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贮藏保鲜对辽宁省葡萄产业的拉动作用
1
作者 宣景宏 李喜宏 +5 位作者 李莉 王海波 郭印山 李静 宣福智 孙凌俊 《北方果树》 2025年第3期59-65,共7页
该文聚焦于辽宁省葡萄产业,阐述不同贮藏方式的演变及成效,深入剖析贮藏保鲜技术在葡萄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作用,并结合当下行业发展态势及最新技术成果,提出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辽宁省 葡萄产业 贮藏保鲜 拉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壳木醋液对四种水稻病原菌的毒力测定
2
作者 刘可杰 郭诗梦 +2 位作者 王丽娟 康丽晶 张铭芷 《北方水稻》 2025年第2期16-19,46,共5页
为了探索稻壳木醋液在植物病害防控中的应用,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法测定了稻壳木醋液对四种水稻病原菌的毒力。结果表明,稻壳木醋液对水稻稻瘟病菌、稻曲病菌、纹枯病菌和恶苗病菌的EC50分别为1.705、0.517、0.626和6.456μl/ml,... 为了探索稻壳木醋液在植物病害防控中的应用,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法测定了稻壳木醋液对四种水稻病原菌的毒力。结果表明,稻壳木醋液对水稻稻瘟病菌、稻曲病菌、纹枯病菌和恶苗病菌的EC50分别为1.705、0.517、0.626和6.456μl/ml,对稻瘟病菌、稻曲病菌和纹枯病菌均达到了高度敏感的水平,对恶苗病菌达到了中度敏感的水平。稻壳木醋液在植物病害防治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为生物炭副产品木醋液的综合利用和水稻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醋液 水稻 病原菌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气溶胶喷射型释放器释放性信息素对番茄潜叶蛾求偶和交配的影响及其防控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丹 黄欣阳 +5 位作者 冮爽 宋露 李艳辉 张万民 孟威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61-1670,共10页
【目的】为了探明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性信息素交配干扰效果的因子,并实现在番茄大棚中有较高的防控效果。【方法】采用实验室监测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的移动距离、观测交配行为、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microextraction,SPME)... 【目的】为了探明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性信息素交配干扰效果的因子,并实现在番茄大棚中有较高的防控效果。【方法】采用实验室监测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的移动距离、观测交配行为、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microextraction,SPME)吸附法提取番茄潜叶蛾性信息素、测定雌成虫性信息素滴度,于2023-2024年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八音台村开展番茄潜叶蛾干扰交配试验,探索含E3,Z8,Z 11-14∶Ac和E3,Z 8-14∶Ac混合物(9∶1,m,m)的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对番茄潜叶蛾求偶和交配行为的影响以及与防控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性信息素交配干扰环境下,番茄潜叶蛾雄成虫的活动距离显著增加,但雌成虫的活动距离则没有显著变化;雌成虫的性信息素E3,Z8,Z 11-14∶Ac滴度也从(8.4±2.1)ng显著降低至(1.5±0.6)ng;雌雄成虫的交配率从65.8%±6.0%显著降至37.3%±4.3%。在辽宁沈阳田间,番茄潜叶蛾的求偶行为发生在清晨,雄成虫被性信息素诱捕进入诱捕器的时间长度总计5 h。在田间,采用主动气溶胶喷射型释放器需要提前3-5 h开始喷射,每隔6 min喷射1次。在田间喷射7 h交配干扰率达到92.2%±3.5%,喷施9 h交配干扰率为95.5%±3.0%。番茄大棚防控评价试验结果显示,释放性信息素的主动型交配干扰释放器处理区的交配干扰率为94.7%±0.63%,聚乙烯(polyethylene,PE)迷向管处理区交配干扰率为98.3%±0.26%。番茄潜叶蛾为害的孔道数量,被动型迷向管处理区为(4.4±0.5)个,主动交配干扰释放器处理区为(3.5±0.4)个,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9±1.7)个。幼虫数量调查显示,PE迷向管处理区幼虫数量为(2.8±0.6)头,主动交配干扰释放器处理区为(1.5±0.4)个,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2±1.4)头。【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主动气溶胶喷射型释放器释放的高剂量E3,Z8,Z 11-14∶Ac和E3,Z 8-14∶Ac混合物通过影响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的移动、性信息素滴度和交配率,高效干扰了番茄潜叶蛾的求偶和交配,与高密度设置的常用的迷向管释放的E3,Z8,Z 11-14∶Ac和E3,Z 8-14∶Ac混合物一样有效控制了幼虫种群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交配干扰 性信息素滴度 交配率 气溶胶喷射型释放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时释放高剂量合成性信息素对棉铃虫求偶、交配和产卵的影响
4
作者 屈丽莉 李艳辉 +6 位作者 冮爽 黄欣阳 陈为 孟威 张万民 郭前爽 杜永均 《昆虫学报》 2025年第7期960-972,共13页
【目的】为了开发高效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交配干扰技术,探索在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下的棉铃虫求偶、交配行为和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变化。【方法】在实验室风洞中,设置主动型气溶胶喷射释放器,定时释放高剂量性信息素,设置棉铃... 【目的】为了开发高效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交配干扰技术,探索在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下的棉铃虫求偶、交配行为和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变化。【方法】在实验室风洞中,设置主动型气溶胶喷射释放器,定时释放高剂量性信息素,设置棉铃虫性信息素全组分(Z 11-16∶Ald∶Z 9-16∶Ald=10∶1)以及单组分Z 11-16∶Ald,Z 11-16∶OH和Z 9-16∶Ald共4种处理,其中棉铃虫全组分性信息素设置间隔20,10和5 min喷射1次处理,3个单组分性信息素喷射间隔时间为5 min,性信息素喷射处理总时长为12 h(从16:00时至次日4:00时),观察和比较棉铃虫雌蛾的求偶和交配行为及其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结果】与对照(无性信息素的环境下)相比,在高剂量性信息素全组分环境下,棉铃虫雌蛾的求偶起始时间在日龄和昼夜节律上都推迟,伸展产卵器的雌蛾比例下降,喷射间隔10和5 min时雌蛾产卵器伸出持续时间在5日龄时有显著差异,但20,10和5 min喷射间隔时雌蛾产卵器伸出开始时间则是在1日龄时有显著差异。无性信息素的对照组平均交配率高达84.0%±2.1%,而在全组分性信息素环境下,处理组交配率为5.0%~17.5%。全组分性信息素处理组的交配的起始日龄也较对照组延后1.5~2个日龄。单组分性信息素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交配率高达88.0%±3.7%,而单组分Z 11-16∶Ald和Z 11-16∶OH对交配率影响较大,分别只有14.0%±4.0%和14.0%±2.4%,Z 9-16∶Ald对交配率的抑制作用较小,交配率为73.3%±3.3%。Z 11-16∶Ald引起交配的起始日龄延后1.5个日龄,Z 11-16∶OH和Z 9-16∶Ald对交配起始日龄的作用不明显。全组分和单组分性信息素均显著抑制了雌蛾的交配次数(减少1.3~1.5次)。与对照相比,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下,雌蛾的产卵时间明显延后2 d,已交配的雌蛾平均产卵量也下降,但卵孵化率没有显著变化。【结论】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明显抑制了棉铃虫雌蛾的求偶和交配行为,进一步证实了棉铃虫雌蛾对性信息素的自检能力。性信息素通过抑制雌蛾的求偶和交配行为,延后了雌蛾交配和产卵日龄,导致产卵量和孵化率下降。主动型气溶胶喷射释放器释放的合成性信息素不仅阻止雄蛾搜索雌蛾的定向行为反应,同时也影响了雌蛾的求偶,以及抑制和延后了与雄蛾的交配,导致产卵量下降。因此,在田间使用时可能有更高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高剂量性信息素 求偶 交配 产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