式水沙耦合模型的构建与运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蔡涛 于岚岚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26,共4页
以大凌河大城子水文站以上流域为例,将改进的垂向混合产流模型和改进的通用土壤侵蚀方程进行耦合,基于流域数字高程、土地利用及土壤类型分布等遥感数据,构建了基于水文模型的大凌河流域分布式水沙耦合模型,运用大城子水文站2001~2010... 以大凌河大城子水文站以上流域为例,将改进的垂向混合产流模型和改进的通用土壤侵蚀方程进行耦合,基于流域数字高程、土地利用及土壤类型分布等遥感数据,构建了基于水文模型的大凌河流域分布式水沙耦合模型,运用大城子水文站2001~2010年水文资料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和校验,并基于土壤侵蚀空间模拟结果,设定三种土地利用模式情景定量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遥感数据源的分布式水沙耦合模型适合于大凌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模拟,在率定期和验证期模拟的年含沙量相对误差均在20%以内,确定性系数都在0.5以上,可满足泥沙模拟的精度要求;三种土地利用模式情景中旱地面积增加10.0%,土壤侵蚀模数增加12.9%,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10.0%,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分别减少14.63%和6.78%,为流域水沙耦合模拟和水土流失预测和防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数据源 改进的垂向混合产流模型 分布式水沙耦合模型 大凌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碧流河水库水质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双翼 孙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7期278-278,285,共2页
针对碧流河水库水质现状,运用单指标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和富营养化评价对碧流河水库水质进行全面的评价及分析,以及时、准确地反映碧流河水库水质现状与碧流河水库水质历年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碧流河水库 水质监测 水质评价 富营养化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楼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淳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6年第2期41-42,共2页
后楼水库大坝控制流域面积81 km2,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该水库1958年兴建,停建后又续建,直到1974年大坝主体才基本完工。由于修建时间长,边设计边施工,现存在设计标准低、设施不健全、... 后楼水库大坝控制流域面积81 km2,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该水库1958年兴建,停建后又续建,直到1974年大坝主体才基本完工。由于修建时间长,边设计边施工,现存在设计标准低、设施不健全、设施老化、坝体漏水等安全隐患,需对坝体和溢洪道进行除险加固改造。据测算,项目区水土保持防治范围为13.73 hm2,预测新增水土流失量2 169 t。针对项目区的地域实际及特点,提出了分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险加固 人为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后楼水库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