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持续气象信息中心的双极PROMETHEE动态评价方法
1
作者 张皓宇 韩莹 季正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510-514,共5页
随着电子设备、计算机等大量的使用,全国气象信息中心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呈现出来.本文首次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入到气象信息中心管理中.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经济、环境、社会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双极模糊集对这类冲突信息... 随着电子设备、计算机等大量的使用,全国气象信息中心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呈现出来.本文首次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入到气象信息中心管理中.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经济、环境、社会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双极模糊集对这类冲突信息具有强大的描述能力.考虑到可持续发展评价是一个多年的动态过程,本文提出了一种双极PROMETHEE可持续气象信息中心的动态评价方法.实例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气象信息中心 双极模糊集 PROMETHEE 动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3年辽宁省夏季降水时空变化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戴廷仁 王小桃 +1 位作者 栾健 王帅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0期205-209,共5页
利用1961—2013年辽宁省25个台站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辽宁省夏季降水时数、强度以及极端强降水时数、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辽宁省夏季平均降水时数呈减少趋势,但降水强度呈增加趋势;夏季平均极端强降水时数和降水强... 利用1961—2013年辽宁省25个台站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辽宁省夏季降水时数、强度以及极端强降水时数、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辽宁省夏季平均降水时数呈减少趋势,但降水强度呈增加趋势;夏季平均极端强降水时数和降水强度均呈增加趋势,尤其在汛期7月极端强降水强度增加趋势明显。极端降水事件的增多,会导致由其引起的灾害性事件的增多,因此研究辽宁省夏季降水时空变化分布特征,对汛期强降水集中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时降水 降水强度 辽宁省 1961-2013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 NDVI数据的辽宁省春玉米物候期提取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宫诏健 刘利民 +6 位作者 陈杰 张钊 贺鑫 黄荟羽 贾萍 王莹 宋文锦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7-265,共9页
遥感提取玉米物候信息可以提高田间精细化管理水平,对监测玉米季节性变化、确保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基于2007,2008,2009年的MODIS植被指数(NDVI)数据,利用非对称高斯(AG)、Savitzky-Golay滤波(S-G)和双逻辑斯蒂... 遥感提取玉米物候信息可以提高田间精细化管理水平,对监测玉米季节性变化、确保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基于2007,2008,2009年的MODIS植被指数(NDVI)数据,利用非对称高斯(AG)、Savitzky-Golay滤波(S-G)和双逻辑斯蒂克调合函数(DL)三种拟合方法重构春玉米NDVI时序曲线,并使用4次拟合平滑方法处理重构后的时序曲线。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动态振幅阈值法取代动态阈值法,并采用动态振幅阈值法、拐点法和最大值法提取春玉米关键物候期(出苗期、拔节期、抽雄期、成熟期),最后使用辽宁省12个农业气象站的地面物候观测数据对提取结果加以检验。结果表明:基于AG模型的重构NDVI时序曲线保真能力最强,其重构曲线与原曲线各年平均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35,0.050和0.041;基于S-G滤波方法的重构NDVI时序曲线平滑能力最强,其各年平均的拟合值(R2)分别为0.99,0.993和0.993;就春玉米拔节期、抽雄期、成熟期的提取而言,基于AG时序曲线的提取结果优于其他2种方法的提取结果,其3年提取结果与实际观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均小于5d,均方根误差(RMSE)均小于4d;而对春玉米出苗期而言,基于S-G时序曲线的提取结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的提取结果 ,其各年出苗期RMSE分别为4.1d、4.0d和2.9d;动态振幅阈值法优于前人所用的动态阈值法,能够有效地纠正异常低值点,使提取结果更接近真实日期。研究结果可为利用遥感资料提取春玉米物候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春玉米 物候期 MODIS ND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逐小时数据的辽宁省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晓婷 刘利民 +2 位作者 李雪洋 王婷婷 肇同斌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9-136,共8页
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不但有助于理解降水形成机理和区域气候形成机制,而且有助于验证数值模式某些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合理性。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域,利用2008~2017年6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逐时降水观测资料,对辽宁省夏季降水的降水量... 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不但有助于理解降水形成机理和区域气候形成机制,而且有助于验证数值模式某些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合理性。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域,利用2008~2017年6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逐时降水观测资料,对辽宁省夏季降水的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强度的日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夏季气候平均降水量和降水频率日峰值大体上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小的空间分布,而降水强度日峰值的高值区大多出现在山地与平原的交界处;辽宁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频率日变化呈现典型的双峰结构,峰值出现在清晨和傍晚,而降水强度则在傍晚有一个明显的峰值。辽宁省不同区域的降水日变化特征存在差异,辽西地区和辽中内陆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频率都以傍晚的日峰值所主导,而辽东地区和辽中沿海地区主要以清晨的日峰值为主。长时降水(≥7h)对辽宁省夏季总降水的贡献大于短时降水(1~3h),长时降水对降水量清晨的峰值贡献较大,而短时降水对傍晚的峰值影响更大。L1级(0.1~10mm·h^(-1))降水对辽宁省夏季总降水的贡献最大,并主导了辽宁省夏季降水量日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降水 日变化 降水等级 降水持续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沿海地区极值风速概率分布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方晓 张运福 房一禾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2期256-257,259,共3页
利用辽宁省沿海地区16个国家级气象站1980—2014年的最大风速序列资料,基于经典极值理论的GEV概率分布模型,对各站点的极值风速分布模型参数进行了估算,计算15、30、50、100年等不同重现期下的极值风速值,并用Kolmogorov-Smirnov(K-S)... 利用辽宁省沿海地区16个国家级气象站1980—2014年的最大风速序列资料,基于经典极值理论的GEV概率分布模型,对各站点的极值风速分布模型参数进行了估算,计算15、30、50、100年等不同重现期下的极值风速值,并用Kolmogorov-Smirnov(K-S)检验法进行了优度拟合检验,结果表明:辽宁省沿海地区极值风速符合GEV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值风速 概率模型 参数估计 优度拟合检验 辽宁省 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资料的东北冷涡降水垂直结构分析
6
作者 李遥 张铁凝 +2 位作者 赵姝慧 孙丽 翟晴飞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6-418,共13页
为进一步研究东北冷涡云系降水的垂直结构,本文利用布设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国家级地面观测站内的微雨雷达和激光雨滴谱仪等设备,对2020年以来阜蒙县的三次东北冷涡降水天气过程的微物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层云稳定性降水... 为进一步研究东北冷涡云系降水的垂直结构,本文利用布设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国家级地面观测站内的微雨雷达和激光雨滴谱仪等设备,对2020年以来阜蒙县的三次东北冷涡降水天气过程的微物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层云稳定性降水主导的个例中,微雨雷达和雨滴谱仪测得的雨滴谱吻合程度较高,而在对流性降水较多的个例中,微雨雷达与雨滴谱仪观测的平均雨滴谱仅在中等粒子段(1~2.5 mm)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在层云性降水阶段,较小的冰晶粒子更快的通过零度层开始融化,小液滴在零度层下方累积,出现数浓度的极值,在该极值下方,较大的冰晶粒子经历了更长的融化距离,成为较大雨滴。同时,小云滴的累积进一步促进了大云滴的收集及碰并效应的发生,利于大雨滴的形成,在零度层下方出现一个雨滴谱谱宽的极值,表现为垂直方向的雨滴谱的“凸起”,“凸起”的发生到下落发生在2~3分钟之内。垂直方向雨滴谱的拓宽在地面能否带来明显的雨强的明显增大,要取决于近地层大气中水汽含量,在辽西地区即表现为,干旱的春季,大气相对湿度较低,融化层的存在对于地面雨滴谱的拓宽无明显帮助,但在水汽相对充沛的夏季,“凸起”的下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近地层雨滴谱拓宽及雨强的增大;相对其他地区,辽西地区降水粒子数浓度偏小,但层云性降水和对流性降水的平均数浓度差别不大,质量加权直径的差异导致了雨强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微雨雷达 雨滴谱垂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夏季干旱环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房一禾 吴琼 +5 位作者 杜秉宸 秦美欧 徐方姝 林中冠 王当 于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77-283,共7页
利用辽宁省54站1963—2015年夏季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及NCEP/NCAR月平均环流场再分析资料,对辽宁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及异常年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2014和2015年夏季环流场与异常年环流场的对比分析,揭示辽宁夏季干旱环流特征及造成2014、2... 利用辽宁省54站1963—2015年夏季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及NCEP/NCAR月平均环流场再分析资料,对辽宁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及异常年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2014和2015年夏季环流场与异常年环流场的对比分析,揭示辽宁夏季干旱环流特征及造成2014、2015年辽宁夏季干旱的环流场因素。研究发现:东亚地区对流层各层大尺度环流系统相互配合是造成辽宁夏季降水异常的主要原因。2014和2015年辽宁夏季干旱的环流场特征均与辽宁夏季异常干旱年情况类似: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偏南,且副高西北侧为负的位势高度距平,不利于副高西伸北进;由于副高偏南,辽宁地区西南水汽输送不充足;副热带西风急流轴位于辽宁以南地区上空,且辽宁以南上空200 h Pa纬向风距平为正,以北为负。这种不同高度层大尺度环流配置是造成2014和2015年辽宁夏季干旱的主要环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干旱 环流特征 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西风急流轴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物联网信息交互与数据感知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明皓 刘晓伟 +1 位作者 于杨 赵彬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63-265,共3页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经成为工业4.0的主要发展趋势,其中大数据和工业物联网作为主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能够达到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提高传统产业升级的强度,就不得不依靠工...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经成为工业4.0的主要发展趋势,其中大数据和工业物联网作为主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能够达到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提高传统产业升级的强度,就不得不依靠工业4.0和互联网产业一体化。大数据、物联网、数据感知是智能制造的基础,在大规模定制生产中主要包括数据管理、数据收集、智能制造、定制平台和数据感知等。数据的感知可以借助于大数据和工业物联网的应用推动更多的智能制造的发展。鉴于此,通过应用大数据、物联网和数据感知可以帮助制造商提高营销目标,降低物流的成本和库存,减少生产资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工业物联网 信息交互 数据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建平地区一次突发性强冰雹天气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静 任川 +1 位作者 牛丹 时倩 《农学学报》 2018年第9期44-51,共8页
研究旨在通过对辽宁省冰雹高发地区的一次典型强雹暴过程进行中尺度特征分析,寻找致雹物理参量特征及雷达临近预警指标,以期为冰雹短临预报预警提供参考。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葵花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NCEP/FNL等资料,对发生在辽... 研究旨在通过对辽宁省冰雹高发地区的一次典型强雹暴过程进行中尺度特征分析,寻找致雹物理参量特征及雷达临近预警指标,以期为冰雹短临预报预警提供参考。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葵花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NCEP/FNL等资料,对发生在辽宁建平地区一次强冰雹天气的天气形势及中尺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过程发生在较强的风切变环境场中,850 h Pa与500 h Pa风向切变>90°,850 h Pa与500 h Pa之间的温度差>26℃,大气层结不稳定;冰雹发生在强对流云团发展至成熟阶段初期,在可见光云图上可以看出明显的纹理和暗影,TBB较长时间维持在-50℃以下,冰雹发生后,TBB梯度值迅速减小;强降雹超级单体呈现弓状,除了具有入流边界、回波悬垂等雷达特征外,还具有高悬的反射率因子核心,即>55 d BZ高度伸展到-20℃以上,以及VIL>60 kg/m^2,VIL密度>4 g/m^3,深厚持久的中气旋维持超级单体内部涡旋等特征。该研究提供了辽宁省冰雹发生临近时刻的环境参量特征及雷达指标阈值,为确定冰雹短临预报预警技术规范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冰雹 葵花卫星 多普勒天气雷达 TBB梯度 VIL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汛期辽宁地区3次短时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静 任川 崔胜权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7期266-267,269,共3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对2013年汛期辽宁地区3次暴雨过程的高空形势场、垂直速度场、假相当位温场及水汽通量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次暴雨过程中,东北冷涡与华北气旋相结合是促发暴雨形成的主要原因;2次大范围强...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对2013年汛期辽宁地区3次暴雨过程的高空形势场、垂直速度场、假相当位温场及水汽通量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次暴雨过程中,东北冷涡与华北气旋相结合是促发暴雨形成的主要原因;2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暴雨落区与上升速度中心对应;南来水汽为暴雨提供充足的湿度条件;露点锋、暖式切变线、高能量场对3次暴雨过程起促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 短时暴雨 对比分析 水汽 能量 辽宁省 2013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自动气象站常见故障与维护
11
作者 李施 邢婉茹 +1 位作者 沙莉 单薇薇 《农业与技术》 2013年第3期146-146,共1页
随着自动气象站在个地区的作用日益突出,近年来气象站的后续管理和维护以及故障的分析预防成了我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自动气象站常见的故障分析和维护做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故障 维护 浅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地区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凌尘 李忠娴 +7 位作者 王鹏 孙艳云 牛丹 关雨姗 杨光 韩莹 朱明宇 刘振宏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7-12,共6页
基于多年的大豆物候期监测和分期播种试验数据,研究了辽宁西部地区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大豆播种的下限温度为8.0℃,适宜温度为15.0~20.0℃,适宜土壤湿度为18%~22%,适宜播种期在5月上中旬。大豆的营养生长期... 基于多年的大豆物候期监测和分期播种试验数据,研究了辽宁西部地区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大豆播种的下限温度为8.0℃,适宜温度为15.0~20.0℃,适宜土壤湿度为18%~22%,适宜播种期在5月上中旬。大豆的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全生育期分别需要≥10℃的积温1200、1250、2600℃·d以上;有效积温与产量呈抛物线函数关系,≥10℃积温2800~3060℃·d有利于大豆产量的提高;大豆存在3个温度关键期,分别在大豆分枝期(6月上中旬)、开花结荚期(7月中下旬)和鼓粒期(8月中下旬);营养生长期干旱会使大豆的百粒重降低6.0%~18.0%;开花结荚、鼓粒成熟期干旱会使大豆的百粒重降低8.0%~25.0%;大豆产量受降水的影响呈抛物线变化,需水关键期在6月上旬至8月中旬;光照对辽西大豆产量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西部 大豆 生长发育 产量 气候变化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回归算法的春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冠层高光谱反演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宏博 赵梓淇 +7 位作者 林毅 冯锐 李丽光 赵先丽 温日红 魏楠 姚欣 张玉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89-1496,共8页
利用辽宁锦州地区2013年生长季不同土壤水分控制条件下的春玉米冠层高光谱数据,及对应的植株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数据,分析在不同发育期内不同生长状况下的春玉米冠层高光谱特征及其与植株叶面积指数的关系。采集并计算共31... 利用辽宁锦州地区2013年生长季不同土壤水分控制条件下的春玉米冠层高光谱数据,及对应的植株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数据,分析在不同发育期内不同生长状况下的春玉米冠层高光谱特征及其与植株叶面积指数的关系。采集并计算共313组有效样本,包括350~2 500nm波段范围光谱的反射率、反射率倒数的对数、反射率一阶导数及LAI,应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剔除了受大气水分影响较为严重光谱波段的其他波段数据进行降维,构建叶面积指数的全波段冠层高光谱数据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与比较。结果表明,春玉米LAI与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350~680nm)、红外波段(1 430~1 800和1 950~2 450nm)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反射率倒数的对数在对应区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反射率一阶导数则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350~1 350nm)存在较显著相关波段。三种全波段冠层高光谱数据在春玉米LAI的线性回归中,偏最小二乘法在以冠层反射率为自变量的模型构建中,比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拟合度好,其总均方根误差为0.480 7;以冠层光谱反射率的倒数的对数及一阶导数为自变量,应用逐步线性回归法建模,拟合度较好,其总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333 5和0.348 8;三种光谱数据的春玉米LAI两种回归算法中,以冠层反射率倒数的对数为自变量,应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建模的拟合度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逐步线性回归 偏最小二乘回归 高光谱反射率 倒数的对数 一阶导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梅花引发局地特大暴雨的多普勒雷达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金巍 曲岩 +2 位作者 戴萍 韩颖 康晓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91-1599,共9页
利用NCEP1.0×1.0格点资料、常规天气资料和新一代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分析辽宁省营口市小石棚乡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背景和中尺度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西伸,强热带风暴梅花登陆后转向西北移动,热带... 利用NCEP1.0×1.0格点资料、常规天气资料和新一代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分析辽宁省营口市小石棚乡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背景和中尺度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西伸,强热带风暴梅花登陆后转向西北移动,热带风暴东侧的西南气流将海上充沛的水汽输送到辽宁大部,贝加尔湖弱冷空气沿脊前西北气流南下,这是辽宁营口小石棚乡产生局地特大暴雨的大尺度背景。(2)特大暴雨落区附近探空环境场中存在深厚湿层、狭长的CAPE区域和相对弱的垂直风切变,比较有利于出现强对流降水。(3)强降水发生时,特大暴雨落区不断有新的中尺度对流单体生成,35 dBz回波反射率因子高度达到5 km以上,低空1.5~2.4 km高度径向速度有24 m·s^(-1)的最大风速区存在,低空西北急流变化过程与强降水的强弱变化基本同步,中低层暖湿气流呈气旋辐合起到了触发对流和加强对流的作用,中尺度强对流单体不断生成和中低空西北急流输送充沛的水汽辐合抬升是造成小石棚回波强度超过40 dBz达5 h以上主要原因。同时小石棚乡两山必一沟的山谷地形条件对此次特大暴雨的发生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低压 强热带风暴 副高阻塞 特大暴雨 多普勒天气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深厚气旋入海发展中环境因子作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坚红 牛丹 +2 位作者 任淑媛 苗春生 宋萍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4-756,共13页
利用FNL再分析资料,统计2008—2012年入海发展江淮气旋并根据气旋不同深厚程度及季节特征分为:暖季深厚型、暖季浅薄型、冬季浅薄型和春初底层型。各类气旋的统计及合成分析表明四类气旋入海基本特征为:入海路径可分为东路和东北路;冬... 利用FNL再分析资料,统计2008—2012年入海发展江淮气旋并根据气旋不同深厚程度及季节特征分为:暖季深厚型、暖季浅薄型、冬季浅薄型和春初底层型。各类气旋的统计及合成分析表明四类气旋入海基本特征为:入海路径可分为东路和东北路;冬季与初春气旋入海发展增强幅度大于暖季;不同深厚气旋入海后均有下垫面摩擦力减小近海面风力增强,大风区扩大且由气旋偏东位置向东南偏移;暖季气旋入海降水强度增幅明显,并与气旋深厚程度成正比,冬季及春初气旋入海后降水增幅小,春初气旋后部有零散强降水。对入海发展机制的合成诊断显示,气旋中凝结潜热释放对暖季气旋起重要作用,并与气旋深厚程度成正比,对冬季气旋也有正贡献,但对春初底层型气旋无明显作用。春初底层型对海面动力热力影响更敏感,入海后正涡度区的垂直伸展较其它型更显著。而有利于气旋加深的上空辐散中心位置高度与气旋的深厚程度成正比。气旋入海发展中环境因子分析显示,下垫面非绝热加热对冬季和初春气旋作用显著,对暖季气旋影响不明显。高空急流动量下传与下垫面摩擦减弱促使各类气旋增强。湿位涡对暖季气旋有重要正贡献,对深厚气旋作用更强。冬季和初春风场的惯性稳定度和切变稳定度的共同作用有利于气旋增强。1 000 h Pa上湿斜压项MPV2显示的气旋区域温湿锋区位置及强度与入海气旋雨区及雨强对应较好,具有显著指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入海江淮气旋 合成分析 天气特征 结构特征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玉米大豆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米娜 张玉书 +3 位作者 蔡福 纪瑞鹏 刘明 于秀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共8页
利用大安和朝阳玉米研究站点、呼玛和锦州大豆研究站点近20 a作物产量、发育期及土壤水分实测资料,同时结合分期播种试验资料,研究了玉米大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_g)对降水、温度的响应特征,分析了两种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群落水平... 利用大安和朝阳玉米研究站点、呼玛和锦州大豆研究站点近20 a作物产量、发育期及土壤水分实测资料,同时结合分期播种试验资料,研究了玉米大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_g)对降水、温度的响应特征,分析了两种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群落水平水分利用效率(WUE_b)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安和朝阳站点玉米WUE_g分别为1.75±0.47 kg·m^(-3)和1.98±0.72 kg·m^(-3),呼玛和锦州站点大豆WUE_g分别为0.63±0.35 kg·m^(-3)和0.55±0.18kg·m^(-3);玉米站点WUE_g与播种—成熟期间的降水量和ET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WUE_g与温度关系不明显;大豆WUE_g与播种至成熟期间的降水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历史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期间平均气温的增加,大豆WUE_g升高;在大安和朝阳站点,取得高水分利用效率与获得高产所消耗的水量(即ET)并不一致,表明对于存在干旱胁迫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区,有效的利用水(Effective use of water,EUW)而不是一味追求水分利用效率(WUE)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植物消耗的水量(ET)往往是决定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的利用水 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群落水平水分利用效率 响应特征 耗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城市化进程对大气边界层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玉彻 戴萍 +3 位作者 刘晓梅 杨洪斌 汪宏宇 邹旭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23-126,131,共5页
利用沈阳气象站2000-2010年高空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各年探空温度和风速曲线,还依据统计得到的中性层结风速廓线资料,利用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计算了下垫面的空气动力学参数,综合研究了沈阳城市化进程对大气边界层的影响。结果表明:(1... 利用沈阳气象站2000-2010年高空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各年探空温度和风速曲线,还依据统计得到的中性层结风速廓线资料,利用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计算了下垫面的空气动力学参数,综合研究了沈阳城市化进程对大气边界层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地面平均温度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但升温幅度很小;高层温度也有增加的趋势,增温幅度很小。(2)垂直温度递减率有增加的趋势,这表示城市化程度的发展对边界层的影响也是显著的。(3)由于下垫面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在不同高度上风速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的趋势。(4)摩擦速度逐年增加,对风速的消减作用逐渐增强;粗糙度逐年增高和零平面位移逐年增大,可见沈阳下垫面城市化的程度逐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 温度 温度垂直递减率 空气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增雨过程的个例探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旭 袁健 +5 位作者 耿树江 高杰 田广元 李炎喆 刘旸 李帅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3期7818-7819,7826,共3页
2011年5月初辽宁的西、北部出现春旱,为改善辽西北土壤墒情以确保春耕,辽宁省人影办认真分析了各地的需水情况和增雨潜力,对辽西北进行飞机和火箭联合增雨作业。作业后特别是辽西地区的实际降水量明显大于预报量,对春播和增加土壤含水... 2011年5月初辽宁的西、北部出现春旱,为改善辽西北土壤墒情以确保春耕,辽宁省人影办认真分析了各地的需水情况和增雨潜力,对辽西北进行飞机和火箭联合增雨作业。作业后特别是辽西地区的实际降水量明显大于预报量,对春播和增加土壤含水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旱情得到缓解,可见这次增雨作业是成功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作业 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北半干旱区垄膜沟种处理对土壤钾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冯晨 孙占祥 +3 位作者 冯良山 王鹏飞 于秀捷 郑家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49,共5页
为探明不同垄膜沟种处理(垄覆膜沟不覆盖T1和垄覆膜沟覆膜T2)对土壤钾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以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为平台,通过定位7年的田间试验(2007~2013年),以传统种植(T0)为对照,结合实验室内批量平衡... 为探明不同垄膜沟种处理(垄覆膜沟不覆盖T1和垄覆膜沟覆膜T2)对土壤钾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以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为平台,通过定位7年的田间试验(2007~2013年),以传统种植(T0)为对照,结合实验室内批量平衡法,对长期垄膜沟种条件下根际土壤对重要养分钾的吸附/解吸能力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垄膜沟种处理有助于降低土壤对钾素养分的吸附,通过拟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所求得的最大缓冲容量(MBC)和Kf值等相关参数可知,垄覆膜沟不覆盖种植处理下土壤对钾的吸附容量和吸附强度最小,最有利于削弱土壤对钾的吸附作用,减少钾的固定,各处理MBC值表现为T1(6.62)T1(47.48)〉T0(42.51),平均滞后系数表现为T0(0.57)〉T1(0.53)〉T2(0.51)。其中垄覆膜沟覆膜处理的解吸率和滞后系数总体表现为最大和最小,说明该处理土壤所吸附的钾最容易被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膜沟种 吸附特征 解吸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岛季节分析和强热岛日污染物浓度分布分析
20
作者 刘玉彻 戴萍 +4 位作者 邹旭东 刘庆婺 杨洪斌 于文博 张云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17-121,共5页
文章利用常规气象站资料总结出2001-2010年城市热岛季变化,可以得出结论春季,2006年热岛强度最高,2003年和2005年较低;夏季,2001到2010年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沈阳秋季,热岛强度平均值2005年以后比2005年以前低;冬季,平均热岛强度2005年出... 文章利用常规气象站资料总结出2001-2010年城市热岛季变化,可以得出结论春季,2006年热岛强度最高,2003年和2005年较低;夏季,2001到2010年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沈阳秋季,热岛强度平均值2005年以后比2005年以前低;冬季,平均热岛强度2005年出现了冷岛现象,这是四季里相差热岛强度平均值最多的季节;最后利用aermod模式模拟了非热岛日和强热岛日污染物SO2浓度分布情况得出污染物SO2在强热岛日浓度明显大于非热岛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 季变化 强热岛日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