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与功能分析
1
作者 郑召军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5年第1期69-70,共2页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是集水土保持实体成果展示、科普教育为一体,兼具水土保持科研、水土流失过程监测的综合型园区。它不仅能提升群众对水土保持的关注度,增强水土保持意识,也能有效提高民众参与水土保持的积极性。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科技示范园 建设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水电开发现状及其发展潜能分析
2
作者 刘玉龙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7-242,共6页
随着疫后经济恢复与发展,2021年辽宁省发生了较严重的电力短缺现象。基于辽宁省水电发展现状和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系统分析,指出了当前水电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设机遇、有利和不利条件;以辽宁省多年水电发展相关规划成果为基础,分析... 随着疫后经济恢复与发展,2021年辽宁省发生了较严重的电力短缺现象。基于辽宁省水电发展现状和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系统分析,指出了当前水电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设机遇、有利和不利条件;以辽宁省多年水电发展相关规划成果为基础,分析了辽宁省未来可建设的常规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规划情况;通过利用上下游水库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具体案例分析,提出了辽宁省开发水电的保障措施建议,为辽宁省新时期水电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开发 发展规划 系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成效与思考
3
作者 黄毅鹏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4年第4期29-31,共3页
“十四五”规划已进入中期评估阶段,为保证规划保质保量完成,笔者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全面分析辽宁省2021—2023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成效,系统总结组织领导、质量监管、资金管理、机制创建、结构调整、建设管理等6方... “十四五”规划已进入中期评估阶段,为保证规划保质保量完成,笔者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全面分析辽宁省2021—2023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成效,系统总结组织领导、质量监管、资金管理、机制创建、结构调整、建设管理等6方面经验做法,针对性提出设计、工期、资金和培训等4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期对东北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提质增效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成效 辽宁省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十三五”水土保持建设成就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洁怡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3年第2期31-32,共2页
“十三五”期间辽宁省持续有效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不断强化人为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监管工作,实现了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全覆盖,重点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明显下降,林草植被得到持续保护和恢复,规划主要目标已经基本完成。... “十三五”期间辽宁省持续有效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不断强化人为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监管工作,实现了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全覆盖,重点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明显下降,林草植被得到持续保护和恢复,规划主要目标已经基本完成。到2020年底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9248.35 km^(2),超额完成了“十三五”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8 300 km^(2)的治理目标,目标完成率达114.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治理 动态监测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生态清洁小流域技术体系建设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赵辰乔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2年第5期22-24,共3页
根据我国其他地区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经验和辽宁省的建设现状确立了小流域建设目标,按照水土保持区划将全省划分为长白山山地丘陵区、辽北漫川漫岗区、辽宁环渤海山地丘陵区和辽西山地丘陵区4个类型区,并针对各个类型区提出适宜的生... 根据我国其他地区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经验和辽宁省的建设现状确立了小流域建设目标,按照水土保持区划将全省划分为长白山山地丘陵区、辽北漫川漫岗区、辽宁环渤海山地丘陵区和辽西山地丘陵区4个类型区,并针对各个类型区提出适宜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类型,归纳总结了配套措施,可以为区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目标 分区布局 治理措施 生态清洁 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类型划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辰乔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2年第6期49-51,共3页
为守护林海草原,打造绿色长城,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生态补偿制度,辽宁省针对现阶段存在的生态建设资金缺口大、经济与生态问题相互交织、生态环境脆弱等诸多难题,已经出台了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征收施工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 为守护林海草原,打造绿色长城,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生态补偿制度,辽宁省针对现阶段存在的生态建设资金缺口大、经济与生态问题相互交织、生态环境脆弱等诸多难题,已经出台了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征收施工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对辽宁省生态格局和生态定位,针对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生态功能区特点进行阐述,初步探讨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体系和生态补偿标准,旨在加快推进生态补偿的法制化、制度化,切实保护区域生态安全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格局 战略定位 水土保持 补偿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跟踪评估中的应用——以辽宁省某铁路工程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路奔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0年第2期44-46,共3页
近年来,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以辽宁省某铁路工程为例,阐述了无人机的应用机型、主要技术指标、工作流程与步骤,以及在水土保持方案跟踪... 近年来,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以辽宁省某铁路工程为例,阐述了无人机的应用机型、主要技术指标、工作流程与步骤,以及在水土保持方案跟踪评估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方案 生产建设项目 跟踪评估 铁路工程 无人机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分布及其作用分析
8
作者 路奔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0年第2期47-49,共3页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在水土流失防治中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对辽宁省有文献记录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位置、主要水土保持技术的构成、产业布局与引领、水土流失监测、科技创新与科普教育中的作用分析,明确了辽宁省在...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在水土流失防治中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对辽宁省有文献记录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位置、主要水土保持技术的构成、产业布局与引领、水土流失监测、科技创新与科普教育中的作用分析,明确了辽宁省在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与应用过程中获得的先进经验与取得的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分布 作用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辽宁省水土保持治理成就和经验
9
作者 周晓乐 穆连萍 《中国水土保持》 2019年第10期21-23,I0001,共4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辽宁省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前的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之后的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大规模建设阶段、精准治理阶段等重要历史阶段,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适合辽宁省水土流失特点的治理方式,取得了较好...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辽宁省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前的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之后的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大规模建设阶段、精准治理阶段等重要历史阶段,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适合辽宁省水土流失特点的治理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接下来,辽宁省将继续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并将按照水利部关于水土保持工作“治理补短板、监管强手段”等有关要求开展更多更有效的治理工程,完成规划目标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治理成就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变化对接触氧化除铁锰系统微生物的影响
10
作者 李斌 吕育锋 +4 位作者 魏亮 孙毅 贾志军 聂鑫 冯婷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3-32,共10页
农村地下水铁锰超标严重威胁饮用水安全,传统生物滤池工艺难以应对季节性波动,微生物群落分布及协同机制的季节性变化尚不明确,制约着接触氧化工艺的优化。选定辽宁西南部某农村给水厂(A水厂)为研究对象,对其除铁锰性能及各单元中微生... 农村地下水铁锰超标严重威胁饮用水安全,传统生物滤池工艺难以应对季节性波动,微生物群落分布及协同机制的季节性变化尚不明确,制约着接触氧化工艺的优化。选定辽宁西南部某农村给水厂(A水厂)为研究对象,对其除铁锰性能及各单元中微生物群落变化进行季节性分析。对比水厂处理效能,铁离子去除率春、秋季节为75%左右,夏、冬在83%左右,整体随季节性波动较小;春、夏、秋季的锰去除效果相差不大,去除率维持在94%以上,冬季的去除率降至56%;分析不同季节滤料形貌变化及锰氧化物价态变化,结果表明冬季锰砂表面褶皱减少导致吸附位点变少,锰砂表面锰氧化菌吸附量降低,且冬季Mn(Ⅲ)和Mn(Ⅳ)含量明显降低,导致氧化能力减弱,进而影响冬季的除锰效率;高通量测序对A水厂各单元出水中微生物群落的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冬季与其他季节的水样中微生物群落在纲、属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冬季Alphaproteobacteria在纲水平上相对丰度占比最高,优势菌属为Sphingomonas;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探究优势菌属(前50)与水化学参数的关联性,结果显示,优势菌属Gallionella和Moranbacteria与铁锰正相关,而Saccharimonadales和Sphingomonas与铁锰负相关。冬季,Rhodoferax等低丰度菌属与铁锰显著正相关。分析冬季微生物组间的相互作用关系,Gallionella、Moranbacteria、Rhodoferax等菌属通过直接氧化、有机物分解、硫酸盐还原和硫代谢等代谢途径来协同参与铁锰的去除。在冬季,锰砂表面褶皱的减少导致吸附位点不足,同时Mn(Ⅲ)/Mn(Ⅳ)价态转化受阻,协同作用菌群丰度降低,是锰去除效率下降的主因。文章系统解析接触氧化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的季节性动态及其对铁锰去除的影响机制,通过研究揭示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规律及功能菌间相互作用,为接触氧化工艺改进、铁锰高效去除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氧化 除铁锰 季节性 群落结构 菌间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与加气灌溉对水稻泡田期水质的影响
11
作者 袁鹤龙 陈剑 +3 位作者 李涛 于笑天 李江 缴锡云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7,共7页
为探讨加气灌溉及秸秆还田对水稻泡田期水质的影响,于2021年在江苏省南京市开展土箱模拟试验,研究CK秸秆不还田+常规水灌溉(常规水DO 2.85 mg/L)、ST秸秆还田+常规水灌溉(小麦秸秆风干、粉碎至3~5 cm,常规水DO 2.85 mg/L)和SO秸秆还田+... 为探讨加气灌溉及秸秆还田对水稻泡田期水质的影响,于2021年在江苏省南京市开展土箱模拟试验,研究CK秸秆不还田+常规水灌溉(常规水DO 2.85 mg/L)、ST秸秆还田+常规水灌溉(小麦秸秆风干、粉碎至3~5 cm,常规水DO 2.85 mg/L)和SO秸秆还田+微纳米加气灌溉(小麦秸秆风干、粉碎至3~5 cm,微纳米气泡水DO 8.04 mg/L)对水稻泡田期田面水、不同土层土壤溶液和渗漏水水质的影响,对TN、TP和COD 3类水质指标在泡田期内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会导致水稻泡田期田面水、各层土壤溶液以及渗漏水的TN、TP和COD浓度增加,且对水稻泡田初期田面水及浅层土壤溶液的水质影响较为严重,泡田期内秸秆还田会导致田面水的TN、TP和COD浓度峰值分别增加27.67%、27.27%和56.11%,0~10 cm土壤溶液的TN、TP峰值分别增加28.95%、57.34%,秸秆还田后0~10 cm土壤溶液COD平均浓度增加43.44%。微纳米加气灌溉可有效降低秸秆还田后泡田期内稻田水体中TN、TP及COD浓度,微纳米加气灌溉使秸秆还田后的田面水的TN、TP和COD浓度峰值分别减少10.65%、16.67%和15.69%,使泡田期内田面水TN、TP和COD平均浓度分别减少10.97%、5.88%和5.73%。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后会导致水稻泡田期田面水、各层土壤溶液以及渗漏水的TN、TP及COD浓度升高,秸秆还田后采用微纳米加气灌溉可以降低稻田水体中TN、TP及COD浓度。试验可以实现减轻秸秆还田导致的稻田水质污染的目的,同时可为控制稻田污染物扩散以及减少氮磷流失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秸秆还田 泡田期 加气灌溉 COD 水质 土壤溶液 渗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洮儿河流域水文情势演变研究
12
作者 王明玮 王昊 +2 位作者 逄晓腾 刘建卫 张媛媛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2,共9页
为探究变化环境下洮儿河流域水文情势变化特征,采用PCA法筛选IHA水文指标作为ERHIs指标体系,利用SWAT模型与“观测-模拟”法分析流域水文情势演变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基于CMIP6气候模式探讨流域未来水文情势变化特征。结果表... 为探究变化环境下洮儿河流域水文情势变化特征,采用PCA法筛选IHA水文指标作为ERHIs指标体系,利用SWAT模型与“观测-模拟”法分析流域水文情势演变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基于CMIP6气候模式探讨流域未来水文情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洮儿河流域上、下游径流均呈减少趋势,径流序列突变点为1998年。(2)流域上游水文情势演变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下游水文情势演变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影响。(3)相较于基准期,在3种SSPs情景下,流域未来年降水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最低气温的升温趋势显著高于年均最高气温,未来地表水可供水量会减少,而洪水事件发生概率会上升。研究成果可为适应变化环境的洮儿河流域水资源规划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环境 水文情势 SWAT模型 CMIP6 洮儿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及驱动机制
13
作者 郎明翰 张学利 +2 位作者 张诗行 凡胜豪 张日升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38,共10页
[目的]为深入了解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地下水变化规律及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其驱动机制。[方法]以沙地樟子松人工林2018—2023年地下水埋深为研究对象,沙地草地地下水埋深为对照试验。利用双累积曲线法、灰色关联法、敏感性分析、相对贡... [目的]为深入了解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地下水变化规律及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其驱动机制。[方法]以沙地樟子松人工林2018—2023年地下水埋深为研究对象,沙地草地地下水埋深为对照试验。利用双累积曲线法、灰色关联法、敏感性分析、相对贡献率和累积距平法分析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林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影响特征。[结果]研究期间,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林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变小为波动减小(0.385 m/a)。各气象因素对其影响程度由小到大依次为降雨量<相对湿度<蒸发量<平均气温;敏感程度为相对湿度<蒸发量<平均气温<降水量;各因素对地下水埋深的贡献由小到大依次为平均气温<蒸发量<降雨量<相对湿度。运用累积距平法判断2020年为气象因子突变年份,气候突变降低研究区地下水埋深及其变异性。樟子松人工林提高枯水年份地下水埋深,降低丰水年份地下水埋深。[结论]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二者综合影响研究区地下水埋深,且不同气象因子对地下水埋深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气候突变、樟子松人工林均可改变地下水水文情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樟子松 草地 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衙门小流域褐土层厚度及其空间变化格局
14
作者 蔡乔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5年第5期25-27,共3页
以东北地区典型褐土区的彰武县衙门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密度网格化采样法,系统调查了小流域尺度下褐土层厚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褐土层厚度在0~160 cm范围内波动,平均厚度为46.5 cm,其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异质性;... 以东北地区典型褐土区的彰武县衙门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密度网格化采样法,系统调查了小流域尺度下褐土层厚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褐土层厚度在0~160 cm范围内波动,平均厚度为46.5 cm,其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异质性;厚层褐土(>60 cm)主要分布于汇水区域,而薄层褐土和表层(<20 cm)则集中于高坡度区域、切沟附近及支流交汇处;土地利用类型对褐土层厚度影响显著,草地(61.5 cm)>林地(52.7 cm)>耕地(43.8 cm),且坡度、曲率、地形位置指数等地形因子与褐土层厚度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和土壤退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厚度 褐土 空间分布 土地利用 地形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头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组成及效益分析
15
作者 郑召军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5年第4期60-62,共3页
源头小流域因其位于河流的源头或上游位置,因此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除关注水土保持外,更强调水源涵养功能、农业污染防控、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等,从而达到控蚀减污、提质增效的治理目的。以连山区孤竹营子河源头小流域为例,分析流域治理... 源头小流域因其位于河流的源头或上游位置,因此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除关注水土保持外,更强调水源涵养功能、农业污染防控、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等,从而达到控蚀减污、提质增效的治理目的。以连山区孤竹营子河源头小流域为例,分析流域治理前水土流失状况及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的措施组成,并对措施实施4 a后的效益进行分析,希望为类似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头 小流域 措施 效益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岛市南票区土壤侵蚀评价
16
作者 崔琬茁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5年第5期54-55,共2页
以葫芦岛市南票区为例,通过收集相关资料、遥感数据及实测数据,应用USLE方程定量评价2021年土壤侵蚀程度及其分布特征。研究发现,葫芦岛市南票区总体为轻度侵蚀,其他侵蚀强度呈散点零星分布特征,其平均土壤侵蚀模数817.52 t/(km^(2)... 以葫芦岛市南票区为例,通过收集相关资料、遥感数据及实测数据,应用USLE方程定量评价2021年土壤侵蚀程度及其分布特征。研究发现,葫芦岛市南票区总体为轻度侵蚀,其他侵蚀强度呈散点零星分布特征,其平均土壤侵蚀模数817.52 t/(km^(2)·a);从空间分布上,土壤侵蚀区大多分布在海拔160~192 m和8°~15°坡度区,耕地相比于其它用地的侵蚀较严重,研究的成果为全面掌握南票区土壤侵蚀状况及水土保持规划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LE方程 土壤侵蚀 因子计算 南票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保措施下的坡面水沙特征值研究
17
作者 蔡乔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5年第2期18-20,共3页
以锦州市巧鸟坡面径流观测场为试验基地,选取7个典型径流小区,结合2005—2022年的降雨数据,分析了不同水保措施对暴雨条件下坡面水沙特征及面源污染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水保措施对径流和泥沙的削减效果显著,其中胡枝子纯植被的效果最... 以锦州市巧鸟坡面径流观测场为试验基地,选取7个典型径流小区,结合2005—2022年的降雨数据,分析了不同水保措施对暴雨条件下坡面水沙特征及面源污染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水保措施对径流和泥沙的削减效果显著,其中胡枝子纯植被的效果最优,径流系数0.2%,泥沙量仅18.7 t/km^(2);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是影响径流和泥沙运动的关键因子,短时高强度降雨对径流量和泥沙量的贡献较高;TN、TP和化学需氧量的流失与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呈现显著相关性,可以为优化水土保持措施组合、提升区域水土保持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保措施 水沙特征 面源污染 暴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票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县建设经验
18
作者 郑召军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5年第3期30-32,共3页
分析了北票市在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县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宝贵经验,包括:定目标、立机制、理思路、重创新等。希望通过经验分析为相似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现实支撑。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经验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伙房水库库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婷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9年第1期30-33,共4页
相对于传统强制性控制方式而言,基于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的生态补偿,可以有效提升水库区域水土保持工程成本效益。以辽宁省大伙房水库库区为研究对象,依据辽宁省输水工程文件及生态保护建设现状,对基于大伙房水库库区水土保持的生态服务功... 相对于传统强制性控制方式而言,基于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的生态补偿,可以有效提升水库区域水土保持工程成本效益。以辽宁省大伙房水库库区为研究对象,依据辽宁省输水工程文件及生态保护建设现状,对基于大伙房水库库区水土保持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提出了几点基于大伙房水库库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生态补偿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伙房 水库 水土保持 生态服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联合分布模型在辽宁中部地区不同历时设计暴雨组合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巍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9年第4期42-44,共3页
基于不同联合分布模型,对辽宁中部地区不同历时设计暴雨进行组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拟合优度评价指标,GHCopula函数建立的不同历时降雨的联合分布模型最优,辽宁中部地区年最大1d降雨和最大3d降雨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关键词 不同联合分布模型 不同历时设计暴雨组合分析 拟合优度评价指标 辽宁中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