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根系抗拉强度推算其固坡效果 被引量:14
1
作者 野久田稔郎 林拙郎 李晓华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1997年第1期25-28,共4页
通过对坡面崩塌地残存根系分布的调查和根系抗拉试验,得知直径d≤20mm与d≥20mm的根系在破坏时会产生不同的抵抗力,将底面、侧面、源头部的根系抵抗力合计起来则是崩塌地的全部抵抗力。根系抵抗力用简易亚恩布法进行固地解析,其结果... 通过对坡面崩塌地残存根系分布的调查和根系抗拉试验,得知直径d≤20mm与d≥20mm的根系在破坏时会产生不同的抵抗力,将底面、侧面、源头部的根系抵抗力合计起来则是崩塌地的全部抵抗力。根系抵抗力用简易亚恩布法进行固地解析,其结果在降雨时,即使粘着力C=0,也不会发生崩塌,坡面安全系数FS1≥1,FS2≥1。然而在无树木的坡面上,当c≤0.197t/m2时,却易发生崩塌,FS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根系 抗拉强度 固坡 水土保持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推广杨沙混交林技术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连昆 李铁军 李晓华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1994年第1期27-30,共4页
<正>1 推广地区自然概况朝阳地区处于北纬40°24′~42°20′,东经118°50′—121°20′。东面与锦州、阜新毗邻,西南与平泉、青龙相望,西北与赤峰、昭盟接壤,是“七山一水(滩)二分田”的丘陵山区。
关键词 杨树 沙棘 混交林 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溢流堰控制泥沙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小田晃 水山高久 +1 位作者 阿部彦七 李晓华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1年第2期7-10,共4页
横跨河床的砂防坝,势必存在限制鱼类活动的弊端。缝隙坝常因阻塞而失去作用。为此提出侧向溢流堰控制泥沙的设计方案。重点研究其分流作用、拦截泥沙作用。共设3个因素(堰长L、堰高D、堰宽B),10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分流比... 横跨河床的砂防坝,势必存在限制鱼类活动的弊端。缝隙坝常因阻塞而失去作用。为此提出侧向溢流堰控制泥沙的设计方案。重点研究其分流作用、拦截泥沙作用。共设3个因素(堰长L、堰高D、堰宽B),10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分流比Q2/Q0。与高深比D/h没有相关关系。但在D/h相同条件下,随L的增加,Q2/Q0。有增加的趋势。而Q2/Q0与L/B回归方程为Q2/Q0=0.055L/B。排沙比V1/V0与Q1/Q0相关分析结果与D无关。从主槽排向侧槽的沙量取决于L。河床纵断变化为L越长,堰上跨越易冲刷,下游越易出现沉积。横断变化当D=0时,堰区及侧槽有泥沙沉积;当D=2cm时,在堰附近产生沉积。利用侧向溢流堰的分流作用,可以起到在主槽内控制泥沙作用。但在侧槽也存在泥沙沉积现象。因此,如何对堰长、堰高、及主、侧槽宽度进行设计,使泥沙只在主槽内沉积将是今后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溢流堰 分流 泥沙堆积 控制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耕地刻不容缓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宝英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1991年第1期38-40,36,共4页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无论工业、农业一切物质资料的生产都要以土地为依托.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深刻地说明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基础的基础这一道理.
关键词 耕地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ZCP型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简介 被引量:1
5
作者 聂振刚 韩奇智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1991年第3期58-60,共3页
在坡面水土流失规律的研究过程中,应用径流试验小区,观测天然降雨所产生的水土流失数量,从中分析水土流失与影响因子的定量关系。
关键词 YZCP型 降雨装置 人工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矮化砧木对国光苹果产量效率的影响
6
作者 张俊生 《北方果树》 1989年第4期36-37,共2页
自1951年,M系和MM系砧木先后从英国东茂林试验站引入我国后,各地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其适应性、嫁接品种早实性及产量品质等方面都有过报导,但至今国内尚未见从产量效率这一丰产指标角度来评价,为此我用十一年的时间以M系和MM系做中间... 自1951年,M系和MM系砧木先后从英国东茂林试验站引入我国后,各地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其适应性、嫁接品种早实性及产量品质等方面都有过报导,但至今国内尚未见从产量效率这一丰产指标角度来评价,为此我用十一年的时间以M系和MM系做中间砧,对其嫁接品种国光的树体大小产量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光苹果 矮化 砧木 产量 苹果
全文增补中
辽西地区苹果乔砧密植早期丰产技术推广总结
7
作者 周云祥 林治本 +1 位作者 李自刚 朱世新 《北方果树》 1996年第1期35-36,共2页
辽西地区苹果乔砧密植早期丰产技术推广总结周云祥,林治本,李自刚,朱世新(朝阳县果树总站122600)(辽宁省水保所)辽西地区是辽宁省果树发展的新区,近年来果树发展很快,据调查,朝阳市有苹果树2200万株,其中86年以... 辽西地区苹果乔砧密植早期丰产技术推广总结周云祥,林治本,李自刚,朱世新(朝阳县果树总站122600)(辽宁省水保所)辽西地区是辽宁省果树发展的新区,近年来果树发展很快,据调查,朝阳市有苹果树2200万株,其中86年以后新植幼树超过1500万株,占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 乔砧蜜植 高产 栽培 辽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系统理论在西沟小流域经济效益预测中的应用
8
作者 聂振刚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1991年第4期41-45,共5页
西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目的是在原有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水土流失,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农林牧果等商品性生产,是探索辽西半干旱贫困丘陵地区尽快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灰色系统 水土资源 经济效益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水保耕作对诺福克壤砂土含碳量的影响
9
作者 P.G.Hunt 崔建国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1997年第2期12-15,共4页
土壤C管理对于含C量低的东南沿海平原(SCP)壤砂土极为重要。1979年开始的一项长期调查旨在确定实行玉米、棉花、大豆和小麦水保轮作制能否提高诺福克壤砂土的含C量。小区长60m, 宽23m, 5次重复。在采用现代水保耕... 土壤C管理对于含C量低的东南沿海平原(SCP)壤砂土极为重要。1979年开始的一项长期调查旨在确定实行玉米、棉花、大豆和小麦水保轮作制能否提高诺福克壤砂土的含C量。小区长60m, 宽23m, 5次重复。在采用现代水保耕作措施以前,垄作,特别是棉花-大豆轮作时,人们认为提高含C量几乎是不可能的。试验初期含C量无显著差异,在第9—14年间,实施水保耕作的小区0~5 cm土层平均含C量为12.0g/kg,实施常规耕作的小区为7.2g/kg,前者几乎是后者的2倍(P≤0.05)。14年间,实施水保耕作小区的0~5cm土层含C量随时间变化的速率为0.61g/kg·a,相关系数为r=0.66;变化率为0的概率小于0. 001,在5~10cm土层,C的变化速率增加较小,为0.17g/kg·a。不同处理中,15cm以下土层含C量差异性不一致。改善设备、管理、土壤质量使实施水保耕作的小区在 9~ 14年间产量提高。在SCP壤砂土上,对垄作作物进行长期保护耕作,甚至在轮作中包括大豆和棉花的情况下,也是提高含C量的一种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保耕作 轮作 诺福克壤砂土 含碳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沙力公式在大型沟道网络中的应用
10
作者 JurgenGarbreeht 林素兰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1996年第4期28-29,44,共3页
本文提出了大型沟道网络泥沙移动、再分配的输沙力计算公式,该公式利用四个已确定的输沙力方程计算输沙力,通过修正临界切应力说明了泥沙混合物的平稳变动性,并经大量测量数据反复验证,说明其对水流和泥沙的适用范围很广,可用于大型沟... 本文提出了大型沟道网络泥沙移动、再分配的输沙力计算公式,该公式利用四个已确定的输沙力方程计算输沙力,通过修正临界切应力说明了泥沙混合物的平稳变动性,并经大量测量数据反复验证,说明其对水流和泥沙的适用范围很广,可用于大型沟道网络中具有空间变化特性的沟道、水流、泥沙输移力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道网络 泥沙移动 输沙力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山区土地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作者 王丽 黄毅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1993年第2期26-28,共3页
辽宁省东部山区(包括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营口、辽阳、铁岭等7个市)是全省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环境提高“三大”效益
12
作者 黄伟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1993年第3期46-47,共2页
本文概述了保护生态环境对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我国40多年来由于缺乏对环境的认识,基本上走的是一条以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道路.人口膨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严重缺水;环境污染等问题,使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失去平衡... 本文概述了保护生态环境对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我国40多年来由于缺乏对环境的认识,基本上走的是一条以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道路.人口膨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严重缺水;环境污染等问题,使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失去平衡.给国家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改革开放以来,认真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强调保护环境是一项基本国策,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发展的目标是促使我国的生态环境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和生态的两个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环境保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