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人满化”现象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明霞 张佳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4-140,共7页
"汉人满化"现象其实在中国东北地区比较普遍,其表现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东北地区保留较多的满族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北地域文化;二是自清朝初年开始加入八旗的汉军旗人就已经开始满族化,他们后代中的许多人至今仍然自... "汉人满化"现象其实在中国东北地区比较普遍,其表现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东北地区保留较多的满族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北地域文化;二是自清朝初年开始加入八旗的汉军旗人就已经开始满族化,他们后代中的许多人至今仍然自报为满族,成为满族的组成部分。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八旗制度的建设和旗人社会集团的长久存在,以及"旗人"共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制度的影响,使八旗汉军旗人的生产生活习惯和心理意识更贴近满族。与八旗满洲共同的"旗人身份",促使他们在八旗制度消亡之后,对满族产生了明确的民族归属感,即便在他们十分清楚自己的祖先是汉族的时候,这种民族意识也并没有因此而动摇。这种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和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继承性与延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人满化” 汉军旗人 满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族史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以中国古代民族史事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何溥滢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7-121,共5页
中国民族史包含中国各民族的历史。自古以来 ,中国各民族在形成过程中 ,互相渗透、互相融合 ,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他们对中国历史有强烈的自觉认同感 ,历史认同导致国家认同。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中 ,团结互助是主流 ... 中国民族史包含中国各民族的历史。自古以来 ,中国各民族在形成过程中 ,互相渗透、互相融合 ,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他们对中国历史有强烈的自觉认同感 ,历史认同导致国家认同。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中 ,团结互助是主流 ,并因此而共同进步。各民族都有着自强不息的创业历史和杰出的历史人物。这些宝贵的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 ,应该挖掘和弘扬 ,使之内化为当代人的人格力量 ,进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精神 历史认同 国家认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民族教育立法的思考 被引量:8
3
作者 李云霞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6-140,共5页
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教育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保障和促进了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民族教育法制建设还落后于民族教育自身的发展,现... 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教育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保障和促进了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民族教育法制建设还落后于民族教育自身的发展,现有的民族教育法规已远远不能满足民族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民族教育的立法工作,是当前发展我国民族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实现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教育 立法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
作者 何晓芳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3-28,共6页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关系一直被看作民族问题研究的重要议题。围绕这个议题,展开了商品经济各种基本原则,如竞争原则、效益原则等与民族关系的诸种讨论。由于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长期忽视商品生产,...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关系一直被看作民族问题研究的重要议题。围绕这个议题,展开了商品经济各种基本原则,如竞争原则、效益原则等与民族关系的诸种讨论。由于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长期忽视商品生产,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受到传统意识的种种束缚,在研究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商品经济 民族自治地方 基本形式 各民族 层关系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产品经济 资本主义 等价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兴农——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
5
作者 阎立新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科技兴农 民族地区 农业经济 发展 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满族地区经济发展特征及现代化建设的对策 被引量:2
6
作者 何溥滢 谢肇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2-78,共7页
辽东山区满族犁耕农业经济文化类型形成较早,同时又保留着采集、狩猎、饲养等经济文化类型的浓厚痕迹,使辽东山区满族经济发展具有自身比较鲜明的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辽东山区经济迅猛发展,但又呈现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辽东山区满族犁耕农业经济文化类型形成较早,同时又保留着采集、狩猎、饲养等经济文化类型的浓厚痕迹,使辽东山区满族经济发展具有自身比较鲜明的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辽东山区经济迅猛发展,但又呈现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耕地少、粮食不足、矛盾突出;外向型经济还处于起步状态的基本特征。针对这些特征,在促进辽东山区满族现代化建设方面,应该采取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扬长避短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山区 发展特征 现代化建设 地区经济 绿色产业 宽甸满族自治县 经济区 满族经济 工业总产值 引进外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盛京内务府棉庄 被引量:8
7
作者 关克笑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01-105,共5页
清代盛京内务府管辖下的粮庄、棉庄、靛庄、盐庄组合成盛京皇庄,是有清一代整个社会经济中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对这种皇庄的研究不仅是清史研究中的补白,也是研究满族问题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 内务府 努尔哈赤 东北地区 社会经济 清史研究 满族共同体 明代辽东 后金政权 女真人 康熙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兰性德的词学理论 被引量:9
8
作者 张佳生 《社会科学辑刊》 1986年第1期84-89,共6页
1 评价一位作家及其作品,他人的见解固然可以借鉴,但更主要的是从作者本身的文学思想和作品中探本求源。对纳兰性德词作的评价,除要从其作品中分析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外,对其词学理论也不可忽视。这是他进行创作的理论基础,其中包含了... 1 评价一位作家及其作品,他人的见解固然可以借鉴,但更主要的是从作者本身的文学思想和作品中探本求源。对纳兰性德词作的评价,除要从其作品中分析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外,对其词学理论也不可忽视。这是他进行创作的理论基础,其中包含了他对词应当如何创作的许多正确认识,正是这种认识指导着他的创作实践,使他的词产生了久远的艺术魅力。纳兰性德的词论在数量上并不多,而且他的诗论多于词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性德 创作实践 词学理论 数量 正确认识 文学思想 汉族 词作 艺术魅力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解世界之谜 “谜林”再结硕果——略评即实先生著《谜林问径》
9
作者 魏福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4-155,共2页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即实(原名巴图)先生研究契丹文小字的专著《谜林问径》,已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全书48万字。这煌煌巨著,是先生积“十年间探索”解读号称“世界之谜”的契丹文字所结之硕果。契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即实(原名巴图)先生研究契丹文小字的专著《谜林问径》,已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全书48万字。这煌煌巨著,是先生积“十年间探索”解读号称“世界之谜”的契丹文字所结之硕果。契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据考证,契丹语言原属于阿尔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小字 契丹字 契丹文字 辽宁社会科学院 契丹语 研究成果 辅音音素 中外学者 古代北方民族 民族语言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主义词人郑文焯略论
10
作者 李德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40-145,共6页
郑文焯(1856—1918年)是晚清著名词人,在学术、艺术等方面均有建树,但是多年来,在学术界几乎“无人问津”,——正如赵山林先生《【词学研究论文集】浅评》中所说:“有关元、明、清词,包括晚清‘四大词人’(王鹏运、郑文焯、朱祖谋、况周... 郑文焯(1856—1918年)是晚清著名词人,在学术、艺术等方面均有建树,但是多年来,在学术界几乎“无人问津”,——正如赵山林先生《【词学研究论文集】浅评》中所说:“有关元、明、清词,包括晚清‘四大词人’(王鹏运、郑文焯、朱祖谋、况周颐)的文章,在集中基本没有(仅清词有论王夫之、陈维崧的各一篇),这主要是由于这方而的研究基本上还是空白,而不是编选上的问题。”有鉴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氏 学术界 浅评 山林 现实主义 江南 王鹏运 词学研究 精华 红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伯族族源辨正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恒晋 马协弟 《社会科学辑刊》 1988年第4期89-93,共5页
一、锡伯人不是鲜卑的遗民锡伯族是祖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在历史上对保卫边疆、开发边疆做出了贡献,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祖国的历史。关于锡伯族源问题,史学界还没有一致的意见:有人认为锡伯人是鲜卑的遗民;有认为锡伯人是女真人... 一、锡伯人不是鲜卑的遗民锡伯族是祖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在历史上对保卫边疆、开发边疆做出了贡献,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祖国的历史。关于锡伯族源问题,史学界还没有一致的意见:有人认为锡伯人是鲜卑的遗民;有认为锡伯人是女真人的后裔;又有蒙古说、室韦说等等,其中以鲜卑说较早,也多为近人所因袭。我们认为鲜卑遗民说没有确凿证据,从鲜卑发展演变的历史来看,鲜卑与锡伯之间的联系也无线索可寻,锡伯为鲜卑遗民之说,实难成立。兹试论之。鲜卑遗民说创于清人何秋涛,何氏在《朔方备乘》中提出:“考《汉书·匈奴传》云:黄金犀毗,颜师古注曰,犀毗,带钩也,亦曰鲜卑,语有轻重耳。据此,知鲜卑音近锡伯。今黑龙江境有锡伯一种,亦称席伯,亦作席比,既非索伦,亦非蒙古,即鲜卑遗民也。”又说:“鲜卑音转为锡伯,亦作席北,今黑龙江南、吉林西境有锡伯部落,即鲜卑遗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伯族 女真人 鲜卑人 黑龙江 东北地区 族源 发展演变 何秋涛 皇太极 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其佩的题画诗
12
作者 李德 《社会科学辑刊》 1986年第5期105-108,共4页
高其佩以画名世,但在书法、诗文、鉴赏诸方面也都有很深的造诣。惜高氏无诗集传世,除《熙朝雅颂集》刊行三首外,则只有五、六十首《题画诗》留传下来。1.为数不多的讽喻诗,是高诗中的精华。它们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作者对现实... 高其佩以画名世,但在书法、诗文、鉴赏诸方面也都有很深的造诣。惜高氏无诗集传世,除《熙朝雅颂集》刊行三首外,则只有五、六十首《题画诗》留传下来。1.为数不多的讽喻诗,是高诗中的精华。它们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作者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了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高氏从宦几十年,官场生活在其题画诗中是有所反映的。他身为八旗子弟,位居显宦,对官场生活却是予以无情地暴露、讥讽,表现出明显的厌恶、愤慨之情。如:“池荒刻刻叫虾蟆,长满浮萍没藕花。几个瘦鱼荚萍里,直如宦海作人家。”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官场的污秽、善恶混杂、志士埋没,感慨至深。“风云堆里神机战,道义门中黠鬼忙。”则是直戳其弊、愤怒斥责。而“荒衙才能释肩回,怪见辛夷五月开。八大山人曾有画,雪中开出向蓬莱。”既有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又流露出对艺术生涯的深切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画诗 八大山人 艺术生涯 钟馗 书法 指头画 精华 生活气息 作品 官场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发展的韩国经济
13
作者 金喜成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0-54,共5页
近几年来,高速发展的韩国经济越来越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韩国人民在三十几年的时间里,创造了汉江奇迹,由落后的农业国一跃发展到发达国家的门槛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最近连年修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今年初又提出了上调... 近几年来,高速发展的韩国经济越来越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韩国人民在三十几年的时间里,创造了汉江奇迹,由落后的农业国一跃发展到发达国家的门槛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最近连年修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今年初又提出了上调“六·五”计划的方针,韩国经济出现了加速增长的势头,开始了第二次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经济 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发达国家 农业国 奇迹 上调 韩国人 落后 人民 飞跃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